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
關燈
小
中
大
乃憑下俚鬥書耳。
其制度一一自然如此。
源氏子大貴矣。
”乾曜自京尹拜相,為侍中近二十年。
(出《戎幕閑談》) 泓師從東洛回來,對張說講:“缺門道左有塊地非常好。
您可請二三天的假,待同僚來看您時,我在簾後察看他們,如果有長相十分富貴的人,就把那塊地交給他。
”張說按照他的說法,請了二三天假。
來探望他的朝中官員全到了,泓師說:“有的已經很富貴了,太大的福份不會再來了。
有的不适合葬在那裡,否則反而會因此帶來災禍。
”等到監察禦史源乾曜來到時,漲師對張說:“這個人的富貴相同您一樣,把他請過來,好把那塊地交給他。
”張說将源乾曜請來同他提出這件事。
源乾曜說:“乾曜家的墓地在缺門。
對先人還未進行祭祀,現在來請求回歸洛川,去祭奠死去的先輩,特意前來辭行。
”張說把泓師的話詳細述說了一遍,認為一同去查看墓地為好。
源乾曜以家裡貧困不能做這事來推辭,并說不敢麻煩法師同行。
後來泓師又經過缺門,見到這個地方已經成為源家的墓地了。
回來對張說說:“老天保祐幫助源家,應當是窪地的地方原來本是高岡,現在窪下去了,應當是高岡的地方本來窪現在高起來了。
那墓門缺角的地方,全都修補了。
問價錢,才知是賒買的。
了解那看風水的人,原來是個村夫。
問他師門流派,原來是憑借鄉村流傳的一本書罷了,那規則制度卻是如此自然。
源家子孫必然大富大貴。
”後來源乾曜從京尹升為丞相,做侍中近二十年。
楊知春 開元中,忽相傳有僵人在地一千年,因墓崩,僵人複生,不食五谷,飲水吸風而已。
時人呼為地仙者,或有呼為妄者,或多知地下金玉積聚焉,好行吳楚齊魯間。
有二賊,乘僵人言,乃結兇徒十輩,于濠壽開發墓。
至盛唐縣界,發一冢,時呼為白茅冢。
發一丈,其冢有四房閣,東房皆兵器,弓矢槍刃(“刃”原作“人”,據明抄本改)之類悉備;南房皆缯綵,中奁隔,皆錦绮,上有牌雲,周夷王所賜錦三百端。
下一隔,皆金玉器物;西房皆漆器,其新如昨;北房有玉棺,中有玉女,俨然如生。
綠發稠直,皓齒編貝,秾纖修短中度,若素畫焉。
衣紫帔,繡襪珠履,新香可愛。
以手循之,體如暖焉。
玉棺之前,有一銀樽,滿。
兇徒競飲之,甘芳如人間上樽之味。
各取其錦彩寶物,玉女左手無名指有玉環,賊争脫之。
一賊楊知春者曰:“何必取此,諸寶已不少。
”久不可脫,競以刀斷其指,指中出血,如赤豆汁。
知春曰:“大不仁。
有物不能贖,卒斷其指,痛哉。
”衆賊出冢,以知春為詐,共欲殺之。
一時舉刀,皆不相識,九人自相斫,俱死。
知春獲存,遂卻送所掠物于冢中,相以土瘗之而去。
知春詣官,自陳其狀,官以軍人二十餘輩修複。
複尋讨銘志,終不能得。
(出《博異志》) 唐玄宗開元年間,傳說有一個埋在地下一千年的僵屍,由于墳墓崩塌,而得以複活。
這複活的僵屍,不吃五谷雜糧,隻需喝水吸風。
人們叫他地仙,也有人叫他為狂人。
他似乎知道地下金玉珠寶埋藏的地點,經常活動在吳、楚、齊、魯一帶。
有兩個盜賊,根據他說的話,召集了十多個歹徒,在濠壽開掘古墓。
他們在盛唐縣界挖掘一座被人們稱為白茅墓的古墓。
挖到一丈深,看到墓穴中有四間墓室。
東室全是兵器,弓、箭、槍、刀齊全。
南室全是絲織品,中間梳妝台上全是上等布匹。
上面有塊牌子寫着,“周壽王所賜錦三百端。
”下面一隔,全是金玉寶物。
西室全是漆器,新得就像是昨天才做好的一樣。
北室中有玉棺一口,棺中有一美女,好象活的一樣。
