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 寶二(金玉附)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四百一寶二(金玉附)
金下(水銀附)
張珽龔播宜春郡民張彥康氏豫章人陳浚建安村人蔡彥卿
水銀
呂生玉
沈攸之玉龍江嚴唐玄宗五色玉玉辟邪軟玉鞭玉豬子
金下
張珽
鹹通末年,張珽自徐之長安,至圃田東,時于大樹下。
俄頃,有三書生繼來,環坐。
珽因問之。
一書生曰:“我,李特也。
”一曰:“我,王象之也。
”一曰:“我,黃真也。
”皆曰:“我三人俱自汴水來,欲一遊龍門山耳。
”乃共閑論。
其王象之曰:“我去年遊龍門山,經于是。
路北一二裡,有一子,亦儒流也,命我于家再宿而回,可同一谒之。
”珽因亦同行。
至路北一二裡,果見一宅,甚荒毀。
既叩門,有一子儒服,自内而出,見象之頗喜。
問象之曰:“彼三人者何人哉。
”象之曰:“張珽秀才也,李特、黃真,即我同鄉之書生也。
”其儒服子乃并揖入,升堂設酒馔,其所設甚陳故。
儒服子謂象之曰:“黃家弟兄将大也。
”象之曰:“若皇上修德好生,守帝王之道,下念黎庶,雖諸黃齒長,又将若何?”黃真遽起曰:“今日良會,正可盡歡,諸君何至亟預(“預”原作“頂”,據明抄本改)人家事,波及我孫耶?”珽性素剛決,因大疑其俱非人也,乃問之曰:“我偶與二三子會于一樹下,又攜我至此,适見高論,我實疑之,黃家弟兄,竟是誰也?且君輩人也?非人也?我平生性不畏懼,但實言之!”象之笑曰:“黃氏将亂東夏,弟兄三人也。
我三人皆精也。
儒服子即鬼也。
”珽乃問曰:“是何物之精也?是何鬼也?”象之曰:“我玉精也,黃真即金精也,李特即枯樹精也,儒服子即是二十年前死者鄭适秀才也。
我昔自此自化精,又去年複遇鄭适,今詣之。
君是生人,當怯我輩;既君不怯,故聊得從容耳。
”珽又問曰:“鄭秀才既與我同科,奚不語耶?”鄭适曰:“某适思得(“某”适思得原作“乃命筆寫”,據明抄本改)詩一首以贈。
”詩曰:“昔為吟風嘯月人,今是吟風嘯月身;冢壞路邊吟嘯罷,安知今日又勞神!”珽覽詩怆然,歎曰:“人之死也,反不及物;物猶化精,人不複化。
”象之輩三人,皆聞此歎,怒而出。
适亦不留。
珽乃拂衣。
及至門外回顧,已見一壞冢。
因逐三精,以所佩劍擊之。
金玉(“玉”原作“杯”,據明抄本改)精皆中劍而踣,唯枯樹精走疾。
追擊不及,遂回,反見一故玉帶及一金杯在路傍。
王廷拾得之,長安貨之,了無别異焉矣。
(出《潇湘錄》) 鹹通末年,張珽從徐地到長安去,走到一個菜園東邊,當時他正在一棵大樹下。
不一會兒,有三個書生相繼而來,圍坐在一起,張珽就問他們各叫什麼名字。
一個說:“我是李特。
”一個說:“我是王象之。
”第三個說:“我是黃真。
”三個人都說:“我們三人都從汴水而來,想要遊一遊龍門山。
”于是四人一起閑聊。
那王象之說:“我去年遊龍門山,從這經過,路北一二裡的地方,有一個男青年,也是讀書人,讓我在他家住過兩宿才回去。
你們可以和我一塊去谒見他。
”張珽就和他們一塊去。
