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三 寶四(雜寶上)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四百三寶四(雜寶上)
馬腦犀月鏡秦寶珊瑚四寶宮延清室玉如意七寶鞭犀導玉清三寶寶骨紫羜羯紫貝魏生
馬腦
帝颛顼時。
丹丘之國獻馬腦甕,以盛甘露。
帝德所被,殊方入貢,以露充于廚也。
馬腦石類也,南方者為上。
令善别者,馬死則扣其腦而視。
其色如血者,則日行萬裡,能騰飛空虛;腦色黃者,日行千裡;腦色青者,嘶聞數百裡外;腦色黑者,入水毛鬣不濡,日行五百裡;腦色白者,多力而驽。
今為器多用赤色者。
若是人功所制者,多不成器,成器亦拙。
其國人聽馬鳴,别其腦色。
(出王子年《拾遺》) 帝颛顼時,丹丘國獻來一個馬腦甕,用來盛甘露。
颛顼的威德所及的地方,都進貢甘露,甘露便充滿廚房。
馬腦屬于石類,南方産的為上。
如今善于辨别馬腦的人,馬死之後就要取出馬腦看一下。
腦色如血的,就能日行一萬裡,能騰飛空中;腦色發黃的,日行一千裡;腦色發青的,嘶鳴起來數百裡之外就可以聽見;腦色發黑的,入水之後鬃毛不濕,日行五百裡;腦色發白的,力氣大而速度慢。
如今制作器具多半用紅色的。
像這種人工制作的器具,多半不能令人滿意,即使做出來也顯得笨拙。
丹丘國的人聽到馬鳴,就知道馬腦的顔色。
犀 犀牛,大約似牛而豬頭。
腳似象。
蹄有三甲。
首有二角,一在額上為兕犀;一在鼻上校小,為胡帽犀。
鼻上者皆窘束而花點少,多有奇文。
牯犀亦有二角,皆為毛犀,俱粟文,堪為腰帶。
千百犀中,或偶有通者。
花點大小奇異,固無常定。
有偏花路(明抄本、陳校本路作漏)者。
有項花大而根花小者。
謂之倒插通。
此二種亦五色無常矣。
若通白黑分明,花點奇異(“異”原作“差”,據明抄本改),則價計巨萬,乃希世之寶也。
又有堕羅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斤者,雲是牯牛額上者。
必花多是撒頭豆點。
色(“色”原作“也”,據明抄本改)深者堪為銙;散而淺。
即拍為盤碟器皿之類。
又有駭雞犀。
(群雞見之驚散)。
辟塵犀(為婦人簪梳,塵不着也)辟水犀、(雲此犀行于海水為之開,置于霧之中不濕矣,“置”原作“色”,據明抄本改)、明犀,(處于暗室則有光明)。
此數犀但聞其說,即不可得而見也。
(出《嶺表異錄》) 犀牛,大體上像牛而長了一個豬腦袋。
腳似象,蹄子上有三片趾甲。
頭上有兩隻角。
一隻較大,長在額上,叫“兕犀”;一隻較小,長在鼻上,叫“胡帽犀”。
鼻上的都較細而且花點少,多半都有奇異的花紋。
公犀牛也有兩隻角,都是毛犀,都有疙疙瘩瘩的花紋,能做腰帶。
千百隻犀角中,或許偶然能遇上中空而通的。
花點的大小各異,本沒有一定。
有花紋偏在一側的;有頂上花點大根上花點小的,叫做“倒插通”。
這兩種犀角也是五色無常的。
如果中空兩通,白黑分明,花點奇異,就價值巨萬,是稀世之寶。
又有一種叫做“堕羅犀”的,是犀角中最大的一種,有一隻就有七八斤重的,說這是公犀牛額上長的。
那上面的花紋多半都是散落的圓點。
色深的能做腰帶上的飾物,散而淺的,就可以做成盤碟器皿之類的東西。
還有“駭雞犀”(群雞見了就驚散)、“辟塵犀”(做梳子簪子,灰塵不染)、“辟水犀”(置于海,水為之開;置于霧,霧不濕犀)、“明犀”(處于暗室裡能發光)。
這幾種犀角隻聽說過,卻不曾得到它們。
月鏡 周靈王起處昆昭之台,有侍臣苌弘,巧智如流,因而得侍。
長夜宴樂,或俳諧儛笑,有殊俗之伎。
百戲骈列,鐘石并奏。
亦獻異方珍寶。
有如玉之人,如龍之錦,亦有如鏡之石,如石之鏡。
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
玉人皆有機類,自能轉動,謂之機妍。
苌弘言于王曰:“聖德所招也。
”故周人以弘媚谄而卒殺之。
流血成石,或言成璧,不見其屍矣。
(出王子年《拾遺》) 周靈王起居在昆昭台。
有一個侍臣叫苌弘,他乖巧機智,口若懸河,因而能侍奉靈王。
他們長夜飲酒作樂,滑稽诙諧,演技非凡。
各種戲齊演,各種樂器齊奏。
也獻上一些異地的珍寶。
有像玉的人,像龍的錦。
