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
關燈
小
中
大
裂,凹凸不平,樹梢長年不長,遠遠望去,樹冠如偃仰的車蓋,那裡面有東西,像青色的狗,有的像人,凡是這樣的,都有一萬年的壽命了。
汗杖 東方朔西那汗國回。
得聲木十枚。
帝以賜大臣。
人有疾則杖汗,将死則折。
裡語:“生年未半杖不汗。
”(出《酉陽雜俎》) 東方朔從西那汗國回來,帶回來十根聲木。
皇上把這些聲木賜給大臣。
人有病,木杖就出汗;人将死,木杖就折斷。
俚俗有這樣的諺語:“生年未半杖不汗。
” 化蝶樹 長安城禁苑内一大樹,冬月雪中,忽花葉茂盛。
及凋落結實,其子光明璨爛,如火之明焉。
數日,皆化為紅蛱蝶飛去。
至明年,唐高祖自唐國入長安。
此必前兆也。
(出《潇湘錄》) 長安城禁苑中有一棵大樹,在冬天的風雪裡,忽然間它就長出茂盛的花葉來。
等到花落結果,那些果都光燦燦的,像火一樣光明。
幾天之後,這些果子都變成蝴蝶飛去。
到了第二年,唐高祖從唐國進入長安。
這一定是前兆。
涪水材 梓童郪縣,唐大曆七年,夏六月甲子,涪水泛溢,流木數千條。
梁棟欀桷具備。
補内城屋,悉此木。
喬林為之記。
(出《洽聞記》) 梓童郪縣,唐大曆七年夏天六月甲子日,涪水暴漲,沖下來幾千根木頭,大大小小做梁做柁的都有。
補修城内的房屋,全都用這些木材。
喬林把這事記了下來。
端正樹 長安西端正樹,去馬嵬一舍之程,乃唐德宗皇帝幸奉天,睹其蔽芾,錫以美名。
後有文士經過,題詩逆旅,不顯姓名。
詩曰:“昔日偏沾雨露榮,德皇西幸賜嘉名。
馬嵬此去無多地,合向楊妃冢上生。
”風雅有如此焉。
(出《抒情詩》) 長安之西的端正樹,離馬嵬坡三十裡路程,是唐德宗皇帝駕臨奉天,看到它蔥茏茂盛才賜給它美名的。
後來有一個文士從這裡經過,在客棧裡題了詩,沒有署名。
詩說:“昔日偏沾雨露榮,德皇西幸賜嘉名。
馬嵬此去無多地,合向楊妃冢上生。
”竟是如此風雅! 崇賢裡槐 唐陳樸者,元和中,崇賢裡此街大門外,有槐樹,嘗黃昏徙倚窺外。
見若婦人及老狐異鳥之類,進入樹中。
遂伐視之。
樹凡三槎,并空中,一槎中有獨頭栗一百二十一枚,中襁一死兒,長尺餘。
(出《酉陽雜俎》) 唐元和年間,一個叫陳樸的人,從崇賢裡北街大門外自己的家裡,依着門往外看。
這正是黃昏時候,他看見一些好像婦人及老狐異鳥之類的東西,飛入一棵大槐樹裡。
于是他就把大槐樹砍倒,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大槐樹一共三個杈,中間都是空的,一個杈中裝有獨頭栗子一百二十一個,中間用布包着一個死孩子,一尺多長。
三枝槐 唐相國李石,河中永樂有宅。
庭槐一本,抽三枝,直過堂前屋脊,一枝不及。
相國同堂昆弟三人,曰石,曰而(陳校本“而”作“程”),皆登宰執;唯福一人,曆七鎮使相而已。
(原阙出處,今見《酉陽雜俎續》十) 唐相國李石,在河中永樂有一所宅子。
庭中有一棵槐樹,三個枝,其中有兩枝直過堂前的屋脊,有一枝達不到。
李石兄弟三人,他和一個叫李而的都登相位,而一個叫李福的隻做過七鎮使相而已。
瘿槐 華州三家店西北道邊,有槐甚大,蔥郁周回,可蔭數畝。
槐有瘿,形如二豬,相趂奔走。
其回顧口耳頭足,一如塑者。
(出《聞奇錄》) 華州三家店西北的道邊上,有一棵槐樹,特别高大,枝葉蔥郁,環繞萦回,可以蔭蓋好幾畝地。
槐樹上有瘤子,形狀就像兩頭豬在互相追逐奔跑。
反複地看那兩頭豬的口、耳、頭、足,全都象用泥塑的。
荊根枕 賈人張弘者,行至華嶽廟前,忽昏懵,前進不可,系馬于一金荊樹而酣睡。
馬驚,拽出樹根而去。
寤,逐而及之。
樹根形如獅子,毛爪眼耳足尾,無不悉具。
乃于華陰縣,求木工修之為一枕,獻于廟。
守廟者常以匮鎖之。
行人聞者,賂守廟者百錢,始獲一見。
(出《聞奇錄》) 商人張弘,走到華嶽廟前,忽然感到暈眩,不能繼續前進,就把馬拴到一棵金荊樹上,自己就地酣睡。
馬好像受到驚吓,拽出樹根來拖着就跑。
