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三 寶四(雜寶上)
關燈
小
中
大
饷供給不足。
監察禦史康雲間是淮度支使。
他對江淮一帶的商旅百姓提出了加收五分之一的要求,用以補充當時急用。
洪州是江淮之間的一大都會,康雲間讓錄事參軍李惟燕掌管洪州之事。
有一個和尚,請求加收他一百萬。
說完他就從腋下掏出一個小瓶來。
小瓶有拳頭大小。
問他瓶裡裝的是什麼,他隻是詭秘地笑笑,并不回答。
李惟燕因為要用收入的供給許多人,不能不照他說的去做,就裝作吃驚地說:“您是如何得到這東西的?一定要賣它,可不能違背它的價格呀!”有一個波斯胡人見了就如其價買了小瓶而去。
胡人來到揚州。
長史鄧景山知道這件事,就問那胡人是怎麼回事。
胡人說:“瓶中裝的是羜羯。
人得了它,就能受到鬼神的保護,走進火裡不能被燒,掉進水裡不能被淹。
這是一種無價之寶,不是明珠珍寶可以達到的。
”于是,又加收胡人一萬貫。
胡人樂于輸散其财,并不為恨。
其實瓶中裝的是十二顆珍珠。
紫貝 紫貝即砑螺也。
儋振夷黎海畔,采以為貨。
《南越志》雲:“土産大貝,即紫貝也。
”(出《嶺表錄異》) 紫貝就是砑螺。
儋振夷黎海邊,采紫貝當錢财。
《南越志》說:“土産大貝,即紫貝也。
” 魏生 唐安史定後,有魏生者,少以勳戚,曆任王友,家财累萬。
然其交結不軌之徒,由是窮匮,為士旅所擯。
因避亂,将妻入嶺南。
數年,方甯後歸。
舟行至虔州界,因暴雨息後,登岸肆目。
忽于砂碛間,見一地,氣直上沖數十丈。
從而尋之,石間見石片如手掌大,狀如甕片,又類如石,半青半赤,甚辨焉。
試取以歸,緻之書箧。
及至家,故舊蕩盡,無财賄以求叙錄,假屋以居。
市肆多賈客胡人等。
舊相識者哀之,皆分以财帛。
嘗因胡客自為寶會。
胡客法:每年一度與鄉人大會,名閱寶物。
寶物多者,戴帽居于坐上,其餘以次分列。
召生觀焉。
生忽憶所拾得物,取懷之而去。
亦不敢先言之,坐于席末。
食訖,諸胡出寶。
上坐者出明珠四,其大逾徑寸。
餘胡皆起,稽首禮拜。
其次以下所出者,或三或二,悉是寶。
至坐末,諸胡鹹笑,戲謂生:“君亦有寶否?”生曰:“有之。
”遂所出懷以示之,而自笑。
三十餘胡皆起,扶生于座首,禮拜各足。
生初為見谑,不勝慚悚。
後知誠意,大驚異。
其老胡見此石,亦有泣者。
衆遂求生,請市此寶,恣其所索。
生遂大言,索百萬。
衆皆怒之,“何故辱吾此寶?”加至千萬乃已。
潛問胡:“此寶名何?”胡雲:“此是某本國之寶。
因亂遂失之,已經三十餘年。
我王求募之,雲,獲者拜國相。
此歸皆獲厚賞,豈止于數百萬哉?”問其所用。
雲:“此寶母也。
但每月望,王自出海岸,設壇緻祭之,以此置壇上。
一夕,明珠寶貝等皆自聚。
故名‘寶母’也。
”生得财倍其先資也。
(出《原化記》) 唐朝安史之亂被平定以後,有一個姓魏的讀書人,人稱魏生。
小時候,因為他家是王族親戚,本來财産累萬,但是由于他交結不軌之徒,因此家境日衰,遭到當地士族的排斥,他不得不到外地避一避。
他帶妻子避到江南。
幾年之後,事情平靜了,他才歸鄉,船走到虔州地界。
一場暴雨下過之後,他離船登岸,觀賞當地風光,忽然望見河岸沙灘上有一塊地方,熱氣蒸騰,高達數丈,便走上前細看。
他看到的是,亂石之間有一塊狀如甕片手掌那麼大的石片,顔色半青半赤。
他覺得這塊石頭與衆不同,就把它撿了回來,扔到書箱裡。
回到家鄉一看,原先的财産已蕩然無存,沒有财物用來謀求官職,便隻好租借一處房子住下來。