也有像鏡子的石頭,象石頭的鏡子。
這種石頭色白如月,照面如雪,叫做“月鏡”。
玉人都有機關,自己能轉動,叫做“機妍”。
苌弘對靈王說:“這些都是因為大王有聖德而招來的。
”所以周朝人認為苌弘谄媚而終于殺了他。
他的血化成石頭,有的說化成碧玉,看不到他的屍體了。
秦寶 漢高祖初入鹹陽宮,周行府庫。
金玉珍寶,不可稱言。
其所驚異者,有玉五支燈,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銜燈。
燈燃則鱗甲皆動,煥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複鑄銅人十二枚,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
琹築笙竽,各有所執。
皆結華彩,若生人。
筵下有二銅管,上口高數尺,出筵後。
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繩,大如指。
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紐繩,則琹築笙竽皆作,與真樂不異焉。
玉琹長六尺,上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寶飾之,銘曰玙璠之樂。
玉笛長二尺三寸,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隐嶙相次(“次”原作“攻”,據明抄本改),吹息則不複見,銘曰昭華之管。
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洞明。
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掩心而來,即見腸胃五髒。
曆曆無疑。
人有疾病在内者,則掩心而照之,必知病之所在。
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
秦始皇帝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則殺之也。
高祖
丹丘之國獻馬腦甕,以盛甘露。
帝德所被,殊方入貢,以露充于廚也。
馬腦石類也,南方者為上。
令善别者,馬死則扣其腦而視。
其色如血者,則日行萬裡,能騰飛空虛;腦色黃者,日行千裡;腦色青者,嘶聞數百裡外;腦色黑者,入水毛鬣不濡,日行五百裡;腦色白者,多力而驽。
今為器多用赤色者。
若是人功所制者,多不成器,成器亦拙。
其國人聽馬鳴,别其腦色。
(出王子年《拾遺》) 帝颛顼時,丹丘國獻來一個馬腦甕,用來盛甘露。
颛顼的威德所及的地方,都進貢甘露,甘露便充滿廚房。
馬腦屬于石類,南方産的為上。
如今善于辨别馬腦的人,馬死之後就要取出馬腦看一下。
腦色如血的,就能日行一萬裡,能騰飛空中;腦色發黃的,日行一千裡;腦色發青的,嘶鳴起來數百裡之外就可以聽見;腦色發黑的,入水之後鬃毛不濕,日行五百裡;腦色發白的,力氣大而速度慢。
如今制作器具多半用紅色的。
像這種人工制作的器具,多半不能令人滿意,即使做出來也顯得笨拙。
丹丘國的人聽到馬鳴,就知道馬腦的顔色。
犀 犀牛,大約似牛而豬頭。
腳似象。
蹄有三甲。
首有二角,一在額上為兕犀;一在鼻上校小,為胡帽犀。
鼻上者皆窘束而花點少,多有奇文。
牯犀亦有二角,皆為毛犀,俱粟文,堪為腰帶。
千百犀中,或偶有通者。
花點大小奇異,固無常定。
有偏花路(明抄本、陳校本路作漏)者。
有項花大而根花小者。
謂之倒插通。
此二種亦五色無常矣。
若通白黑分明,花點奇異(“異”原作“差”,據明抄本改),則價計巨萬,乃希世之寶也。
又有堕羅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斤者,雲是牯牛額上者。
必花多是撒頭豆點。
色(“色”原作“也”,據明抄本改)深者堪為銙;散而淺。
即拍為盤碟器皿之類。
又有駭雞犀。
(群雞見之驚散)。
辟塵犀(為婦人簪梳,塵不着也)辟水犀、(雲此犀行于海水為之開,置于霧之中不濕矣,“置”原作“色”,據明抄本改)、明犀,(處于暗室則有光明)。
