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 寶二(金玉附)
關燈
小
中
大
唐進貢。
王天運不答應,就攻城屠殺,俘虜兩千人及其珠寶而還。
勃律國中有一位術士,說王天運如此無義是不祥之兆,天要刮大風啦!王天運指揮軍隊走了數百裡,忽然間大風四起,雪花大如鳥雀翅翼。
大風激起小海水凍成冰柱,然後又被大風吹折。
經過半日,小海波濤漲湧,四萬人一時間全都凍死,隻有一個漢人和一個蕃人跑了回來,詳細地向皇上禀報。
唐玄宗聽了非常驚異,馬上就派中使随二人回去查驗真假。
來到小海之側,冰還像小山一樣峥嵘而立。
隔冰就可望見兵士的屍體,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晶瑩明徹,看得很清楚。
中使要返回的時候,冰柱忽然消釋,兵士們的屍體也不見了。
玉辟邪 肅宗賜李輔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
工巧殆非人工。
其玉之香,可聞數百步,雖鎖之于金函石櫃中,不能掩其氣。
或以衣裾誤拂,芬馥經年,縱瀚濯數四,亦不消歇。
輔國常置之坐側。
一日,方巾栉,而辟邪一則大笑,一則悲号。
輔國驚愕失據。
而冁然者不已,悲号者更涕泣交下。
輔國惡其怪,遂碎之為粉,沒于廁中。
自後常聞冤痛之聲。
其輔國所居安邑裡,芬馥彌月猶在。
蓋舂之為粉,愈香故也。
不周歲而輔國死焉,始碎辟邪。
輔國嬖奴慕容宮,知異常物,隐屑二合。
魚朝恩不惡輔國之禍,以錢三十萬買之。
而朝恩将伏誅,其香化為白蝶,沖天而去。
當時議者,以奇香異寶,非人臣之所蓄也。
輔國家藏珍玩,皆非世人所識。
夏即于堂中設迎涼草,其色類碧,而幹似苦竹,葉細于杉(“杉”原作“山”,據《杜陽雜編》改)。
雖若乾枯,未嘗凋落。
盛暑朿(朿原作刺,據《杜陽雜編》上改)之窗戶間,涼自至。
鳳首木高一尺,而凋刻如鸾鳳之形,其木頗似枯槁,故毛羽秃落不甚盡。
雖嚴凝之時,置于高堂大廈中,而和煦之氣如二三月,故别名曰常春木。
縱以烈火焚之,終不焦黑。
涼草鳳木,或出于薛王宅。
《十洲記》雲:火林國出也。
(出《杜陽雜編》) 唐肅宗賜給李輔國兩枚能散發香味的玉辟邪,各高一尺五寸。
玉辟邪做工之巧幾乎不是人工所能達到的。
那玉的香氣,數百步之外就可以聞到。
即使鎖在鐵匣子石櫃子當中,也不能掩蓋它的香氣。
有的人不小心用衣服搽抹了玉辟邪,香味經年不退,即使把衣服放水裡沖洗多次,也不能把香味洗掉。
李輔國常把玉辟邪放在座位旁邊。
有一天,他正在梳洗,而兩個玉辟邪一個發出大笑,一個發出悲号。
李輔國驚得不知如何是好。
而那個笑的笑個不停,那個哭的哭得涕淚交加。
李輔國對兩個玉辟邪的怪異表現十分讨厭,就把它們砸得粉碎,扔到廁所裡。
從此以後常聽到廁所裡有冤痛之聲。
李輔國所居住的安邑裡,一個多月之後還有香味。
大概是把它碾成粉末,香味就更濃的緣故。
不到一年李輔國就死了。
當初把玉辟邪弄碎的時候,李輔國寵愛的奴婢慕容宮,知道這不是平常之物,偷偷地保存了些碎屑。
魚朝恩不忌諱李輔國的災禍,用三十萬錢把零碎的玉辟邪買去。
魚朝恩将被殺的時候,那些散發香氣的玉屑,化成白蝴蝶,沖天而去。
當時人們議論,認為這樣的奇香異寶,不是做臣子的所能保存的。
