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二 銘記二

關燈
偃于榻,及曉方寤。

    因祝石壁,有雕刻文字極多,遂寫其字,置於袖。

    詞曰:“武之在卯,堯王八季。

    我棄其寝,我去其扆。

    深深然,高高然,人不吾知,又不吾謂。

    由今之後,二百餘祀,焰焰其光,和和其始。

    東方有兔,小首元尾,經過吾道,來至吾裡。

    飲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

    刻乎其壁,奧乎其義,人誰辨,其東平子。

    ”光先閱,閱而異之,遂行。

    出徑數十步,回望其室,盡亡見矣。

    光究之不得。

    有呂生者,視而解之,未幾告曰:“吾盡詳矣,此乃得道者語也。

    夫唐氏之初,建号武德。

    武之二(“二”原作“三”,據明抄本改)年,其歲己卯,則武之在卯,其義見矣,蓋武德二年也。

    ‘堯王’者,謂高祖之号神堯,。

    曰‘八季’者,亦二年也。

    ‘我棄其寝,我去扆’者,言其去,蓋絕去之時,乃武德二年也。

    ‘深深然,高高然。

    人不吾知,人不吾謂’者,言其隐而人不知也。

    ‘由今之後,二百餘祀’者,言君者來也。

    且唐氏之初,今果二百餘矣。

    ‘焰焰其光,和和其始’者,‘焰焰其光’,謂歲在丁未也,焰者火,豈非南方之丙丁之謂乎?未亦火之位也;‘和和其始’。

    謂今天子建号曰太和其始(“和其始”原作“始其和”,據明抄本改)。

    蓋元年也。

    ‘東方有兔,小首元尾’者,叙君之名氏。

    東方甲乙木也,兔者卯也,‘卯’以附‘木’。

    是‘柳’字也。

    ‘小首元尾’。

    是光也。

    ‘經吾道,來吾裡。

    ’言君之來也。

    ‘飲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

    ’言君之止也。

    ‘刻乎其壁,奧乎其義。

    ’誰人以辨,其東平子。

    ’謂其義奧而隐,獨吾能辨之。

    東平吾之邑也,即又信矣。

    如是而辨,果得道者之遺記也。

    ’(出《宣室志》) 太和年間,有個叫柳光的人,曾經南遊。

    因為在山道中前行,天色已晚,誤入到山中,松樹枝杈屈曲盤旋。

    走了幾裡地後,來到一個石屋内。

    石屋的周圍雲水環抱,清清的泉流縱橫交錯。

    屋内有草榻,好象是有人在這裡居住,榻前映着燦爛的晚霞和青翠的松柏,好像是仙境一樣。

    柳光于是臨溪伫立凝視,忽然看到一個缶,放在地上。

    柳光急忙走過去,那缶的下面有泉水,周長不足一尺。

    泉中的水非常清澈。

    拿起杯子舀泉水喝,泉水好像甘甜的美酒。

    喝了十多杯後已大醉,于是躺在床榻上睡着了,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才睡醒。

    醒後四下觀望,看到石壁上刻有許多字,柳光就抄錄下那些字,放在袖中。

    刻字是:“武之在卯,堯王八季。

    我棄其寝,我去其扆。

    深深然,高高然,人不吾知,又不吾謂。

    由今之後,二百餘祀,焰焰其光,和和其始。

    東方有兔,小首元尾,經過吾道,來至吾裡。

    飲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

    刻乎其壁,奧乎其義。

    人誰辨,其東平子。

    ”柳光先是看,越看越覺得有些奇怪,就走了。

    走出那條小路。

    回頭再看那個石屋,已經蹤影全無。

    柳光想探究文義,但是沒有結果。

    有個叫呂生的人,看到柳光帶回的文字後,對他說:“我完全明了這裡面的意思,這是得道人的話。

    那上面寫的是:唐氏初年,建号為武德。

    武德二年那年是己卯年,那麼‘武之在卯,’這裡的含義就清楚了,那就是武德二年。

    ‘堯王’說的是高祖的号‘神堯’。

    ‘八季’指的也是二年。

    ‘我棄其寝,我去扆’,說的是離去,就是離去的時間是武德二年。

    ‘深深然,高高然。

    人不吾知,人不吾謂’,說的是他隐居而外人不知。

    ‘由今之後,二百餘祀’這句,說的是您來了。

    那麼從唐初到現在果然二百多年了。

    ‘焰焰其光,和和共始’之句,‘焰焰其光’是說在丁未年,‘焰’就是‘火’的意思。

    這難道不是南方的丙丁嗎?‘未’也是火之位。

    ‘和和其始’是說今天子建年号叫太和是從這開始的,那就是元年。

    ‘東方有兔,小道元尾’說的是您的姓名。

    東方甲乙是‘木’,‘兔’是‘卯’,卯附在木上,就是個‘柳’字。

    小首元尾,是‘光’字。

    ‘經吾道,來吾裡’說的是你來了。

    ‘飲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說的是您的逗留駐足。

    ‘刻乎其壁,奧乎其義。

    誰人來辨,其東平子’,說的是那當中的意義深奧而又隐晦,唯獨我能辨别解釋它,東平是我家住的地名,這就又讓人相信了吧。

    象這樣來釋解,才符合得道的人的遺記。

    ” 李福 洛京北邙太清觀鐘樓,唐鹹通年中,忽然摧塌。

    有屋檩一條,其中空虛,每撐動觸動轉,内敲磕有聲。

    人遂相傳,來競觀之。

    道士李威儀不欲聚人,乃令破之,于其間得一黑漆闆,上有陷金之字。

    曰:“山水誰無言,元年遇福重修。

    ”道士赍呈洛中諸官,皆不能詳文。

    李福相公罷鎮西川歸洛,見此隐文,反複詳讀數四,遂謂觀主曰:“但請度工鸠徒,當以俸餘之金,獨立完葺也。

    百年之前,智者勒其志,已冥合今日。

    安得不重興觀宇乎!”洎觀成,或請其由。

    福曰:“‘山水誰無言’者,今上禦名也(鹹通名漼也)。

    ‘元年遇福’者,改(“改”原作“福”,據明抄本改)元之初作鎮,獲俸而回,福其不修,複待何人者哉!”(出《玉堂閑話》) 洛京北邙山太清觀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