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
關燈
小
中
大
有人繼續種它了。
武宗那個時候,縣令李公,單名叫尚,他就是我的祖父。
他曾經因為守樹不謹慎,被風吹折一個樹枝,降職為冀州典午。
因此,我追感往事而皺眉啊!” 胡榛子 阿月生西國。
蕃人言與胡榛子同樹,一年榛子,二年阿月。
(出《酉陽雜俎》) 阿月生在西域之國。
蕃人說阿月和胡榛子是同一種樹的兩種果實,這一年結的是榛子,下一年就結阿月。
酸棗 耆舊說,周秦時,河南雨酸棗,遂生野酸棗。
今酸棗縣是也。
酸棗之甚小者,為野酸棗。
(出《述異記》) 老年人傳說,周秦之時,河南下過酸棗雨,無數的酸棗就像雨點那樣從天上灑下來,于是大地上就長出來許多野酸棗。
現在的酸棗縣就是這樣形成的。
酸棗當中,那些特别小的品種是野酸棗。
蒲萄 俗言蒲萄蔓好引于西南。
庾信謂魏使尉瑾曰:“我在邺,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
”陳招曰:“作何形狀?”徐君房曰:“有類軟棗。
”信曰:“君殊不體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魏肇師曰:“魏武有言,‘末夏涉秋,尚有餘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
’道之固以流沫稱奇,況親食之者?”瑾曰:“此物出自大宛,張骞所緻。
有黃白黑三種。
成熟之時,子實逼側,星編珠聚。
西域多釀以為酒,每來歲貢。
在漢西京,似亦不少。
杜陵田五十畝中,有蒲萄百樹。
今在京邑,非直止禁林也。
”信曰:“乃園種戶植,接蔭連架。
”昭曰:“其味何如桔柚?”信曰:“津液勝奇,芬芳減之。
”瑾曰:“金衣素裡,見苞作貢,向齒自消,良應不及。
”(出《酉陽雜俎》) 一般人說葡萄蔓是從西南引入。
庾信對魏使尉瑾說:“我在邺地,就得到大量的葡萄,特别有滋味。
”陳招問道:“葡萄是什麼樣子?”徐君房說:“有點類似軟棗子。
”庾信說:“你太不熟悉生物了,咋能不說它像生荔枝?”魏肇師說:“魏武曹操說過,‘夏末秋初,天氣仍有點熱,酒醉一宿忽然醒來,帶着露水吃葡萄,甜而不是糖,酸而不是醋。
’這樣說一說都讓人流口水,何況是親自吃呢!”尉瑾說:“這東西出自大宛,是張骞弄回來的,有黃、白、黑三種。
成熟的時候,一串一串地垂挂下來,像星星編在一起,像珍珠聚在一起。
西域各國多半把它做成酒,每年都來進貢。
在漢代的西京,好像也有不少。
杜陵那地方,每五十畝田地,就有一百棵葡萄。
就是在現在的京城,也不隻是皇家的禁苑裡才有。
”庾信說:“居然已經園種戶植,接蔭連架,家家戶戶到處都有了。
”陳招說:“葡萄味和桔柚相比,怎麼樣呢?”庾信說:“葡萄的汁液勝奇,但是芬芳不如桔柚。
”尉瑾說:“桔柚金衣素裡,被包起來當作貢品,但是要講入口就化,它還是不如葡萄。
” 王母蒲萄 具丘之南,有蒲萄谷。
谷中蒲萄,可就其所食之。
或有取歸者,即失道。
世言王母蒲萄也。
天寶中,沙門昙霄,因遊諸嶽,至此谷,得蒲萄食之。
