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二 銘記二

關燈
井底一竿竹,竹色深綠綠’是說吳少誠原不過是隊伍中的一名小卒,後來擁有了十萬兵,成為一方統帥。

    這是喻說他的榮耀。

    ‘雞未肥’,是說沒有肉。

    如果把‘肥’字去掉肉。

    就成了‘己’字。

    ‘酒未熟’,是說沒有水。

    如果把‘酒’字去掉‘水’,就變成了‘酉’字。

    ‘障車兒郎’,是說兵革之士,‘且須縮’,是說應該退守于自己的駐地。

    推論這些話的意思,是己酉日才可攻克淮西。

    假如未到時間,則可以等待。

    ”裴度聽後大喜,對左右道:“這士兵是一個很有辨析能力的人,令人感歎驚異啊!”這年冬季十月,相國李訴率兵攻入淮西,活擒吳元濟,盡除反叛者。

    裴度于是與銘文核對日期,果然是己酉日。

    于是裴度越發驚歎那位士兵的辨析之材,便提拔他為副将。

     張惟清 黑山之陰,有李衛公廟。

    寶曆中,張惟清都護單于。

    其從事盧立嘗夢一人,颀長黑衣,告立曰:“吾居于衛公廟且久矣,子幸遷我于軍城中。

    ”已而遂去。

    及曉,立不谕,即入白于惟清曰:“衛公于國有大勳。

    今廟宇隳殘,飄濡且甚,願新其土木之制。

    ”惟清喜而可其語。

    先是單于府以惟清有美化,狀其政績。

    請護軍駱忠表聞于上。

    有诏,命中書舍人高公釴文事其,刻于碑。

    诏既至而未有碑石,惟清方命使采石于雲中郡,未還。

    及修衛公廟,鏟其西,得一石,方而長,其下有刻出“張”字,曆然可辨。

    工人持以獻惟清,惟清喜曰:“天賜吾之碑石。

    ”即召從事視之,立且驚且異。

    因起賀而白前夢。

    于是以石為碑,刻高公之文焉。

    (出《宣室志》) 在黑山的北面,有座李衛公廟。

    唐敬宗寶曆年年間,張惟清奉命都護匈奴。

    他的從事(官名)盧立曾經夢見一個人,颀長的身體,穿着黑色的衣服。

    他告訴盧立說:“我在衛公廟居住的時間很長了,希望你能把我遷到軍城中。

    ”說完就離去了。

    天亮後,盧立并沒說這件事,就進内對張惟清說:“衛公對國家有很大的貢獻,如今廟宇殘破,不避風雨,并越來越嚴重,希望能重新修建一下。

    ”張惟清一聽很高興并同意了他的請求。

    在此之前,匈奴單于府因張惟清有美好的德行,已為他寫好了政績,并請護軍駱忠上表告知皇上,皇上曾下诏,命中書舍人高公釴著文表彰他的事迹,并要刻到碑上。

    诏書已經到了而還沒有碑石,張惟清不久前剛命人去雲中郡采石,至今還未回來。

    可是在修衛公廟時,鏟西側的土而得到一石,長方形,石的下方還刻出一個“張”字,清晰可見。

    做工的人把它獻給張惟清,張惟清大喜道,“這是天賜我碑石啊!”随即叫從事來觀看,盧立看後又驚訝又奇怪,因而起身向張惟清祝賀并說了從前做夢一事。

    于是就用這塊石做石碑,在上面刻上高公的文字。

     王璠 太和中,王璠廉問丹陽。

    因溝其城,既鑿深數尺,得一石。

    銘文曰:“山有石,石有玉。

    玉有瑕,即休也。

    ”工人得之,具以事告白獻于璠。

    詳其義,久而不能解,即命僚左辨之,皆無能析其理者。

    數日,有一吏請谒璠之吏,且密謂曰:“吾聞王公得石銘,今有辨者乎?”吏曰:“公方念之,其義為何如。

    君豈(“豈”原作“耶”,據明抄本改)即能究耶!”叟曰:“是不祥也。

    夫‘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

    ’即休也。

    ’皆叙王公之世也。

    且公之先曰崟,崟生礎,以文而觀,‘是山有石’也。

    礎生璠。

    是‘石有玉’也。

    璠之子曰瑕休’。

    是‘玉有瑕即休’。

    休者絕之兆,推是而辨,其絕緒乎?”吏謝之,叟言竟而去。

    至大和九年冬,璠卒夷其宗,果符叟之解也。

    (出《宣室志》) 唐文宗大和年間,王璠管轄丹陽。

    當時在城外挖掘護城河,當開掘數尺深的時候,得到一塊石碑,上面有銘文說:“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

    ”做工的人得到後,就把石碑獻給王璠,并把挖出石碑前後的情形都告訴了他。

    王璠想要了解文字的含義,但看了很長的時間也解不開。

    于是就命他的僚屬們來解釋,可是誰都不能解釋出其中的道理。

    數日後,有一位老者來求見王璠下屬的一個官吏,并秘密地問他道:“我聽說王公得到了石銘,如今有能解釋出它的人嗎?”那官吏說:“王公正在琢磨,那意思是什麼,難道你能探究出來嗎?”老者說:“是不祥之兆啊!‘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都是叙述王公的家世的。

    王公的祖父叫崟,崟生礎,從文字上看,這是‘山有石’。

    礎生璠,這是‘石生玉’。

    璠的兒子叫瑕休,這便是玉有瑕即休。

    而休是絕的征兆。

    推究一下來辨折,他是要斷絕世系了!”官吏道謝了他,那老者說完便走了。

    到大和九年冬,王璠死而全宗族被斬殺。

    果然符合老者的解釋。

     柳光 太和中,有柳光者,嘗南遊。

    因行山道,會日晚,誤入山崦中,松引盤曲。

    行數裡,至一石室,雲水環擁,清泉交貫。

    室有茵榻,若人居者。

    前對霞翠,固非人境。

    光因臨流凝伫,忽見一缶,合于地。

    光即趨之,其缶下有泉,周不盡尺,其水清激。

    舉卮以飲,若甘醴,盡十餘卮而已醉甚,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