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
關燈
小
中
大
城外有盜跖的墓,墓很高大,盜賊曾經私下在這裡祭奠祈禱。
天寶初年,縣令是丁永興。
當時有一夥盜賊在本縣作案,丁永興暗中派人在盜跖墓旁埋伏,果然有人前來祭祀,便把他們緝拿到縣衙,審問後處死。
從那以後,祭祀的人便絕迹了。
《皇覽》上說,盜跖墓在河東。
據考證盜跖死在東陵,這地方古地名叫東平陵,這裡的盜跖墓比較可信。
嚴安之 天寶初,嚴安之為萬年縣捕賊官。
亭午,有中使黃衣乘馬,自門馳入。
宣敕曰:“城南十裡某公主墓,見被賊劫。
宣使往捕之,不得漏失。
”安之即領所由并器杖,往掩捕。
見六七人,方穴地道,才及埏路,一時擒獲。
安之令求中使不得,因思之曰:“賊方開冢,天子何以知之。
”至縣,乃盡召賊,訊其事。
賊曰:“才開墓,即覺有異,自知必敗。
至第一門,有盟器敕使數人,黃衣騎馬。
内一人持(“持”原作“揖”,據明抄本改)鞭,狀如走勢,袱頭腳亦如風吹直豎,眉目已來,悉皆飛動。
某即知必敗也。
”安之即思前敕使狀貌,兩盟器敕使耳。
(出《逸史》) 唐玄宗天寶初年,嚴安之任萬年縣捕賊官。
一天中午,有位黃衣太監騎馬從大門跑進來,宣讀皇帝的命令說:“城南十裡某公主的墓,現在被盜賊挖劫,命令你帶人去緝拿,不得使一人漏網。
”嚴安之領命立刻帶領手下人攜帶器械棍棒前去捕捉。
趕到那裡,看到那裡六七個人剛剛進入墓道,全部被抓獲。
嚴安之讓人去找那個太監,沒有找到。
因而想道:“盜賊剛剛開始挖掘,皇帝怎麼能知道呢?”到了縣衙,把盜賊全部召集起來,審問盜墓的經過。
盜賊說:“剛打開墓道,就覺得有些異常,意識到這次盜墓一定要失敗。
到了第一道門,看見有好幾個冥器是為皇帝送信的黃衣太監騎在馬上,其中有一個手裡拿着鞭子,姿勢像是正在縱馬奔跑,頭巾的一角象是被風吹得直豎起來,眼睛和眉毛也都在動。
我們更覺得這次盜墓一定不會成功。
”嚴安之明白了,那個持鞭的黃衣太監原來是陪葬的器物。
女娲墓 潼關口河潬上,有樹數株,雖水暴漲,亦不漂沒。
時人号為女娲墓。
唐天寶十三年五月内,因大風吹失所在。
乾元二年六月,虢州刺使王晉光(本書三0四女娲神條作王奇光)上言:“今月一日,河上側近,忽聞風雷。
曉見墳踴出,上有雙柳樹,下巨石,柳各高丈餘。
”(出《唐曆》) 潼關口河邊沙灘上,有幾棵樹,雖然河水暴漲,也不能淹沒和沖走它,當時人們稱它為女娲墓。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五月裡,這幾棵樹被大風吹走,不知吹到哪裡去了。
唐肅宗乾元二年六月,虢州刺使王晉光上奏報告說:“本月一日,河上靠近岸邊的地方,忽然有打雷刮風的聲音。
早上看見有墳墓從地下冒出來,上面有兩棵柳樹,下面有巨石,柳樹每棵都高一丈多。
” 李邈 劉晏判官李邈,莊在高陵,莊客欠租課,積五六年。
邈因罷歸莊,方将責之,見倉庫盈美,輸尚未畢。
邈怪問,悉曰:“某久為盜,近聞一古冢,冢西去莊十裡,極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
墓側有碑,斷倒草中,字磨滅不可讀。
初旁掘數十丈,遇一石門,锢以鐵計,累日洋糞沃之,方開。