頭發烏黑稠密,牙齒潔白整齊,胖瘦高矮适中,好象是畫上的美人一樣。
身着紫色的帔巾,腳穿繡花襪子和鑲嵌珍珠玉石的鞋子。
用手撫摸一下,好象還有體溫。
玉棺的前面,有一個銀杯,裡面盛滿酒。
歹待們竟将酒喝了,酒味甘甜芬香,和人間的美酒一樣。
歹徒們各取錦緞寶物。
玉女的左手無名指上戴着一個玉環,賊人争着去摘。
一個叫楊知春的盜賊說:“何必拿它,各種寶物已經不少了。
”盜賊由于長時間摘不下玉環,竟用刀砍斷了美人的手指。
手指中竟流出好象赤豆汁一樣的血來。
楊知春說:“太不仁義了!這麼多的寶物難道不能換取一個玉環嗎?砍斷她的手指難道不痛心嗎!”衆盜賊走出墳墓,認為楊知春這個人不可靠想共同殺死他。
舉刀時,忽然互相之間不認識了。
九個人自相殘殺,全都死去,隻有楊知春沒死。
他把搶掠來的寶物又送回墓中,草草用土埋上離去。
楊知春去見地方官,向官員陳述了這次作案的情況。
官員派二十多名士兵去修複這座古墓,并去尋找墓志銘,但始終沒有找到。
唐堯臣 張師覽善蔔冢,弟子王景超傳其業。
開元中,唐堯臣卒于鄭州,師覽使景超為定葬地。
葬後,唐氏六畜等皆能言,罵雲:“何物蟲狗,葬我著如此地?”家人惶懼,遽移其墓,怪遂絕。
(出《廣異記》)
張師覽擅長看風水選擇墓地,弟子王景超繼承了他這一行。
開元年間,唐堯臣死在鄭州,張師覽讓王景超給他選定埋葬的地方。
葬後,唐家的六畜等動物全都會說話了。
他們罵道:“什麼蟲子豬狗,将我葬到這個地方?”家裡人都很驚恐,急忙遷走了墳墓,怪事從此沒有了。
陳思膺 陳思膺,本名聿修,福州龍平人也。
少居鄉裡,以博學為志。
開元中,有客求宿。
聿修奇其客,厚待之。
明日将去,乃曰:“吾識地理,思有以報。
遙見此州上裡地形,貴不可言,葬之必福昆嗣。
”聿修欣然,同詣其處視之。
客曰:“若葬此,可世世為郡守。
”又指一處曰:“若用此,可一世為都督。
”聿修謝之。
居數載,喪親。
遂以所指都督地葬焉。
他日拜墓,忽見其地生金筍甚衆,遂采而歸。
再至,金筍又生。
及服阕,所獲多矣。
因攜入京,以計行賂。
以所業繼之,頗緻聞達。
後有宗人名思膺者,以前任诰牒與,因易名幹執政。
久之,遂除桂州都督。
今壁記具列其名,亦有子孫仕本郡者。
(出《桂林風土記》) 陳思膺的本名叫聿修,是福州龍平人。
年輕時居住在鄉裡,以博學作為自己的志向。
開元年間,有客人來投宿,聿修見客人的相貌奇特,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
第二天客人離開時對聿修說:“我懂得風水地理,想要報答你的盛情招待。
”我從遠看此州上裡那地方的地形,好得不容随便說出來。
如果作為墓地,一定能降福于後代。
”聿修非常高興,同他一起去那地方察看。
客人說:“假如能葬在這個地方,可以世世代代做郡守。
又指一個地方說:“如果采用這個地方,可一世為都督。
”聿修向他表示感謝。
過了數年,聿修的父母死去,便葬在當初所說的可以做都督的地方。
有一天,祭墓對,聿修忽然看見墓地上長出很多金筍。
于是采了回去。
再去時,金筍又長了出來。
到守孝三年期滿,得到的金筍已經很多了。
聿修攜帶金筍進京,設計行賂,再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作為輔助,很快交了官場中的要人。
後來同宗有叫陳思膺的,将以前朝廷發給自己的任命文書送給聿修,聿修便冒名頂替求請于執政官員。
過了一段時間,改名後的聿修果然被任命為桂州都督。