這裡的市場店鋪之中有許多胡人商客。
舊相識可憐他,都分一些吃穿的東西給他。
他家的轉機,是借着一次胡人客商的“寶會”發生的。
按照胡人的習俗,每年都有一次與鄉人相聚的大會。
會上,每個人都要展示自己的寶物。
寶物多的人就戴着帽子坐在上首。
其餘的依次排列。
今年的寶會他們邀請魏生參加,其實是讓他去參觀開眼界。
他忽然間就想到了拾到的那塊石片,就把它揣到懷裡去參加胡人的寶會。
到會之後,他并不敢說他帶來寶物了,自覺地坐到了最末席。
酒飯之後,胡人們開始展示寶貝。
坐在最上座的拿出來的是四顆寶珠,每一顆都有徑寸之大。
在場的胡人全都站起來,一齊向首席胡人稽首禮拜。
其餘依次展示出來的,或者三枚,或者兩枚,全是珍寶。
輪到坐末,胡人們全都笑了,和他開玩笑道:“您也有寶貝嗎?”他半真半假地說:“有!”于是就把石片拿出來展示,三十位胡人全都站起來,把他推到首席上去,一齊下拜。
他以為自己被捉弄了,很不好意思。
後來才知道,胡人們是誠心誠意的,這才感到驚奇。
那些老一點的胡人見到此石,有的都流下眼淚。
于是衆胡人就和魏生商量,要買這件寶貝,讓他随便要價。
他也就沒客氣,要一百萬。
衆胡人嗔怒道:“為什麼要侮辱我們的寶貝呢?”于是再加價,一直加到一千萬才算完。
他悄悄問一個胡人這寶貝叫什麼名字。
胡人說:“這是我們國家的國寶。
因為戰亂已經丢失了三十多年了。
我們的國王下令尋求它,說,能找到此寶的人拜為國相。
這次我們回去,都能得到重賞,何止幾百萬!”他又問有什麼用。
胡人說:“這是寶母啊!每月的十五日,國王親自來到海岸,把此寶放到一個事先設好的祭壇上祭奠,到了晚上,各種珍珠寶貝就會自動聚攏而來。
所以叫做‘寶母’。
”魏生這一次獲得的錢财成倍于原先的家産。
監察禦史康雲間是淮度支使。
他對江淮一帶的商旅百姓提出了加收五分之一的要求,用以補充當時急用。
洪州是江淮之間的一大都會,康雲間讓錄事參軍李惟燕掌管洪州之事。
有一個和尚,請求加收他一百萬。
說完他就從腋下掏出一個小瓶來。
小瓶有拳頭大小。
問他瓶裡裝的是什麼,他隻是詭秘地笑笑,并不回答。
李惟燕因為要用收入的供給許多人,不能不照他說的去做,就裝作吃驚地說:“您是如何得到這東西的?一定要賣它,可不能違背它的價格呀!”有一個波斯胡人見了就如其價買了小瓶而去。
胡人來到揚州。
長史鄧景山知道這件事,就問那胡人是怎麼回事。
胡人說:“瓶中裝的是羜羯。
人得了它,就能受到鬼神的保護,走進火裡不能被燒,掉進水裡不能被淹。
這是一種無價之寶,不是明珠珍寶可以達到的。
”于是,又加收胡人一萬貫。
胡人樂于輸散其财,并不為恨。
其實瓶中裝的是十二顆珍珠。
紫貝 紫貝即砑螺也。
儋振夷黎海畔,采以為貨。
《南越志》雲:“土産大貝,即紫貝也。
”(出《嶺表錄異》) 紫貝就是砑螺。
儋振夷黎海邊,采紫貝當錢财。
《南越志》說:“土産大貝,即紫貝也。
” 魏生 唐安史定後,有魏生者,少以勳戚,曆任王友,家财累萬。
然其交結不軌之徒,由是窮匮,為士旅所擯。
因避亂,将妻入嶺南。
數年,方甯後歸。
舟行至虔州界,因暴雨息後,登岸肆目。
忽于砂碛間,見一地,氣直上沖數十丈。
從而尋之,石間見石片如手掌大,狀如甕片,又類如石,半青半赤,甚辨焉。
試取以歸,緻之書箧。
及至家,故舊蕩盡,無财賄以求叙錄,假屋以居。
市肆多賈客胡人等。
舊相識者哀之,皆分以财帛。
嘗因胡客自為寶會。
胡客法:每年一度與鄉人大會,名閱寶物。
寶物多者,戴帽居于坐上,其餘以次分列。
