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 寶三
關燈
小
中
大
起到了東海上。
一胡人用銀鍋煎醍醐,又用金瓶盛着那顆珠子,放到醍醐裡重煎。
剛剛煎了七天,就有兩位老人領數百人,帶着許多寶物,來到胡人處,想贖那珠子。
胡人堅決不答應。
過了幾天,又帶着寶貝來贖,還是不答應。
三十多天以後,那些人散去了。
有兩位龍女,長得潔白端麗,投到盛珠子的瓶中,龍女和珍珠混合成膏。
士人問:“那些要贖珍珠的都是些什麼人?”胡人說:“這珍珠是貴寶,必須有兩個龍女衛護。
諸龍愛憐女兒,所以才用許多寶物來贖。
我所求的是超凡度世,難道還貪戀人間富貴嗎?”于是胡人用膏塗腳,離開船在水面上行走。
其他胡人紛紛說道:“我們共同買下這顆珠子,為什麼你獨占了好處?你走了,我們怎麼回去啊?”那塗了醍醐的胡人讓他們用所煎醍醐塗船,說塗後可遇順風還家。
衆人照辦,果然如他所說。
不知他後來到哪裡去了。
水珠 大安國寺,睿宗為相王時舊邸也。
即尊位,乃建道場焉。
王嘗施一寶珠,令鎮常住庫。
雲,值億萬。
寺僧納之櫃中,殊不為貴也。
開元十年,寺僧造功德,開櫃閱寶物,将貨之。
見函封曰:“此珠值億萬。
”僧共開之,狀如片石,赤色。
夜則微光,光高數寸。
寺僧議曰:“此凡物耳,何得值億萬也?試賣之。
”于是市中令一僧監賣,且試其酬直。
居數日,貴人或有問者。
及觀之,則曰:“此凡石耳,瓦礫不殊,何妄索直!”皆嗤笑而去。
僧亦恥之。
十日後,或有問者,知其夜光,或酬價數千。
價益重矣。
月餘,有西域胡人,閱市(“市”原作“寺”,據明抄本改)求寶,見珠大喜。
偕頂戴于首,胡人貴者也。
使譯問曰:“珠價值幾何?”僧曰:“一億萬。
”胡人撫弄遲回而去。
明日又至,譯謂僧曰:“珠價誠值億萬,然胡客久,今有四千萬求市,可乎?”僧喜,與之谒寺主。
寺主許諾。
明日,納錢四千萬貫,市之而去。
仍謂僧曰:“有虧珠價誠多,不贻責也。
”僧問胡從何而來?而此珠複何能也?胡人曰:“吾大食國人也。
王貞觀初通好,來貢此珠。
後吾國常念之。
募有得之者,當授相位。
求之七八十歲,今幸得之。
此水珠也。
每軍行休時,掘地二尺,埋珠于其中,水泉立出,可給數千人,故軍行常不乏水。
自亡珠後,行軍每苦渴乏。
”僧不信。
胡人命掘土藏珠,有頃泉湧,其色清冷,流泛而出。
僧取飲之,方悟靈異。
胡人乃持珠去,不知所之。
(出《紀聞》) 大安國寺,是唐睿宗做相王時的舊官邸。
他登基以後,才在這裡建了道場。
他曾向寺中施舍一顆寶珠,下令用它鎮常住庫,說它價值億萬。
寺裡的和尚把寶珠放在櫃子裡,竟不認為怎麼貴重。
開元十年,寺裡的和尚為敬神敬佛捐款,開櫃看寶物,要把它賣掉。
見函封上寫着:“此珠值億萬。
”和尚們共同把函封打開,見珠子狀如片石。
赤色,夜間微微發光,光高幾寸。
和尚們議論道:“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怎麼能值億萬呢?賣一賣試試吧!”于是就讓一個和尚到市上去賣。
試一試這顆珠子的價值。