走到路北一二裡的地方,果然看到一處宅院,很荒涼。
敲門之後,有一個穿書生衣服的男青年從裡走出,他見了王象之很高興,問王象之道:“那三人是誰?”王象之說:“這個是張珽秀才,那兩個是李特和黃真,是我同鄉的書生。
”那青年就把他們都請進屋,設酒宴招待。
屋裡的擺設都很破舊。
那青年對王象之說:“黃家弟兄快長大了。
”王象之說:“如果皇上有好生之德,恪守帝王之道,關心天下的百姓,即使那幾個姓黃的長大了又能怎樣呢?”黃真急忙站起來說:“今天這麼好的相聚,正可盡歡,各位為什麼多管别人家的閑事,波及到我的子孫呢?”張珽的性情一向剛毅,于是就懷疑他們都不是人,就問道:“我偶然與你們幾個在一樹下相遇,你們又領我來到這裡,剛才聽到你們的高論,我實在是懷疑。
黃家弟兄到底是誰?你們幾個是不是人呢?我向來膽大不怕事,隻管照實說吧!”王象之笑着說:“姓黃的他們弟兄三人将要作亂于東夏。
我們三個都是精怪。
穿書生衣服的青年是個鬼。
”張珽就問道:“是什麼東西變成的精?是什麼鬼?”王象之說:“我是玉精,黃真是金精,李特是枯樹精,穿書生服的青年就是二十年前死的秀才鄭适。
我以前在這裡自己變化成精,去年又遇見鄭适,今天來拜訪他。
你是活着的人,應該怕我們。
既然你不怕,所以我們暫且從容相處也就行了。
”張珽又問道:“鄭秀才既然與我同是秀才科,為什麼不說話呢?”鄭适說:“我正好想好了一首詩,贈給你。
”詩是這樣寫的:“昔為吟風嘯月人,今是吟風嘯月身。
冢壞路邊吟嘯罷,安知今日又勞神!”張珽讀詩之後很是悲怆,歎道:“人死了之後,反而不如物體,物體還能化成精靈,而人不能再複化。
”王象之等三人,都聽到了這感歎,憤怒地走了出去。
鄭适也不再久留。
張珽也就拂袖而去。
等他走到門外回頭再看,看到的是一個殘破的墳墓。
于是他追趕那三個精怪,用他佩帶的寶劍砍殺他們。
金精玉精都中劍倒斃,隻有枯樹精跑得快。
追殺不到,于是隻好返回,回來後看見一條舊玉帶和一個金杯在路邊。
張珽拾得玉帶和金杯,到長安去賣,與其它金玉沒有絲毫不同。
龔播 龔播者,峽中雲安監鹽賈也。
其初甚窮,以販鬻蔬果自業,結草廬于江邊居之。
忽遇風雨之夕,天地陰黑,見江南有炬火,複聞人呼船求濟急。
時已夜深,人皆息矣。
播即獨棹小艇,涉風而濟之。
至則執炬者仆地。
視之即金人也,長四尺餘。
播即載之以歸。
于是遂富。
經營販鬻,動獲厚利,不十餘年間,積财巨萬,竟為三蜀大賈。
(出《河東記》) 龔播是峽中雲安監一帶的大鹽商。
當初他很窮,以販賣蔬菜瓜果為業,在江邊上蓋了兩間草房居住。
一天晚上風雨驟起,天地陰黑,他望見江南岸有火炬,又聽到有人喊叫,急切地要找船過江。
當時夜已深,人都睡下了。
龔播就獨自擺着小船,冒着風浪去擺渡那人。
一到南岸,那個執火炬的就倒在地上。
上前一看,原來是個金人,長四尺有餘。
龔播就把金人用船載回來。
于是他就富了。
他經營買賣,動辄就獲大利,不到十多年,積累了上萬的巨大财富,竟成了三蜀一帶的大富商。
宜春郡民 宜春郡民章乙,其家以孝義聞,數世不分異,諸從同爨。
所居别墅,有亭屋水竹。
諸子弟皆好善積書,往來方士高僧儒生。
賓客至者,皆延納之。
