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

關燈
講講這個道理。

    洞庭子說:當年夏帝武乙,因射天而被雷震死;晉代大臣王導,因卧在柏樹上而躲避了災禍,這些都記載于史書典籍中。

    至于牛魚等,在水田裡穿來穿去,踐踏不已,傷害了禾苗啊。

    又有人說:水所損害的很小,為什麼懲罰得這麼重?回答說:五谷是百姓的命根子,是國家最重要的财寶,因此上天要殺死它們,以此告誡人們。

    至于樹木之類,龍藏身其中,天神既然要殺死龍,就必然損害樹木呀。

    天之道深奧高遠,教訓下面的人,事情的來龍去脈都有情理,不可以一概而論。

    你可曾聽到過漳泉的故事嗎?漳泉二州邊界相連,縣南面的龍溪,邊界劃分不清,自古以來争而不決。

    有一年,忽然一陣霹靂,将峭壁劈裂,上刻:“漳泉兩州,分地太平。

    南安龍溪,山高氣清。

    萬裡不惑,千秋作程。

    ”這些文字現在還可以辯認。

    上天的意志,難道是可以疑惑的嗎?而且《論語》中也說:“迅雷風烈必變。

    ”還有《禮記》說:“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

    縱然在夜間也必須起來,和衣戴冠而坐。

    ”又說:“反反複複的雷震,君子們應當感到震驚而不斷地反省自己。

    ”孔聖人是根據天意教誨我們的,難道是瞎說嗎?現在之所以講這些,說說而已;因為不這樣,難道不是很悲哀的嗎?何況殺害君王、父親及無辜的人,有人間法律對他們進行懲治。

    我們怎麼能夠以個人的懷疑去指責疏而不漏的天網呢? 李師道 唐元和中,李師道據青齊,蓄兵勇銳,地廣千裡,儲積數百萬,不貢不觐。

    憲宗命将讨之,王師不利。

    而師道益驕,乃建新宮,拟天子正殿(“殿”原作“衙”,據明抄本改),蔔日而居。

    是夕雲物遽晦,風雷如撼,遂為震擊傾圮。

    俄複繼以天火,了無遺者。

    青齊人相顧語曰:“為人臣而逆其君者,禍固宜矣;今谪見于天,安可逃其戾乎?”旬餘,師道果誅死。

    (出《宣室志》) 唐代元和年間,李師道占據青、齊二州,屯集了大批骁勇精銳的兵馬,地廣千裡,蓄積金銀數百萬兩,不向朝廷納貢,也不進京朝見皇帝。

    憲宗皇帝派軍隊讨伐他,結果卻打了敗仗。

    而李師道從此越發驕橫,甚至模仿皇宮正殿的樣子建造宮殿,蔔算吉日搬進去居住。

    當天傍晚,烏雲驟起,天地昏暗,狂風霹靂撼天動地,結果把這座宮殿震塌了。

    不一會兒又燃起天火,燃得片瓦無存。

    青齊二州的百姓奔走相告說:“臣子背叛君主,自然要遭此災禍;現在天已經怪罪下來,怎麼能逃脫懲罰呢?”過了十多天,李師道真的被殺死了。

     李鄘 唐李鄘,北都介休縣民。

    送解牒,夜止晉祠宇下。

    夜半,聞人叩門雲:“介休王暫借霹靂車,某日至介休收麥。

    ”良久,有人應曰:“大王傳語,霹靂車正忙,不及借。

    ”其人再三借之。

    遂見五六人秉燭,自廟後出,介山使者亦自門騎而入。

    數人共持一物,如幢,扛上環綴旗幡,授與騎者曰:“可點領。

    ”騎即數其幡,凡十八葉,每葉有光如電起。

    民遂遍報鄰村,令速收麥,将有大風雨,悉不之信,乃自收刈。

    至日,民率親戚,據高阜,候天色。

    乃午,介山上有雲氣,如窯煙,須臾蔽天,注雨如绠,風吼雷震,凡損麥千餘頃。

    數村以民為妖,訟之。

    工部員外郎張周封親睹其推案。

    (出《酉陽雜俎》) 唐代有個叫李鄘的人,是北都介休縣的平民。

    一天他解送文書,夜裡住在晉祠内。

    半夜,聽見有人敲門說:“(我是介山使者),介休王要臨時借用霹靂車,某天到介休來收麥子。

    ”過了很久,有人回答說:“大王讓我轉告你,霹靂車現在正忙,不能借。

    ”那人再三要借。

    于是,就見五六個人拿着蠟燭從廟後走出來,介山使者也騎着馬自門而入。

    好多人共同擡着一件東西,象儀仗用的旗子,旗杆上環綴旗幡。

    他們将其交給騎馬的那位使者,并說:“清點一下你就可以拿走。

    ”使者數數這些旗幡,共十八面,每一面都閃閃發光,象放電一樣。

    李把此事告訴了鄰村百姓,讓他們趕緊收麥,不久将有大風雨。

    人們都不相信,李鄘就獨自收割。

    第二天,李鄘帶領親屬站在高高的土山上,等待天色。

    到了中午,介山上出現了雲氣,象窯裡冒出的煙,一會兒就布滿了天空,随即大雨傾盆,風吼電閃,共損壞麥子一千多頃。

    不少村民認為李鄘是妖人,向官府告他。

    工部員外郎張周封親自見到縣官斷這件案子。

     徐誗 唐潤州延陵縣茅山界,元和春,大風雨。

    堕一鬼,身二丈餘,黑色,面如豬首,角五六尺,肉翅丈餘,豹尾。

    又有半服绛裩,豹皮纏腰,手足兩爪皆金色。

    執赤蛇,足踏之,瞪目欲食,其聲如雷。

    田人徐誗,忽見驚走,聞縣。

    尋邑令親往睹焉,因令圖寫。

    尋複雷雨,翼之而去。

    (出《錄異記》) 唐代,潤州府延陵縣有個叫茅山界的地方。

    元和年春天,在一陣狂風暴雨中,從天上掉下個怪物,身長二丈多,黑色,臉象豬頭,角長五六尺,肉質的翅膀一丈多,長着豹子尾。

    它穿着紅褲子,腰間纏豹皮,手腳和爪子全是金色。

    它抓着一條紅蛇,用腳踩住,瞪着眼睛要吃蛇,聲音如雷。

    種田人徐誗見狀,轉身就跑。

    這事很快就報到縣裡。

    縣令立即親自前往觀看,并令人把它畫下來。

    一會兒又來了雷雨,那怪物便展開翅膀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