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 寶二(金玉附)
關燈
小
中
大
玉沈攸之
宋順帝升明中,荊州刺史沈攸之,廄中群馬,辄踯蹋驚嘶,如似見物。
攸之令人伺之,見一白駒,又綠繩系腹,直從外來。
圉者具言,攸之使人夜伏枥邊候之。
俄而見白駒來,忽然複去。
視廄門猶閉,計其蹤迹,直入閣内。
時人見者,鹹謂為怪。
檢内人,唯愛妾馮月華臂上一玉馬,以綠絲繩穿之。
至夜,辄脫置枕邊,至夜有時失去,曉時則還。
試取看之,見蹄下有泥。
後攸之敗。
不知所在。
(出《宣室志》) 宋順帝升明年間,荊州刺史沈攸之,馬廄裡養了一群好馬,這些馬總是踢蹄驚叫,好像看到了什麼東西似的。
沈攸之讓人等候在馬廄裡觀察,看到一個白色小馬駒,用一根綠繩系着肚子,直接從廄外奔來。
養馬人詳細地告訴了沈攸之,沈攸之派人夜間埋伏在馬槽子旁邊等着。
不多時見白馬駒到來,忽然又離去。
去查看廄門,廄門還是關着的。
查那白馬駒的蹤迹,竟直入刺史所居的小樓裡。
當時見到的人,都認為這是精怪。
查檢閣内之人,隻有沈攸之的愛妾馮月華臂上佩有一匹玉馬,用綠絲繩穿着。
到了晚上,她總是把玉馬摘下來放在枕頭邊,夜間有時候丢失,到天明就又回來了。
沈攸之把玉馬取來一看,見馬蹄下有泥。
後來沈攸之敗了,不知那玉馬哪裡去了。
玉龍 梁大同八年,戍主楊光欣,獲玉龍一枚。
長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
腹中容鬥餘,頸亦空曲。
置水中,令水滿,倒之,水從口出,出聲如琴瑟,水盡乃止。
(出《酉陽雜俎》)
梁大同八年,戍主楊光欣,得到一枚玉雕的龍。
龍長一尺二寸,高五寸,雕刻得十分精妙,不像人工做的。
玉龍肚子裡可裝一鬥多東西,脖子也是空而彎曲的。
把它放到水中裝滿水,再往外倒水,水從龍口流出來,會發出琴瑟奏鳴一樣的聲音,水流盡才停止。
江嚴 江嚴于富春縣清泉山,遙見一美女,紫衣而歌。
嚴就之,數十步,女遂隐,唯見所據石。
如此數四,乃得一紫玉,廣一尺。
又邴浪于九田山見鳥,狀如雞,色赤,鳴如吹笙。
射之中,即入穴。
浪遂鑿石,得一赤玉,如鳥形狀也。
(出《列異傳》) 江嚴在富春縣清泉山上,遠遠望見一位美女,穿着紫色衣服在那裡唱歌。
江嚴走近她,還離她幾十步,她就隐去不見了,隻見到她所依靠的那塊石頭。
如此經曆了幾次,于是就得到一塊紫色的玉,長寬一尺。
另外,邴浪在九田山見到一隻鳥,形狀像雞,紅色,叫起來像吹笙。
邴浪射中它,它就鑽進一個洞穴中。
邴浪就鑿開那石洞,鑿出一塊赤色玉,像鳥的形狀。
唐玄宗 唐天後嘗召諸皇孫,坐于殿上,觀其嬉戲。
因出西國所貢玉環钏杯盤,列于前後,縱令争取,以觀其志。
莫不奔競,厚有所獲。
獨玄宗端坐,略不為動。
後大奇之,撫其背曰:“此兒當為太平天子。
”因命取玉龍子以賜。
玉龍子,太宗于晉陽宮得之,文德皇後常置之衣箱中。
及大帝載誕之三日,後以珠絡衣褓并玉龍子賜焉。
其後常藏之内府。
雖其廣不數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