開時,箭出如雨,射殺數人。
衆懼欲出,某審無他,必設機耳。
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
投十餘石,箭(“箭”字原在“石”字上,據明抄本改。
)不複發。
因列炬而入,至開重門,有木人數十,張目運劍,又傷數人。
衆以棒擊之,兵杖悉落。
四壁各畫兵衛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懸以鐵索,其下金玉珠玑堆積。
衆懼,未即掠之。
棺兩角忽飒飒風起,有沙撲人面。
須臾風甚,沙出如注,遂沒至髁。
衆驚恐退走,比出,門已塞矣。
一人複為沙埋死。
乃同酹地謝之,誓不發冢。
”《水經》言越王句踐都琅琊,欲移尤(明抄本“尤”作“允”)常冢,冢中生風,飛沙射人,人不得近,遂止。
按漢舊儀,将作營陵之内方丈,外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
蓋古制有此機也。
(出《酉陽雜俎》) 劉晏判官李邈的莊院在高陵。
佃戶欠他的地租已有五、六年之久,李邈因罷官回到莊院準備去催讨,看見倉庫堆滿好東西。
還是不斷地向裡運。
李邈覺得奇怪就問莊丁,一莊丁回答說:“我們長時間做盜賊,最近挖掘一座古墓,位置由莊院向西走十裡地,墳墓非常高大。
進入松林二百來步,就到墓地了。
墓的旁邊有塊石碑,折斷倒在草叢中,碑上的字迹已經磨損得不能夠辯認了。
剛開始從墓的側面挖掘,挖了數十丈深時遇到一個石門,用鐵水澆固。
連日用糞水澆它,才打開,剛打開時,箭象雨點一樣射出,射死好幾個人,衆人害怕想要出來。
我仔細察看了一下,感到沒有什麼别的東西,一定是設置的機關罷了,就讓他們向裡面投石塊。
每投一次,箭就從裡邊射出來。
投了十多次石塊,不再有箭向外射了。
于是就帶人舉着火把進入墓中,到打開第二個門的時候,看到有十多個木人,瞪着眼睛。
舞動利劍,又傷了幾個人。
衆人用棍棒還擊,兵器全被打落。
看看四壁,那上面都畫着衛兵的形象。
緊靠南面石壁有個很大的塗漆棺材,用鐵索懸吊在半空。
棺材下面堆滿金、銀、玉器、寶珠等。
大家看到後都很害怕,沒有馬上就去搶掠。
這時,棺材的兩個角忽然飒飒作響,刮起風來,同時有沙子撲面而來。
片刻之間風更大了,沙子噴出象淌水一樣,不久就埋到膝蓋以上。
大家非常驚慌紛紛退了出來。
一到門外,門就被沙子堵塞住了,有一個人還被沙子埋死,于是大家一起灑酒祭奠謝罪,發誓再也不盜墓了。
”《水經》記載:越王勾踐都琅琊,想遷移尤常墓。
結果墓中起風,飛沙射人,人不能靠近,就中止了。
根據漢朝的制度,在作為主墓的墓一丈見方之外,設暗弩、暗火弓及沙。
古代的墓葬制度裡就有這種機關。
賈耽 賈耽在滑州境内。
天旱,耽召大将二人謂曰:“今歲荒,煩君二人救民也。
”皆言:“當利軍州,死不足辭。
”耽笑曰:“君可辱為健步。
明日,當有兩騎,衣慘绯。
所乘馬,蕃步鬣長。
經市出城,可随之,識其所滅處,則吾事諧矣。
”二将乃裹糧,衣皂衣,尋之。
果有二绯衣,經市至野行二百餘裡,映大冢而滅。
遂壘石喪之,信宿而返。
耽大喜,發數百人,具畚锸,與二将偕往發冢,獲陳粟數十萬斛,人竟不之測。
