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 寶一
關燈
小
中
大
捕去。
成弼禀報說自己能把銅變成金子,并沒有别的原因。
唐太宗聽說了這件事,下诏令成弼制造黃金。
黃金造成,太宗皇帝很高興,授以成弼五品官,命令他制造黃金,要将天下所有的銅都用完才能停止。
成弼開始制造黃金。
總共才造了幾萬斤黃金丹砂就用完了。
這些黃金就是所說的大唐金。
百煉而更加精粹,非常貴重。
成弼已經技藝窮盡而請求離去,太宗令他禀告造金的方法。
成弼實在不知道具體方法,訴說自己不知。
太宗皇帝認為他說謊,很生氣,就用兵刃威脅他。
成弼仍然說不出方法,于是他的手被武士砍斷。
還是不說,便砍掉了他的腳。
成弼急得沒有辦法,隻好述說了他能變化金子的來龍去脈。
太宗也不相信,就殺死了成弼。
而大唐金就在市上流通使用。
後來有個印度僧人,自稱能為人辨别寶貝。
太宗皇帝把他帶進庫房一件件地察看。
印度僧人手指大唐金和大毯說:“隻有這兩件是寶貝。
”太宗問大毯有什麼神奇和獨特的地方,而說它是寶?印度僧人讓人将大毯打開平鋪在地上,向大毯上潑水,水都從大毯上流走,大毯竟一點都不濕。
到現在外國還流傳成弼金,并把它當作寶貨。
玄金 太宗時,汾州言,青龍白虎吐物在空中,有光如火,墜地隐入二尺。
掘之,得玄金,廣尺餘,高七尺。
(出《酉陽雜俎》)
太宗時期,汾州地方傳言,青龍和白虎口吐一物在空中,發出的光象火一樣,墜落到地上面隐沒進地下二尺。
在此物墜落的地方挖掘,得到一塊黑金,寬一尺多,高七尺。
鄒駱駝 鄒駱駝,長安人,先貧,嘗以小車推蒸餅賣之。
每勝業坊角有伏磚,車觸之即翻,塵土涴其餅,駝苦之。
乃将镬斫去十餘磚,下有瓷甕,容五斛許。
開看,有金數鬥,于是巨富。
其子昉,與蕭佺交厚。
(“交厚”原作“附馬”,據明抄本改。
)時人語曰:“蕭佺附馬子,鄒昉駱駝兒。
非關道德合,隻為錢相知。
”(出《朝野佥載》)
鄒駱駝,長安人,早先家中貧窮,曾經用小車推蒸餅賣來維持生活。
每次越過勝業坊牆角埋的磚時,車輪碰上磚車子立即就翻,塵土把餅弄得很髒,鄒駱駝為這很苦惱。
于是他拿來大鋤刨去十幾塊磚。
磚下面有一大瓷甕,容量在五十鬥左右。
打開蓋看,裡面有好幾鬥金子。
于是鄒駱駝家巨富。
鄒駱駝的兒子鄒昉,和蕭佺交情很深。
當時有人談論說:蕭佺是驸馬的公子,鄒昉是鄒駱駝的兒子。
他們的交情與道德品行無關,隻因為有錢才使他們相互知心。
裴談 裴談為懷州刺史,有樵者入太行山,見山穴開,有黃金焉,可數間屋。
樵者喜,入穴取金,得五铤,皆長尺餘。
因以石窒穴,且志之。
又數日往,則迷其處。
樵者頗谙山谷。
即于洛城懷州。
造開石物錘鑿數車。
州有崔司戶,知而助之。
将往開,而談妻有疾,請道家奏章請命。
奏章道士忽傳天帝诏曰:“帝诏語裴談,吾太行山天藏開,比有樵夫見之,吾已遺金五铤,命其閉塞。
而愚人貪得,重求不獲,乃興惡。
将開吾藏,已造錘鑿數車。
若開不休,或中吾伏藏。
此若開錘鑿。
此州人且死盡,深無所益。
此州崔司戶,與其同心,但詣崔驗之,自當有見。
急止之,汝妻疾自當瘳矣。
”談大異之,即召崔子問故,果符所言。
乃沒其開石具而禁止之,妻尋有間。
(出《紀聞》) 裴談做懷州刺史時,有個砍柴人進入太行山,看見一個敞開的山洞,裡面有黃金,可以裝滿好幾間屋子。
砍柴人很高興,進洞去拿黃金,得到五錠,每錠都有一尺多長。
于是砍柴人用石頭封死山洞,并記下了山洞的位置。
過了幾天砍柴人又進山找那個山洞,就是找不到原來的地方。
