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
關燈
小
中
大
工成一個獅形的枕頭,獻給廟裡。
守廟的常用櫃子鎖着它。
聽說這事的行人,要拿一百錢送給守廟的,才能獲準看一看。
五重桑 洛中願會寺,魏中書侍郎王翊舍宅立也。
佛堂前生桑樹一株,直上五尺,枝條橫繞,柯葉旁布,形如羽蓋。
複高五尺,又然。
凡為五重。
每一重,葉椹各異。
京師道俗,謂之神桑。
觀者甚衆。
帝聞而惡之,以為惑衆,命給事黃門侍郎元紀,伐殺之。
其日雲霧晦冥,下斧之處,流血至地,見者莫不悲泣。
(出《洛陽伽藍記》) 洛中的願會寺,是魏時中書侍郎王翊舍宅建起來的。
佛堂前長出一棵桑樹,直上五尺,枝條橫出,樹葉旁生,蔥茏茂密,形如羽蓋。
又高五尺,又是這樣一重枝葉,共是五重。
每一重的葉和椹都不一樣。
京城的人們,不管是道是俗,都說這是神桑。
前來觀看的人很多。
皇帝聽了這事很厭惡,認為這是惑衆,就命令給事黃門侍郎元紀前去砍伐這棵桑樹。
這一天雲低霧重,陰沉昏暗。
斧子砍到樹上,被砍之處立刻就流血到地,在場觀看的人,沒有不感到悲傷而哭泣的。
蜻蜓樹 昔婁約居常山,據禅座。
有一野妪,手持一樹。
植之于庭,言此是蜻蜓樹。
歲久芬芳郁茂。
有一烏,身赤尾長,常止息其上。
(出《酉陽雜俎》) 過去婁約住在常山,坐在座上。
有一個村野中的老女人,手持一棵小樹,把它栽到婁約的庭院當中,說這是蜻蜓樹。
年頭多了,這樹枝葉繁茂,氣味芬芳。
有一種身體赤紅尾巴很長的鳥雀,常常止息在這棵樹上。
無患木 無患木,燒之極香,避惡氣。
一名噤婁,一名桓。
昔有神巫曰瑤眊,能符劾百鬼,擒魑魅,以無患木擊殺之。
世人競取此木為器,用卻鬼,因曰無患木。
(出《酉陽雜俎》) 無患木,把它點燃,氣味極香,避邪惡之氣。
一名叫“噤婁”,一名叫“桓”。
過去有個神巫叫瑤眊,能用符咒降伏百鬼,擒妖捉怪,用無患木擊殺這些鬼怪。
世人争搶着弄這種木頭做器縣,用它驅鬼避邪,因而就叫無患木。
醋心樹 杜師仁嘗賃居。
庭有巨杏樹。
鄰居老人,每擔水至樹側,必歎曰:“此樹可惜。
”杜诘之。
老人雲:“某善知木病,此樹有疾,某請治。
”乃診樹一處,曰:“樹病醋心。
”杜染指于蠹處嘗之,味若薄醋。
老人持小鈎披蠹,再三鈎之,得一白蟲,如蝠。
乃傅藥于瘡中。
複戒曰:“有實,自青皮時,必标之。
十去八九,則樹活。
”如其言,樹益茂盛矣。
又雲:“嘗見《栽植經》三卷,言木有病醋心者。
(出《酉陽雜俎》) 杜篩仁曾經租房子住。
庭院裡有一棵大杏樹。
鄰居的一位老人,每當挑水走到樹旁,一定會歎息說:“這樹可惜了!”杜師仁問老人怎麼回事。
老人說:“我會給樹木看病。
這棵樹病了,讓我給它看看吧。
”于是他就診視樹的一處,然後說,樹得的是醋心病。
杜師仁用手指在蟲咬處醮一下放到嘴裡一嘗,味道确實像薄醋。
老人拿着一把小鈎子往外鈎蟲子,再三地鈎,鈎出一條小白蟲,樣子像蝙蝠。
于是就在樹的瘡中敷了藥。
又警告說:“結了果之後,從青皮的時候起,就要标有記号,除去十分之八九,樹就能活。
”杜師仁照他說的去做,果然那樹更加茂盛了。
又說,杜師仁曾經讀過《栽植經》三卷,那上面說樹木确實有患醋心病的。
登第皂莢 泉州文宣王廟,庭宇嚴峻,學校之盛,冠于藩府。
庭中有皂莢樹,每州人将登第,則生一莢。
以為常矣。
梁真明中,忽然生一莢有半,人莫谕其意。
乃其年,州人陳逖,進士及第;黃仁穎,學究及第。
仁穎恥之,複應(“應”原作“登”,據明抄本改)進士舉。
至同光中,舊生半莢之所,複生全莢。
其年,仁穎及第。
後數年,廟為火焚。
其年,閩自稱尊号,不複貢士,遂至于今。
(出《稽神錄》) 泉州的文宣王廟,庭院屋宇莊嚴高峻,開辦學校的盛況,在藩府是數第一的。
庭院中有一棵皂莢樹,每當州中将有人登第,它就生出一莢。
人們都習以為常了。
梁貞明年間,它忽然生出一個半莢來,人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就在這一年裡,本州人陳逖,進士科及第;黃仁穎,學究科及第。
黃仁穎感到羞恥,又去參加進士科考試。
到了同光年間,原先生半莢的地方,長出一個完整的莢來。
