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風虹附)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三百九十六雨(風虹附)
房玄齡不空三藏一行無畏三藏玉龍子狄惟謙子朗
風
秦始皇王莽賈谧張華劉曜劉裔徐羨之柳世隆
崔惠景許世宗徐妃李密
虹
夏世隆陳濟妻薛願劉義慶首陽山韋臯
雨
房玄齡
唐貞觀末,房玄齡避位歸第。
時天旱,太宗将幸芙蓉園,觀風俗。
玄齡聞之,戒其子曰:“銮輿必當見幸,亟使灑掃,兼備馔具。
”有頃,太宗果先幸其第,便載入宮。
其夕大雨,鹹以為優賢之應。
(出《大唐新語》)
唐太宗貞觀末年,房玄齡辭官回家。
時值大旱,太宗皇帝要去芙蓉園,借機觀察當地的民俗。
玄齡聽到這件事後,告誡他的兒子道:“銮駕一定會來我家,趕緊讓人打掃衛生,并且備齊餐具。
”時間不大,太宗果然首先到了他的府第,并順便用車載着他進入皇宮。
當天夜裡下了大雨,人們都以為這是對天子優待賢人的報應。
不空三藏 唐梵僧不空,得總持門,能役百神,玄宗禮之。
歲旱,命祈雨。
不空言可過某日,今祈之必暴。
上乃命金剛三藏,設壇請雨。
果連淋注不止,坊市有漂溺者,遽召不空止之。
遂於寺庭,建泥龍五六。
乃溜水,胡言詈之。
良久,複置之大笑。
有頃雨霁。
玄宗又嘗诏術士羅公遠與不空祈雨,互陳其效。
俱召問之,不空曰:“臣昨焚白檀香龍。
”上命左右掬庭水嗅之,果有檀香氣。
每祈雨,無他軌則,但設數繡座,手旋數寸木神,念咒擲之,自立于座上。
伺木神口角牙出,目瞚,雨辄至。
(出《酉陽雜俎》)
唐代有個佛門僧人叫不空,得任總持門,能夠役使百神,玄宗皇帝對他以禮相待。
有一年天旱,玄宗命他祈雨,不空說要過了這一天才行,現在祈雨必然下得又猛又急。
皇帝便命金剛三藏設壇請雨,果然連降大雨不止,大街上有被水漂流和淹死的。
于是急忙召喚不空要他把雨止住。
不空就在寺廟的院子裡,用泥土建造了五六條龍,往龍身上潑水,并胡言亂語地罵它,過了許久,又對着它們大笑,不一會兒雨停天晴。
玄宗還曾诏命術士羅公遠與不空祈雨,他倆互相陳述自己求雨的效果。
玄宗把他倆叫來詢問,不空說:“昨天求雨時,燒的是白檀香龍。
”玄家讓近侍用手捧起院子裡的雨水嗅了嗅,果然有檀香氣味。
不空每次祈雨時,沒有其他規則,隻是擺幾個漂亮的座位,用手旋轉數寸長的木制神像,念着咒語把神像抛起來,它就會自行站立在座位上。
等到神像口角間冒出牙齒,眼睛直眨巴,雨就降臨了。
一行 僧一行,開元中嘗旱,玄宗令祈雨。
曰:“當得一器,上有龍狀者,方可緻之。
”命如内府遍視,皆言不類。
後指一鏡鼻盤龍,喜曰:“此真龍矣。
”持入道場,一夕而雨。
或雲,是揚州新進。
初範模時,有異人至,請閉戶入室。
數日開戶,模成,其人已失。
有圖并傳,見行于世。
此鏡。
五月五日于楊子江心鑄之。
(出《酉陽雜俎》) 有個僧人叫一行,唐玄宗開元年間曾經大旱,玄宗命他祈雨,他說:“需要弄一件器物,器物上有龍的形象,才可以求來雨。
”皇帝讓他在宮内四處察看,各樣東西他都說不象。
後來指着一面鏡子的盤龍鏡鼻高興地說:“這是真龍啊!”便把這件東西拿着進了祈雨的道場,時間不大就下起雨來。
有人說:“此物是揚州進獻的。
當初制作鑄造模子時,有個異人來到跟前,要求進入内室關閉門戶。
幾天之後打開房門,模子便做成了,而那個人卻不見了。
現有圖紙與文字說明,流傳于世間。
