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四 寶五(雜寶下)

關燈
室。

    遇新羅國獻五色氍毹,及萬佛山,可高一丈。

    上置于佛室,以氍毹籍其地。

    氍毹之巧麗,亦冠絕于一時。

    每方寸(“方寸”原作“放”,據《杜陽雜編》上改)之内,即有歌舞妓(“妓”原作“之”,據明鈔本改)樂,列國山川之狀。

    或微風入室,其上複有蜂蝶動搖,燕雀飛舞。

    俯而視之,莫辨其真假。

    萬佛山,雕沉檀珠玉以成之。

    其佛形,大者或逾寸,小者八九分。

    其佛之首,有如黍米者,有如菽者。

    其眉目口耳,螺髻毫相悉具。

    而辮縷金玉水精,為蟠蓋流蘇。

    庵贍匐羅等樹,構百寶為樓閣台殿。

    其狀雖微,勢若飛動。

    前有行道僧,不啻千數。

    下有紫金鐘,闊(“闊”原作“閣”,據《杜陽雜編》上改)三寸,以蒲牢銜之。

    每擊鐘,行道僧禮拜至地。

    其中隐隐,謂之梵聲。

    蓋關綟在乎鐘也。

    其山雖以萬佛為名,其數則不可勝計。

    上置九光扇于岩巚間。

    四月八日,召兩街僧徒入内道場,禮萬佛山。

    是時觀者歎非人工。

    及見有光出于殿中,鹹謂之佛光。

    即九光扇也。

    由是上命三藏僧不空,念天竺密語千口而退。

    (出《杜陽雜編》) 皇上崇尚釋迦牟尼氏創立的佛教,就舂百品香和入銀粉塗刷佛室。

    趕上新羅國獻來一塊五色毛地毯和一尊萬佛山,皇上把萬佛山也放在佛室。

    用五色毛地毯鋪地。

    萬佛山高一丈。

    毛地毯之巧麗,也是冠絕一時的。

    每方寸之内,就有歌舞妓樂和各國山川的形象。

    有的可看出是微風入室,上面還有蜂蝶燕雀飛舞躍動。

    俯首看去,不能辨别真假。

    萬佛山,是雕刻沉檀和珠玉而成的。

    那些佛的形象,或大或小,大的有的超過一寸,小的隻有八九分。

    再看那佛的頭,有的像米粒那麼大,有的像豆粒那麼大,但是眉眼口鼻耳樣樣具備,連螺髻毛發也曆曆可見。

    而發辮、衣縷、金玉、水精、蟠蓋、流蘇、沙石、草木以及樓閣亭台等等,形體雖然極小,但是栩栩如生,勢若能動。

    前面行道僧人數量不在一千以下。

    下邊有紫金鐘,三寸寬,由蒲牢獸銜之。

    敲一下鐘,行道僧便禮拜到地。

    同時還有隐隐的念經的聲音。

    大概機關技巧就在這鐘上。

    盡管這山以“萬佛”為名,但是數量數不勝數。

    上方放一個九光扇于岩石之中。

    四月八日,召集兩街的僧衆到佛室來,以佛室為道場,禮拜萬佛山。

    這時候人們都贊歎萬佛山不是人工可以造的,等到他們看到有光從殿中發出,便異口同聲地說這是佛光。

    其實就是九光扇的作用。

    因此,皇上命一個叫不空的三藏和尚念了一千句天竺密語才退出。

     玳瑁盆 寶曆元年,南昌國獻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

    雲:其國有酒山紫海。

    蓋(“蓋”原作“而”,據《杜陽雜編》中改)山有泉,其味如酒,飲之甚醉則經日不醒。

    紫海水(“水”原作“太”,據明抄本、陳校本改),色如爛椹,可以染衣。

    其魚龍龜鼈、砂石草木,無不紫焉。

    玳瑁盆,可容十斛,外以金玉飾之。

    及盛夏,上置于殿内,貯水令滿,遣嫔禦持金銀杓,酌水相沃,以為嬉戲。

    浮光裘,即紫海色染其地也。

    以五彩絲蹙成龍鳳,各一千三百,仍綴以九色真珠。

    上衣之,以獵于北苑,為朝日所照,而光彩動搖。

    觀者皆眩其目,上亦不為之貴。

    一日,馳馬從禽,勿際暴雨,而裘無纖毫沾濡。

    方歎為異物。

    夜明犀,其狀類通天犀,夜則光明,可照百步。

    覆缯十重,終不能掩其耀煥。

    上遂命解為腰帶。

    每遊獵,夜則不施其蠟炬,有如晝日。

    (出《杜陽雜編》) 寶曆元年。

    南昌國獻給皇帝一個玳瑁盆,一件浮光裘。

    還有一枚夜明犀。

    據說,這個國家有酒山紫海。

    所謂酒山,大概就是山中有泉,泉水味似酒。

    還說喝了酒山之酒可以醉得一天不醒。

    紫海水,顔色有如腐爛的桑椹。

    可以染衣物。

    其中的魚龍龜鼈、砂石草木,沒有不是紫色的。

    玳瑁盆,可容水十斛,外側用金、玉裝飾。

    到了盛夏,皇上把玳瑁盆放在殿内,裡邊裝滿水,讓宮中的女官拿着金銀勺,酌盆裡的水互相澆灑,以為遊戲。

    浮光裘。

    就是用紫海水染的地兒,用五彩絲線蹙成龍鳳,各一千三百個,再綴上九色真珠構成的。

    皇上穿着它,到北苑打獵,朝陽一照,光彩閃動,看的人都感到耀眼奪目。

    皇上也不覺得貴重。

    有一天,馳馬追一隻飛禽,忽然間下起暴雨,但是浮光裘一點沒濕,皇上才贊歎它是異物。

    夜明犀,形狀有點像通天犀,夜間發光,能照一百步遠,即使用十層布蒙上,也不能蒙住它的光耀。

    于是皇上就命人把它割碎成腰帶,每次出去打獵,夜晚就不用點蠟了,和白天一樣。

     辟塵巾 高瑀在蔡州。

    有軍将甲知回易,折欠數百萬,回之外縣。

    去州二百餘裡,高方令锢身勘甲。

    甲憂迫,計無所出。

    其類因為設酒食間解之。

    座客十餘。

    中有稱處士皇甫玄真者,衣白若鵝羽,貌甚都雅。

    衆皆有寬勉之辭。

    皇甫但微笑曰:“此亦小事。

    ”衆散,乃獨留。

    謂甲曰:“餘嘗遊東,獲二寶物,當為君解此難。

    ”甲謝之,請具車馬。

    悉辭。

    行甚疾。

    甚晚至州,舍于店中。

    遂晨谒高。

    高一見,不覺敬之。

    因謂高曰:“玄真此來,特從尚書乞甲性命。

    ”高遂曰:“甲欠官錢,非瑀私财。

    如何?”皇甫請避左右,言某於新羅獲巾子,可辟塵,欲獻此贖甲。

    即于懷探出授高。

    高才執,已覺體中清涼。

    驚曰:“此非人臣所有,且無價矣。

    甲之性命,恐足酬也。

    ”皇甫請試之。

    翼日,因宴于郭外。

    時久旱,埃塵且甚。

    高顧視馬尾鬣及左右驺卒數人,并無纖塵。

    監軍使覺,問高:“何事尚書獨不沾塵坌?豈遭逢異人,獲至寶乎?”高不敢隐。

    監軍故求見處士。

    高乃與俱往。

    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