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三百九十九水(井附)
水
帝神女劉子光益水釀川石脂水元街泉銅車神牛泉燕原池丹水陸鴻漸 零水龍門漏澤(兩出)重水湘水暴水仙池渝州灘清潭驅山铎
井
烏山龜綠珠井臨沅井火井鹽井禦井王迪賈耽八角井李德裕永興坊百姓獨孤叔牙柴都濠州井雞井軍井金華令
水
帝神女
《山海經》:洞庭之中,帝之二女居之。
郭璞注雲:天帝之二女,處江為神。
《列仙傳》所謂江妃二女也。
《離騷》所謂《湘夫人》,“帝子降分北渚”是也。
《河圖玉闆》雲,堯之二女,為舜之妃,死葬于此。
冢在縣北一百六十裡青草山。
(原缺出處,令見郭璞注《山海經》卷五) 《山海經》上說,洞庭之中,天帝的兩個女兒居住在那裡。
郭璞注釋說:天帝的兩個女兒,在江中做神仙。
也就是《列仙傳》中所說的江妃二女。
《離騷》裡有《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說的就是湘夫人。
《河圖玉闆》上說是堯的兩個女兒,也是舜的妃子,死後埋葬在這裡。
墳墓在縣城北面一百六十裡的青草山。
劉子光 漢劉子光西征,遇山而渴,無水。
子光在山南,見一石人,問之曰:“何處有水?”石人不言。
乃拔劍斬石人,須臾,窮山水出。
(出《獨異記》) 漢朝劉子光西征,遇山而渴,但無水。
劉子光在山南面,見有一石人,問他說:“什麼地方有水?”石人不說話。
于是劉子光撥劍砍下石人的頭。
不一會兒,山水盡出。
益水 益陽縣在長沙郡界,益水在其陽。
縣治東望,時見長沙城隍。
人馬形色,悉可審辨。
或停覽矚,移晷乃漸散滅。
縣去長沙尚三百裡,跨越重山,裡絕表顯,将是山嶽炳靈,冥像所傳者乎!昔光武中元元年,封太山,禅梁父。
是日,山靈炳象,構成宮室。
昔漢武帝遣方士徐宣浮海采藥,于波中,見漢家樓觀參差,宛然備矚,公侯弟宅皆滿目。
班超在渾耶國,平旦,雲霞鮮明,見天際宮阙,館宇嚴列,侍臣左右,悉漢家也。
如斯之類。
難可審論。
(出《錄異記》) 益陽縣在長沙郡邊界,益水在益陽縣南面。
在縣城向東望,時常能見到長沙的護城壕,且人和車馬的形狀和顔色,都可以分辨出來。
有時站住觀望,随日影移動便漸漸散去消失。
益陽縣離長沙有三百裡,要跨越重山。
在長沙城裡看不見的而城外看得很明顯。
可能是山嶽的靈光,把陰間的景象反射出來了吧。
當初光武帝中元元年,祭太山、祭梁父山。
這一天,山中的靈光影象,構成宮殿屋宇。
過去漢武帝派儒生徐宣漂洋過海采藥,在波浪中,徐宣看見漢朝樓台高低不一,好象全都看在眼裡。
公侯的府弟宅院滿眼都是。
班超在渾耶國,一天早晨雲霞鮮豔明朗,班超見天邊現出宮殿,客館屋宇整齊地排列着,侍臣恭侯在左右,都是漢朝的景象。
類似這樣的事,很難弄明白。
釀川 沈釀川者,漢鄭弘,靈帝時為鄉啬夫。
從宦入京,未至,夜宿于此。
逢故人,四顧荒郊,村落絕遠。
沽酒無處,情抱不申,乃投錢于水中而共飲。
盡夕酣暢,皆得大醉。
因便名為沈釀川,明旦分首而去。
弘仕至尚書。
(出《博物志》) 沉釀川這地方有段故事,漢朝的鄭弘,漢靈帝時在鄉裡做啬夫官,跟随上官進京。
還沒到京城,夜晚便住在這裡。
在這裡遇見了以前的朋友,看看四周都是荒涼的郊外,近處根本沒有村落,沒有地方買酒,從感情上覺得心裡很不舒服,就把錢扔到水中以水做酒一起喝。
大家暢快地喝了一夜,全部喝得大醉。
因此便把這條河起名叫沈釀川。
第二天早晨大家分頭離去。
後來鄭弘官至尚書。
石脂水 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
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
(出《酉陽雜俎》)
高奴縣的石脂水,水中有油,浮在水面上就象油漆一樣。
采回去用它潤滑車軸和點燈,特别明亮。
元街泉 元街縣有泉,泉眼中水,交旋如盤龍。
或試撓破之,随手成龍狀,驢馬飲之皆驚走。
(出《酉陽雜俎》) 元街縣有一眼泉,泉眼中的水,交錯旋轉就象盤旋的龍。
有的人試着把它攪亂,可随着人攪動的手勢又成了龍的形狀。
驢和馬飲了泉水後都驚恐地逃走。
銅車 荊之清水宛口旁,義熙十二年,有兒群浴此水。
忽見岸側有錢,出于流沙,因競取之。
手滿置地,随複流去。
乃以襟結之,然後各有所得。
流錢中有銅車,銅牛牽車之勢甚迅速。