忽一日晚際,有一婦人,年少端麗,被服靓妝,與一小青衣,詣門求寄宿。
章氏諸婦,忻然近接,設酒馔,至夜深而罷。
有一小子弟,以文自業,年少而敏俊,見此婦人有色,遂囑其乳妪
俄頃,有三書生繼來,環坐。
珽因問之。
一書生曰:“我,李特也。
”一曰:“我,王象之也。
”一曰:“我,黃真也。
”皆曰:“我三人俱自汴水來,欲一遊龍門山耳。
”乃共閑論。
其王象之曰:“我去年遊龍門山,經于是。
路北一二裡,有一子,亦儒流也,命我于家再宿而回,可同一谒之。
”珽因亦同行。
至路北一二裡,果見一宅,甚荒毀。
既叩門,有一子儒服,自内而出,見象之頗喜。
問象之曰:“彼三人者何人哉。
”象之曰:“張珽秀才也,李特、黃真,即我同鄉之書生也。
”其儒服子乃并揖入,升堂設酒馔,其所設甚陳故。
儒服子謂象之曰:“黃家弟兄将大也。
”象之曰:“若皇上修德好生,守帝王之道,下念黎庶,雖諸黃齒長,又将若何?”黃真遽起曰:“今日良會,正可盡歡,諸君何至亟預(“預”原作“頂”,據明抄本改)人家事,波及我孫耶?”珽性素剛決,因大疑其俱非人也,乃問之曰:“我偶與二三子會于一樹下,又攜我至此,适見高論,我實疑之,黃家弟兄,竟是誰也?且君輩人也?非人也?我平生性不畏懼,但實言之!”象之笑曰:“黃氏将亂東夏,弟兄三人也。
我三人皆精也。
儒服子即鬼也。
”珽乃問曰:“是何物之精也?是何鬼也?”象之曰:“我玉精也,黃真即金精也,李特即枯樹精也,儒服子即是二十年前死者鄭适秀才也。
我昔自此自化精,又去年複遇鄭适,今詣之。
君是生人,當怯我輩;既君不怯,故聊得從容耳。
”珽又問曰:“鄭秀才既與我同科,奚不語耶?”鄭适曰:“某适思得(“某”适思得原作“乃命筆寫”,據明抄本改)詩一首以贈。
”詩曰:“昔為吟風嘯月人,今是吟風嘯月身;冢壞路邊吟嘯罷,安知今日又勞神!”珽覽詩怆然,歎曰:“人之死也,反不及物;物猶化精,人不複化。
”象之輩三人,皆聞此歎,怒而出。
适亦不留。
珽乃拂衣。
及至門外回顧,已見一壞冢。
因逐三精,以所佩劍擊之。
金玉(“玉”原作“杯”,據明抄本改)精皆中劍而踣,唯枯樹精走疾。
追擊不及,遂回,反見一故玉帶及一金杯在路傍。
王廷拾得之,長安貨之,了無别異焉矣。
(出《潇湘錄》) 鹹通末年,張珽從徐地到長安去,走到一個菜園東邊,當時他正在一棵大樹下。
不一會兒,有三個書生相繼而來,圍坐在一起,張珽就問他們各叫什麼名字。
一個說:“我是李特。
”一個說:“我是王象之。
”第三個說:“我是黃真。
”三個人都說:“我們三人都從汴水而來,想要遊一遊龍門山。
”于是四人一起閑聊。
那王象之說:“我去年遊龍門山,從這經過,路北一二裡的地方,有一個男青年,也是讀書人,讓我在他家住過兩宿才回去。
你們可以和我一塊去谒見他。
”張珽就和他們一塊去。
走到路北一二裡的地方,果然看到一處宅院,很荒涼。
敲門之後,有一個穿書生衣服的男青年從裡走出,他見了王象之很高興,問王象之道:“那三人是誰?”王象之說:“這個是張珽秀才,那兩個是李特和黃真,是我同鄉的書生。
”那青年就把他們都請進屋,設酒宴招待。
屋裡的擺設都很破舊。
