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

關燈
收取商稅。

    二年之後,家裡積蓄了九百萬貫錢。

    三年後,都歸朱梁所有。

     海陵夏氏 戊戌歲,城海陵縣為郡,侵人冢墓。

    有市儈夏氏,其先嘗為鹽商,墓在城西,夏改葬其祖。

    百一十年矣,開棺,唯有白骨,而衣服器物,皆俨然如新,無所損污。

    有紅錦被,文彩尤異。

    夏方貧,皆取賣之,人競以善價買雲。

    其餘冢,雖曆年未及,而皆腐敗矣。

    (出《稽神錄》) 戊戌年間,海陵建郡城,侵占了一些墳地。

    有一個買賣的中間介紹人姓夏,他的先輩曾經做過鹽商,墳墓在城的西面。

    這個姓夏的在這種情況下,改葬了他的祖先。

    他的祖墳已經有一百一十年了,開棺時裡面的屍體已成白骨,可是衣服器物,全都還像新的一樣,一點沒有損壞和玷污。

    有床紅錦被,花紋和色彩尤其鮮豔。

    姓夏的生活很貧困,便把從墓中取出來的東西全部拿去賣了。

    人們争着以很高的價錢買走。

    其餘的墳墓,雖然經曆的年頭沒有這麼多,可全都腐朽了。

     廬陵彭氏 廬陵人彭氏,葬其父。

    有術士為蔔地曰:“葬此,當世為藩牧郡守。

    ”彭從之。

    又掘坎,術士曰:“深無過九尺。

    ”久之,術士暫憩他所,役者遂掘丈餘。

    欻有白鶴自地出,飛入雲中,術士歎恨而去。

    今彭氏子孫,有為縣令者。

    (出《稽神錄》) 廬陵有個姓彭的人,要安葬他的父親。

    有個陰陽術士為他選擇墓地,告訴地說:“葬在這個地方,當代人就可做藩牧郡守。

    ”彭氏聽從了他的話。

    挖坑時,術士說:“深不要超過九尺”。

    過了一段時間,術士暫時離開去休息,幹活的人向下挖了一丈深。

    忽然有一隻白鶴從地裡飛出,一直飛到雲中。

    術士悔恨歎息離去。

    現在這姓彭的子孫,有做縣令的。

     武夷山 建州武夷山,或風雨之夕,聞人馬箫管之聲。

    及明,則有棺椁在懸崖之上,中有胫骨一節,土人謂之仙人換骨函。

    近代有人深入絕壑,俯見一函,其上題雲:潤州朝京門内染師張某第三女。

    好事者記之。

    後至潤州,果得張氏之居。

    雲:“第三女未嫁而卒,已數歲。

    ”因發其墓,則空棺矣。

    (出《稽神錄》) 建州武夷山上,有時在風雨夜,聽到有人喊馬叫,箫管吹奏的聲音。

    等到天亮時,看見一口棺椁懸放在懸崖中間,當中有一塊小腿骨。

    當地人說那是仙人換骨匣。

    近代有人攀上絕壁,俯身看見一匣,上面題字:“潤州朝京門内染師張某第三女。

    ”好事的人記住這件事,後來到潤州,果然找到了張家染師。

    張家說:“第三個女未出嫁就死了。

    現在已經好幾年了。

    ”打開她的棺木查看,裡面已經空了。

     林贊堯 丙午歲,漳州裨将林贊堯殺監軍中使,據郡,及保山岩以為營。

    掘地,得一古冢,棺椁皆腐。

    中有一女子,衣服容貌皆如生,舉體尤有暖氣。

    軍士取其金銀钗環,而棄其屍。

    又發一冢,開棺,見一人被發複面,蹲于棺中。

    軍士駭懼,緻死者數人。

    贊堯竟伏誅。

    (出《稽神錄》) 丙午年間,漳州副将林贊堯,殺了監軍中使,占據了郡城,憑借山岩做營地。

    在挖地的時候,遇到一座古墓,棺椁全都腐爛了。

