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一 銘記一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三百九十一銘記一
李斯夏侯嬰張恩高流之高顯洛謝靈運王果豐都冢樊欽贲姜師度邬載 鄭欽悅
李斯
周末,有發冢得方玉石,上刻文八十字,當時莫識,遂藏書府。
至秦時,李斯識八字,雲:上天作命,皇辟疊王。
至漢時,叔孫通識二字。
(出《述異記》) 周明末年,有人在挖掘古墓時得到一塊玉石,上面刻着一篇文章共計八十個字。
當時都不認識這些字,便把它藏在書館中。
到了秦朝時,李斯認出八個字,為“上天作命,皇辟疊王。
”到漢朝時,叔孫通又認出兩個字。
夏侯嬰 漢夏侯嬰以功封滕公,及死将葬,未及墓,引車馬踣地不前。
使人掘之,得一石室,室中有銘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籲嗟滕公居此室!”遂改蔔焉。
(出《獨異志》)
漢朝的夏侯嬰因功勞而被封為滕公,等到他去世将要安葬的時候,靈車尚未到墓地,拉車的馬便仆倒在地再也不往前走。
派人在這裡往下挖掘,竟然挖到一個石屋。
石屋中刻有銘文寫道:“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籲嗟滕公居此室!” 于是将滕公改葬在這裡。
張恩 後魏天賜中,河東人張恩盜發湯冢,得志雲:“我死後二千年,困于恩。
”恩得古鐘磬,皆投于河。
此又别見《聖賢城冢記》。
(出《史系》) 後魏天賜年間,河東人張恩盜掘商湯古墓,挖到一銘志,寫道:“我死後二千年,受難于恩。
”張恩将得到的古鐘磬,全投進河裡。
此事又見于《聖賢城冢記》。
高流之 後魏高流之,為徐州刺史。
決滹沱河水繞城,破一古墓。
得銘曰:“吾死後三百年,背底生流泉,賴逢高流之,遷吾上高原。
”流之為造棺椁衣物,取其柩而改葬焉。
(出《朝野佥載》)
後魏時的高流之,任徐州刺史,他要開掘滹沱河而引水繞城作為防護。
施工中挖開一座古墓,得到一篇銘文,上寫道:“吾死後三百年,背底生流泉。
賴逢高流之,遷吾上高原。
”高流之重新給他造了棺椁制備了衣物,取出他的靈柩而改葬于别處。
高顯洛 洛陽大統寺南,有三公令史高顯洛宅。
洛每于夜見赤光行于堂前,如此者非一。
向光所掘地丈餘,得黃金百斤。
銘雲:“蘇秦家金,得者為吾造功德。
”洛遂造招福寺。
世又謂此地蘇秦舊時宅,當時元義秉政,聞其得金,就洛索之,以二十斤與之。
案蘇秦時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起寺,或是碑銘之類,頌聲績也。
(出《洛陽伽藍記》) 在洛陽大統寺南面,有三公令史高顯洛的宅第。
每當夜晚,高顯洛便發現有赤光在堂前移動,這樣的事已非一次。
他向發光的地點挖下去一丈多深後,得到了黃金一百斤。
黃金上刻寫道:“蘇秦家金,得者為我造功德。
”高顯洛于是為他修建了招福寺。
世人又稱此處便是蘇秦的宅第。
當時是元義執政,聽說高顯洛得到這些金子,就向他索要,洛給他二十斤。
查考蘇秦那個時代(戰國)還沒有佛教,做功德,不必建造寺廟,或者是用碑銘之類來頌揚他的名聲業績。
謝靈運 宋浦陽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
甓有隐起字雲:“筮吉龜兇,八百年,落江中。
”謝靈運取甓詣京,鹹傳視焉。
乃驗龜繇,古冢已八百矣。
(出《水經》) 南朝宋代浦陽江有一處叫琵琶圻,圻上有一座古墓,被江水沖毀,磚上有隐約的文字是:“筮吉龜兇,八百年,落江中。
”謝靈運取下那塊磚帶到京城,都傳着看。
于是查驗龜蔔,可證古墓已有八百年了。
王果 唐左衛将軍王果被責,出為雅州刺史。
于江中泊船,仰見岩腹中有一棺,臨空半出。
乃緣崖而觀之,得銘曰:“欲堕不堕逢王果。
五百年中重收我。
”果喟然歎曰:“吾今葬此人。
被責雅州,固其命也。
”乃收窆而去。
唐朝左衛将軍王果被處分,出任雅州刺史。
在乘船赴任的途中,有一天他把船停泊在江上,一擡頭發現在岸邊懸崖的半腰有一口棺材,那棺材有一半懸空在外。
于是他沿着懸崖爬上去觀看,結果發現一行銘文,那銘文寫道:“欲堕不堕逢王果,五百年中重收我。
”王果喟然長歎道:“我現在就重新埋藏此人吧。
我被貶雅州,原來是命中注定的啊!”于是将他埋藏而去。
豐都冢 東都豐都市,在長壽寺之東北。
初築市垣,掘得古冢,土藏,無磚甓。
棺木陳朽,觸之便散。
屍上著平上帻,朱衣。
得銘雲:“筮道居朝,龜言近市。
五百年間,于斯見矣。
”當時達者參驗,是魏黃初二年所葬也。
(出《朝野佥載》、《兩京記》) 東都豐都市,在長壽寺的東北面。
在最初剛建城牆時,挖出一座古墓。
是土藏,四周沒砌磚,棺木已經腐朽,一碰就散架了。
屍體的頭上戴一塊平上巾,穿紅衣裳。
并得到一行銘文,寫道:“筮道居朝,龜言近市。