又見枯蔓堪為杖,大如指,五尺餘。
持還本寺,植之遂活。
長高數仞,蔭地幅員十丈,仰觀若帷蓋焉。
其旁實磊落,紫瑩如墜。
時人号為草龍珠帳焉。
(出《酉陽雜俎》) 具丘之南,有一個葡萄谷。
谷中的葡萄,可以就地吃它,但是不能拿走。
有的人想把葡萄帶回來,就會迷失道路。
世人都說這是王母葡萄。
天寶年間,僧人昙霄因為周遊諸嶽來到此谷,好一頓吃葡萄。
又見枯幹的葡萄蔓可以做拐杖,就将一根粗如手指,五尺多長的葡萄蔓拿回本寺栽上,居然栽活了。
不幾年,它便長高數仞,蔭地幅員十餘丈。
在架下看它,它就像帷蓋一樣。
一串串葡萄垂挂下來,紫瑩瑩的,就像帷蓋上的飾墜兒。
當時人們稱之為“草龍珠帳”。
侯騷子 侯騷蔓生,如雞卵,既甘且冷,輕身消酒。
《廣志》言因王太仆所獻。
(出《酉陽雜俎》) 侯騷是蔓生植物,其果實像雞蛋,味甜性冷,吃它可以減輕體重,可以解酒。
《廣志》上說是由王太仆獻的。
蔓胡桃 蔓胡桃出南诏,大如扁螺,兩隔,味似胡桃。
或言蠻中藤子也。
(出《酉陽雜俎》) 蔓胡桃出在南诏,大小有如扁海螺,兩個隔,味道和胡桃相似。
有的人叫它“蠻中藤子”。
仙樹實 祁連山上有仙樹實,行旅得之,止饑渴。
一名四味木。
其實如棗。
以竹刀剖則甘,鐵刀剖則苦,木刀剖則酸,蘆刀剖則辛。
(出《酉陽雜俎》) 祁連山上有仙樹實,行旅之人得到它,可用它止饑解渴。
另有一名“四味木”。
它的果實像棗。
用竹刀剖開它,它就是甜的;用鐵刀剖開它,它就是苦的;用木刀則酸;用蘆刀則辣。
橄榄子 獨根樹,東向枝曰木威;南向枝曰橄榄。
(出《酉陽雜俎》)
武宗那個時候,縣令李公,單名叫尚,他就是我的祖父。
他曾經因為守樹不謹慎,被風吹折一個樹枝,降職為冀州典午。
因此,我追感往事而皺眉啊!” 胡榛子 阿月生西國。
蕃人言與胡榛子同樹,一年榛子,二年阿月。
(出《酉陽雜俎》) 阿月生在西域之國。
蕃人說阿月和胡榛子是同一種樹的兩種果實,這一年結的是榛子,下一年就結阿月。
酸棗 耆舊說,周秦時,河南雨酸棗,遂生野酸棗。
今酸棗縣是也。
酸棗之甚小者,為野酸棗。
(出《述異記》) 老年人傳說,周秦之時,河南下過酸棗雨,無數的酸棗就像雨點那樣從天上灑下來,于是大地上就長出來許多野酸棗。
現在的酸棗縣就是這樣形成的。
酸棗當中,那些特别小的品種是野酸棗。
蒲萄 俗言蒲萄蔓好引于西南。
庾信謂魏使尉瑾曰:“我在邺,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
”陳招曰:“作何形狀?”徐君房曰:“有類軟棗。
”信曰:“君殊不體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魏肇師曰:“魏武有言,‘末夏涉秋,尚有餘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
’道之固以流沫稱奇,況親食之者?”瑾曰:“此物出自大宛,張骞所緻。
有黃白黑三種。
成熟之時,子實逼側,星編珠聚。
西域多釀以為酒,每來歲貢。
在漢西京,似亦不少。
杜陵田五十畝中,有蒲萄百樹。