李輔國家裡所藏的珍寶古玩,都不是世人所能認識的。
夏季就在堂中設迎涼草,草色接近碧綠,基幹像苦竹,葉比杉葉還細,雖然像是幹枯,卻不曾凋落。
将這種草紮在窗戶之間,涼氣自來。
鳳首木高一尺,而雕刻成像鸾鳳那樣的形狀,木頭很像已經枯幹了,所以就像鸾鳳的羽毛沒有落盡。
即使是嚴寒之日,把鳳首木放在高堂大廈中,和煦之氣就像二三月份。
所以鳳首木又叫常春木。
即使用烈火焚燒它,也不能把它燒焦燒黑。
涼草和鳳木,或許是從薛王的宅裡弄到的。
《十洲記》說,它出自火林國。
軟玉鞭 德宗嘗幸興慶(“慶”原作“廢”,據明抄本改)宮,于複壁間得寶匣,中獲玉鞭。
其末有文,曰“軟玉鞭”。
即天寶中異國所獻也。
瑞妍節文,光明可鑒,雖藍田之美,不能過也。
屈之則首尾相就,舒之則徑直如繩。
雖以斧鑕鍛斫(“斫”原作“研”,據《杜陽雜編》改),終不傷缺。
德宗歎為神物,遂命聯蟬繡為囊,碧蠶絲為鞘。
碧蠶絲,即永泰元年東海彌羅國所貢也。
雲其國有桑,枝幹盤屈,覆地而生。
大者亦連延十數裡,小者亦蔭百畝。
其上有蠶,可長四寸。
其色金,其絲碧,亦謂之金蠶絲。
縱之一尺,引之一丈。
反撚為鞘,表裡通瑩如貫瑟,雖并十夫之力,挽之不斷。
為琴弦,鬼神愁,為弩弦,則箭出一千步,為弓弦,則箭出五百步。
上令藏于内府。
至朱泚犯禁阙,其鞭不知所在。
(出《杜陽雜編》) 唐德宗曾經幸興慶宮,在夾壁牆裡發現一個寶匣,從匣中得到一把玉鞭。
鞭的末端刻有文字:“軟玉鞭”。
這是天寶年間外國進貢獻來的。
軟玉鞭的玉質好花紋美,亮得可以當鏡子使用,即使是藍田産的美玉,也不能超過它。
使它彎曲,頭和尾可以靠近;使它展開,那麼它直得像用過繩墨。
即使是用刀斧砍它,也始終不能使它殘缺。
德宗贊歎它是神物。
于是命人用薄如蟬翼的綢子繡成裝鞭的口袋,用碧蠶絲做成鞭梢。
碧蠶絲,就是永泰元年東海彌羅國進貢獻來的。
說他們國中有桑樹,枝幹盤曲,遮天蓋地地生長。
大的連綿十幾裡,小的也能遮一百畝地的蔭涼。
樹上面有蠶,有四寸來長。
它的身體是金黃色的,它的絲是碧綠的,也叫做金蠶絲。
再說那軟玉鞭,松開時是一尺長,拉直就是一丈長。
把它撚成鞭梢,表裡通瑩象琴弦,即使合并十個人的力氣,也拉不斷它。
用它做琴弦,奏出的聲音極美,鬼神聽了都發愁;用它做弩弦,那麼箭就能射出去一千步遠;用它做弓弦,那麼箭就可以射出去五百步遠。
皇上下令把它珍藏在内府。
到朱泚作亂于京師的時候,那鞭不知哪裡去了。
玉豬子 執金吾陸大鈞,從子某,其妻常夜寝中,聞有物啁啾鬥聲。
既覺,於枕下攬之,得二物,遽以火照,皆白玉豬子也。
大數寸,狀甚精妙。
置之枕中而寶(“寶”原作“實”,據《小說大觀》本改,)之。
自此财貨日增,家轉蕃衍,有求必遂,名位(“位”原作“仙”,據明抄本改)遷騰。
如此二十年。
一夕忽失所在,而陸氏亦不昌矣。
(出《紀聞列異》) 官職為執金吾的陸大鈞有個侄子陸某,他的妻子常常于夜間聽到有兩件東西打鬥的聲音。
一天早晨醒來,在枕邊摸到兩個東西,急忙點燈一照,原來是兩隻玉雕的小豬。
小豬的大小有幾寸長,形狀特别精妙。
她把它們當成寶貝放在枕頭裡珍藏。
從此,這一家的錢财一天比一天增多,家境繁盛起來,做什麼事都成功,名譽地位日見顯赫。
這樣過了二十年。
有天夜裡忽然不見了玉雕小豬,陸家也就漸漸不如從前昌盛了。