五百年間,于斯見矣。
”當時經通曉這方面知識的人對照查驗,認為是魏黃初二年所葬。
樊欽贲 寇天師謙之,後魏時得道者也,常刻石為記,藏于嵩山。
上元初,有洛川郜城縣民,因采藥于山,得之,以獻縣令樊文。
言于州,州以上聞,高宗
至秦時,李斯識八字,雲:上天作命,皇辟疊王。
至漢時,叔孫通識二字。
(出《述異記》) 周明末年,有人在挖掘古墓時得到一塊玉石,上面刻着一篇文章共計八十個字。
當時都不認識這些字,便把它藏在書館中。
到了秦朝時,李斯認出八個字,為“上天作命,皇辟疊王。
”到漢朝時,叔孫通又認出兩個字。
夏侯嬰 漢夏侯嬰以功封滕公,及死将葬,未及墓,引車馬踣地不前。
使人掘之,得一石室,室中有銘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籲嗟滕公居此室!”遂改蔔焉。
(出《
派人在這裡往下挖掘,竟然挖到一個石屋。
石屋中刻有銘文寫道:“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籲嗟滕公居此室!” 于是将滕公改葬在這裡。
張恩 後魏天賜中,河東人張恩盜發湯冢,得志雲:“我死後二千年,困于恩。
”恩得古鐘磬,皆投于河。
此又别見《聖賢城冢記》。
(出《史系》) 後魏天賜年間,河東人張恩盜掘商湯古墓,挖到一銘志,寫道:“我死後二千年,受難于恩。
”張恩将得到的古鐘磬,全投進河裡。
此事又見于《聖賢城冢記》。
高流之 後魏高流之,為徐州刺史。
決滹沱河水繞城,破一古墓。
得銘曰:“吾死後三百年,背底生流泉,賴逢高流之,遷吾上高原。
”流之為造棺椁衣物,取其柩而改葬焉。
(出《
施工中挖開一座古墓,得到一篇銘文,上寫道:“吾死後三百年,背底生流泉。
賴逢高流之,遷吾上高原。
”高流之重新給他造了棺椁制備了衣物,取出他的靈柩而改葬于别處。
高顯洛 洛陽大統寺南,有三公令史高顯洛宅。
洛每于夜見赤光行于堂前,如此者非一。
向光所掘地丈餘,得黃金百斤。
銘雲:“蘇秦家金,得者為吾造功德。
”洛遂造招福寺。
世又謂此地蘇秦舊時宅,當時元義秉政,聞其得金,就洛索之,以二十斤與之。
案蘇秦時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起寺,或是碑銘之類,頌聲績也。
(出《洛陽伽藍記》) 在洛陽大統寺南面,有三公令史高顯洛的宅第。
每當夜晚,高顯洛便發現有赤光在堂前移動,這樣的事已非一次。
他向發光的地點挖下去一丈多深後,得到了黃金一百斤。
黃金上刻寫道:“蘇秦家金,得者為我造功德。
”高顯洛于是為他修建了招福寺。
世人又稱此處便是蘇秦的宅第。
當時是元義執政,聽說高顯洛得到這些金子,就向他索要,洛給他二十斤。
查考蘇秦那個時代(戰國)還沒有佛教,做功德,不必建造寺廟,或者是用碑銘之類來頌揚他的名聲業績。
謝靈運 宋浦陽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
甓有隐起字雲:“筮吉龜兇,八百年,落江中。
”謝靈運取甓詣京,鹹傳視焉。
乃驗龜繇,古冢已八百矣。
(出《水經》) 南朝宋代浦陽江有一處叫琵琶圻,圻上有一座古墓,被江水沖毀,磚上有隐約的文字是:“筮吉龜兇,八百年,落江中。
”謝靈運取下那塊磚帶到京城,都傳着看。
于是查驗龜蔔,可證古墓已有八百年了。
王果 唐左衛将軍王果被責,出為雅州刺史。
于江中泊船,仰見岩腹中有一棺,臨空半出。
乃緣崖而觀之,得銘曰:“欲堕不堕逢王果。
五百年中重收我。
”果喟然歎曰:“吾今葬此人。
被責雅州,固其命也。
”乃收窆而去。
唐朝左衛将軍王果被處分,出任雅州刺史。
在乘船赴任的途中,有一天他把船停泊在江上,一擡頭發現在岸邊懸崖的半腰有一口棺材,那棺材有一半懸空在外。
于是他沿着懸崖爬上去觀看,結果發現一行銘文,那銘文寫道:“欲堕不堕逢王果,五百年中重收我。
”王果喟然長歎道:“我現在就重新埋藏此人吧。
我被貶雅州,原來是命中注定的啊!”于是将他埋藏而去。
豐都冢 東都豐都市,在長壽寺之東北。
初築市垣,掘得古冢,土藏,無磚甓。
棺木陳朽,觸之便散。
屍上著平上帻,朱衣。
得銘雲:“筮道居朝,龜言近市。
五百年間,于斯見矣。
”當時達者參驗,是魏黃初二年所葬也。
(出《朝野佥載》、《兩京記》) 東都豐都市,在長壽寺的東北面。
在最初剛建城牆時,挖出一座古墓。
是土藏,四周沒砌磚,棺木已經腐朽,一碰就散架了。
屍體的頭上戴一塊平上巾,穿紅衣裳。
并得到一行銘文,寫道:“筮道居朝,龜言近市。
五百年間,于斯見矣。
”當時經通曉這方面知識的人對照查驗,認為是魏黃初二年所葬。
樊欽贲 寇天師謙之,後魏時得道者也,常刻石為記,藏于嵩山。
上元初,有洛川郜城縣民,因采藥于山,得之,以獻縣令樊文。
言于州,州以上聞,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