今在京邑,非直止禁林也。
”信曰:“乃園種戶植,接蔭連架。
”昭曰:“其味何如桔柚?”信曰:“津液勝奇,芬芳減之。
”瑾曰:“金衣素裡,見苞作貢,向齒自消,良應不及。
”(出《酉陽雜俎》) 一般人說葡萄蔓是從西南引入。
庾信對魏使尉瑾說:“我在邺地,就得到大量的葡萄,特别有滋味。
”陳招問道:“葡萄是什麼樣子?”徐君房說:“有點類似軟棗子。
”庾信說:“你太不熟悉生物了,咋能不說它像生荔枝?”魏肇師說:“魏武曹操說過,‘夏末秋初,天氣仍有點熱,酒醉一宿忽然醒來,帶着露水吃葡萄,甜而不是糖,酸而不是醋。
’這樣說一說都讓人流口水,何況是親自吃呢!”尉瑾說:“這東西出自大宛,是張骞弄回來的,有黃、白、黑三種。
成熟的時候,一串一串地垂挂下來,像星星編在一起,像珍珠聚在一起。
西域各國多半把它做成酒,每年都來進貢。
在漢代的西京,好像也有不少。
杜陵那地方,每五十畝田地,就有一百棵葡萄。
就是在現在的京城,也不隻是皇家的禁苑裡才有。
”庾信說:“居然已經園種戶植,接蔭連架,家家戶戶到處都有了。
”陳招說:“葡萄味和桔柚相比,怎麼樣呢?”庾信說:“葡萄的汁液勝奇,但是芬芳不如桔柚。
”尉瑾說:“桔柚金衣素裡,被包起來當作貢品,但是要講入口就化,它還是不如葡萄。
” 王母蒲萄 具丘之南,有蒲萄谷。
谷中蒲萄,可就其所食之。
或有取歸者,即失道。
世言王母蒲萄也。
天寶中,沙門昙霄,因遊諸嶽,至此谷,得蒲萄食之。
又見枯蔓堪為杖,大如指,五尺餘。
持還本寺,植之遂活。
長高數仞,蔭地幅員十丈,仰觀若帷蓋焉。
其旁實磊落,紫瑩如墜。
時人号為草龍珠帳焉。
(出《酉陽雜俎》) 具丘之南,有一個葡萄谷。
谷中的葡萄,可以就地吃它,但是不能拿走。
有的人想把葡萄帶回來,就會迷失道路。
世人都說這是王母葡萄。
天寶年間,僧人昙霄因為周遊諸嶽來到此谷,好一頓吃葡萄。
又見枯幹的葡萄蔓可以做拐杖,就将一根粗如手指,五尺多長的葡萄蔓拿回本寺栽上,居然栽活了。
不幾年,它便長高數仞,蔭地幅員十餘丈。
在架下看它,它就像帷蓋一樣。
一串串葡萄垂挂下來,紫瑩瑩的,就像帷蓋上的飾墜兒。
當時人們稱之為“草龍珠帳”。
侯騷子 侯騷蔓生,如雞卵,既甘且冷,輕身消酒。
《廣志》言因王太仆所獻。
(出《酉陽雜俎》) 侯騷是蔓生植物,其果實像雞蛋,味甜性冷,吃它可以減輕體重,可以解酒。
《廣志》上說是由王太仆獻的。
蔓胡桃 蔓胡桃出南诏,大如扁螺,兩隔,味似胡桃。
或言蠻中藤子也。
(出《酉陽雜俎》) 蔓胡桃出在南诏,大小有如扁海螺,兩個隔,味道和胡桃相似。
有的人叫它“蠻中藤子”。
仙樹實 祁連山上有仙樹實,行旅得之,止饑渴。
一名四味木。
其實如棗。
以竹刀剖則甘,鐵刀剖則苦,木刀剖則酸,蘆刀剖則辛。
(出《酉陽雜俎》) 祁連山上有仙樹實,行旅之人得到它,可用它止饑解渴。
另有一名“四味木”。
它的果實像棗。
用竹刀剖開它,它就是甜的;用鐵刀剖開它,它就是苦的;用木刀則酸;用蘆刀則辣。
橄榄子 獨根樹,東向枝曰木威;南向枝曰橄榄。
(出《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