及玄宗即位,每京師僣雨,必虔誠祈禱。
将有霖注,逼而視之,若奮鱗鬣。
開元中,三輔大旱,玄宗複祈禱,而涉旬無雨。
帝密投南内之龍池,俄而雲物暴起,風雨随作。
及幸西蜀,車駕次渭水,将渡,駐跸于水濱,左右侍禦,或有臨流濯弄者,於沙中得之。
上聞驚喜,視之泫然流泣曰:“此吾昔時所寶玉龍子也。
”自後每夜中,光彩輝燭一室。
上既還京,為小黃門攘竊,以遺李輔國。
李輔國常置于櫃中。
輔國将敗,夜聞櫃中有聲,開視之,已亡其所。
(出《明皇雜錄》)
唐天後曾經召見各位皇孫。
她坐在殿上,看孩子們嬉鬧玩耍。
于是将西方國家所貢的玉環、钏、杯、盤等拿出來,擺放在前前後後,讓孩子們随便争奪拿取,以觀察他們各自的志向。
孩子們沒有不争搶奔奪的,都有很大收獲,隻有唐玄宗端坐在那裡,根本沒動。
皇後認為他很不一般,撫摸着他的背說:“這個孩子應該成為一個太平天子。
”于是讓人取來玉龍子賜給他。
玉龍子,是唐太宗從晉陽宮得到的。
文德皇後平日把玉龍子放在衣箱裡保存,等到大帝誕生第三天,她把珠絡衣褓和玉龍子等物全都賜給他。
以後便一直放在内府珍藏。
玉龍子雖然長寬不過幾寸,卻溫潤精巧,人間不可多得。
等到唐玄宗即位,每當京城久旱不雨,他必定虔誠地向玉龍子祈禱。
要下雨的時候,近看玉龍子,龍鱗及鬃毛都像在動。
開元年間,三輔大旱,唐玄宗又向玉龍子祈禱,但十多天以後也沒下雨。
他把玉龍子悄悄地扔到南内的龍池中,頃刻之間,雲狀的東西驟然而起,緊接着風雨大作。
等到他遊幸西蜀,車駕來到渭水,将要渡河,車馬停在水邊,左右侍衛,有的在河中洗弄身子,無意中從沙中拾到了玉龍子。
唐玄宗聽說之後十分驚喜。
他看過玉龍子之後流着淚說:“這是我從前極寶貴的玉龍子啊!”從此以後,每天夜裡,玉龍子都把屋裡照得通亮。
唐玄宗回京以後,玉龍子被一個小黃門偷去,送給了李輔國。
李輔國平常把它放在櫃子裡。
李輔國将敗落的時候,夜裡聽到櫃子裡有聲音,打開一看,櫃中沒有玉龍子了。
五色玉 天寶初,安思順進五色玉帶。
又于左藏庫中得五色玉。
上怪近日西貢無五色玉,令責安西諸蕃。
蕃言此常進,皆為小勃律所劫,不達。
上怒,欲征之。
群臣多谏,獨李林甫贊成上意,且言武臣王天運,謀勇可将。
乃命王天運将四萬人,兼統諸蕃兵伐之。
及逼勃律城下,勃律君長,恐懼請罪,悉出寶玉,願歲貢獻。
天運不許,即屠城,虜二千人及其珠玑而還。
勃律中有術者,言将軍無義不祥,天将大風矣。
行數百裡,忽驚風四起,雪花如翼,風激小海水成冰柱,起而複摧。
經半日,小海漲湧,四萬人一時凍死。
唯蕃漢各一得還,具奏。
玄宗大驚異,即命中使随二人驗之。
至小海側,冰猶峥嵘如山,隔水見兵士屍,立者坐者,瑩徹可數。
中使将返,冰忽消釋,衆屍亦不複見。
(出《酉陽雜俎》) 天寶初年,安思順獻給皇上一條五色玉帶,又從左藏庫中得到了五色玉。
于是皇上就怪怨西蕃各國的貢品中沒有五色玉。
他派人向西蕃各國問罪。
西蕃回答說這種東西經常向皇上進貢,都被小勃律國打劫搶去了,運不到。
皇上大怒,要征讨小勃律。
群臣大多數勸皇上不要征伐,隻有李林甫贊成皇上的主意,并且說武臣王天運有勇有謀可以領兵打仗。
于是皇上就讓王天運領兵四萬人,又統領西蕃各國之兵讨伐小勃律。
