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

關燈
/275>酉陽雜俎》) 波那婆樹,出在佛林國,本國人叫它“阿薩亸”。

    樹高五六丈,樹皮青綠色。

    葉子極其光滑幹淨,冬夏不凋。

    此樹無花結果,果實是從樹莖上長出來的。

    果實大小有如冬瓜,有皮包裹着。

    皮殼上有刺。

    果實的瓤極其甘甜,可以吃。

    果中核大如棗,一個果中有幾個核。

    核中的仁兒像粟子黃,炒着吃特别好吃。

     瞻波異果 瞻波國有人牧牛百餘頭。

    有一牛離群,忽失所在,至暮方歸。

    形色鳴吼異常,牛主異之。

    明日遂獨行,主因随之。

    入一穴,行五六裡。

    豁然明朗,花木皆非人間所有。

    牛于一處食草,草不可識。

    有果作黃金色,牧牛人竊将還,為鬼所奪。

    又一日,複往取此果,至穴,鬼複欲奪。

    其人急吞之,身遂暴長。

    頭才出,身塞于穴。

    數日化為石。

    (出《酉陽雜俎》) 瞻波國有一個牧牛人牧牛一百多頭。

    有一天,有一頭牛離群,忽然間就不知跑到哪兒去了,到了晚上牛才回來。

    主人發現,這頭牛的形體、顔色,以及鳴叫的聲音,都有所變化。

    他很奇怪。

    第二天,這頭牛獨自行動,主人就跟随其後。

    牛走進一個洞穴,走了五六裡,豁然明朗,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不是人間有的。

    牛走到一處去吃草,他不認識是什麼草。

    草上結着果,金黃色。

    他偷摘了那果,但是要回來的時候被鬼奪下了。

    又一天,他又去偷那果子,走到洞穴,鬼又要奪,他急忙把果吞到肚子裡。

    于是他的身體便迅猛地增長。

    他的頭剛從洞口伸出來,他的身體就塞在洞中不能動了。

    幾天之後他變成了石頭。

     神仙李 防陵楚山,有朱神李圃三十六所。

    潘嶽《閑居賦》雲“房陵朱神之李”。

    又李尤《果賦》雲“三十六之朱李”。

    蓋仙李缥而神李紅。

    陸士衡《果賦》雲“中山之缥李”是也。

    (出《述異記》) 防陵楚山有朱神李子園三十六處。

    潘嶽《閑居賦》稱為“房陵朱神之李”,李尤《果賦》稱為:“三十六之朱李”。

    大概仙李是淡青色的,神李是朱紅色的。

    陸士衡《果賦》中有“中山有淡青色李子”這樣的話就是證明。

     武陵桃李 武陵源在吳中。

    山中無他木,盡生桃李,俗呼為桃李原。

    原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

    世傳秦亂,吳人于此避難者,食桃李實者,皆得仙去。

    (出《述異記》) 武陵源在吳中。

    山中沒有其它樹木,全生長着桃樹李樹,一般人稱這裡是“桃李原”。

    原上有個石洞,洞中有乳水。

    世間傳說,秦時戰亂,到這裡來避難的吳國人,凡是吃過這裡的桃李的,都成仙而去。

     金李 杜陵有金李。

    李之大者,謂之夏李;尤小者謂之鼠李。

    (出《述異記》) 杜陵有一種李子叫“金李”。

    大的,叫它“夏李”;小的,叫作“鼠李”。

     漢帝杏 濟南郡之東南,有分流山。

    山上多杏,大如梨,色黃如桔。

    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

    (出《酉陽雜俎》) 濟南郡的東南,有座分流山。

    山上多杏樹。

    杏像梨那麼大,顔色像桔子那樣橙黃橙黃的。

    當地人叫它“漢帝杏”,也叫“金杏”。

     仙人杏 杏圃洲,南海中多杏,海上人雲,仙人種杏處。

    漢時,嘗有人舟行遇風,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

    雲,洲中有冬杏。

    王充《果賦》雲。

    冬實之杏,春熟之甘。

    ”晉郭太儀《果賦》雲:“杏或冬而實”。

    (出《述異記》) 杏圃洲在南海之中,洲中多杏,海上人都說,那是神仙種杏的地方。

    漢朝時,曾經有人乘船出海遇風,停泊在這洲上五六天,天天吃杏,所以沒有餓死。

    說洲中有冬杏。

    王充的《果賦》說:“冬天結果的杏,到了春天就熟了,變得很甜。

    ”晉代的郭太儀的《果賦》說:“杏,有的冬季結果。

    ” 禦李子 許昌節使小廳,是故魏景福殿。

    董卓亂,魏武挾令遷帝,自洛都許。

    許州有小李子,色黃,大如櫻桃,謂之禦李子。

    即獻帝(“帝”字原阙,據明抄本補)時所植,至今有焉。

    (出《述異記》) 許昌節使的小廳,是過去魏時的景福殿。

    董卓作亂,魏武曹操挾迫天子遷都,從洛陽遷到許昌。

    許州有一種小李子,色黃,大小有如櫻桃,叫做“禦李子”。

    這禦李子就是漢獻帝那時候栽的,到現在還有。

     朱李 魏文帝安陽殿前,天降朱李八枚。

    啖一枚,數日不食。

    今李種有安陽李,大而甘者,即其種也。

    (出《述異記》) 魏文帝的安陽殿前,從天上掉下來八個朱紅色李子。

    吃一個,好幾天不想吃飯。

    如今有一種又大又甜的安陽李子,就是這朱李傳下來的種。

     兔頭柰 白柰,出涼州野豬澤,大如兔頭。

    (出《酉陽雜俎》) 白柰,出在涼州的野豬澤,大如兔子頭。

     脂衣柰 脂衣柰,漢時紫柰。

    大如升,核紫花青。

    研之有汁,可漆,或著衣,不可浣。

    (出《酉陽雜俎》) 脂衣柰是漢時的紫柰,體大如升,核是紫色的,花是青色的。

    脂衣柰研磨出來的漿汁,可以漆器物,有的人也用它染衣服。

    但是它染的衣服不能洗。

     朱柰 唐貞觀年中,頓丘縣有一賢者,于黃河渚上拾菜,得一樹栽子。

    大如指。

    持歸莳之,三年,乃結子五顆。

    味狀如柰,又似林檎。

    多汁,異常酸美。

    送縣,縣上州,以其奇味,乃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