過了幾天,有錢人打聽價錢,等到人家看了珠子,就說:“這是塊普通的石頭罷了,和瓦礫沒什麼兩樣,幹嘛胡亂要價?”人們都嗤笑着離去。
和尚也覺得不太光彩。
十天之後,又有問的,知道此珠夜間有光,有的出價幾千。
價格上漲了。
一個月以後有一個西域的胡人,到市購買寶物,見到此珠便大喜。
看穿衣打扮可知,此人是胡人中的富貴者。
胡人讓翻譯問道:“這珠子什麼價?”和尚說:“一億萬。
”胡人擺弄了半天,戀戀不舍地離去。
第二天又來。
翻譯對和尚說:“珠價确實值億萬,但是這個胡人客居大唐很久了,現在隻有四千萬,可以嗎?”和尚挺高興,領胡人去見寺主。
寺主答應胡人。
第二天,胡人交出四千萬貫錢,把珠子買去。
胡人還對和尚說:“我付的珠價實在是太少了,将留下埋怨的。
”和尚問胡人從什麼地方來,又問此珠有什麼用。
胡人說:“我是大食國的人。
貞觀初年與大唐通好,我國貢來此珠。
後來我國經常思念這顆珠子。
征求能得到此珠的人,應授相位。
征求了七八十年了,如今終于得到它了。
這是顆水珠啊。
每當行軍休息時,掘地二尺,把珠子埋進去,水泉立刻流出來。
可供幾千人飲用。
所以行軍總不缺水。
自從沒了這顆珠子,行軍就愁沒有水喝。
”和尚不信。
胡人讓他掘地埋起珠子,不一會兒便泉水湧動,水色清冷,嘩嘩流淌。
和尚捧水嘗了嘗,才确信此珠靈異無比。
胡人就帶着珠子離去,不知去了何處。
李勉 司徒李勉,開元初,作尉浚儀。
秩滿,沿汴将遊廣陵。
行及睢陽,忽有波斯胡老疾,杖策詣勉曰:“異鄉子抱恙甚殆,思歸江都。
知公長者,願托仁蔭,皆異不勞而獲護焉(明抄本無“皆異”至“護焉”八字)。
”勉哀之,因命登舻,仍給饘粥。
胡人極懷慚愧,因曰:“我本王貴種也,商販于此,已逾二十年。
家有三子,計必有求吾來者。
”不日,舟止泗上,其人疾亟,因屏人告勉曰:“吾國内頃亡傳國寶珠,募能獲者,世家公相。
吾衒其鑒而貪其位,因是去鄉而來尋。
近已得之,将歸即富貴矣。
其珠價當百萬,吾懼懷寶越鄉,因剖肉而藏焉。
不幸遇疾,今将死矣。
感公恩義,敬以相奉。
”即抽刀決股,珠出而絕。
勉遂資其衣衾,瘗于淮上。
掩坎之際,因密以珠含之而去。
既抵維揚,寓目旗亭。
忽與群胡左右依随,因得言語相接。
傍有胡雛,質貌肖逝者。
勉即詢訪,果與逝者所述契會。
勉即究問事迹,乃亡胡之子。
告瘗其所,胡雛号泣,發墓取而去。
(出集異記) 司徒李勉,開元初年,作浚儀縣尉。
期滿,他坐船行汴水之上,要去廣陵。
走到睢陽,忽然遇上一位有病的波斯老胡人。
老胡人來到船前說:“我是個異鄉人,如今病得很危險,想回江都,想借光搭您的船可以嗎?”李勉可憐他,就讓他上了船。
他還給老胡人粥吃。
老胡人十分感激,就說:“我本是王公貴族之後,做買賣來到這裡,已經二十多年了。
我家裡有三個兒子,估計一定會出來找我的。
”不幾天,船隻停在泗水,老胡人的病情更重,就避别人對李勉說:“我們國内丢了傳國的寶珠,征求能把寶珠找回來的人,即封公相祿位。
貪圖高位,離鄉出來尋找寶珠。
最近已經找到,如果把珠子帶回去,立即就富貴了。
這顆寶珠價值百萬。
我怕揣着寶珠行經他鄉不安全,就剖開身上的肉把寶珠藏在裡面。
不幸得了病。
現在要死了。
感激您的恩義,就把珠子送給你吧!”說完,他抽刀剖開大腿,珠出人亡。
