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
關燈
小
中
大
點是蛟龍之藏處也。
禹錫曰:“在龍亦尤善求避地之所矣,而終不免。
則一切分定,豈可逃乎?”(出《嘉話錄》) 唐代劉禹錫講:道宣執戒律最嚴。
忽然有一天,霹靂在道宣的屋外繞來繞去,響聲不斷。
道宣說:“我堅守戒律沒有發生違犯之事;但有沒有前生的罪業,就不知道了。
”于是便脫下三件衣服放到屋外,說蛟龍可以在裡面躲藏。
但衣服送出之後,霹靂聲仍然不止。
道宣觀看自己的十個手指甲,隻見在右手的小指上有一個象芝麻似的小黑點,頗為疑惑,就把那手指從窗戶眼中伸出,結果一聲霹靂,小手指被震掉半截。
原來那黑點是蛟龍的藏身之處啊。
劉禹錫說:“盡管蛟龍特别善于尋找躲避之處,但最後還是不能幸免。
這一切都是由早已注定的,怎麼能夠逃脫呢?” 蘇踐言 司禮寺蘇踐言,左相溫國公良嗣之長子,居于嘉善裡。
永昌年六月,與其弟崇光府錄事參軍踐義,退朝還第。
弘道觀東,猝遇暴雨。
震雷電光,來繞踐言等馬,回旋甚急,雷聲亦在其側。
有頃方散。
其年九月,元肅言與趙懷節謀逆,踐言妻妾并被缧絏數月,仍各解職。
及良嗣薨,并放流荒裔。
(出《五行記》) 司禮寺蘇踐言,是左丞相溫國公蘇良嗣的長子,住在嘉善裡。
唐代永昌年間六月的一天,踐言與其在崇光府任錄事參軍的弟弟踐義一起退朝回府。
行至弘道觀的東面,突然遇到暴雨,雷鳴電閃,在他們身前馬後隆隆作響,一聲緊似一聲,半晌才停。
這一年九月,元肅言和趙懷節謀反,踐言和妻妾們一起被關押數月,還被解除了職務。
父親死後,他們全家又被流放到了邊遠的地方。
狄仁傑 唐代州西十餘裡,有大槐,震雷所擊,中裂數丈。
雷公夾于樹間,吼如霆震。
時狄仁傑為都督,賓從往觀。
欲至其所,衆皆披靡,無敢進者。
仁傑單騎勁進,迫而問之。
乃雲:“樹有乖龍,所由令我逐之。
落勢不堪,為樹所夾。
若相救者,當厚報德。
”仁傑命鋸匠破樹,方得出,其後吉兇必先報命。
唐時代州西面十多裡處有一株大槐樹,被雷所擊,中間裂開好幾丈長的口子,将雷公夾于其間,疼得它吼聲如雷。
當時狄仁傑任都督,帶着賓客和随從前去觀看。
快要到達那地方時,衆人都紛紛驚退,沒有敢向前走的。
仁傑獨自騎馬前行。
靠近大樹後問雷公這是怎麼回事,雷公回答說:“樹裡有個孽龍,上官讓我把它趕走;但因我擊下的位置不佳,被樹夾住了,如果能夠将我救出,我一定重重地報答你的恩德。
”仁傑讓木匠把樹鋸開,雷公才得以解脫。
從此之後,凡有吉兇禍福之事,他都預先向狄仁傑報告。
偃師 唐元和元年六月,偃師縣柏李村,震雷于民家。
地裂,闊丈餘,長十五裡,測無底。
所裂之處,井廁相通;所沖之墓。
棺出地。
亦不知所由也。
唐代元和元年六月,在偃師縣的柏李村,雷電擊中了老百姓的家,地裂開了一丈多寬,十五裡長,探測不到底。
凡是裂開之處,水井和廁所相連通;受到沖擊的墳地,棺木都被掀到了地面上,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雷鬥 唐開元末,雷州有雷公與鲸鬥。
鲸身出水上,雷公數十,在空中上下。
或縱火,或诟擊,七日方罷。
海邊居人往看,不知二者何勝,但見海水正赤。
(出《廣異記》)
唐代開元末年,在雷州發生了雷公與鲸格鬥的事。