砍柴人對山谷特别熟悉,立即在洛城懷州,打造了開石用的工具錘子鑿子好幾車。
州裡有個姓崔的司戶,知道了這件事并幫助砍柴人。
他們将要到山中去開石,而裴談的妻子由于有病,請道士向天帝上奏章請求延長壽命。
上奏章的道士忽然口傳天帝的告誡說:“天帝告訴裴談,我太行山天帝寶藏庫曾開,被挨山居住的砍柴人看見。
我已經送給他黃金五錠,命他關閉堵塞了山洞。
而這個愚蠢的人貪得無厭,重又去尋求而沒有得到,便心起邪念,要鑿開我的寶庫,已經打造了錘子鑿子好幾車。
假若他開石不停,也許會找到我埋藏的寶藏。
如果在這裡用錘、鑿開石,這一州的人就會死盡,實在沒有好處。
這州的崔司戶和砍柴人是一條心,隻要到崔司戶那裡去驗證這件事,自然會有所見。
應立即制止他們去做這件事,你妻子的病自然會好的。
”裴談聽後大感驚奇,立即召來崔司戶的兒子詢問原因,果然和那道士所說的一樣。
于是沒收了他們的開石工具并禁止他們去開石。
裴談妻子的病不久就有了好轉。
牛氏僮 牛肅曾祖大父,皆葬河内,出家童二戶守之。
開元二十八年,家僮以男小安,質于裴氏。
齒牙為疾,晝卧廄中。
若有告之者曰:“小安,汝何不起,但取仙人杖根煮湯含之,可以愈疾。
何忍焉!”小安驚顧,不見人而又寝。
未久,告之如初。
安曰:“此豈神告我乎?”乃行求仙人杖,得大叢,掘其根。
根轉壯大,入地三尺,忽得大磚,有銘焉。
揭磚已下,有銅缽剅,于其中盡黃金铤,丹砂雜(“雜”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
)其中。
安不知書,既藏金,則以磚銘示村人楊之侃。
留銘示人,而不告之。
銘曰:磚下黃金五百兩,至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下賊胡人年二十二姓史者得之;澤州城北二十五裡白浮圖之南,亦二十五裡,有金五百兩,亦此人得之。
諸人既見銘,道路喧聞于裴氏子。
問小安,且諱,執鞭之,終不言。
于是拷訊,萬端不對,拘而閉諸室。
會有畫工來訪小安,市丹砂焉。
裴氏子誘問之,畫工具言其得金所以。
又曰:“吾昨于人處,用錢一百,市砂一斤。
砂既精好,故來更市。
”張氏益信得金。
召小安,以畫工示之。
安曰:“掘得銘後,下得數金丹砂,今無遺矣。
”金寶不得,則又加棰笞治之,卒不言夜中亡去。
會裴氏蒼頭,自太原赴河内,遇小安于澤州。
小安邀至市,酒飲酣招去。
意者小安便取澤之金乎!及蒼頭至裴言之,方悟。
(出《紀錄》,明抄本作出《紀聞》) 牛肅的曾祖父和祖父,死後都埋葬在河内郡。
牛肅撥出兩個家童住在那裡守墓。
開元二十八年,牛家用男僮仆小安,送到裴家作抵押。
因小安牙齒有病,白天躺在馬圈内,好象有人告訴他說:“小安,你為什麼不起來?隻要取來仙人杖的根煮湯含在嘴裡,你的牙病就會好,為什麼要忍苦呢?”小安吃驚地擡頭看,不見有人而又躺下。
時間不長,同開始時告訴他的話一樣,又告訴他一遍。
小安說:此話難道是神仙告訴我的嗎?于是出去尋找仙人杖,找到大灌木,挖它的根,根轉眼間壯大。
挖進地下三尺,忽挖到一塊大磚,上面還刻着字。
揭開磚,在磚的下面,有個銅缽鬥,在缽鬥裡全都是黃金錠,有些丹砂摻雜在裡面。
小安不認字,于是把黃金重新藏好,便把磚上刻的字拿給本村人楊之侃看。
小安隻留下刻的字給人看,而不告訴人是從哪裡得到的。
銘文說:磚下黃金五百兩,到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個流落四方的胡人賊子,二十二歲,姓史,得到它;澤州城北二十五裡白塔之南,也是二十五裡,有金五百兩,也為這個人所得。
