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

關燈
道路逐漸狹小,找到一個洞穴走出來,吃食物的和尚,立刻化作石頭了。

    天台山和尚走出山遇見人,問他們這裡歸哪管轄,已經在牟平縣的海邊了。

     隕石 唐天複十年庚午夏,洪州隕石于越王山下昭仙觀前,有聲如雷,光彩五色,闊十丈。

    袁吉江洪四州之界,皆見光聞聲。

    觀前五色煙霧,經月而散。

    有石長七八尺,圍三丈餘,清碧如玉,堕于地上。

    節度使劉威命舁入昭仙觀内,設齋祈謝。

    七日之内,石稍小,長三尺;又齋數日,石長尺餘;今隻有七八寸,留在觀内。

    (出《錄異記》) 唐天複十年即庚午年的一個夏天,洪州有塊石頭隕落在越王山下的昭仙觀前。

    有聲音如雷,發出五色光彩,光環有十丈。

    袁州、吉州、江州、洪州這四個州的界内,人們都看見了光聽見了響聲。

    昭仙觀前的五色煙霧,一個月才散去。

    有塊大石長七八尺,周圍三丈多,清碧如玉,落在地上。

    節度使劉威命人擡入昭仙觀内,設置供品祈禱拜謝。

    七天之内,石稍見小,長三尺;又供祈了幾天,石隻一尺多長;現在隻有七八寸長,仍留在昭仙觀内。

     目岩 平樂縣有山,林石岩間,有目如人眼,極大,瞳子白黑分明,名曰目岩。

    (出《荊州記》) 平樂縣有座山,山林的岩石中間,有孔象人的眼睛,特别大,内眼珠黑白分明,名叫目岩。

     石駝 于阗國北五日行,又有山,山上石駱駝溺水,滴下,以金銀等器承之,皆漏。

    人掌亦漏,唯瓠取不漏。

    或執之,令人身臭,皮毛改。

    (出《洽聞記》) 從于阗國向北走五天,又有一山,山上有頭石駱駝尿水。

    水滴到山下,用金銀等器具接水,水都漏;人用手掌接水也漏,隻有用葫蘆做的器具接水才不漏。

    如果用手端它,人身上就發臭,皮毛都變了樣子。

     石柱 劫比他國,中天竺之屬國也。

    有石柱,高七十尺,绀色有光。

    或觀其身,随其罪福,悉見影中見之。

    (出《洽聞記》) 劫比他國,隸屬于中天竺國。

    國内有根石柱,高七十尺,顔色深青帶紅有光澤。

    如果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吉兇禍福,就可以全從影子中看見了。

     石響 南嶽岣嵝峰,有響石,呼喚則應,如人共語,而不可解也。

    南州南河縣東南三十裡,丹溪之曲(“曲”字原缺,據明抄本補),有響石,高三丈五尺,闊二丈,狀如卧獸。

    人呼之應,笑亦應之,塊然獨處,亦号曰獨石也。

    (出《洽聞記》) 南嶽岣嵝峰,有一響石,呼喚它就答應,就象人與人說話一樣,不明白怎麼回事。

    南州南河縣東南三十裡,丹溪的轉彎處,有塊響石,高三丈五尺,寬二丈,形狀象卧獸。

    人呼喚它它就答應,人笑它也笑。

    它孤獨地躺在那裡,所以也稱作獨石。

     石女 桂陽有貞女峽,傳雲,秦世數女,取螺于此,遇雨,一女化為石人。

    今石人形高七尺,狀似女子。

    (出《玉歆始興記》) 桂陽有個貞女峽,傳說,秦朝時有幾個女人,在峽中采螺,遇到了雨,一個女人化做石人。

    現在石人身高七尺,體形象女人。

     藏珠石 江州南五十裡,有店名七裡店,在沱江之南。

    小山下有十餘枚,如流星往來。

    或聚或散。

    石上常(“常”原作“石”,據明抄本改)有光景。

    相傳雲,珠藏于此,乃無價寶也。

    或有見者,密認其處,尋求不得。

    (出《錄異記》) 江州南五十裡,有個村店名叫七裡店,在沱江的南面。

    它那裡有座小山丘,下面有十多個石子,象流星一樣往來穿梭,時聚時散。

    石上經常有光影。

    人們都傳說,有寶珠藏在這裡,是無價寶。

    有見到藏珠石的人,雖然暗中記住了藏珠石所在的地方,但卻找不到寶珠。

     化石 會稽進士李晀,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溫滑可玩,用為書鎮焉。

    偶有蛇集其上,驅之不去,視以化為石。

    求它蟲試之,随亦化焉。

    殼落堅重,與石無異。

    (出《錄異記》) 會稽進士李晀,偶然揀到一顆小石子,顔色青黑形狀平正,溫暖滑潤可以玩賞,李晀用它作書寫用的鎮紙。

    偶然間有條蛇盤在石上,趕它也不走,仔細一看蛇已化成了石頭。

    找來别的小蟲試驗一下,跟着也化成了石頭。

    殼落堅硬有重量,與石頭沒什麼不同。

     松化 婺州永康縣山亭中,有枯松樹,因斷之,誤堕水中。

    化為石。

    取未化者,試于水中,随亦化焉。

    其所化者,枝幹及皮,與松無異,且堅勁。

    有未化者數段,相兼留之,以旌異物。

    (出《錄異記》) 婺州永康縣的山亭中,有一棵枯幹的松樹,由于樹幹折斷,使樹堕入水中,化成了石頭。

    拿沒化的樹枝,在水中試驗,随着也化成了石頭。

    化成石頭的松樹,樹枝樹幹和樹皮,和松樹一樣,而且堅韌蒼勁。

    有沒化成石的幾段樹,人們互相保留起來,以表明它是奇異之物。

     自然石 洪州建昌縣界田中,有自然石碑石人及石龜,散在地中,莫知其數。

    皆如镌琢之狀,而無文字。

    石人多倒卧者,時有立者。

    又雲,側近有石井,深而無水。

    有好事者,持火入其中,旁有橫道,莫知遠近,道側亦皆是石人焉。

    (出《錄異記》) 洪州建昌縣境内的農田中,有自然形成的石碑、石人和石龜,分散在田地中,不知道有多少。

    都像被雕琢過的樣子,隻是沒有文字。

    石人大多數都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