李勉就給他
一胡人用銀鍋煎醍醐,又用金瓶盛着那顆珠子,放到醍醐裡重煎。
剛剛煎了七天,就有兩位老人領數百人,帶着許多寶物,來到胡人處,想贖那珠子。
胡人堅決不答應。
過了幾天,又帶着寶貝來贖,還是不答應。
三十多天以後,那些人散去了。
有兩位龍女,長得潔白端麗,投到盛珠子的瓶中,龍女和珍珠混合成膏。
士人問:“那些要贖珍珠的都是些什麼人?”胡人說:“這珍珠是貴寶,必須有兩個龍女衛護。
諸龍愛憐女兒,所以才用許多寶物來贖。
我所求的是超凡度世,難道還貪戀人間富貴嗎?”于是胡人用膏塗腳,離開船在水面上行走。
其他胡人紛紛說道:“我們共同買下這顆珠子,為什麼你獨占了好處?你走了,我們怎麼回去啊?”那塗了醍醐的胡人讓他們用所煎醍醐塗船,說塗後可遇順風還家。
衆人照辦,果然如他所說。
不知他後來到哪裡去了。
水珠 大安國寺,睿宗為相王時舊邸也。
即尊位,乃建道場焉。
王嘗施一寶珠,令鎮常住庫。
雲,值億萬。
寺僧納之櫃中,殊不為貴也。
開元十年,寺僧造功德,開櫃閱寶物,将貨之。
見函封曰:“此珠值億萬。
”僧共開之,狀如片石,赤色。
夜則微光,光高數寸。
寺僧議曰:“此凡物耳,何得值億萬也?試賣之。
”于是市中令一僧監賣,且試其酬直。
居數日,貴人或有問者。
及觀之,則曰:“此凡石耳,瓦礫不殊,何妄索直!”皆嗤笑而去。
僧亦恥之。
十日後,或有問者,知其夜光,或酬價數千。
價益重矣。
月餘,有西域胡人,閱市(“市”原作“寺”,據明抄本改)求寶,見珠大喜。
偕頂戴于首,胡人貴者也。
使譯問曰:“珠價值幾何?”僧曰:“一億萬。
”胡人撫弄遲回而去。
明日又至,譯謂僧曰:“珠價誠值億萬,然胡客久,今有四千萬求市,可乎?”僧喜,與之谒寺主。
寺主許諾。
明日,納錢四千萬貫,市之而去。
仍謂僧曰:“有虧珠價誠多,不贻責也。
”僧問胡從何而來?而此珠複何能也?胡人曰:“吾大食國人也。
王貞觀初通好,來貢此珠。
後吾國常念之。
募有得之者,當授相位。
求之七八十歲,今幸得之。
此水珠也。
每軍行休時,掘地二尺,埋珠于其中,水泉立出,可給數千人,故軍行常不乏水。
自亡珠後,行軍每苦渴乏。
”僧不信。
胡人命掘土藏珠,有頃泉湧,其色清冷,流泛而出。
僧取飲之,方悟靈異。
胡人乃持珠去,不知所之。
(出《紀聞》) 大安國寺,是唐睿宗做相王時的舊官邸。
他登基以後,才在這裡建了道場。
他曾向寺中施舍一顆寶珠,下令用它鎮常住庫,說它價值億萬。
寺裡的和尚把寶珠放在櫃子裡,竟不認為怎麼貴重。
開元十年,寺裡的和尚為敬神敬佛捐款,開櫃看寶物,要把它賣掉。
見函封上寫着:“此珠值億萬。
”和尚們共同把函封打開,見珠子狀如片石。
赤色,夜間微微發光,光高幾寸。
和尚們議論道:“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怎麼能值億萬呢?賣一賣試試吧!”于是就讓一個和尚到市上去賣。
試一試這顆珠子的價值。
過了幾天,有錢人打聽價錢,等到人家看了珠子,就說:“這是塊普通的石頭罷了,和瓦礫沒什麼兩樣,幹嘛胡亂要價?”人們都嗤笑着離去。
和尚也覺得不太光彩。
十天之後,又有問的,知道此珠夜間有光,有的出價幾千。