鲸的身體躍出水面,雷公有好幾十個,在天空中上下翻騰。
有的施放雷火,有的邊罵邊打,經過七天才結束。
在海邊的居民都前去觀看,不知它們誰取得了勝利,隻是看到海水都變成了紅色。
漳泉界 唐開元中,漳泉二州,分疆界不均,互訟于台者,制使不能斷。
迨數年,辭理紛亂,終莫之決。
于是州官焚香,告于天地山川,以祈神應。
俄而雷雨大至,霹靂一聲,崖壁中裂。
所競之地,拓為一迳。
高千尺,深僅五裡,因為官道。
壁中有古篆六行,二十四字,皆廣數尺。
雖約此為界,人莫能識。
貞元初,流人李協辯之曰:“漳泉兩州,分地太平。
永安龍溪,山高氣清。
千年不惑,萬古作程。
”所雲永安龍溪者,兩郡界首鄉名也。
(出《錄異記》) 唐代開元年間,漳州和泉州因為疆界劃分不均而訴訟到府台,制置使不能判定此案。
等到幾年之後,這案子越來越亂,最終也沒有個結果。
于是,二州官便焚香禱告,祈求天地山川之神給予回答。
不久大雷雨來到,霹靂一聲,将懸崖峭壁從中間劈裂。
裂開之處,開辟出一條小路,有一千多尺高,隻有五裡深,因而将其作為一條官道。
峭壁上有六行古篆字,一共二十四個,每個都有好幾尺長,二州雖以此為界,但那些字無人能識。
貞元初年,流亡在外的李協辨認出這些字,說是:“漳泉兩州,分地太平。
永安龍溪,山高氣清。
千年不惑,萬古作程。
”這上面所說的永安、龍溪,就是兩州交界處第一鄉的名字啊。
包超 唐安豐尉裴翾,士淹孫也。
雲:玄宗嘗冬月,诏山人包超,令緻雷聲。
對曰:“來日午當有雷。
”遂令高力士監之。
一夕,醮式行法,及明至巳,曾無纖翳。
力士懼之。
超曰:“将軍視南山,當有黑氣如盤矣。
”力士望之,如其言。
有頃風起,黑氣彌漫
禹錫曰:“在龍亦尤善求避地之所矣,而終不免。
則一切分定,豈可逃乎?”(出《嘉話錄》) 唐代劉禹錫講:道宣執戒律最嚴。
忽然有一天,霹靂在道宣的屋外繞來繞去,響聲不斷。
道宣說:“我堅守戒律沒有發生違犯之事;但有沒有前生的罪業,就不知道了。
”于是便脫下三件衣服放到屋外,說蛟龍可以在裡面躲藏。
但衣服送出之後,霹靂聲仍然不止。
道宣觀看自己的十個手指甲,隻見在右手的小指上有一個象芝麻似的小黑點,頗為疑惑,就把那手指從窗戶眼中伸出,結果一聲霹靂,小手指被震掉半截。
原來那黑點是蛟龍的藏身之處啊。
劉禹錫說:“盡管蛟龍特别善于尋找躲避之處,但最後還是不能幸免。
這一切都是由早已注定的,怎麼能夠逃脫呢?” 蘇踐言 司禮寺蘇踐言,左相溫國公良嗣之長子,居于嘉善裡。
永昌年六月,與其弟崇光府錄事參軍踐義,退朝還第。
弘道觀東,猝遇暴雨。
震雷電光,來繞踐言等馬,回旋甚急,雷聲亦在其側。
有頃方散。
其年九月,元肅言與趙懷節謀逆,踐言妻妾并被缧絏數月,仍各解職。
及良嗣薨,并放流荒裔。
(出《五行記》) 司禮寺蘇踐言,是左丞相溫國公蘇良嗣的長子,住在嘉善裡。
唐代永昌年間六月的一天,踐言與其在崇光府任錄事參軍的弟弟踐義一起退朝回府。
行至弘道觀的東面,突然遇到暴雨,雷鳴電閃,在他們身前馬後隆隆作響,一聲緊似一聲,半晌才停。
這一年九月,元肅言和趙懷節謀反,踐言和妻妾們一起被關押數月,還被解除了職務。
父親死後,他們全家又被流放到了邊遠的地方。
狄仁傑 唐代州西十餘裡,有大槐,震雷所擊,中裂數丈。
雷公夾于樹間,吼如霆震。