張弘醒來,追上馬,發現那樹根形狀很像一隻獅子,毛、爪、眼、耳、足、尾,全都具備。
于是他就到華陰縣,找木工修理加
汗杖 東方朔西那汗國回。
得聲木十枚。
帝以賜大臣。
人有疾則杖汗,将死則折。
裡語:“生年未半杖不汗。
”(出《酉陽雜俎》) 東方朔從西那汗國回來,帶回來十根聲木。
皇上把這些聲木賜給大臣。
人有病,木杖就出汗;人将死,木杖就折斷。
俚俗有這樣的諺語:“生年未半杖不汗。
” 化蝶樹 長安城禁苑内一大樹,冬月雪中,忽花葉茂盛。
及凋落結實,其子光明璨爛,如火之明焉。
數日,皆化為紅蛱蝶飛去。
至明年,唐高祖自唐國入長安。
此必前兆也。
(出《潇湘錄》) 長安城禁苑中有一棵大樹,在冬天的風雪裡,忽然間它就長出茂盛的花葉來。
等到花落結果,那些果都光燦燦的,像火一樣光明。
幾天之後,這些果子都變成蝴蝶飛去。
到了第二年,唐高祖從唐國進入長安。
這一定是前兆。
涪水材 梓童郪縣,唐大曆七年,夏六月甲子,涪水泛溢,流木數千條。
梁棟欀桷具備。
補内城屋,悉此木。
喬林為之記。
(出《洽聞記》) 梓童郪縣,唐大曆七年夏天六月甲子日,涪水暴漲,沖下來幾千根木頭,大大小小做梁做柁的都有。
補修城内的房屋,全都用這些木材。
喬林把這事記了下來。
端正樹 長安西端正樹,去馬嵬一舍之程,乃唐德宗皇帝幸奉天,睹其蔽芾,錫以美名。
後有文士經過,題詩逆旅,不顯姓名。
詩曰:“昔日偏沾雨露榮,德皇西幸賜嘉名。
馬嵬此去無多地,合向楊妃冢上生。
”風雅有如此焉。
(出《抒情詩》) 長安之西的端正樹,離馬嵬坡三十裡路程,是唐德宗皇帝駕臨奉天,看到它蔥茏茂盛才賜給它美名的。
後來有一個文士從這裡經過,在客棧裡題了詩,沒有署名。
詩說:“昔日偏沾雨露榮,德皇西幸賜嘉名。
馬嵬此去無多地,合向楊妃冢上生。
”竟是如此風雅! 崇賢裡槐 唐陳樸者,元和中,崇賢裡此街大門外,有槐樹,嘗黃昏徙倚窺外。
見若婦人及老狐異鳥之類,進入樹中。
遂伐視之。
樹凡三槎,并空中,一槎中有獨頭栗一百二十一枚,中襁一死兒,長尺餘。
(出《酉陽雜俎》) 唐元和年間,一個叫陳樸的人,從崇賢裡北街大門外自己的家裡,依着門往外看。
這正是黃昏時候,他看見一些好像婦人及老狐異鳥之類的東西,飛入一棵大槐樹裡。
于是他就把大槐樹砍倒,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大槐樹一共三個杈,中間都是空的,一個杈中裝有獨頭栗子一百二十一個,中間用布包着一個死孩子,一尺多長。
三枝槐 唐相國李石,河中永樂有宅。
庭槐一本,抽三枝,直過堂前屋脊,一枝不及。
相國同堂昆弟三人,曰石,曰而(陳校本“而”作“程”),皆登宰執;唯福一人,曆七鎮使相而已。
(原阙出處,今見《酉陽雜俎續》十) 唐相國李石,在河中永樂有一所宅子。
庭中有一棵槐樹,三個枝,其中有兩枝直過堂前的屋脊,有一枝達不到。
李石兄弟三人,他和一個叫李而的都登相位,而一個叫李福的隻做過七鎮使相而已。
瘿槐 華州三家店西北道邊,有槐甚大,蔥郁周回,可蔭數畝。
槐有瘿,形如二豬,相趂奔走。
其回顧口耳頭足,一如塑者。
(出《聞奇錄》) 華州三家店西北的道邊上,有一棵槐樹,特别高大,枝葉蔥郁,環繞萦回,可以蔭蓋好幾畝地。
槐樹上有瘤子,形狀就像兩頭豬在互相追逐奔跑。
反複地看那兩頭豬的口、耳、頭、足,全都象用泥塑的。
荊根枕 賈人張弘者,行至華嶽廟前,忽昏懵,前進不可,系馬于一金荊樹而酣睡。
馬驚,拽出樹根而去。
寤,逐而及之。
樹根形如獅子,毛爪眼耳足尾,無不悉具。
乃于華陰縣,求木工修之為一枕,獻于廟。
守廟者常以匮鎖之。
行人聞者,賂守廟者百錢,始獲一見。
(出《聞奇錄》) 商人張弘,走到華嶽廟前,忽然感到暈眩,不能繼續前進,就把馬拴到一棵金荊樹上,自己就地酣睡。
馬好像受到驚吓,拽出樹根來拖着就跑。
張弘醒來,追上馬,發現那樹根形狀很像一隻獅子,毛、爪、眼、耳、足、尾,全都具備。
于是他就到華陰縣,找木工修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