此數犀但聞其說,即不可得而見也。
(出《嶺表異錄》) 犀牛,大體上像牛而長了一個豬腦袋。
腳似象,蹄子上有三片趾甲。
頭上有兩隻角。
一隻較大,長在額上,叫“兕犀”;一隻較小,長在鼻上,叫“胡帽犀”。
鼻上的都較細而且花點少,多半都有奇異的花紋。
公犀牛也有兩隻角,都是毛犀,都有疙疙瘩瘩的花紋,能做腰帶。
千百隻犀角中,或許偶然能遇上中空而通的。
花點的大小各異,本沒有一定。
有花紋偏在一側的;有頂上花點大根上花點小的,叫做“倒插通”。
這兩種犀角也是五色無常的。
如果中空兩通,白黑分明,花點奇異,就價值巨萬,是稀世之寶。
又有一種叫做“堕羅犀”的,是犀角中最大的一種,有一隻就有七八斤重的,說這是公犀牛額上長的。
那上面的花紋多半都是散落的圓點。
色深的能做腰帶上的飾物,散而淺的,就可以做成盤碟器皿之類的東西。
還有“駭雞犀”(群雞見了就驚散)、“辟塵犀”(做梳子簪子,灰塵不染)、“辟水犀”(置于海,水為之開;置于霧,霧不濕犀)、“明犀”(處于暗室裡能發光)。
這幾種犀角隻聽說過,卻不曾得到它們。
月鏡 周靈王起處昆昭之台,有侍臣苌弘,巧智如流,因而得侍。
長夜宴樂,或俳諧儛笑,有殊俗之伎。
百戲骈列,鐘石并奏。
亦獻異方珍寶。
有如玉之人,如龍之錦,亦有如鏡之石,如石之鏡。
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
玉人皆有機類,自能轉動,謂之機妍。
苌弘言于王曰:“聖德所招也。
”故周人以弘媚谄而卒殺之。
流血成石,或言成璧,不見其屍矣。
(出王子年《拾遺》) 周靈王起居在昆昭台。
有一個侍臣叫苌弘,他乖巧機智,口若懸河,因而能侍奉靈王。
他們長夜飲酒作樂,滑稽诙諧,演技非凡。
各種戲齊演,各種樂器齊奏。
也獻上一些異地的珍寶。
有像玉的人,像龍的錦。
也有像鏡子的石頭,象石頭的鏡子。
這種石頭色白如月,照面如雪,叫做“月鏡”。
玉人都有機關,自己能轉動,叫做“機妍”。
苌弘對靈王說:“這些都是因為大王有聖德而招來的。
”所以周朝人認為苌弘谄媚而終于殺了他。
他的血化成石頭,有的說化成碧玉,看不到他的屍體了。
秦寶 漢高祖初入鹹陽宮,周行府庫。
金玉珍寶,不可稱言。
其所驚異者,有玉五支燈,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銜燈。
燈燃則鱗甲皆動,煥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複鑄銅人十二枚,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
琹築笙竽,各有所執。
皆結華彩,若生人。
筵下有二銅管,上口高數尺,出筵後。
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繩,大如指。
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紐繩,則琹築笙竽皆作,與真樂不異焉。
玉琹長六尺,上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寶飾之,銘曰玙璠之樂。
玉笛長二尺三寸,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隐嶙相次(“次”原作“攻”,據明抄本改),吹息則不複見,銘曰昭華之管。
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洞明。
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掩心而來,即見腸胃五髒。
曆曆無疑。
人有疾病在内者,則掩心而照之,必知病之所在。
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
秦始皇帝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則殺之也。
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