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 寶一
關燈
小
中
大
他進入石洞,才知道是神異。
船主取過曾經裝過食物的器具觀看,隻見吐在盤子上面的唾沫,全都變成了黃金。
何文 張奮者,家巨富,後暴衰,遂賣宅與黎陽程家。
程入居,死病相繼,轉賣與邺人何文。
文日暮,乃持刀,上北堂中梁上坐。
至二更竟,忽見一人,長丈餘,高冠黃衣,升堂呼問:“細腰,舍中何以有生人氣也?”答曰:“無之。
”須臾,有一高冠青衣者,次之,又有高冠白衣者,問答并如前。
及将曙,文乃下堂中,如向法呼之。
問曰:“黃衣者誰也?”曰:“金也,在堂西壁下。
”“青衣者誰也?”曰:“錢也。
在堂前井邊五步。
”“白衣者誰也?”曰:“銀也,在牆東北角柱下。
”“汝誰也?”曰:“我杵也,在竈下。
”及曉,文按次掘之,得金銀各五百斤,錢千餘萬,仍取杵焚之,宅遂清安。
(出《列異傳》) 有一個叫張奮的人,家裡大富,後來突然衰落。
于是将住宅賣給黎陽程家。
程家住進來後,死亡生病的事相繼發生。
程家又将此房轉賣給鄰居何文。
何文在太陽落山之後,手中持刀,到北堂中房梁上坐定。
到二更将盡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人,身高有一丈多,頭戴高帽穿黃衣,升堂呼喚傳問:“細腰,房中為什麼有生人的氣味?”回答說:“沒有生人的氣味。
”不一會兒,有一個戴高帽穿藍色衣服的人,再過一會兒,又有一個戴高帽穿白色衣服的人,問話和回答都和第一個人一樣。
快到天亮的時候。
何文才從房梁上下到廳堂,象剛才聽到的那樣開始呼喚,問道:“穿黃衣服的是誰?”回答說:“是金,在廳堂西面牆壁下面。
”“穿蘭衣服的是誰?”回答說:“是錢,在廳堂前離井邊五步遠的地方。
”“穿白衣服的是誰?”回答說:“是銀,在牆東北角的柱子下面。
”“你是誰?”回答說,“我是棒槌,在竈坑下。
”到天亮,何文按次序挖開剛才說到的地方,得到金銀各五百斤,銅錢千萬枚,并拿過棒槌用火燒掉,于是這座宅院才清靜安甯下來。
侯遹 隋開皇初,廣都孝廉侯遹入城,至劍門外,忽見四廣石,皆大如鬥。
遹愛之,收藏于書籠,負之以驢。
因歇鞍取看,皆化為金。
遹至城貨之,得錢百萬,市美妾十餘人,大開第宅,又近甸置良田别墅。
後乘春景出遊,盡載妓妾随從。
下車,陳設酒肴。
忽有一老翁,負大笈至,坐于席末。
遹怒而诟之,命蒼頭扶出。
叟不動,亦不嗔恚,但引滿啖炙而笑雲:“吾此來,求君償債耳。
君昔将我金去,不記憶乎?”盡取遹妓妾十餘人,投之書笈,亦不覺笈中之窄,負之而趨,走若飛鳥。
遹令蒼頭馳逐之,斯須已失所在。
自後遹家日貧,卻複昔日生計。
十餘年,卻歸蜀。
到劍門,又見前者老翁,攜所将之妾遊行,傧從極多,見遹皆大笑,問之不言,逼之,又失所在。
訪劍門前後,并無此人,竟不能測也。
(出《玄怪錄》)
隋朝開皇初年,廣都孝廉侯遹進城,到劍門外,忽然看見四塊石頭,全都象鬥一樣大。
侯遹很喜愛這幾塊石頭,收起放在裝書的竹籠裡,馱在驢背上。
趁着歇驢的時候抱出來觀看,四塊石頭全都變成了金子。
侯遹到城裡把金子賣了,得錢百萬,便從市上買了十幾個美麗的女人,回去後擴建住房和宅院,又在城郊購置了良田和别墅。
後來侯遹乘着春天的景色出城遊玩,所有的妓妾都乘車跟随他出遊。
下車後,一一擺上酒和做熟的魚肉。
忽然有一個老頭兒,身背大書箱來到這裡,并在筵席的最後邊坐下。