就是這一年,黃仁穎及第了。
守廟的常用櫃子鎖着它。
聽說這事的行人,要拿一百錢送給守廟的,才能獲準看一看。
五重桑 洛中願會寺,魏中書侍郎王翊舍宅立也。
佛堂前生桑樹一株,直上五尺,枝條橫繞,柯葉旁布,形如羽蓋。
複高五尺,又然。
凡為五重。
每一重,葉椹各異。
京師道俗,謂之神桑。
觀者甚衆。
帝聞而惡之,以為惑衆,命給事黃門侍郎元紀,伐殺之。
其日雲霧晦冥,下斧之處,流血至地,見者莫不悲泣。
(出《洛陽伽藍記》) 洛中的願會寺,是魏時中書侍郎王翊舍宅建起來的。
佛堂前長出一棵桑樹,直上五尺,枝條橫出,樹葉旁生,蔥茏茂密,形如羽蓋。
又高五尺,又是這樣一重枝葉,共是五重。
每一重的葉和椹都不一樣。
京城的人們,不管是道是俗,都說這是神桑。
前來觀看的人很多。
皇帝聽了這事很厭惡,認為這是惑衆,就命令給事黃門侍郎元紀前去砍伐這棵桑樹。
這一天雲低霧重,陰沉昏暗。
斧子砍到樹上,被砍之處立刻就流血到地,在場觀看的人,沒有不感到悲傷而哭泣的。
蜻蜓樹 昔婁約居常山,據禅座。
有一野妪,手持一樹。
植之于庭,言此是蜻蜓樹。
歲久芬芳郁茂。
有一烏,身赤尾長,常止息其上。
(出《酉陽雜俎》) 過去婁約住在常山,坐在座上。
有一個村野中的老女人,手持一棵小樹,把它栽到婁約的庭院當中,說這是蜻蜓樹。
年頭多了,這樹枝葉繁茂,氣味芬芳。
有一種身體赤紅尾巴很長的鳥雀,常常止息在這棵樹上。
無患木 無患木,燒之極香,避惡氣。
一名噤婁,一名桓。
昔有神巫曰瑤眊,能符劾百鬼,擒魑魅,以無患木擊殺之。
世人競取此木為器,用卻鬼,因曰無患木。
(出《酉陽雜俎》) 無患木,把它點燃,氣味極香,避邪惡之氣。
一名叫“噤婁”,一名叫“桓”。
過去有個神巫叫瑤眊,能用符咒降伏百鬼,擒妖捉怪,用無患木擊殺這些鬼怪。
世人争搶着弄這種木頭做器縣,用它驅鬼避邪,因而就叫無患木。
醋心樹 杜師仁嘗賃居。
庭有巨杏樹。
鄰居老人,每擔水至樹側,必歎曰:“此樹可惜。
”杜诘之。
老人雲:“某善知木病,此樹有疾,某請治。
”乃診樹一處,曰:“樹病醋心。
”杜染指于蠹處嘗之,味若薄醋。
老人持小鈎披蠹,再三鈎之,得一白蟲,如蝠。
乃傅藥于瘡中。
複戒曰:“有實,自青皮時,必标之。
十去八九,則樹活。
”如其言,樹益茂盛矣。
又雲:“嘗見《栽植經》三卷,言木有病醋心者。
(出《酉陽雜俎》) 杜篩仁曾經租房子住。
庭院裡有一棵大杏樹。
鄰居的一位老人,每當挑水走到樹旁,一定會歎息說:“這樹可惜了!”杜師仁問老人怎麼回事。
老人說:“我會給樹木看病。
這棵樹病了,讓我給它看看吧。
”于是他就診視樹的一處,然後說,樹得的是醋心病。
杜師仁用手指在蟲咬處醮一下放到嘴裡一嘗,味道确實像薄醋。
老人拿着一把小鈎子往外鈎蟲子,再三地鈎,鈎出一條小白蟲,樣子像蝙蝠。
于是就在樹的瘡中敷了藥。
又警告說:“結了果之後,從青皮的時候起,就要标有記号,除去十分之八九,樹就能活。
”杜師仁照他說的去做,果然那樹更加茂盛了。
又說,杜師仁曾經讀過《栽植經》三卷,那上面說樹木确實有患醋心病的。
登第皂莢 泉州文宣王廟,庭宇嚴峻,學校之盛,冠于藩府。
庭中有皂莢樹,每州人将登第,則生一莢。
以為常矣。
梁真明中,忽然生一莢有半,人莫谕其意。
乃其年,州人陳逖,進士及第;黃仁穎,學究及第。
仁穎恥之,複應(“應”原作“登”,據明抄本改)進士舉。
至同光中,舊生半莢之所,複生全莢。
其年,仁穎及第。
後數年,廟為火焚。
其年,閩自稱尊号,不複貢士,遂至于今。
(出《稽神錄》) 泉州的文宣王廟,庭院屋宇莊嚴高峻,開辦學校的盛況,在藩府是數第一的。
庭院中有一棵皂莢樹,每當州中将有人登第,它就生出一莢。
人們都習以為常了。
梁貞明年間,它忽然生出一個半莢來,人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就在這一年裡,本州人陳逖,進士科及第;黃仁穎,學究科及第。
黃仁穎感到羞恥,又去參加進士科考試。
到了同光年間,原先生半莢的地方,長出一個完整的莢來。
就是這一年,黃仁穎及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