時狄仁傑為都督,賓從往觀。
欲至其所,衆皆披靡,無敢進者。
仁傑單騎勁進,迫而問之。
乃雲:“樹有乖龍,所由令我逐之。
落勢不堪,為樹所夾。
若相救者,當厚報德。
”仁傑命鋸匠破樹,方得出,其後吉兇必先報命。
唐時代州西面十多裡處有一株大槐樹,被雷所擊,中間裂開好幾丈長的口子,将雷公夾于其間,疼得它吼聲如雷。
當時狄仁傑任都督,帶着賓客和随從前去觀看。
快要到達那地方時,衆人都紛紛驚退,沒有敢向前走的。
仁傑獨自騎馬前行。
靠近大樹後問雷公這是怎麼回事,雷公回答說:“樹裡有個孽龍,上官讓我把它趕走;但因我擊下的位置不佳,被樹夾住了,如果能夠将我救出,我一定重重地報答你的恩德。
”仁傑讓木匠把樹鋸開,雷公才得以解脫。
從此之後,凡有吉兇禍福之事,他都預先向狄仁傑報告。
偃師 唐元和元年六月,偃師縣柏李村,震雷于民家。
地裂,闊丈餘,長十五裡,測無底。
所裂之處,井廁相通;所沖之墓。
棺出地。
亦不知所由也。
唐代元和元年六月,在偃師縣的柏李村,雷電擊中了老百姓的家,地裂開了一丈多寬,十五裡長,探測不到底。
凡是裂開之處,水井和廁所相連通;受到沖擊的墳地,棺木都被掀到了地面上,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雷鬥 唐開元末,雷州有雷公與鲸鬥。
鲸身出水上,雷公數十,在空中上下。
或縱火,或诟擊,七日方罷。
海邊居人往看,不知二者何勝,但見海水正赤。
(出《
鲸的身體躍出水面,雷公有好幾十個,在天空中上下翻騰。
有的施放雷火,有的邊罵邊打,經過七天才結束。
在海邊的居民都前去觀看,不知它們誰取得了勝利,隻是看到海水都變成了紅色。
漳泉界 唐開元中,漳泉二州,分疆界不均,互訟于台者,制使不能斷。
迨數年,辭理紛亂,終莫之決。
于是州官焚香,告于天地山川,以祈神應。
俄而雷雨大至,霹靂一聲,崖壁中裂。
所競之地,拓為一迳。
高千尺,深僅五裡,因為官道。
壁中有古篆六行,二十四字,皆廣數尺。
雖約此為界,人莫能識。
貞元初,流人李協辯之曰:“漳泉兩州,分地太平。
永安龍溪,山高氣清。
千年不惑,萬古作程。
”所雲永安龍溪者,兩郡界首鄉名也。
(出《錄異記》) 唐代開元年間,漳州和泉州因為疆界劃分不均而訴訟到府台,制置使不能判定此案。
等到幾年之後,這案子越來越亂,最終也沒有個結果。
于是,二州官便焚香禱告,祈求天地山川之神給予回答。
不久大雷雨來到,霹靂一聲,将懸崖峭壁從中間劈裂。
裂開之處,開辟出一條小路,有一千多尺高,隻有五裡深,因而将其作為一條官道。
峭壁上有六行古篆字,一共二十四個,每個都有好幾尺長,二州雖以此為界,但那些字無人能識。
貞元初年,流亡在外的李協辨認出這些字,說是:“漳泉兩州,分地太平。
永安龍溪,山高氣清。
千年不惑,萬古作程。
”這上面所說的永安、龍溪,就是兩州交界處第一鄉的名字啊。
包超 唐安豐尉裴翾,士淹孫也。
雲:玄宗嘗冬月,诏山人包超,令緻雷聲。
對曰:“來日午當有雷。
”遂令高力士監之。
一夕,醮式行法,及明至巳,曾無纖翳。
力士懼之。
超曰:“将軍視南山,當有黑氣如盤矣。
”力士望之,如其言。
有頃風起,黑氣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