侯遹很生氣并辱罵他,命奴仆把老頭兒扶出去。
老頭兒不動,也不嗔怪和憤怒,隻取過來滿杯熱酒吃下去後笑着說:“我到這裡來,是求您償還欠債。
您以前把我的金子拿去,您忘記了嗎?”說完,将侯的十幾個妓妾全都抓住,放到書箱裡,也不覺得書箱狹窄,背起書箱快步走去,行走的速度快如鳥飛。
侯遹令奴仆騎馬去追,可一會兒已看不見老頭兒在哪裡。
自此以後侯遹家中日漸貧困。
又退回到原來那樣的生活。
十幾年後,侯遹去職歸蜀,來到劍門,又看見以前那個老頭兒,攜帶那些被他背走的妓妾在悠閑地行走,跟從的人很多,看見侯遹都大笑。
侯遹問他們笑什麼,他們卻不說話;靠近他們,卻又看不見他們到哪裡去了。
侯遹訪遍了劍門前後左右,也沒有看到這個老頭。
最終也猜不出是怎麼回事。
成弼 隋末,有道者居于太白山,煉丹砂,合大還成,因得道,居山數十年。
有成弼者給侍之,道者與居十餘歲,而不告以道。
弼後以家艱辭去,道者曰:“子從我久,今複有憂,吾無以遺子,遺子丹十粒。
一粒丹化十斤赤銅,則黃金矣,足以辦葬事。
”弼乃還,如言化黃金以足用。
辦葬訖,弼有異志,複入山見之,更求還丹。
道者不與,弼乃持白刃刼之。
既不得丹,則斷道者兩手,又不得,則刖其足,道者顔色不變。
弼滋怒,則斬其頭。
及解衣,肘後有赤囊,開之則丹也。
弼喜,持丹下山。
忽聞呼弼聲。
回顧,乃道者也。
弼大驚,而謂弼曰:“吾不期汝(“汝”原作“與”,據明抄本改。
)至此,無德(“德”原作“得”,據明抄本改。
)受丹,神必誅汝,終如吾矣。
”因不見。
弼多得丹,多變黃金,金色稍赤,優于常金,可以服餌。
家既殷富,則為人所告,雲弼有奸。
捕得,弼自列能成黃金,非有他故也。
唐太宗問之,召令造黃金。
金成,帝悅,授以五品,敕令造金,要盡天下之銅乃已。
弼造金,凡數萬斤而丹盡。
其金所謂大唐金也,百煉益精,甚貴之。
弼既藝窮而請去,太宗令列其方,弼實不知方,訴之。
帝謂其詐,怒,脅之以兵,弼猶自列,遂為武士斷其手。
又不言,則刖其足。
弼窘急,且述其本末,亦不信,遂斬之。
而大唐金遂流用矣。
後有婆羅門,号為别寶。
帝入庫遍閱,婆羅門指金及大毯曰:“唯此二寶耳。
”問毯有何奇異,而謂之寶。
婆羅門令舒毯于地,以水濡之。
水皆流去,毯竟不濕。
至今外國傳成弼金,以為寶貨也。
(出《廣異記》)
隋朝末年,有一個道士居住在太白山,煉丹砂,配制九轉還丹成功,于是得道。
道士居住在山上幾十年,有個叫成弼的人供給他飲食并侍奉他。
道士與成弼共同在山上住了十幾年,而從不告訴成弼煉丹的方法。
後來成弼因家中父母有喪,便向道士告辭回去。
道士說:“你跟随我這麼久,今天回去是家中有憂患。
我沒有别的送給你,送你丹十粒。
一粒丹化十斤紅銅,就是黃金,足夠你辦葬事。
”成弼于是回家,像道士說的那樣化黃金以滿足使用。
辦完葬事,成弼有了邪惡的意圖,又進山去見道士,請求道士能再給他一些丹砂。
道士不給,成弼竟持刀威逼道士,還是沒有得到丹砂,就用刀砍斷了道士的兩隻手。
又沒有得到,就砍下了道士的雙腳,道士顔色不變。
成弼更加惱怒,就用刀砍下了道士的頭。
等到解開道士的衣服,見胳膊肘後面有紅色的口袋,打開口袋裡面就是丹砂。
成弼很高興,拿着丹砂下山。
忽然聽見喊他的聲音,回頭看,喊他的是道士,成弼大驚。
道士對成弼說:“我沒想到你到這裡來,你沒有良好的品德享用這些丹砂,神必定會殺死你,最終就象我一樣。
”說完就不見了。
成弼得到了很多丹砂,用它變化了很多金子。