如今《壁記》上還記載有他的名字,也有子孫在本郡做官。
其制度一一自然如此。
源氏子大貴矣。
”乾曜自京尹拜相,為侍中近二十年。
(出《戎幕閑談》) 泓師從東洛回來,對張說講:“缺門道左有塊地非常好。
您可請二三天的假,待同僚來看您時,我在簾後察看他們,如果有長相十分富貴的人,就把那塊地交給他。
”張說按照他的說法,請了二三天假。
來探望他的朝中官員全到了,泓師說:“有的已經很富貴了,太大的福份不會再來了。
有的不适合葬在那裡,否則反而會因此帶來災禍。
”等到監察禦史源乾曜來到時,漲師對張說:“這個人的富貴相同您一樣,把他請過來,好把那塊地交給他。
”張說将源乾曜請來同他提出這件事。
源乾曜說:“乾曜家的墓地在缺門。
對先人還未進行祭祀,現在來請求回歸洛川,去祭奠死去的先輩,特意前來辭行。
”張說把泓師的話詳細述說了一遍,認為一同去查看墓地為好。
源乾曜以家裡貧困不能做這事來推辭,并說不敢麻煩法師同行。
後來泓師又經過缺門,見到這個地方已經成為源家的墓地了。
回來對張說說:“老天保祐幫助源家,應當是窪地的地方原來本是高岡,現在窪下去了,應當是高岡的地方本來窪現在高起來了。
那墓門缺角的地方,全都修補了。
問價錢,才知是賒買的。
了解那看風水的人,原來是個村夫。
問他師門流派,原來是憑借鄉村流傳的一本書罷了,那規則制度卻是如此自然。
源家子孫必然大富大貴。
”後來源乾曜從京尹升為丞相,做侍中近二十年。
楊知春 開元中,忽相傳有僵人在地一千年,因墓崩,僵人複生,不食五谷,飲水吸風而已。
時人呼為地仙者,或有呼為妄者,或多知地下金玉積聚焉,好行吳楚齊魯間。
有二賊,乘僵人言,乃結兇徒十輩,于濠壽開發墓。
至盛唐縣界,發一冢,時呼為白茅冢。
發一丈,其冢有四房閣,東房皆兵器,弓矢槍刃(“刃”原作“人”,據明抄本改)之類悉備;南房皆缯綵,中奁隔,皆錦绮,上有牌雲,周夷王所賜錦三百端。
下一隔,皆金玉器物;西房皆漆器,其新如昨;北房有玉棺,中有玉女,俨然如生。
綠發稠直,皓齒編貝,秾纖修短中度,若素畫焉。
衣紫帔,繡襪珠履,新香可愛。
以手循之,體如暖焉。
玉棺之前,有一銀樽,滿。
兇徒競飲之,甘芳如人間上樽之味。
各取其錦彩寶物,玉女左手無名指有玉環,賊争脫之。
一賊楊知春者曰:“何必取此,諸寶已不少。
”久不可脫,競以刀斷其指,指中出血,如赤豆汁。
知春曰:“大不仁。
有物不能贖,卒斷其指,痛哉。
”衆賊出冢,以知春為詐,共欲殺之。
一時舉刀,皆不相識,九人自相斫,俱死。
知春獲存,遂卻送所掠物于冢中,相以土瘗之而去。
知春詣官,自陳其狀,官以軍人二十餘輩修複。
複尋讨銘志,終不能得。
(出《博異志》) 唐玄宗開元年間,傳說有一個埋在地下一千年的僵屍,由于墳墓崩塌,而得以複活。
這複活的僵屍,不吃五谷雜糧,隻需喝水吸風。
人們叫他地仙,也有人叫他為狂人。
他似乎知道地下金玉珠寶埋藏的地點,經常活動在吳、楚、齊、魯一帶。
有兩個盜賊,根據他說的話,召集了十多個歹徒,在濠壽開掘古墓。
他們在盛唐縣界挖掘一座被人們稱為白茅墓的古墓。
挖到一丈深,看到墓穴中有四間墓室。
東室全是兵器,弓、箭、槍、刀齊全。
南室全是絲織品,中間梳妝台上全是上等布匹。
上面有塊牌子寫着,“周壽王所賜錦三百端。
”下面一隔,全是金玉寶物。
西室全是漆器,新得就像是昨天才做好的一樣。
北室中有玉棺一口,棺中有一美女,好象活的一樣。
頭發烏黑稠密,牙齒潔白整齊,胖瘦高矮适中,好象是畫上的美人一樣。