諸童奔逐,掣得車一腳,徑可五寸許。
豬鼻,毂有六幅,通體青色,毂内黃銳。
時沈敞守南陽,求得車腳。
錢行時,貫草辄便停破,竟不知所終。
(出《酉陽雜俎》) 荊州的清水河宛曲的入口處,東晉義熙十二年的時候,一群兒童在清水河中洗澡,忽然看見有錢從那裡湧出,于是群童都跑去揀錢。
手拿滿了便放在地上,可是又被流水沖走了。
群童就把錢放到紮起的衣襟裡,每個人都得到了一些。
流錢中有一輛銅車,銅牛拉車的奔勢特别快。
群童奔跑着去追車,拉到了銅車的一隻車輪。
車輪的直徑有五寸左右,中間隆起為豬鼻形,車輪有六根幅條。
整個車輪呈黑色,車輪中心的圓孔呈黃色且很細。
當時沈敞任南陽太守,尋求到銅車的車輪,把它當作錢币流通時,用草穿輪草便斷裂。
竟然沒有人知道車輪最終的下落。
神牛泉 魏《土地記》曰:沮陽城東八十裡,有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滄河之上源也。
山在縣東北三十裡,山上有道武皇帝廟。
耆舊雲,山下亦有百泉競發。
有一神牛,駁身,自山而降,下導九十九泉,飲泉竭,故山得其名。
今山下導九十九泉,積以成川,西南流。
(出《水經》) 北魏《土地記》上說,沮陽城東八十裡,有座牧牛山,山下有九十九眼泉,是滄河的發源地。
牧牛山在縣城東北三十裡,山上有道武皇帝廟。
老人們說,山下有百泉競發。
有一頭神牛,身體象毛色不純的馬,從山上下來。
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都被神牛喝幹。
所以這座山便叫做牧牛山。
現在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積蓄成了一條河,流向西南。
燕原池 燕原山天池,與桑乾泉通。
後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魚七頭,于此池放之。
後與桑乾原得穿魚,猶為不信。
又以金縷拖羊箭射着此大魚,久之,又與桑乾河得射箭所。
山在岚州靜樂縣東北百四十裡,俗名天池,曰祁連汭。
(出《洽聞記》) 燕原山天池,與桑乾河以泉水相通。
北魏孝文皇帝,用金珠穿在七條魚頭上,在天池中把魚放掉。
後來在桑乾河裡得到了頭上穿着金珠的魚。
孝文皇帝還不信,又用金縷拖羊箭射中天池中的一條大魚。
過了很長時間,又在桑乾河中得
郭璞注雲:天帝之二女,處江為神。
《列仙傳》所謂江妃二女也。
《離騷》所謂《湘夫人》,“帝子降分北渚”是也。
《河圖玉闆》雲,堯之二女,為舜之妃,死葬于此。
冢在縣北一百六十裡青草山。
(原缺出處,令見郭璞注《山海經》卷五) 《山海經》上說,洞庭之中,天帝的兩個女兒居住在那裡。
郭璞注釋說:天帝的兩個女兒,在江中做神仙。
也就是《列仙傳》中所說的江妃二女。
《離騷》裡有《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說的就是湘夫人。
《河圖玉闆》上說是堯的兩個女兒,也是舜的妃子,死後埋葬在這裡。
墳墓在縣城北面一百六十裡的青草山。
劉子光 漢劉子光西征,遇山而渴,無水。
子光在山南,見一石人,問之曰:“何處有水?”石人不言。
乃拔劍斬石人,須臾,窮山水出。
(出《獨異記》) 漢朝劉子光西征,遇山而渴,但無水。
劉子光在山南面,見有一石人,問他說:“什麼地方有水?”石人不說話。
于是劉子光撥劍砍下石人的頭。
不一會兒,山水盡出。
益水 益陽縣在長沙郡界,益水在其陽。
縣治東望,時見長沙城隍。
人馬形色,悉可審辨。
或停覽矚,移晷乃漸散滅。
縣去長沙尚三百裡,跨越重山,裡絕表顯,将是山嶽炳靈,冥像所傳者乎!昔光武中元元年,封太山,禅梁父。
是日,山靈炳象,構成宮室。
昔漢武帝遣方士徐宣浮海采藥,于波中,見漢家樓觀參差,宛然備矚,公侯弟宅皆滿目。
班超在渾耶國,平旦,雲霞鮮明,見天際宮阙,館宇嚴列,侍臣左右,悉漢家也。
如斯之類。
難可審論。
(出《錄異記》) 益陽縣在長沙郡邊界,益水在益陽縣南面。
在縣城向東望,時常能見到長沙的護城壕,且人和車馬的形狀和顔色,都可以分辨出來。
有時站住觀望,随日影移動便漸漸散去消失。
益陽縣離長沙有三百裡,要跨越重山。
在長沙城裡看不見的而城外看得很明顯。
可能是山嶽的靈光,把陰間的景象反射出來了吧。
當初光武帝中元元年,祭太山、祭梁父山。