那金子的顔色稍紅,優于平常的金子,可以用來服食。
成弼家于是非常富裕。
不久,他便被人告發,說成弼自己私自造錢。
官府将成弼
船主取過曾經裝過食物的器具觀看,隻見吐在盤子上面的唾沫,全都變成了黃金。
何文 張奮者,家巨富,後暴衰,遂賣宅與黎陽程家。
程入居,死病相繼,轉賣與邺人何文。
文日暮,乃持刀,上北堂中梁上坐。
至二更竟,忽見一人,長丈餘,高冠黃衣,升堂呼問:“細腰,舍中何以有生人氣也?”答曰:“無之。
”須臾,有一高冠青衣者,次之,又有高冠白衣者,問答并如前。
及将曙,文乃下堂中,如向法呼之。
問曰:“黃衣者誰也?”曰:“金也,在堂西壁下。
”“青衣者誰也?”曰:“錢也。
在堂前井邊五步。
”“白衣者誰也?”曰:“銀也,在牆東北角柱下。
”“汝誰也?”曰:“我杵也,在竈下。
”及曉,文按次掘之,得金銀各五百斤,錢千餘萬,仍取杵焚之,宅遂清安。
(出《列異傳》) 有一個叫張奮的人,家裡大富,後來突然衰落。
于是将住宅賣給黎陽程家。
程家住進來後,死亡生病的事相繼發生。
程家又将此房轉賣給鄰居何文。
何文在太陽落山之後,手中持刀,到北堂中房梁上坐定。
到二更将盡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人,身高有一丈多,頭戴高帽穿黃衣,升堂呼喚傳問:“細腰,房中為什麼有生人的氣味?”回答說:“沒有生人的氣味。
”不一會兒,有一個戴高帽穿藍色衣服的人,再過一會兒,又有一個戴高帽穿白色衣服的人,問話和回答都和第一個人一樣。
快到天亮的時候。
何文才從房梁上下到廳堂,象剛才聽到的那樣開始呼喚,問道:“穿黃衣服的是誰?”回答說:“是金,在廳堂西面牆壁下面。
”“穿蘭衣服的是誰?”回答說:“是錢,在廳堂前離井邊五步遠的地方。
”“穿白衣服的是誰?”回答說:“是銀,在牆東北角的柱子下面。
”“你是誰?”回答說,“我是棒槌,在竈坑下。
”到天亮,何文按次序挖開剛才說到的地方,得到金銀各五百斤,銅錢千萬枚,并拿過棒槌用火燒掉,于是這座宅院才清靜安甯下來。
侯遹 隋開皇初,廣都孝廉侯遹入城,至劍門外,忽見四廣石,皆大如鬥。
遹愛之,收藏于書籠,負之以驢。
因歇鞍取看,皆化為金。
遹至城貨之,得錢百萬,市美妾十餘人,大開第宅,又近甸置良田别墅。
後乘春景出遊,盡載妓妾随從。
下車,陳設酒肴。
忽有一老翁,負大笈至,坐于席末。
遹怒而诟之,命蒼頭扶出。
叟不動,亦不嗔恚,但引滿啖炙而笑雲:“吾此來,求君償債耳。
君昔将我金去,不記憶乎?”盡取遹妓妾十餘人,投之書笈,亦不覺笈中之窄,負之而趨,走若飛鳥。
遹令蒼頭馳逐之,斯須已失所在。
自後遹家日貧,卻複昔日生計。
十餘年,卻歸蜀。
到劍門,又見前者老翁,攜所将之妾遊行,傧從極多,見遹皆大笑,問之不言,逼之,又失所在。
訪劍門前後,并無此人,竟不能測也。
(出《
侯遹很喜愛這幾塊石頭,收起放在裝書的竹籠裡,馱在驢背上。
趁着歇驢的時候抱出來觀看,四塊石頭全都變成了金子。
侯遹到城裡把金子賣了,得錢百萬,便從市上買了十幾個美麗的女人,回去後擴建住房和宅院,又在城郊購置了良田和别墅。
後來侯遹乘着春天的景色出城遊玩,所有的妓妾都乘車跟随他出遊。
下車後,一一擺上酒和做熟的魚肉。
忽然有一個老頭兒,身背大書箱來到這裡,并在筵席的最後邊坐下。
侯遹很生氣并辱罵他,命奴仆把老頭兒扶出去。
老頭兒不動,也不嗔怪和憤怒,隻取過來滿杯熱酒吃下去後笑着說:“我到這裡來,是求您償還欠債。