(出《酉陽雜俎》) 賈耽帶兵駐紮在滑州境内時,天大旱。
天寶初年,縣令是丁永興。
當時有一夥盜賊在本縣作案,丁永興暗中派人在盜跖墓旁埋伏,果然有人前來祭祀,便把他們緝拿到縣衙,審問後處死。
從那以後,祭祀的人便絕迹了。
《皇覽》上說,盜跖墓在河東。
據考證盜跖死在東陵,這地方古地名叫東平陵,這裡的盜跖墓比較可信。
嚴安之 天寶初,嚴安之為萬年縣捕賊官。
亭午,有中使黃衣乘馬,自門馳入。
宣敕曰:“城南十裡某公主墓,見被賊劫。
宣使往捕之,不得漏失。
”安之即領所由并器杖,往掩捕。
見六七人,方穴地道,才及埏路,一時擒獲。
安之令求中使不得,因思之曰:“賊方開冢,天子何以知之。
”至縣,乃盡召賊,訊其事。
賊曰:“才開墓,即覺有異,自知必敗。
至第一門,有盟器敕使數人,黃衣騎馬。
内一人持(“持”原作“揖”,據明抄本改)鞭,狀如走勢,袱頭腳亦如風吹直豎,眉目已來,悉皆飛動。
某即知必敗也。
”安之即思前敕使狀貌,兩盟器敕使耳。
(出《逸史》) 唐玄宗天寶初年,嚴安之任萬年縣捕賊官。
一天中午,有位黃衣太監騎馬從大門跑進來,宣讀皇帝的命令說:“城南十裡某公主的墓,現在被盜賊挖劫,命令你帶人去緝拿,不得使一人漏網。
”嚴安之領命立刻帶領手下人攜帶器械棍棒前去捕捉。
趕到那裡,看到那裡六七個人剛剛進入墓道,全部被抓獲。
嚴安之讓人去找那個太監,沒有找到。
因而想道:“盜賊剛剛開始挖掘,皇帝怎麼能知道呢?”到了縣衙,把盜賊全部召集起來,審問盜墓的經過。
盜賊說:“剛打開墓道,就覺得有些異常,意識到這次盜墓一定要失敗。
到了第一道門,看見有好幾個冥器是為皇帝送信的黃衣太監騎在馬上,其中有一個手裡拿着鞭子,姿勢像是正在縱馬奔跑,頭巾的一角象是被風吹得直豎起來,眼睛和眉毛也都在動。
我們更覺得這次盜墓一定不會成功。
”嚴安之明白了,那個持鞭的黃衣太監原來是陪葬的器物。
女娲墓 潼關口河潬上,有樹數株,雖水暴漲,亦不漂沒。
時人号為女娲墓。
唐天寶十三年五月内,因大風吹失所在。
乾元二年六月,虢州刺使王晉光(本書三0四女娲神條作王奇光)上言:“今月一日,河上側近,忽聞風雷。
曉見墳踴出,上有雙柳樹,下巨石,柳各高丈餘。
”(出《唐曆》) 潼關口河邊沙灘上,有幾棵樹,雖然河水暴漲,也不能淹沒和沖走它,當時人們稱它為女娲墓。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五月裡,這幾棵樹被大風吹走,不知吹到哪裡去了。
唐肅宗乾元二年六月,虢州刺使王晉光上奏報告說:“本月一日,河上靠近岸邊的地方,忽然有打雷刮風的聲音。
早上看見有墳墓從地下冒出來,上面有兩棵柳樹,下面有巨石,柳樹每棵都高一丈多。
” 李邈 劉晏判官李邈,莊在高陵,莊客欠租課,積五六年。
邈因罷歸莊,方将責之,見倉庫盈美,輸尚未畢。
邈怪問,悉曰:“某久為盜,近聞一古冢,冢西去莊十裡,極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
墓側有碑,斷倒草中,字磨滅不可讀。
初旁掘數十丈,遇一石門,锢以鐵計,累日洋糞沃之,方開。
開時,箭出如雨,射殺數人。
衆懼欲出,某審無他,必設機耳。
