卷第四百一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關燈
小
中
大
《述異記》)
漢宣帝的時候,江淮一帶遇上荒年,饑民遍野,人吃人。
一連下了三天谷子雨。
不久,魏地向朝庭禀奏,說他們那裡丢失了兩千頃谷子。
搖枝粟 宣帝地節元年,樂浪之(“之”原作“子”,據明抄本、陳校本改)東,有背(“背”字原缺,據《拾遺記》補)明之國人至,貢方物。
言其鄉土在扶桑之東,見日出于西方。
其國昏昏恒開。
宜五谷,名日融澤,方三千裡。
五谷皆良,食者延年,清腹一粒。
曆年不饑。
有搖枝粟,言其枝長而弱,無風常搖,食之益髓。
(出王子年《拾遺記》) 宣帝地節元年,有一個地處樂浪之東的背明國的人來到京師貢獻土産。
這人說他的國家在扶桑之東,看見太陽從西方升起。
說他們國家總是昏昏然不暗不明的,但是國門關口總是開着的。
說他們的國家适于種五谷,名叫“日融澤”,方圓三千裡。
說他們國家的五谷都很好,吃了可以延年益壽,空肚子吃一粒,一年不知道餓。
說他們國家有一種搖枝粟,它的枝很長但是很弱,沒有風也總是在搖動。
吃了這種搖枝粟對骨髓有好處。
鳳冠粟 鳳冠粟,似鳳鳥之冠。
食者多力。
有遊龍粟,枝葉屈曲,如遊龍。
有瓊膏,色白如銀。
食此二粟,令人骨輕。
(出王子年《拾遺記》) “鳳冠粟”,像鳳凰的頭冠。
吃了鳳冠粟的人長力氣。
還有一種“遊龍粟”,枝葉彎彎曲曲,像遊動的龍。
有色如白銀樣的瓊膏。
吃了這兩種谷米,能使人的骨頭變輕。
繞明豆 繞明豆。
言其莖弱。
自相萦纏。
有挾劍豆。
言莢形似人挾劍。
而橫斜生。
有傾籬豆。
言見日則葉垂覆地。
食者不老不疾。
(出王子年《拾遺記》) 繞明豆,它的莖很柔弱,自己互相纏繞。
有一種豆叫“挾劍豆”,它的莢就像人挾着的劍,橫斜着長。
還有一種豆叫“傾籬豆”,見了陽光就垂下葉子把地蓋上。
吃了這種豆的人不衰老不生病。
延精麥 延精麥,言延壽益氣。
有昆和麥,調暢六腑。
有輕心麥,食者體輕。
有淳和麥,面以釀酒,一醉累月,食之淩冬不寒。
有含露麥,粝中有露,甘如饴。
(出王子年《拾遺記》) 延精麥,可以延壽益氣,使人精力充沛。
有一種“昆和麥”,能調暢人的六腑。
還有一種“輕心麥”,吃了它可以使體重變輕。
又有“淳和麥”,用它的面釀酒,人喝了一醉一個來月。
吃了淳和麥的人冬天不知冷。
還有一種“含露麥”,粉中含露,糖一般香甜。
紫沉麻 紫沉麻,其實不浮。
有雲水麻,實冷而光,宜為油澤。
有光通麻,食者行不待燭,則巨勝也。
食之延壽,後天而死。
(出王子年《拾遺記》) 紫沉麻,它的種子不能在水上漂浮。
有一種“雲水麻”,種子陰冷而有光澤,适于做有油性帶光澤的東西。
還有一種“光通麻”,吃了這種麻籽的人,走路不用依靠蠟燭。
光通麻就是胡麻。
吃了胡麻延年益壽,長生不老。
雨五谷 吳桓王時,金陵雨五谷于貧民家,富民家則不雨。
(出《述異記》) 吳桓王的時候,在金陵下了一場五谷雨,專下到窮人家,富人家不下。
野粟石殼 宋高祖(“祖”原作“宗”,據明抄本、許本改)之初,當晉末饑馑之後。
既即位,而江表二千餘裡,野粟生焉。
又淮南諸山石殼生,石上生殼也。
袁安雲,石殼藥名,穗之尤小者是也。
(出《述異記》) 宋高祖剛即位的時候,正是晉末大饑荒之後。
可是他即位不久,江南一帶兩千餘裡到處長出野谷子。
另外,淮南一帶的山上長出石殼來。
袁安說,“石殼”是藥名,穗子比野谷穗還小的就是石殼。
芋 天芋,生終南山中,葉如荷而厚。
(出《酉陽雜俎》) 天芋,生長在終南山中,葉子像荷但是比荷葉要厚。
雀芋 雀芋,狀如雀頭。
置幹地反濕,置濕處反幹。
飛鳥觸之堕。
走獸遇之僵。
(出《酉陽雜俎》) 雀芋,樣子像雀頭,放到幹燥的地方反而顯得濕,放到潮濕的地方,反而顯得幹。
無論飛鳥走獸,一觸上它便必死無疑。
甘蔗 南方山有柑樜(“甘庶”二音)之林。
其高百丈,圍三尺八寸。
促節多汁,甜如蜜。
作齧其汁,令人湧澤。