您以前把我的金子拿去,您忘記了嗎?”說完,将侯的十幾個妓妾全都抓住,放到書箱裡,也不覺得書箱狹窄,背起書箱快步走去,行走的速度快如鳥飛。
侯遹令奴仆騎馬去追,可一會兒已看不見老頭兒在哪裡。
自此以後侯遹家中日漸貧困。
又退回到原來那樣的生活。
十幾年後,侯遹去職歸蜀,來到劍門,又看見以前那個老頭兒,攜帶那些被他背走的妓妾在悠閑地行走,跟從的人很多,看見侯遹都大笑。
侯遹問他們笑什麼,他們卻不說話;靠近他們,卻又看不見他們到哪裡去了。
侯遹訪遍了劍門前後左右,也沒有看到這個老頭。
最終也猜不出是怎麼回事。
成弼 隋末,有道者居于太白山,煉丹砂,合大還成,因得道,居山數十年。
有成弼者給侍之,道者與居十餘歲,而不告以道。
弼後以家艱辭去,道者曰:“子從我久,今複有憂,吾無以遺子,遺子丹十粒。
一粒丹化十斤赤銅,則黃金矣,足以辦葬事。
”弼乃還,如言化黃金以足用。
辦葬訖,弼有異志,複入山見之,更求還丹。
道者不與,弼乃持白刃刼之。
既不得丹,則斷道者兩手,又不得,則刖其足,道者顔色不變。
弼滋怒,則斬其頭。
及解衣,肘後有赤囊,開之則丹也。
弼喜,持丹下山。
忽聞呼弼聲。
回顧,乃道者也。
弼大驚,而謂弼曰:“吾不期汝(“汝”原作“與”,據明抄本改。
)至此,無德(“德”原作“得”,據明抄本改。
)受丹,神必誅汝,終如吾矣。
”因不見。
弼多得丹,多變黃金,金色稍赤,優于常金,可以服餌。
家既殷富,則為人所告,雲弼有奸。
捕得,弼自列能成黃金,非有他故也。
唐太宗問之,召令造黃金。
金成,帝悅,授以五品,敕令造金,要盡天下之銅乃已。
弼造金,凡數萬斤而丹盡。
其金所謂大唐金也,百煉益精,甚貴之。
弼既藝窮而請去,太宗令列其方,弼實不知方,訴之。
帝謂其詐,怒,脅之以兵,弼猶自列,遂為武士斷其手。
又不言,則刖其足。
弼窘急,且述其本末,亦不信,遂斬之。
而大唐金遂流用矣。
後有婆羅門,号為别寶。
帝入庫遍閱,婆羅門指金及大毯曰:“唯此二寶耳。
”問毯有何奇異,而謂之寶。
婆羅門令舒毯于地,以水濡之。
水皆流去,毯竟不濕。
至今外國傳成弼金,以為寶貨也。
(出《
道士居住在山上幾十年,有個叫成弼的人供給他飲食并侍奉他。
道士與成弼共同在山上住了十幾年,而從不告訴成弼煉丹的方法。
後來成弼因家中父母有喪,便向道士告辭回去。
道士說:“你跟随我這麼久,今天回去是家中有憂患。
我沒有别的送給你,送你丹十粒。
一粒丹化十斤紅銅,就是黃金,足夠你辦葬事。
”成弼于是回家,像道士說的那樣化黃金以滿足使用。
辦完葬事,成弼有了邪惡的意圖,又進山去見道士,請求道士能再給他一些丹砂。
道士不給,成弼竟持刀威逼道士,還是沒有得到丹砂,就用刀砍斷了道士的兩隻手。
又沒有得到,就砍下了道士的雙腳,道士顔色不變。
成弼更加惱怒,就用刀砍下了道士的頭。
等到解開道士的衣服,見胳膊肘後面有紅色的口袋,打開口袋裡面就是丹砂。
成弼很高興,拿着丹砂下山。
忽然聽見喊他的聲音,回頭看,喊他的是道士,成弼大驚。
道士對成弼說:“我沒想到你到這裡來,你沒有良好的品德享用這些丹砂,神必定會殺死你,最終就象我一樣。
”說完就不見了。
成弼得到了很多丹砂,用它變化了很多金子。
那金子的顔色稍紅,優于平常的金子,可以用來服食。
成弼家于是非常富裕。
不久,他便被人告發,說成弼自己私自造錢。
官府将成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