王天運不答應,就攻城屠殺,俘虜兩千人及其珠寶而還。
勃律國中有一位術士,說王天運如此無義是不祥之兆,天要刮大風啦!王天運指揮軍隊走了數百裡,忽然間大風四起,雪花大如鳥雀翅翼。
大風激起小海水凍成冰柱,然後又被大風吹折。
經過半日,小海波濤漲湧,四萬人一時間全都凍死,隻有一個漢人和一個蕃人跑了回來,詳細地向皇上禀報。
唐玄宗聽了非常驚異,馬上就派中使随二人回去查驗真假。
來到小海之側,冰還像小山一樣峥嵘而立。
隔冰就可望見兵士的屍體,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晶瑩明徹,看得很清楚。
中使要返回的時候,冰柱忽然消釋,兵士們的屍體也不見了。
玉辟邪 肅宗賜李輔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
工巧殆非人工。
其玉之香,可聞數百步,雖鎖之于金函石櫃中,不能掩其氣。
或以衣裾誤拂,芬馥經年,縱瀚濯數四,亦不消歇。
輔國常置之坐側。
一日,方巾栉,而辟邪一則大笑,一則悲号。
輔國驚愕失據。
而冁然者不已,悲号者更涕泣交下。
輔國惡其怪,遂碎之為粉,沒于廁中。
自後常聞冤痛之聲。
其輔國所居安邑裡,芬馥彌月猶在。
蓋舂之為粉,愈香故也。
不周歲而輔國死焉,始碎辟邪。
輔國嬖奴慕容宮,知異常物,隐屑二合。
魚朝恩不惡輔國之禍,以錢三十萬買之。
而朝恩将伏誅,其香化為白蝶,沖天而去。
當時議者,以奇香異寶,非人臣之所蓄也。
輔國家藏珍玩,皆非世人所識。
夏即于堂中設迎涼草,其色類碧,而幹似苦竹,葉細于杉(“杉”原作“山”,據《杜陽雜編》改)。
雖若乾枯,未嘗凋落。
盛暑朿(朿原作刺,據《杜陽雜編》上改)之窗戶間,涼自至。
鳳首木高一尺,而凋刻如鸾鳳之形,其木頗似枯槁,故毛羽秃落不甚盡。
雖嚴凝之時,置于高堂大廈中,而和煦之氣如二三月,故别名曰常春木。
縱以烈火焚之,終不焦黑。
涼草鳳木,或出于薛王宅。
《十洲記》雲:火林國出也。
(出《杜陽雜編》) 唐肅宗賜給李輔國兩枚能散發香味的玉辟邪,各高一尺五寸。
玉辟邪做工之巧幾乎不是人工所能達到的。
那玉的香氣,數百步之外就可以聞到。
即使鎖在鐵匣子石櫃子當中,也不能掩蓋它的香氣。
有的人不小心用衣服搽抹了玉辟邪,香味經年不退,即使把衣服放水裡沖洗多次,也不能把香味洗掉。
李輔國常把玉辟邪放在座位旁邊。
有一天,他正在梳洗,而兩個玉辟邪一個發出大笑,一個發出悲号。
李輔國驚得不知如何是好。
而那個笑的笑個不停,那個哭的哭得涕淚交加。
李輔國對兩個玉辟邪的怪異表現十分讨厭,就把它們砸得粉碎,扔到廁所裡。
從此以後常聽到廁所裡有冤痛之聲。
李輔國所居住的安邑裡,一個多月之後還有香味。
大概是把它碾成粉末,香味就更濃的緣故。
不到一年李輔國就死了。
當初把玉辟邪弄碎的時候,李輔國寵愛的奴婢慕容宮,知道這不是平常之物,偷偷地保存了些碎屑。
魚朝恩不忌諱李輔國的災禍,用三十萬錢把零碎的玉辟邪買去。
魚朝恩将被殺的時候,那些散發香氣的玉屑,化成白蝴蝶,沖天而去。
當時人們議論,認為這樣的奇香異寶,不是做臣子的所能保存的。
李輔國家裡所藏的珍寶古玩,都不是世人所能認識的。
夏季就在堂中設迎涼草,草色接近碧綠,基幹像苦竹,葉比杉葉還細,雖然像是幹枯,卻不曾凋落。