價格上漲了。
一個月以後有一個西域的胡人,到市購買寶物,見到此珠便大喜。
看穿衣打扮可知,此人是胡人中的富貴者。
胡人讓翻譯問道:“這珠子什麼價?”和尚說:“一億萬。
”胡人擺弄了半天,戀戀不舍地離去。
第二天又來。
翻譯對和尚說:“珠價确實值億萬,但是這個胡人客居大唐很久了,現在隻有四千萬,可以嗎?”和尚挺高興,領胡人去見寺主。
寺主答應胡人。
第二天,胡人交出四千萬貫錢,把珠子買去。
胡人還對和尚說:“我付的珠價實在是太少了,将留下埋怨的。
”和尚問胡人從什麼地方來,又問此珠有什麼用。
胡人說:“我是大食國的人。
貞觀初年與大唐通好,我國貢來此珠。
後來我國經常思念這顆珠子。
征求能得到此珠的人,應授相位。
征求了七八十年了,如今終于得到它了。
這是顆水珠啊。
每當行軍休息時,掘地二尺,把珠子埋進去,水泉立刻流出來。
可供幾千人飲用。
所以行軍總不缺水。
自從沒了這顆珠子,行軍就愁沒有水喝。
”和尚不信。
胡人讓他掘地埋起珠子,不一會兒便泉水湧動,水色清冷,嘩嘩流淌。
和尚捧水嘗了嘗,才确信此珠靈異無比。
胡人就帶着珠子離去,不知去了何處。
李勉 司徒李勉,開元初,作尉浚儀。
秩滿,沿汴将遊廣陵。
行及睢陽,忽有波斯胡老疾,杖策詣勉曰:“異鄉子抱恙甚殆,思歸江都。
知公長者,願托仁蔭,皆異不勞而獲護焉(明抄本無“皆異”至“護焉”八字)。
”勉哀之,因命登舻,仍給饘粥。
胡人極懷慚愧,因曰:“我本王貴種也,商販于此,已逾二十年。
家有三子,計必有求吾來者。
”不日,舟止泗上,其人疾亟,因屏人告勉曰:“吾國内頃亡傳國寶珠,募能獲者,世家公相。
吾衒其鑒而貪其位,因是去鄉而來尋。
近已得之,将歸即富貴矣。
其珠價當百萬,吾懼懷寶越鄉,因剖肉而藏焉。
不幸遇疾,今将死矣。
感公恩義,敬以相奉。
”即抽刀決股,珠出而絕。
勉遂資其衣衾,瘗于淮上。
掩坎之際,因密以珠含之而去。
既抵維揚,寓目旗亭。
忽與群胡左右依随,因得言語相接。
傍有胡雛,質貌肖逝者。
勉即詢訪,果與逝者所述契會。
勉即究問事迹,乃亡胡之子。
告瘗其所,胡雛号泣,發墓取而去。
(出集異記) 司徒李勉,開元初年,作浚儀縣尉。
期滿,他坐船行汴水之上,要去廣陵。
走到睢陽,忽然遇上一位有病的波斯老胡人。
老胡人來到船前說:“我是個異鄉人,如今病得很危險,想回江都,想借光搭您的船可以嗎?”李勉可憐他,就讓他上了船。
他還給老胡人粥吃。
老胡人十分感激,就說:“我本是王公貴族之後,做買賣來到這裡,已經二十多年了。
我家裡有三個兒子,估計一定會出來找我的。
”不幾天,船隻停在泗水,老胡人的病情更重,就避别人對李勉說:“我們國内丢了傳國的寶珠,征求能把寶珠找回來的人,即封公相祿位。
貪圖高位,離鄉出來尋找寶珠。
最近已經找到,如果把珠子帶回去,立即就富貴了。
這顆寶珠價值百萬。
我怕揣着寶珠行經他鄉不安全,就剖開身上的肉把寶珠藏在裡面。
不幸得了病。
現在要死了。
感激您的恩義,就把珠子送給你吧!”說完,他抽刀剖開大腿,珠出人亡。
李勉就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