這面鏡子是五月五日在揚子江江心鑄成的。
” 無畏三藏 玄宗嘗幸東都,大旱。
聖善寺竺乾國三藏僧無畏善召龍緻雨術,上遣力士疾召請雨。
奏雲:“今旱數當然,召龍必興烈風雷雨,适足暴物,不可為之。
”上強之曰:“人苦暑病久矣,雖暴風疾雷,亦足快意。
”不得已,乃奉诏。
有司陳請雨之具,幡幢像設甚備。
笑曰:“斯不足以緻雨。
”悉命撤之,獨盛一缽水,以小刀子攪旋之,胡言數百祝之。
須臾有龍,狀類其大指,赤色。
首撤水上,俄複沒于缽中。
複以刀攪咒之三,頃之,白氣自缽中興,如爐煙,徑上數尺,稍稍引出講堂外。
謂力士曰:“亟去,雨至矣。
”力士絕馳去,還顧白氣,旋繞亘空,若一匹素。
既而昏霾大風,震雷而雨。
力士才及天津之南,風雨亦随馬而至,天衢大樹多拔。
力士比複奏,衣盡沾濕。
(出《柳氏史》) 唐玄宗曾經駕臨東都洛陽,正值那裡大旱。
聖善寺的竺乾國大和尚無畏,長于召龍緻雨的法術,玄宗皇帝派遣高力士急速召他進宮求雨。
無畏回奏道:“現在的幹旱是理應出現的,如果召龍必然引來暴風和雷雨,恰好要造成很大的破壞,所以不能這樣做。
”玄宗固執地說:“百姓苦于酷暑已經很久了,雖然是暴風疾雷,也是令人痛快的。
”無畏出于不得已,便接受了玄宗的旨意。
有關人員擺好請雨所用的器具,旗幡經幢以及神像之類全都備齊。
無畏笑着說:“這些東西不能把雨請來。
”讓他們全部撤了下去。
他隻盛了一缽水,用小刀旋轉攪動,随便說了好多話祝禱着。
不一會兒有一條龍出現,形狀象他的大拇指,紅色,頭貼在水面上,接着又沉沒在缽子的水中。
他又用刀攪動着念了三遍咒語。
不大一會兒,有白氣從缽子裡升起,好象爐子裡冒出的煙,徑直向上數尺之高,慢慢地飄出講堂之外。
他對力士說:“趕快離開,雨到了!”力士騎馬跑出很遠,回頭看看白氣,已經旋繞連綿到天空,象一匹白色絲絹。
接着便是烏雲遮天大風呼嘯,雷聲隆隆大雨傾盆。
力士剛趕到天津橋南面,風雨也跟着他的奔馬來到這裡,大街上的高大樹木大都連根拔起。
等到力士上朝回禀時,衣服全被澆濕了。
玉龍子
時天旱,太宗将幸芙蓉園,觀風俗。
玄齡聞之,戒其子曰:“銮輿必當見幸,亟使灑掃,兼備馔具。
”有頃,太宗果先幸其第,便載入宮。
其夕大雨,鹹以為優賢之應。
(出《
時值大旱,太宗皇帝要去芙蓉園,借機觀察當地的民俗。
玄齡聽到這件事後,告誡他的兒子道:“銮駕一定會來我家,趕緊讓人打掃衛生,并且備齊餐具。
”時間不大,太宗果然首先到了他的府第,并順便用車載着他進入皇宮。
當天夜裡下了大雨,人們都以為這是對天子優待賢人的報應。
不空三藏 唐梵僧不空,得總持門,能役百神,玄宗禮之。
歲旱,命祈雨。
不空言可過某日,今祈之必暴。
上乃命金剛三藏,設壇請雨。
果連淋注不止,坊市有漂溺者,遽召不空止之。
遂於寺庭,建泥龍五六。
乃溜水,胡言詈之。
良久,複置之大笑。
有頃雨霁。
玄宗又嘗诏術士羅公遠與不空祈雨,互陳其效。
俱召問之,不空曰:“臣昨焚白檀香龍。
”上命左右掬庭水嗅之,果有檀香氣。
每祈雨,無他軌則,但設數繡座,手旋數寸木神,念咒擲之,自立于座上。
伺木神口角牙出,目瞚,雨辄至。
(出《
有一年天旱,玄宗命他祈雨,不空說要過了這一天才行,現在祈雨必然下得又猛又急。
皇帝便命金剛三藏設壇請雨,果然連降大雨不止,大街上有被水漂流和淹死的。
于是急忙召喚不空要他把雨止住。
不空就在寺廟的院子裡,用泥土建造了五六條龍,往龍身上潑水,并胡言亂語地罵它,過了許久,又對着它們大笑,不一會兒雨停天晴。
