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五 寶六(錢、奇物附)

關燈
膏。

    等到他任滿要回去的時候,就要把這種藥膏帶回去。

    有人對他說:“南方人傳說這種藥膏不能拿到北方去,而你拿回去,隻怕以後會後悔吧?”韓約不聽,到底把藥膏帶回去了。

    後來韓約做了執金吾。

    這一年京城裡發生了叛亂,韓約因為和鄭注牽連到一起,竟被滅了族。

    敢情是玉龍膏給他帶來的災禍吧?從此以後,所有到南方去的人都不敢把玉龍膏帶回北方來了。

     段成式 段成式群從有言,少時嘗毀鳥巢,得一黑石,大如雀卵,圓滑可愛。

    後偶置醋器中,忽覺石動。

    徐之,見有四足如綖。

    舉之,足亦随縮。

    (出《酉陽雜俎》) 段成式的衆随從講過,段成式小時候曾經毀掉一個鳥巢,從中得到一塊黑色石頭,像鳥蛋那麼大,又圓又滑,很是可愛。

    後來偶然把這塊小石子兒扔到裝醋的壇子裡,忽然發覺那石子兒會動。

    慢慢地,見它長出四條像皇冠飄帶一樣的腿來。

    把它舉起來,四條腿也随之縮回去。

     李德裕 李德裕在文宗武宗朝。

    方秉相權,威勢與恩澤無比。

    每好搜掇殊異,朝野歸附者,多求寶玩獻之。

    常因暇日休浣,邀同列宰輔及朝士晏語。

    時畏景爀曦,鹹有郁蒸之苦。

    軒蓋候門,已及亭午,缙紳名士,交扇不暇。

    時共思憩息于清涼之所。

    既延入小齋,不覺寬敞。

    四壁施設,皆有古書名畫,而炎铄之患未已。

    及列坐開樽,煩暑都盡。

    良久,覺清飚凜冽,如涉高秋。

    備設酒肴,及昏而罷。

    出戶則火雲烈日,熇然焦灼。

    有好事者,求親信察問之。

    雲。

    此日以金盆貯水。

    浸白龍皮。

    置于坐末(龍皮有新羅僧得自海中,海旁居者,得自魚尾,有老人見而識之,僧知李好奇,因以金帛贖之,又暖金帶壁塵簪,皆希世之寶,及李南遷,悉于惡溪沉溺,使昆侖沒取之雲在鳄魚穴中,竟不可得矣,旁原作勞,惡原作思,據明抄本改)。

     東都平泉莊,去洛城三十裡,卉木台榭,若造仙府。

    有虛檻,前引泉水,潆回疏鑿,像巴峽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門,江山景物之狀。

    竹間竹徑,有平石,以手摩之,皆隐隐雲霞龍鳳草樹之形。

    有魚肋骨一條。

    長二丈五尺八其上刻雲,會昌二年,海州送到(莊東南隅,即征士韋楚老拾遺别墅,楚老風韻高邈。

    雅好山水,李居廊廟日。

    以白衣累擢谏署。

    後歸平泉。

    造門訪之,楚老避于山谷間,遠其勢也,)初德裕之營平泉也,遠方之人,多以土産異物奉之,求數年之間,無所不有。

    時文人有題平泉詩者,隴右諸侯供語鳥,日南太守送名花(“名花”原作“花錢”,據明抄本、陳校本改)。

    威勢之使人也。

    (出《劇談錄》) 李德裕是唐文宗唐武宗時候的人。

    在他正執掌相時,威勢和恩澤無比。

    他喜歡搜求奇珍異寶。

    不管是當朝的還是在野的,凡是給他送禮的,多半都是搜求寶玩獻給他。

    他常常借着休假的日子,邀請同朝的宰輔及朝士宴聚。

    當時正是酷暑,烈日當頭,曬得大地宛如蒸籠,一近中午,缙紳名士就隻顧扇扇子了。

    這時候,人們都在思求一個涼爽的去處。

    等人們被迎入小齋,立時感到寬敞。

    四壁懸有古書名畫。

    但是炎熱之患未除。

    等到開樽痛飲,就不知悶也不知熱了。

    喝上一會兒,便覺得清風凜冽,如同進入深秋。

    酒肴很豐盛,直喝到日近黃昏才罷。

    但是一出門又覺得風如火雲如煙,焦灼難當。

    有好事的人就求親信之人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回答說,是因為用金盆裝滿水,把一張白龍皮浸泡在裡邊,放到了座位上(龍皮是新羅僧人從海中得到的,海旁居住的人,從魚群尾部得到,有一個老人見到知道是寶物。

    新羅僧知道李德裕喜歡奇物,就花錢買下,又送暖金帶避塵簪,都是稀世珍寶。

    到李德裕去南方時,都在惡溪沉沒。

    讓昆侖奴入水找它,說是在鳄魚穴中,竟拿不到它了)。

     東都的平泉莊,離洛城三十裡。

    這裡的花卉草木,舞榭歌台,仙境一般。

    前引的泉水潆回曲折,就像巴峽洞庭的十二峰和九川那樣的山河景象。

    竹間曲徑上有一塊平石,用手摸去,全是隐隐的雲霞龍鳳草木之形。

    還有一條巨大的魚肋骨,長兩丈五尺,那上面刻道:“會昌二年,海州送到。

    ”(在平泉莊的東南角,有韋楚老拾遺的别宅,楚老氣質清高,喜歡遊戲于山水間。

    李德裕為秀才時,多次以白衣的身份拜訪過韋楚老拾遺。

    李德裕做宰相後,來到平泉,又登門訪問,楚老躲避到山谷之中,以求躲避李德裕逼人的勢頭)李德裕營駐平泉的時候,因為他是遠方之人,當地人多半都把一些土産異物贈送給他。

    所以數年之間,他無所不有。

    當時有的文人題了這樣的詩:“隴右諸侯供語鳥,日南太守送名花!”是李德裕的威勢太大才使人們這樣啊! 夏侯孜 夏侯孜為宣宗山陵使。

    開真陵,用功尤至。

    鑿皇堂,深及袤丈,于堅石中,得折金钗半股。

    其長如掌,餘尚銜石中。

    工乃扶取以獻孜。

    孜以寝園方近,其事稍異,因隐而不奏。

    (出《唐阙史》) 夏侯孜是宣宗朝的山陵使。

    他負責開掘真陵的施工,工程浩大。

    鑿皇堂鑿到一丈多深的時候,從堅石縫中,得到半股折斷的金钗,一巴掌那麼長。

    其餘的半股還銜在石縫中。

    石工就将它取出來交給夏侯孜。

    夏侯孜因為寝園離得很近,他覺得這事不大正常,就隐瞞下來,沒有向皇上奏明。

     嚴遵仙槎 嚴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

    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蠹。

    李德裕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複來。

    廣明以來失之,槎亦飛走。

    (出《洞天集》) 嚴遵仙槎,唐朝時放在麟德殿。

    全長五十多尺,敲擊出聲有如銅鐵,質地堅硬,不怕蛀蟲侵害。

    李德裕截下細枝一尺多,刻成道士像。

    這道士像往往飛去又飛回。

    廣明以後這道士像失去了,嚴遵仙槎也相繼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