可以節蛔蟲。
人腹中蛔蟲,其狀如蚓。
此消谷蟲也。
一連下了三天谷子雨。
不久,魏地向朝庭禀奏,說他們那裡丢失了兩千頃谷子。
搖枝粟 宣帝地節元年,樂浪之(“之”原作“子”,據明抄本、陳校本改)東,有背(“背”字原缺,據《拾遺記》補)明之國人至,貢方物。
言其鄉土在扶桑之東,見日出于西方。
其國昏昏恒開。
宜五谷,名日融澤,方三千裡。
五谷皆良,食者延年,清腹一粒。
曆年不饑。
有搖枝粟,言其枝長而弱,無風常搖,食之益髓。
(出王子年《拾遺記》) 宣帝地節元年,有一個地處樂浪之東的背明國的人來到京師貢獻土産。
這人說他的國家在扶桑之東,看見太陽從西方升起。
說他們國家總是昏昏然不暗不明的,但是國門關口總是開着的。
說他們的國家适于種五谷,名叫“日融澤”,方圓三千裡。
說他們國家的五谷都很好,吃了可以延年益壽,空肚子吃一粒,一年不知道餓。
說他們國家有一種搖枝粟,它的枝很長但是很弱,沒有風也總是在搖動。
吃了這種搖枝粟對骨髓有好處。
鳳冠粟 鳳冠粟,似鳳鳥之冠。
食者多力。
有遊龍粟,枝葉屈曲,如遊龍。
有瓊膏,色白如銀。
食此二粟,令人骨輕。
(出王子年《拾遺記》) “鳳冠粟”,像鳳凰的頭冠。
吃了鳳冠粟的人長力氣。
還有一種“遊龍粟”,枝葉彎彎曲曲,像遊動的龍。
有色如白銀樣的瓊膏。
吃了這兩種谷米,能使人的骨頭變輕。
繞明豆 繞明豆。
言其莖弱。
自相萦纏。
有挾劍豆。
言莢形似人挾劍。
而橫斜生。
有傾籬豆。
言見日則葉垂覆地。
食者不老不疾。
(出王子年《拾遺記》) 繞明豆,它的莖很柔弱,自己互相纏繞。
有一種豆叫“挾劍豆”,它的莢就像人挾着的劍,橫斜着長。
還有一種豆叫“傾籬豆”,見了陽光就垂下葉子把地蓋上。
吃了這種豆的人不衰老不生病。
延精麥 延精麥,言延壽益氣。
有昆和麥,調暢六腑。
有輕心麥,食者體輕。
有淳和麥,面以釀酒,一醉累月,食之淩冬不寒。
有含露麥,粝中有露,甘如饴。
(出王子年《拾遺記》) 延精麥,可以延壽益氣,使人精力充沛。
有一種“昆和麥”,能調暢人的六腑。
還有一種“輕心麥”,吃了它可以使體重變輕。
又有“淳和麥”,用它的面釀酒,人喝了一醉一個來月。
吃了淳和麥的人冬天不知冷。
還有一種“含露麥”,粉中含露,糖一般香甜。
紫沉麻 紫沉麻,其實不浮。
有雲水麻,實冷而光,宜為油澤。
有光通麻,食者行不待燭,則巨勝也。
食之延壽,後天而死。
(出王子年《拾遺記》) 紫沉麻,它的種子不能在水上漂浮。
有一種“雲水麻”,種子陰冷而有光澤,适于做有油性帶光澤的東西。
還有一種“光通麻”,吃了這種麻籽的人,走路不用依靠蠟燭。
光通麻就是胡麻。
吃了胡麻延年益壽,長生不老。
雨五谷 吳桓王時,金陵雨五谷于貧民家,富民家則不雨。
(出《述異記》) 吳桓王的時候,在金陵下了一場五谷雨,專下到窮人家,富人家不下。
野粟石殼 宋高祖(“祖”原作“宗”,據明抄本、許本改)之初,當晉末饑馑之後。
既即位,而江表二千餘裡,野粟生焉。
又淮南諸山石殼生,石上生殼也。
袁安雲,石殼藥名,穗之尤小者是也。
(出《述異記》) 宋高祖剛即位的時候,正是晉末大饑荒之後。
可是他即位不久,江南一帶兩千餘裡到處長出野谷子。
另外,淮南一帶的山上長出石殼來。
袁安說,“石殼”是藥名,穗子比野谷穗還小的就是石殼。
芋 天芋,生終南山中,葉如荷而厚。
(出《酉陽雜俎》) 天芋,生長在終南山中,葉子像荷但是比荷葉要厚。
雀芋 雀芋,狀如雀頭。
置幹地反濕,置濕處反幹。
飛鳥觸之堕。
走獸遇之僵。
(出《酉陽雜俎》) 雀芋,樣子像雀頭,放到幹燥的地方反而顯得濕,放到潮濕的地方,反而顯得幹。
無論飛鳥走獸,一觸上它便必死無疑。
甘蔗 南方山有柑樜(“甘庶”二音)之林。
其高百丈,圍三尺八寸。
促節多汁,甜如蜜。
作齧其汁,令人湧澤。
可以節蛔蟲。
人腹中蛔蟲,其狀如蚓。
此消谷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