衆人已經看到了銘文,走在路上互相談論
成弼禀報說自己能把銅變成金子,并沒有别的原因。
唐太宗聽說了這件事,下诏令成弼制造黃金。
黃金造成,太宗皇帝很高興,授以成弼五品官,命令他制造黃金,要将天下所有的銅都用完才能停止。
成弼開始制造黃金。
總共才造了幾萬斤黃金丹砂就用完了。
這些黃金就是所說的大唐金。
百煉而更加精粹,非常貴重。
成弼已經技藝窮盡而請求離去,太宗令他禀告造金的方法。
成弼實在不知道具體方法,訴說自己不知。
太宗皇帝認為他說謊,很生氣,就用兵刃威脅他。
成弼仍然說不出方法,于是他的手被武士砍斷。
還是不說,便砍掉了他的腳。
成弼急得沒有辦法,隻好述說了他能變化金子的來龍去脈。
太宗也不相信,就殺死了成弼。
而大唐金就在市上流通使用。
後來有個印度僧人,自稱能為人辨别寶貝。
太宗皇帝把他帶進庫房一件件地察看。
印度僧人手指大唐金和大毯說:“隻有這兩件是寶貝。
”太宗問大毯有什麼神奇和獨特的地方,而說它是寶?印度僧人讓人将大毯打開平鋪在地上,向大毯上潑水,水都從大毯上流走,大毯竟一點都不濕。
到現在外國還流傳成弼金,并把它當作寶貨。
玄金 太宗時,汾州言,青龍白虎吐物在空中,有光如火,墜地隐入二尺。
掘之,得玄金,廣尺餘,高七尺。
(出《
在此物墜落的地方挖掘,得到一塊黑金,寬一尺多,高七尺。
鄒駱駝 鄒駱駝,長安人,先貧,嘗以小車推蒸餅賣之。
每勝業坊角有伏磚,車觸之即翻,塵土涴其餅,駝苦之。
乃将镬斫去十餘磚,下有瓷甕,容五斛許。
開看,有金數鬥,于是巨富。
其子昉,與蕭佺交厚。
(“交厚”原作“附馬”,據明抄本改。
)時人語曰:“蕭佺附馬子,鄒昉駱駝兒。
非關道德合,隻為錢相知。
”(出《
每次越過勝業坊牆角埋的磚時,車輪碰上磚車子立即就翻,塵土把餅弄得很髒,鄒駱駝為這很苦惱。
于是他拿來大鋤刨去十幾塊磚。
磚下面有一大瓷甕,容量在五十鬥左右。
打開蓋看,裡面有好幾鬥金子。
于是鄒駱駝家巨富。
鄒駱駝的兒子鄒昉,和蕭佺交情很深。
當時有人談論說:蕭佺是驸馬的公子,鄒昉是鄒駱駝的兒子。
他們的交情與道德品行無關,隻因為有錢才使他們相互知心。
裴談 裴談為懷州刺史,有樵者入太行山,見山穴開,有黃金焉,可數間屋。
樵者喜,入穴取金,得五铤,皆長尺餘。
因以石窒穴,且志之。
又數日往,則迷其處。
樵者頗谙山谷。
即于洛城懷州。
造開石物錘鑿數車。
州有崔司戶,知而助之。
将往開,而談妻有疾,請道家奏章請命。
奏章道士忽傳天帝诏曰:“帝诏語裴談,吾太行山天藏開,比有樵夫見之,吾已遺金五铤,命其閉塞。
而愚人貪得,重求不獲,乃興惡。
将開吾藏,已造錘鑿數車。
若開不休,或中吾伏藏。
此若開錘鑿。
此州人且死盡,深無所益。
此州崔司戶,與其同心,但詣崔驗之,自當有見。
急止之,汝妻疾自當瘳矣。
”談大異之,即召崔子問故,果符所言。
乃沒其開石具而禁止之,妻尋有間。
(出《紀聞》) 裴談做懷州刺史時,有個砍柴人進入太行山,看見一個敞開的山洞,裡面有黃金,可以裝滿好幾間屋子。
砍柴人很高興,進洞去拿黃金,得到五錠,每錠都有一尺多長。
于是砍柴人用石頭封死山洞,并記下了山洞的位置。
過了幾天砍柴人又進山找那個山洞,就是找不到原來的地方。
砍柴人對山谷特别熟悉,立即在洛城懷州,打造了開石用的工具錘子鑿子好幾車。
州裡有個姓崔的司戶,知道了這件事并幫助砍柴人。
他們将要到山中去開石,而裴談的妻子由于有病,請道士向天帝上奏章請求延長壽命。