玄宗還曾诏命術士羅公遠與不空祈雨,他倆互相陳述自己求雨的效果。
玄宗把他倆叫來詢問,不空說:“昨天求雨時,燒的是白檀香龍。
”玄家讓近侍用手捧起院子裡的雨水嗅了嗅,果然有檀香氣味。
不空每次祈雨時,沒有其他規則,隻是擺幾個漂亮的座位,用手旋轉數寸長的木制神像,念着咒語把神像抛起來,它就會自行站立在座位上。
等到神像口角間冒出牙齒,眼睛直眨巴,雨就降臨了。
一行 僧一行,開元中嘗旱,玄宗令祈雨。
曰:“當得一器,上有龍狀者,方可緻之。
”命如内府遍視,皆言不類。
後指一鏡鼻盤龍,喜曰:“此真龍矣。
”持入道場,一夕而雨。
或雲,是揚州新進。
初範模時,有異人至,請閉戶入室。
數日開戶,模成,其人已失。
有圖并傳,見行于世。
此鏡。
五月五日于楊子江心鑄之。
(出《酉陽雜俎》) 有個僧人叫一行,唐玄宗開元年間曾經大旱,玄宗命他祈雨,他說:“需要弄一件器物,器物上有龍的形象,才可以求來雨。
”皇帝讓他在宮内四處察看,各樣東西他都說不象。
後來指着一面鏡子的盤龍鏡鼻高興地說:“這是真龍啊!”便把這件東西拿着進了祈雨的道場,時間不大就下起雨來。
有人說:“此物是揚州進獻的。
當初制作鑄造模子時,有個異人來到跟前,要求進入内室關閉門戶。
幾天之後打開房門,模子便做成了,而那個人卻不見了。
現有圖紙與文字說明,流傳于世間。
這面鏡子是五月五日在揚子江江心鑄成的。
” 無畏三藏 玄宗嘗幸東都,大旱。
聖善寺竺乾國三藏僧無畏善召龍緻雨術,上遣力士疾召請雨。
奏雲:“今旱數當然,召龍必興烈風雷雨,适足暴物,不可為之。
”上強之曰:“人苦暑病久矣,雖暴風疾雷,亦足快意。
”不得已,乃奉诏。
有司陳請雨之具,幡幢像設甚備。
笑曰:“斯不足以緻雨。
”悉命撤之,獨盛一缽水,以小刀子攪旋之,胡言數百祝之。
須臾有龍,狀類其大指,赤色。
首撤水上,俄複沒于缽中。
複以刀攪咒之三,頃之,白氣自缽中興,如爐煙,徑上數尺,稍稍引出講堂外。
謂力士曰:“亟去,雨至矣。
”力士絕馳去,還顧白氣,旋繞亘空,若一匹素。
既而昏霾大風,震雷而雨。
力士才及天津之南,風雨亦随馬而至,天衢大樹多拔。
力士比複奏,衣盡沾濕。
(出《柳氏史》) 唐玄宗曾經駕臨東都洛陽,正值那裡大旱。
聖善寺的竺乾國大和尚無畏,長于召龍緻雨的法術,玄宗皇帝派遣高力士急速召他進宮求雨。
無畏回奏道:“現在的幹旱是理應出現的,如果召龍必然引來暴風和雷雨,恰好要造成很大的破壞,所以不能這樣做。
”玄宗固執地說:“百姓苦于酷暑已經很久了,雖然是暴風疾雷,也是令人痛快的。
”無畏出于不得已,便接受了玄宗的旨意。
有關人員擺好請雨所用的器具,旗幡經幢以及神像之類全都備齊。
無畏笑着說:“這些東西不能把雨請來。
”讓他們全部撤了下去。
他隻盛了一缽水,用小刀旋轉攪動,随便說了好多話祝禱着。
不一會兒有一條龍出現,形狀象他的大拇指,紅色,頭貼在水面上,接着又沉沒在缽子的水中。
他又用刀攪動着念了三遍咒語。
不大一會兒,有白氣從缽子裡升起,好象爐子裡冒出的煙,徑直向上數尺之高,慢慢地飄出講堂之外。
他對力士說:“趕快離開,雨到了!”力士騎馬跑出很遠,回頭看看白氣,已經旋繞連綿到天空,象一匹白色絲絹。
接着便是烏雲遮天大風呼嘯,雷聲隆隆大雨傾盆。
力士剛趕到天津橋南面,風雨也跟着他的奔馬來到這裡,大街上的高大樹木大都連根拔起。
等到力士上朝回禀時,衣服全被澆濕了。
玉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