等到大軍逼近勃律城下,勃律的君長很害怕,出來請罪,願意把寶玉全都獻出來,年年歲歲向大
攸之令人伺之,見一白駒,又綠繩系腹,直從外來。
圉者具言,攸之使人夜伏枥邊候之。
俄而見白駒來,忽然複去。
視廄門猶閉,計其蹤迹,直入閣内。
時人見者,鹹謂為怪。
檢内人,唯愛妾馮月華臂上一玉馬,以綠絲繩穿之。
至夜,辄脫置枕邊,至夜有時失去,曉時則還。
試取看之,見蹄下有泥。
後攸之敗。
不知所在。
(出《宣室志》) 宋順帝升明年間,荊州刺史沈攸之,馬廄裡養了一群好馬,這些馬總是踢蹄驚叫,好像看到了什麼東西似的。
沈攸之讓人等候在馬廄裡觀察,看到一個白色小馬駒,用一根綠繩系着肚子,直接從廄外奔來。
養馬人詳細地告訴了沈攸之,沈攸之派人夜間埋伏在馬槽子旁邊等着。
不多時見白馬駒到來,忽然又離去。
去查看廄門,廄門還是關着的。
查那白馬駒的蹤迹,竟直入刺史所居的小樓裡。
當時見到的人,都認為這是精怪。
查檢閣内之人,隻有沈攸之的愛妾馮月華臂上佩有一匹玉馬,用綠絲繩穿着。
到了晚上,她總是把玉馬摘下來放在枕頭邊,夜間有時候丢失,到天明就又回來了。
沈攸之把玉馬取來一看,見馬蹄下有泥。
後來沈攸之敗了,不知那玉馬哪裡去了。
玉龍 梁大同八年,戍主楊光欣,獲玉龍一枚。
長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
腹中容鬥餘,頸亦空曲。
置水中,令水滿,倒之,水從口出,出聲如琴瑟,水盡乃止。
(出《
龍長一尺二寸,高五寸,雕刻得十分精妙,不像人工做的。
玉龍肚子裡可裝一鬥多東西,脖子也是空而彎曲的。
把它放到水中裝滿水,再往外倒水,水從龍口流出來,會發出琴瑟奏鳴一樣的聲音,水流盡才停止。
江嚴 江嚴于富春縣清泉山,遙見一美女,紫衣而歌。
嚴就之,數十步,女遂隐,唯見所據石。
如此數四,乃得一紫玉,廣一尺。
又邴浪于九田山見鳥,狀如雞,色赤,鳴如吹笙。
射之中,即入穴。
浪遂鑿石,得一赤玉,如鳥形狀也。
(出《列異傳》) 江嚴在富春縣清泉山上,遠遠望見一位美女,穿着紫色衣服在那裡唱歌。
江嚴走近她,還離她幾十步,她就隐去不見了,隻見到她所依靠的那塊石頭。
如此經曆了幾次,于是就得到一塊紫色的玉,長寬一尺。
另外,邴浪在九田山見到一隻鳥,形狀像雞,紅色,叫起來像吹笙。
邴浪射中它,它就鑽進一個洞穴中。
邴浪就鑿開那石洞,鑿出一塊赤色玉,像鳥的形狀。
唐玄宗 唐天後嘗召諸皇孫,坐于殿上,觀其嬉戲。
因出西國所貢玉環钏杯盤,列于前後,縱令争取,以觀其志。
莫不奔競,厚有所獲。
獨玄宗端坐,略不為動。
後大奇之,撫其背曰:“此兒當為太平天子。
”因命取玉龍子以賜。
玉龍子,太宗于晉陽宮得之,文德皇後常置之衣箱中。
及大帝載誕之三日,後以珠絡衣褓并玉龍子賜焉。
其後常藏之内府。
雖其廣不數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
及玄宗即位,每京師僣雨,必虔誠祈禱。
将有霖注,逼而視之,若奮鱗鬣。
開元中,三輔大旱,玄宗複祈禱,而涉旬無雨。
帝密投南内之龍池,俄而雲物暴起,風雨随作。