那青年對王象之說:“黃家弟兄快長大了。
”王象之說:“如果皇上有好生之德,恪守帝王之道,關心天下的百姓,即使那幾個姓黃的長大了又能怎樣呢?”黃真急忙站起來說:“今天這麼好的相聚,正可盡歡,各位為什麼多管别人家的閑事,波及到我的子孫呢?”張珽的性情一向剛毅,于是就懷疑他們都不是人,就問道:“我偶然與你們幾個在一樹下相遇,你們又領我來到這裡,剛才聽到你們的高論,我實在是懷疑。
黃家弟兄到底是誰?你們幾個是不是人呢?我向來膽大不怕事,隻管照實說吧!”王象之笑着說:“姓黃的他們弟兄三人将要作亂于東夏。
我們三個都是精怪。
穿書生衣服的青年是個鬼。
”張珽就問道:“是什麼東西變成的精?是什麼鬼?”王象之說:“我是玉精,黃真是金精,李特是枯樹精,穿書生服的青年就是二十年前死的秀才鄭适。
我以前在這裡自己變化成精,去年又遇見鄭适,今天來拜訪他。
你是活着的人,應該怕我們。
既然你不怕,所以我們暫且從容相處也就行了。
”張珽又問道:“鄭秀才既然與我同是秀才科,為什麼不說話呢?”鄭适說:“我正好想好了一首詩,贈給你。
”詩是這樣寫的:“昔為吟風嘯月人,今是吟風嘯月身。
冢壞路邊吟嘯罷,安知今日又勞神!”張珽讀詩之後很是悲怆,歎道:“人死了之後,反而不如物體,物體還能化成精靈,而人不能再複化。
”王象之等三人,都聽到了這感歎,憤怒地走了出去。
鄭适也不再久留。
張珽也就拂袖而去。
等他走到門外回頭再看,看到的是一個殘破的墳墓。
于是他追趕那三個精怪,用他佩帶的寶劍砍殺他們。
金精玉精都中劍倒斃,隻有枯樹精跑得快。
追殺不到,于是隻好返回,回來後看見一條舊玉帶和一個金杯在路邊。
張珽拾得玉帶和金杯,到長安去賣,與其它金玉沒有絲毫不同。
龔播 龔播者,峽中雲安監鹽賈也。
其初甚窮,以販鬻蔬果自業,結草廬于江邊居之。
忽遇風雨之夕,天地陰黑,見江南有炬火,複聞人呼船求濟急。
時已夜深,人皆息矣。
播即獨棹小艇,涉風而濟之。
至則執炬者仆地。
視之即金人也,長四尺餘。
播即載之以歸。
于是遂富。
經營販鬻,動獲厚利,不十餘年間,積财巨萬,竟為三蜀大賈。
(出《河東記》) 龔播是峽中雲安監一帶的大鹽商。
當初他很窮,以販賣蔬菜瓜果為業,在江邊上蓋了兩間草房居住。
一天晚上風雨驟起,天地陰黑,他望見江南岸有火炬,又聽到有人喊叫,急切地要找船過江。
當時夜已深,人都睡下了。
龔播就獨自擺着小船,冒着風浪去擺渡那人。
一到南岸,那個執火炬的就倒在地上。
上前一看,原來是個金人,長四尺有餘。
龔播就把金人用船載回來。
于是他就富了。
他經營買賣,動辄就獲大利,不到十多年,積累了上萬的巨大财富,竟成了三蜀一帶的大富商。
宜春郡民 宜春郡民章乙,其家以孝義聞,數世不分異,諸從同爨。
所居别墅,有亭屋水竹。
諸子弟皆好善積書,往來方士高僧儒生。
賓客至者,皆延納之。
忽一日晚際,有一婦人,年少端麗,被服靓妝,與一小青衣,詣門求寄宿。
章氏諸婦,忻然近接,設酒馔,至夜深而罷。
有一小子弟,以文自業,年少而敏俊,見此婦人有色,遂囑其乳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