上奏章的道士忽然口傳天帝的告誡說:“天帝告訴裴談,我太行山天帝寶藏庫曾開,被挨山居住的砍柴人看見。
我已經送給他黃金五錠,命他關閉堵塞了山洞。
而這個愚蠢的人貪得無厭,重又去尋求而沒有得到,便心起邪念,要鑿開我的寶庫,已經打造了錘子鑿子好幾車。
假若他開石不停,也許會找到我埋藏的寶藏。
如果在這裡用錘、鑿開石,這一州的人就會死盡,實在沒有好處。
這州的崔司戶和砍柴人是一條心,隻要到崔司戶那裡去驗證這件事,自然會有所見。
應立即制止他們去做這件事,你妻子的病自然會好的。
”裴談聽後大感驚奇,立即召來崔司戶的兒子詢問原因,果然和那道士所說的一樣。
于是沒收了他們的開石工具并禁止他們去開石。
裴談妻子的病不久就有了好轉。
牛氏僮 牛肅曾祖大父,皆葬河内,出家童二戶守之。
開元二十八年,家僮以男小安,質于裴氏。
齒牙為疾,晝卧廄中。
若有告之者曰:“小安,汝何不起,但取仙人杖根煮湯含之,可以愈疾。
何忍焉!”小安驚顧,不見人而又寝。
未久,告之如初。
安曰:“此豈神告我乎?”乃行求仙人杖,得大叢,掘其根。
根轉壯大,入地三尺,忽得大磚,有銘焉。
揭磚已下,有銅缽剅,于其中盡黃金铤,丹砂雜(“雜”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
)其中。
安不知書,既藏金,則以磚銘示村人楊之侃。
留銘示人,而不告之。
銘曰:磚下黃金五百兩,至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下賊胡人年二十二姓史者得之;澤州城北二十五裡白浮圖之南,亦二十五裡,有金五百兩,亦此人得之。
諸人既見銘,道路喧聞于裴氏子。
問小安,且諱,執鞭之,終不言。
于是拷訊,萬端不對,拘而閉諸室。
會有畫工來訪小安,市丹砂焉。
裴氏子誘問之,畫工具言其得金所以。
又曰:“吾昨于人處,用錢一百,市砂一斤。
砂既精好,故來更市。
”張氏益信得金。
召小安,以畫工示之。
安曰:“掘得銘後,下得數金丹砂,今無遺矣。
”金寶不得,則又加棰笞治之,卒不言夜中亡去。
會裴氏蒼頭,自太原赴河内,遇小安于澤州。
小安邀至市,酒飲酣招去。
意者小安便取澤之金乎!及蒼頭至裴言之,方悟。
(出《紀錄》,明抄本作出《紀聞》) 牛肅的曾祖父和祖父,死後都埋葬在河内郡。
牛肅撥出兩個家童住在那裡守墓。
開元二十八年,牛家用男僮仆小安,送到裴家作抵押。
因小安牙齒有病,白天躺在馬圈内,好象有人告訴他說:“小安,你為什麼不起來?隻要取來仙人杖的根煮湯含在嘴裡,你的牙病就會好,為什麼要忍苦呢?”小安吃驚地擡頭看,不見有人而又躺下。
時間不長,同開始時告訴他的話一樣,又告訴他一遍。
小安說:此話難道是神仙告訴我的嗎?于是出去尋找仙人杖,找到大灌木,挖它的根,根轉眼間壯大。
挖進地下三尺,忽挖到一塊大磚,上面還刻着字。
揭開磚,在磚的下面,有個銅缽鬥,在缽鬥裡全都是黃金錠,有些丹砂摻雜在裡面。
小安不認字,于是把黃金重新藏好,便把磚上刻的字拿給本村人楊之侃看。
小安隻留下刻的字給人看,而不告訴人是從哪裡得到的。
銘文說:磚下黃金五百兩,到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個流落四方的胡人賊子,二十二歲,姓史,得到它;澤州城北二十五裡白塔之南,也是二十五裡,有金五百兩,也為這個人所得。
衆人已經看到了銘文,走在路上互相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