身着紫色的帔巾,腳穿繡花襪子和鑲嵌珍珠玉石的鞋子。
用手撫摸一下,好象還有體溫。
玉棺的前面,有一個銀杯,裡面盛滿酒。
歹待們竟将酒喝了,酒味甘甜芬香,和人間的美酒一樣。
歹徒們各取錦緞寶物。
玉女的左手無名指上戴着一個玉環,賊人争着去摘。
一個叫楊知春的盜賊說:“何必拿它,各種寶物已經不少了。
”盜賊由于長時間摘不下玉環,竟用刀砍斷了美人的手指。
手指中竟流出好象赤豆汁一樣的血來。
楊知春說:“太不仁義了!這麼多的寶物難道不能換取一個玉環嗎?砍斷她的手指難道不痛心嗎!”衆盜賊走出墳墓,認為楊知春這個人不可靠想共同殺死他。
舉刀時,忽然互相之間不認識了。
九個人自相殘殺,全都死去,隻有楊知春沒死。
他把搶掠來的寶物又送回墓中,草草用土埋上離去。
楊知春去見地方官,向官員陳述了這次作案的情況。
官員派二十多名士兵去修複這座古墓,并去尋找墓志銘,但始終沒有找到。
唐堯臣 張師覽善蔔冢,弟子王景超傳其業。
開元中,唐堯臣卒于鄭州,師覽使景超為定葬地。
葬後,唐氏六畜等皆能言,罵雲:“何物蟲狗,葬我著如此地?”家人惶懼,遽移其墓,怪遂絕。
(出《
開元年間,唐堯臣死在鄭州,張師覽讓王景超給他選定埋葬的地方。
葬後,唐家的六畜等動物全都會說話了。
他們罵道:“什麼蟲子豬狗,将我葬到這個地方?”家裡人都很驚恐,急忙遷走了墳墓,怪事從此沒有了。
陳思膺 陳思膺,本名聿修,福州龍平人也。
少居鄉裡,以博學為志。
開元中,有客求宿。
聿修奇其客,厚待之。
明日将去,乃曰:“吾識地理,思有以報。
遙見此州上裡地形,貴不可言,葬之必福昆嗣。
”聿修欣然,同詣其處視之。
客曰:“若葬此,可世世為郡守。
”又指一處曰:“若用此,可一世為都督。
”聿修謝之。
居數載,喪親。
遂以所指都督地葬焉。
他日拜墓,忽見其地生金筍甚衆,遂采而歸。
再至,金筍又生。
及服阕,所獲多矣。
因攜入京,以計行賂。
以所業繼之,頗緻聞達。
後有宗人名思膺者,以前任诰牒與,因易名幹執政。
久之,遂除桂州都督。
今壁記具列其名,亦有子孫仕本郡者。
(出《桂林風土記》) 陳思膺的本名叫聿修,是福州龍平人。
年輕時居住在鄉裡,以博學作為自己的志向。
開元年間,有客人來投宿,聿修見客人的相貌奇特,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
第二天客人離開時對聿修說:“我懂得風水地理,想要報答你的盛情招待。
”我從遠看此州上裡那地方的地形,好得不容随便說出來。
如果作為墓地,一定能降福于後代。
”聿修非常高興,同他一起去那地方察看。
客人說:“假如能葬在這個地方,可以世世代代做郡守。
又指一個地方說:“如果采用這個地方,可一世為都督。
”聿修向他表示感謝。
過了數年,聿修的父母死去,便葬在當初所說的可以做都督的地方。
有一天,祭墓對,聿修忽然看見墓地上長出很多金筍。
于是采了回去。
再去時,金筍又長了出來。
到守孝三年期滿,得到的金筍已經很多了。
聿修攜帶金筍進京,設計行賂,再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作為輔助,很快交了官場中的要人。
後來同宗有叫陳思膺的,将以前朝廷發給自己的任命文書送給聿修,聿修便冒名頂替求請于執政官員。
過了一段時間,改名後的聿修果然被任命為桂州都督。
如今《壁記》上還記載有他的名字,也有子孫在本郡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