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
投十餘石,箭(“箭”字原在“石”字上,據明抄本改。
)不複發。
因列炬而入,至開重門,有木人數十,張目運劍,又傷數人。
衆以棒擊之,兵杖悉落。
四壁各畫兵衛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懸以鐵索,其下金玉珠玑堆積。
衆懼,未即掠之。
棺兩角忽飒飒風起,有沙撲人面。
須臾風甚,沙出如注,遂沒至髁。
衆驚恐退走,比出,門已塞矣。
一人複為沙埋死。
乃同酹地謝之,誓不發冢。
”《水經》言越王句踐都琅琊,欲移尤(明抄本“尤”作“允”)常冢,冢中生風,飛沙射人,人不得近,遂止。
按漢舊儀,将作營陵之内方丈,外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
蓋古制有此機也。
(出《酉陽雜俎》) 劉晏判官李邈的莊院在高陵。
佃戶欠他的地租已有五、六年之久,李邈因罷官回到莊院準備去催讨,看見倉庫堆滿好東西。
還是不斷地向裡運。
李邈覺得奇怪就問莊丁,一莊丁回答說:“我們長時間做盜賊,最近挖掘一座古墓,位置由莊院向西走十裡地,墳墓非常高大。
進入松林二百來步,就到墓地了。
墓的旁邊有塊石碑,折斷倒在草叢中,碑上的字迹已經磨損得不能夠辯認了。
剛開始從墓的側面挖掘,挖了數十丈深時遇到一個石門,用鐵水澆固。
連日用糞水澆它,才打開,剛打開時,箭象雨點一樣射出,射死好幾個人,衆人害怕想要出來。
我仔細察看了一下,感到沒有什麼别的東西,一定是設置的機關罷了,就讓他們向裡面投石塊。
每投一次,箭就從裡邊射出來。
投了十多次石塊,不再有箭向外射了。
于是就帶人舉着火把進入墓中,到打開第二個門的時候,看到有十多個木人,瞪着眼睛。
舞動利劍,又傷了幾個人。
衆人用棍棒還擊,兵器全被打落。
看看四壁,那上面都畫着衛兵的形象。
緊靠南面石壁有個很大的塗漆棺材,用鐵索懸吊在半空。
棺材下面堆滿金、銀、玉器、寶珠等。
大家看到後都很害怕,沒有馬上就去搶掠。
這時,棺材的兩個角忽然飒飒作響,刮起風來,同時有沙子撲面而來。
片刻之間風更大了,沙子噴出象淌水一樣,不久就埋到膝蓋以上。
大家非常驚慌紛紛退了出來。
一到門外,門就被沙子堵塞住了,有一個人還被沙子埋死,于是大家一起灑酒祭奠謝罪,發誓再也不盜墓了。
”《水經》記載:越王勾踐都琅琊,想遷移尤常墓。
結果墓中起風,飛沙射人,人不能靠近,就中止了。
根據漢朝的制度,在作為主墓的墓一丈見方之外,設暗弩、暗火弓及沙。
古代的墓葬制度裡就有這種機關。
賈耽 賈耽在滑州境内。
天旱,耽召大将二人謂曰:“今歲荒,煩君二人救民也。
”皆言:“當利軍州,死不足辭。
”耽笑曰:“君可辱為健步。
明日,當有兩騎,衣慘绯。
所乘馬,蕃步鬣長。
經市出城,可随之,識其所滅處,則吾事諧矣。
”二将乃裹糧,衣皂衣,尋之。
果有二绯衣,經市至野行二百餘裡,映大冢而滅。
遂壘石喪之,信宿而返。
耽大喜,發數百人,具畚锸,與二将偕往發冢,獲陳粟數十萬斛,人竟不之測。
(出《酉陽雜俎》) 賈耽帶兵駐紮在滑州境内時,天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