及幸西蜀,車駕次渭水,将渡,駐跸于水濱,左右侍禦,或有臨流濯弄者,於沙中得之。
上聞驚喜,視之泫然流泣曰:“此吾昔時所寶玉龍子也。
”自後每夜中,光彩輝燭一室。
上既還京,為小黃門攘竊,以遺李輔國。
李輔國常置于櫃中。
輔國将敗,夜聞櫃中有聲,開視之,已亡其所。
(出《
她坐在殿上,看孩子們嬉鬧玩耍。
于是将西方國家所貢的玉環、钏、杯、盤等拿出來,擺放在前前後後,讓孩子們随便争奪拿取,以觀察他們各自的志向。
孩子們沒有不争搶奔奪的,都有很大收獲,隻有唐玄宗端坐在那裡,根本沒動。
皇後認為他很不一般,撫摸着他的背說:“這個孩子應該成為一個太平天子。
”于是讓人取來玉龍子賜給他。
玉龍子,是唐太宗從晉陽宮得到的。
文德皇後平日把玉龍子放在衣箱裡保存,等到大帝誕生第三天,她把珠絡衣褓和玉龍子等物全都賜給他。
以後便一直放在内府珍藏。
玉龍子雖然長寬不過幾寸,卻溫潤精巧,人間不可多得。
等到唐玄宗即位,每當京城久旱不雨,他必定虔誠地向玉龍子祈禱。
要下雨的時候,近看玉龍子,龍鱗及鬃毛都像在動。
開元年間,三輔大旱,唐玄宗又向玉龍子祈禱,但十多天以後也沒下雨。
他把玉龍子悄悄地扔到南内的龍池中,頃刻之間,雲狀的東西驟然而起,緊接着風雨大作。
等到他遊幸西蜀,車駕來到渭水,将要渡河,車馬停在水邊,左右侍衛,有的在河中洗弄身子,無意中從沙中拾到了玉龍子。
唐玄宗聽說之後十分驚喜。
他看過玉龍子之後流着淚說:“這是我從前極寶貴的玉龍子啊!”從此以後,每天夜裡,玉龍子都把屋裡照得通亮。
唐玄宗回京以後,玉龍子被一個小黃門偷去,送給了李輔國。
李輔國平常把它放在櫃子裡。
李輔國将敗落的時候,夜裡聽到櫃子裡有聲音,打開一看,櫃中沒有玉龍子了。
五色玉 天寶初,安思順進五色玉帶。
又于左藏庫中得五色玉。
上怪近日西貢無五色玉,令責安西諸蕃。
蕃言此常進,皆為小勃律所劫,不達。
上怒,欲征之。
群臣多谏,獨李林甫贊成上意,且言武臣王天運,謀勇可将。
乃命王天運将四萬人,兼統諸蕃兵伐之。
及逼勃律城下,勃律君長,恐懼請罪,悉出寶玉,願歲貢獻。
天運不許,即屠城,虜二千人及其珠玑而還。
勃律中有術者,言将軍無義不祥,天将大風矣。
行數百裡,忽驚風四起,雪花如翼,風激小海水成冰柱,起而複摧。
經半日,小海漲湧,四萬人一時凍死。
唯蕃漢各一得還,具奏。
玄宗大驚異,即命中使随二人驗之。
至小海側,冰猶峥嵘如山,隔水見兵士屍,立者坐者,瑩徹可數。
中使将返,冰忽消釋,衆屍亦不複見。
(出《酉陽雜俎》) 天寶初年,安思順獻給皇上一條五色玉帶,又從左藏庫中得到了五色玉。
于是皇上就怪怨西蕃各國的貢品中沒有五色玉。
他派人向西蕃各國問罪。
西蕃回答說這種東西經常向皇上進貢,都被小勃律國打劫搶去了,運不到。
皇上大怒,要征讨小勃律。
群臣大多數勸皇上不要征伐,隻有李林甫贊成皇上的主意,并且說武臣王天運有勇有謀可以領兵打仗。
于是皇上就讓王天運領兵四萬人,又統領西蕃各國之兵讨伐小勃律。
等到大軍逼近勃律城下,勃律的君長很害怕,出來請罪,願意把寶玉全都獻出來,年年歲歲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