這一天,山中的靈光影象,構成宮殿屋宇。
過去漢武帝派儒生徐宣漂洋過海采藥,在波浪中,徐宣看見漢朝樓台高低不一,好象全都看在眼裡。
公侯的府弟宅院滿眼都是。
班超在渾耶國,一天早晨雲霞鮮豔明朗,班超見天邊現出宮殿,客館屋宇整齊地排列着,侍臣恭侯在左右,都是漢朝的景象。
類似這樣的事,很難弄明白。
釀川 沈釀川者,漢鄭弘,靈帝時為鄉啬夫。
從宦入京,未至,夜宿于此。
逢故人,四顧荒郊,村落絕遠。
沽酒無處,情抱不申,乃投錢于水中而共飲。
盡夕酣暢,皆得大醉。
因便名為沈釀川,明旦分首而去。
弘仕至
(出《博物志》) 沉釀川這地方有段故事,漢朝的鄭弘,漢靈帝時在鄉裡做啬夫官,跟随上官進京。
還沒到京城,夜晚便住在這裡。
在這裡遇見了以前的朋友,看看四周都是荒涼的郊外,近處根本沒有村落,沒有地方買酒,從感情上覺得心裡很不舒服,就把錢扔到水中以水做酒一起喝。
大家暢快地喝了一夜,全部喝得大醉。
因此便把這條河起名叫沈釀川。
第二天早晨大家分頭離去。
後來鄭弘官至尚書。
石脂水 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
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
(出《
采回去用它潤滑車軸和點燈,特别明亮。
元街泉 元街縣有泉,泉眼中水,交旋如盤龍。
或試撓破之,随手成龍狀,驢馬飲之皆驚走。
(出《酉陽雜俎》) 元街縣有一眼泉,泉眼中的水,交錯旋轉就象盤旋的龍。
有的人試着把它攪亂,可随着人攪動的手勢又成了龍的形狀。
驢和馬飲了泉水後都驚恐地逃走。
銅車 荊之清水宛口旁,義熙十二年,有兒群浴此水。
忽見岸側有錢,出于流沙,因競取之。
手滿置地,随複流去。
乃以襟結之,然後各有所得。
流錢中有銅車,銅牛牽車之勢甚迅速。
諸童奔逐,掣得車一腳,徑可五寸許。
豬鼻,毂有六幅,通體青色,毂内黃銳。
時沈敞守南陽,求得車腳。
錢行時,貫草辄便停破,竟不知所終。
(出《酉陽雜俎》) 荊州的清水河宛曲的入口處,東晉義熙十二年的時候,一群兒童在清水河中洗澡,忽然看見有錢從那裡湧出,于是群童都跑去揀錢。
手拿滿了便放在地上,可是又被流水沖走了。
群童就把錢放到紮起的衣襟裡,每個人都得到了一些。
流錢中有一輛銅車,銅牛拉車的奔勢特别快。
群童奔跑着去追車,拉到了銅車的一隻車輪。
車輪的直徑有五寸左右,中間隆起為豬鼻形,車輪有六根幅條。
整個車輪呈黑色,車輪中心的圓孔呈黃色且很細。
當時沈敞任南陽太守,尋求到銅車的車輪,把它當作錢币流通時,用草穿輪草便斷裂。
竟然沒有人知道車輪最終的下落。
神牛泉 魏《土地記》曰:沮陽城東八十裡,有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滄河之上源也。
山在縣東北三十裡,山上有道武皇帝廟。
耆舊雲,山下亦有百泉競發。
有一神牛,駁身,自山而降,下導九十九泉,飲泉竭,故山得其名。
今山下導九十九泉,積以成川,西南流。
(出《水經》) 北魏《土地記》上說,沮陽城東八十裡,有座牧牛山,山下有九十九眼泉,是滄河的發源地。
牧牛山在縣城東北三十裡,山上有道武皇帝廟。
老人們說,山下有百泉競發。
有一頭神牛,身體象毛色不純的馬,從山上下來。
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都被神牛喝幹。
所以這座山便叫做牧牛山。
現在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積蓄成了一條河,流向西南。
燕原池 燕原山天池,與桑乾泉通。
後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魚七頭,于此池放之。
後與桑乾原得穿魚,猶為不信。
又以金縷拖羊箭射着此大魚,久之,又與桑乾河得射箭所。
山在岚州靜樂縣東北百四十裡,俗名天池,曰祁連汭。
(出《洽聞記》) 燕原山天池,與桑乾河以泉水相通。
北魏孝文皇帝,用金珠穿在七條魚頭上,在天池中把魚放掉。
後來在桑乾河裡得到了頭上穿着金珠的魚。
孝文皇帝還不信,又用金縷拖羊箭射中天池中的一條大魚。
過了很長時間,又在桑乾河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