    棺中有一個女子,衣服容貌全都象是活人一樣,身體還有溫暖的氣息。

    軍士們拿走了她的金銀钗環等首飾,執棄了她的屍體。

    又掘開一個墳墓,打開棺材時,看見有一個人披發遮面,蹲在棺材中。

    軍士們非常害怕,有幾個人竟被吓死。

    林贊堯後來判罪被殺。

     張紹軍卒 丙午歲,江南之師圍留(明抄本“留”作“晉”)安,軍政不肅。

    軍士發掘冢墓,以取财物,諸将莫禁。

    監軍使張匡紹所将卒二人,發城南一冢,得一椰實杯,以獻匡紹。

    因曰:“某發此冢,開棺,見綠衣人面如生,懼不敢犯。

    墓中無他珍,唯得此杯耳。

    ”既還營,而綠衣人已坐某房矣,一日數見,意甚惡之。

    居一二日,二卒皆戰死。

    (出《稽神錄》) 丙午年間,江南的軍隊包圍留安,這支軍隊的紀律很壞。

    軍士們到處挖掘墳墓,來尋取财物,将官們也不禁止。

    監軍使張匡紹所帶的二個士兵,挖掘城南一座墳墓,得到一個椰子殼做的杯子,獻給了張匡紹。

    并告訴他說:“我們挖掘這座墳墓,打開棺材時,看見一個綠衣人臉色好象活人一樣,因恐懼沒敢觸動他。

    墓中沒有什麼别的珍寶,隻得到這個杯子。

    ”等到這兩士兵回到營房時,綠衣人已經坐在營房裡了,一天看見好幾次,感到非常厭惡。

    過了一兩天,兩個士兵全都戰死了。

     馬黃谷冢 安州城南馬黃谷冢左有大冢,棺椁已腐,唯一髑(“髑”原作“體”,據明抄本改)髅,長三尺。

    陳人左鵬,親見之焉。

    (出《稽神錄》) 安州城南馬黃谷墓左面有座大墓,棺椁已經腐爛了,隻有一個三尺長的骷髅。

    陳地人左鵬,親眼看見過。

     秦進崇 周顯德乙卯歲,僞連水軍使秦進崇,修城,發一古冢。

    棺椁皆腐,得古錢破銅鏡數枚。

    複得一瓶,中更有一瓶,黃質黑文,成隸字雲:“一雙青烏子,飛來五兩頭。

    借問船輕重,寄信到揚州。

    ”其明年,周師伐吳,進崇死之。

    (出《稽神錄》) 後周顯德乙卯年,僞連水軍使秦進崇,領兵修城,挖開一座古墓。

    棺椁全都腐爛了,從墓中得到數枚古錢和幾面破銅鏡。

    還得到一個瓶,瓶中又有一個瓶。

    瓶是黃色的,上面有黑色的字。

    字用隸書寫道:“一雙青鳥子,飛來五兩頭。

    借問船輕重,寄信到揚州。

    ”到第二年,後周軍隊進攻吳國,秦進崇被打死。

     和文 蜀人王昭遠,戊午歲為巡邊制置使。

    及文州,遇軍人喧聚,問之,言舊冢内有屍不壞,或以磚石投之,其聲铿然。

    昭遠往,見其形質俨然,如新逝,冢中得石版雲:“有唐故文州馬步都虞侯和文,年五十八,大中五年辛未五月五日卒,葬于此。

    ”昭遠緻祭,複令掩閉之,于墓側刻石以銘之。

    (出《野人閑話》) 蜀郡人王昭遠,戊午年任巡邊制置使。

    一次他到文州,路遇軍人吩吩鬧鬧地聚集在一塊。

    他上前詢問原因,有人告訴他說,有一個古墓内有具沒腐爛的屍體,用磚石等扔進去,發出的聲音很響亮。

    王昭遠上前察看,看見那屍體好像是新近死去的人一樣。

    他在墓中找到一塊石闆,上面刻着:“唐朝已故文州馬步都虞侯和文。

    亨年五十八歲,大中五年辛未五月五日去世,葬于此地。

    ”王昭遠進行了祭奠,又命令士兵将墓穴重新埋好。

    又在墓的側面,刻了一塊石碑來記述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