召生觀焉。
生忽憶所拾得物,取懷之而去。
亦不敢先言之,坐于席末。
食訖,諸胡出寶。
上坐者出明珠四,其大逾徑寸。
餘胡皆起,稽首禮拜。
其次以下所出者,或三或二,悉是寶。
至坐末,諸胡鹹笑,戲謂生:“君亦有寶否?”生曰:“有之。
”遂所出懷以示之,而自笑。
三十餘胡皆起,扶生于座首,禮拜各足。
生初為見谑,不勝慚悚。
後知誠意,大驚異。
其老胡見此石,亦有泣者。
衆遂求生,請市此寶,恣其所索。
生遂大言,索百萬。
衆皆怒之,“何故辱吾此寶?”加至千萬乃已。
潛問胡:“此寶名何?”胡雲:“此是某本國之寶。
因亂遂失之,已經三十餘年。
我王求募之,雲,獲者拜國相。
此歸皆獲厚賞,豈止于數百萬哉?”問其所用。
雲:“此寶母也。
但每月望,王自出海岸,設壇緻祭之,以此置壇上。
一夕,明珠寶貝等皆自聚。
故名‘寶母’也。
”生得财倍其先資也。
(出《原化記》) 唐朝安史之亂被平定以後,有一個姓魏的讀書人,人稱魏生。
小時候,因為他家是王族親戚,本來财産累萬,但是由于他交結不軌之徒,因此家境日衰,遭到當地士族的排斥,他不得不到外地避一避。
他帶妻子避到江南。
幾年之後,事情平靜了,他才歸鄉,船走到虔州地界。
一場暴雨下過之後,他離船登岸,觀賞當地風光,忽然望見河岸沙灘上有一塊地方,熱氣蒸騰,高達數丈,便走上前細看。
他看到的是,亂石之間有一塊狀如甕片手掌那麼大的石片,顔色半青半赤。
他覺得這塊石頭與衆不同,就把它撿了回來,扔到書箱裡。
回到家鄉一看,原先的财産已蕩然無存,沒有财物用來謀求官職,便隻好租借一處房子住下來。
這裡的市場店鋪之中有許多胡人商客。
舊相識可憐他,都分一些吃穿的東西給他。
他家的轉機,是借着一次胡人客商的“寶會”發生的。
按照胡人的習俗,每年都有一次與鄉人相聚的大會。
會上,每個人都要展示自己的寶物。
寶物多的人就戴着帽子坐在上首。
其餘的依次排列。
今年的寶會他們邀請魏生參加,其實是讓他去參觀開眼界。
他忽然間就想到了拾到的那塊石片,就把它揣到懷裡去參加胡人的寶會。
到會之後,他并不敢說他帶來寶物了,自覺地坐到了最末席。
酒飯之後,胡人們開始展示寶貝。
坐在最上座的拿出來的是四顆寶珠,每一顆都有徑寸之大。
在場的胡人全都站起來,一齊向首席胡人稽首禮拜。
其餘依次展示出來的,或者三枚,或者兩枚,全是珍寶。
輪到坐末,胡人們全都笑了,和他開玩笑道:“您也有寶貝嗎?”他半真半假地說:“有!”于是就把石片拿出來展示,三十位胡人全都站起來,把他推到首席上去,一齊下拜。
他以為自己被捉弄了,很不好意思。
後來才知道,胡人們是誠心誠意的,這才感到驚奇。
那些老一點的胡人見到此石,有的都流下眼淚。
于是衆胡人就和魏生商量,要買這件寶貝,讓他随便要價。
他也就沒客氣,要一百萬。
衆胡人嗔怒道:“為什麼要侮辱我們的寶貝呢?”于是再加價,一直加到一千萬才算完。
他悄悄問一個胡人這寶貝叫什麼名字。
胡人說:“這是我們國家的國寶。
因為戰亂已經丢失了三十多年了。
我們的國王下令尋求它,說,能找到此寶的人拜為國相。
這次我們回去,都能得到重賞,何止幾百萬!”他又問有什麼用。
胡人說:“這是寶母啊!每月的十五日,國王親自來到海岸,把此寶放到一個事先設好的祭壇上祭奠,到了晚上,各種珍珠寶貝就會自動聚攏而來。
所以叫做‘寶母’。
”魏生這一次獲得的錢财成倍于原先的家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