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

關燈
,疾雷數聲。

    上令随哥舒翰西征,每陣嘗得勝風。

    (出《酉陽雜俎》) 唐代安豐縣尉裴翾,是裴士淹的孫子。

    他說,玄宗皇帝曾經在農曆十一月裡,召見山人包超,讓他引來雷聲。

    包超回答說:“明天中午應該有雷。

    ”于是,玄宗命令高力士前去監督。

    一天傍晚,包超開始祭祀、祈禱,施行法術,一直到天亮又近中午,天空仍然沒一絲雲彩。

    高力士十分擔心。

    包超說:“将軍請往南山看,那裡應當有黑氣盤旋不散啊。

    ”高力士望去,果然正象他說的那樣。

    不一會刮起風,黑雲擴散開來,響起幾聲霹靂。

    後來皇帝命令包超跟随哥舒翰征讨西方,每仗都取得了勝利。

     張須彌 唐上元中,滁州全椒人蒼督張須彌,縣遣送牲詣州。

    山路險阻,淮南多有義堂及井,用庇行人。

    日暮暴雨,須彌與沙門子鄰,同入義堂。

    須彌驅馱人(“人”原作“又”,據明抄本改)王老,于雨中收驢。

    頃之,聞雲中有聲堕地,忽見村女九人。

    共扶一車。

    王有女阿推,死已半歲,亦在車所。

    見王悲喜,問母妹家事,靡所不至。

    其徒促之乃去。

    初扶車漸上,有雲擁蔽,因作雷聲,方知是雷車。

    (出《廣異記》) 唐代上元年間,滁州府全椒縣倉督叫張須彌。

    一次,縣官派遣他押送牲畜去滁州,山路崎岖難行。

    淮南一帶很多地方都有不收費的房屋和水井,用來庇護過往的行人,故将這種房屋稱為義堂。

    太陽落山時下起了暴雨,須彌和佛門弟子們一起進了義堂。

    須彌督促趕馱子的王老漢冒雨把驢圈起來。

    有頃,聽見雲裡有聲音落在地上,王老漢忽然看見九個鄉村女子共扶着一輛車。

    他有個女兒叫阿推,死了已經半年,竟然也站在車子旁邊!見到王老漢,她悲喜交加,便詢問母親和妹妹等家裡的事情,沒有她問不到的。

    和她一起的人再三催促,她才離去。

    她剛剛扶住車子,那車子就漸漸升起,有雲在周圍遮蔽,并發出響雷聲,才知道是雷車。

     蔡希闵 唐蔡希闵,家在東都。

    暑夜,兄弟數十人會于廳。

    忽大雨,雷電晦瞑。

    堕一物于庭,作飒飒聲。

    命火視之,乃婦人也,衣黃紬裙布衫,言語不通,遂目為天女。

    後(“後”原作“使”,據明抄本改)五六年,能漢語。

    問其鄉國,不之知。

    但雲:“本鄉食粳米,無碗器,用柳箱貯飯而食之。

    ”竟不知是何國人。

    初在本國,夜出,為雷取上,俄堕希闵庭中。

    (出《廣異記》) 唐代有個叫蔡希闵的人,家住東都洛陽。

    一個天氣炎熱的夜晚,他們兄弟數十人聚在廳前,忽然下起了大雨,雷鳴電閃一片昏暗。

    這時,天上掉下一個東西落在院子裡,飒飒作響。

    希闵讓人拿來燈火觀看,原來竟是一個婦人,穿着黃綢子做的裙衫,說話聽不懂,于是便把她視為天上來的仙女。

    五六年之後,她懂得了漢語,可問起她的故國家鄉來,仍一無所知。

    隻是說她的老家吃粳米,沒有碗,用柳木制成的容器盛飯吃,竟然不知道是哪國人。

    她說,當年她在自己家裡,夜晚出門時被雷抓上天空,俄頃掉落在希闵家院子裡。

     徐景先 唐徐景先,有弟阿四,頑嚚縱佚,每(“每”原作“母”,據明抄本改)誨辱之。

    而母(“母”原作“每”,據明抄本改)加愛念,曲為申解,因厲聲應答。

    雲雷奄至,曳景先于雲中。

    有主者,左右數十人。

    诃诘。

    景先答曰:“緣弟不調,供養有缺,所心诟辱。

    母命釋之,非當詈母。

    ”主者不識其言。

    尋一青衣。

    自空(“空”原作“肩”,據明抄本改。

    )躍下,為景先對。

    曰:“若爾放去,至家,可答一辯。

    釘東壁上,吾自令取之。

    ”遂排景先堕舍前池中,出水,了無所損。

    求紙答辯,釘東壁,果風至而辯亡。

    (出《廣異記》) 唐代有個叫徐景先的人,他有個弟弟叫阿四,遇頑兇暴,放蕩無羁。

    每當景先開導他時都要罵他一頓。

    可他的母親卻倍加溺愛之,曲意為他申辯。

    因此,他對母親也一點不客氣。

    一天,雷雨突然而至,把徐景先拽到空中。

    有個主持人,還有幾十人随從,開始責問訓斥他。

    景先回答說:“由于弟弟不聽教導,在供養母親方面做得很差,所以我感到恥辱。

    母親總是原諒他,我有氣,但也不當罵母親。

    ”主持人聽不懂他的話,随即有一婢女從空中跳下,與景先對話。

    她說:“如果放你回去,到家之後可寫一申辯詞。

    釘在東面牆壁,我自有辦法取它。

    ”于是把景先推落入房前水池中。

    出水後,他一點損傷也沒有。

    他找紙寫好答辯詞,釘在東牆上。

    果然一陣風刮來,那申辯詞就不見了。

     歐陽忽雷 唐歐陽忽雷者,本名紹,桂陽人,勁健,勇于戰鬥。

    嘗為郡将,有名,任雷州長史。

    館于州城西偏,前臨大池,嘗出雲氣,居者多死。

    紹至,處之不疑。

    令人以度測水深淺,别穿巨壑,深廣類是。

    既成,引決水,于是雲興,天地晦冥,雷電大至,火光屬地。

    紹率其徒二十餘人,持弓矢排锵,與雷師戰。

    衣并焦卷,形體傷腐,亦不之止。

    自辰至酉,雷電飛散,池亦涸竭。

    中獲一蛇。

    狀如蠶。

    長四五尺,無頭目。

    斫刺不傷,蠕蠕然。

    具大镬油煎。

    亦不死。

    洋鐵汁。

    方焦灼。

    仍杵為粉。

    而服之至盡。

    南人因呼紹為忽雷。

    (出《廣異記》) 唐代有個人叫歐陽忽雷,本名叫紹,桂陽人氏,強健有力,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