将這種草紮在窗戶之間,涼氣自來。
鳳首木高一尺,而雕刻成像鸾鳳那樣的形狀,木頭很像已經枯幹了,所以就像鸾鳳的羽毛沒有落盡。
即使是嚴寒之日,把鳳首木放在高堂大廈中,和煦之氣就像二三月份。
所以鳳首木又叫常春木。
即使用烈火焚燒它,也不能把它燒焦燒黑。
涼草和鳳木,或許是從薛王的宅裡弄到的。
《十洲記》說,它出自火林國。
軟玉鞭 德宗嘗幸興慶(“慶”原作“廢”,據明抄本改)宮,于複壁間得寶匣,中獲玉鞭。
其末有文,曰“軟玉鞭”。
即天寶中異國所獻也。
瑞妍節文,光明可鑒,雖藍田之美,不能過也。
屈之則首尾相就,舒之則徑直如繩。
雖以斧鑕鍛斫(“斫”原作“研”,據《杜陽雜編》改),終不傷缺。
德宗歎為神物,遂命聯蟬繡為囊,碧蠶絲為鞘。
碧蠶絲,即永泰元年東海彌羅國所貢也。
雲其國有桑,枝幹盤屈,覆地而生。
大者亦連延十數裡,小者亦蔭百畝。
其上有蠶,可長四寸。
其色金,其絲碧,亦謂之金蠶絲。
縱之一尺,引之一丈。
反撚為鞘,表裡通瑩如貫瑟,雖并十夫之力,挽之不斷。
為琴弦,鬼神愁,為弩弦,則箭出一千步,為弓弦,則箭出五百步。
上令藏于内府。
至朱泚犯禁阙,其鞭不知所在。
(出《杜陽雜編》) 唐德宗曾經幸興慶宮,在夾壁牆裡發現一個寶匣,從匣中得到一把玉鞭。
鞭的末端刻有文字:“軟玉鞭”。
這是天寶年間外國進貢獻來的。
軟玉鞭的玉質好花紋美,亮得可以當鏡子使用,即使是藍田産的美玉,也不能超過它。
使它彎曲,頭和尾可以靠近;使它展開,那麼它直得像用過繩墨。
即使是用刀斧砍它,也始終不能使它殘缺。
德宗贊歎它是神物。
于是命人用薄如蟬翼的綢子繡成裝鞭的口袋,用碧蠶絲做成鞭梢。
碧蠶絲,就是永泰元年東海彌羅國進貢獻來的。
說他們國中有桑樹,枝幹盤曲,遮天蓋地地生長。
大的連綿十幾裡,小的也能遮一百畝地的蔭涼。
樹上面有蠶,有四寸來長。
它的身體是金黃色的,它的絲是碧綠的,也叫做金蠶絲。
再說那軟玉鞭,松開時是一尺長,拉直就是一丈長。
把它撚成鞭梢,表裡通瑩象琴弦,即使合并十個人的力氣,也拉不斷它。
用它做琴弦,奏出的聲音極美,鬼神聽了都發愁;用它做弩弦,那麼箭就能射出去一千步遠;用它做弓弦,那麼箭就可以射出去五百步遠。
皇上下令把它珍藏在内府。
到朱泚作亂于京師的時候,那鞭不知哪裡去了。
玉豬子 執金吾陸大鈞,從子某,其妻常夜寝中,聞有物啁啾鬥聲。
既覺,於枕下攬之,得二物,遽以火照,皆白玉豬子也。
大數寸,狀甚精妙。
置之枕中而寶(“寶”原作“實”,據《小說大觀》本改,)之。
自此财貨日增,家轉蕃衍,有求必遂,名位(“位”原作“仙”,據明抄本改)遷騰。
如此二十年。
一夕忽失所在,而陸氏亦不昌矣。
(出《紀聞列異》) 官職為執金吾的陸大鈞有個侄子陸某,他的妻子常常于夜間聽到有兩件東西打鬥的聲音。
一天早晨醒來,在枕邊摸到兩個東西,急忙點燈一照,原來是兩隻玉雕的小豬。
小豬的大小有幾寸長,形狀特别精妙。
她把它們當成寶貝放在枕頭裡珍藏。
從此,這一家的錢财一天比一天增多,家境繁盛起來,做什麼事都成功,名譽地位日見顯赫。
這樣過了二十年。
有天夜裡忽然不見了玉雕小豬,陸家也就漸漸不如從前昌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