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
關燈
小
中
大
解者,馳往京師,于欲葬之原,取所拟之地四處,各作曆,記其方面,高下形勢,各取一鬥土,并曆封之。
恭仁隐曆出土,令諸生相之,取殊不同,言其行勢,與曆又相乖背。
綽乃定一土堪葬,操筆作曆,言其四方形勢,與恭仁曆無尺寸之差。
諸生雅相推服,各賜絹十匹遣之。
綽曰:“此所拟處,深五尺之外,有五谷,若得一谷,即是福地,公侯世世不絕。
”恭仁即将綽向京,令人掘深七尺,得一穴,如五石甕大,有粟七八鬥。
此地經為粟田,蟻運粟下入此穴。
當時朝野之士,以綽為聖。
葬竟。
賜細馬一匹,物二百段。
綽之妙能,今古無比。
(出《朝野佥載》)
東陽人,舒綽。
通古博今,尤其喜好研究陰陽之術,精通看風水。
吏部侍郎楊恭仁想要改葬他的父母,請來五六位擅長選擇墓地的風水先生。
這些人并稱為海内名手,住在他家共同論證,互相評說對方的正确與否。
楊恭仁不知道誰對誰非,便暗中派人趕往京城,到預選的四處墓地,分别測量記錄各個墓地的方向,地形,并各取一鬥土,然後全部封存起來。
楊恭仁把記錄的資料藏起來,拿出采來的土樣,讓各位風水先生仔細觀察,結果是意見完全不同;談到取土地點的地形情況,又與記錄的資料完全不符。
舒綽認定其中的一個地點可以選作為墓地,并拿筆寫出那地方四周的地形、地貌,同楊恭仁記錄的一點不差,其他人都表示服氣。
楊恭仁賞給其他幾人每人十匹絹讓他們走了。
舒綽說:“選定的這地方,五尺深以下有五谷,如果得到其中的一種谷物,就證明是福地,世世代代不斷公侯那樣的高官。
于是楊恭仁帶着舒綽來到京城,讓人在選定的墓地向下挖了七尺,看到一個洞穴,有裝五石糧的甕那麼大,裡面有七八鬥谷子。
這個地方曾經是谷地,螞蟻把谷子運到地下穴洞中。
無論官員和民衆,都把舒綽當做聖人。
安葬結束,楊恭仁賜給舒綽一匹駿馬,紡織品二百段。
舒綽的超人才能,古今沒有能與之相比的。
李德林 隋内史令李德林,深州饒陽人也。
使其子蔔葬于饒陽城東,遷厝其父母。
遂問之,其地奚若。
曰:“蔔兆雲,葬後當出八公。
其地東村西郭,南道北堤。
”林曰:“村名何?”答曰五公。
林曰:“唯有三公在,此其命也,知複雲何。
”遂葬之。
子伯藥,孫安期,并襲安平公。
至曾孫,與徐敬業反,公遂絕。
(出《朝野佥載》) 隋朝内史令李德林是深州饒陽人,他讓兒子去請教風水先生,想要在饒陽城的東面選擇一處墓地,用來遷移父母的靈柩。
風水先生為他選定地點以後他問:“那地方怎麼樣?”風水先生回答:“根據我占蔔得出的結論,葬後能出八個公侯。
那地方東有村、西有城、南有道、北有堤。
”李德林問:“村名叫什麼?”回答說:“五公。
”李德林說:“隻剩三個公了,這是命中注定的,知道又怎樣呢?”于是将父母的靈柩葬在那裡。
兒子伯藥和孫子安期,世襲安平公。
至曾孫一代因和徐敬業謀反,公侯的襲爵從此斷絕。
郝處俊 唐郝處俊,為侍中死。
葬訖,有一書生過其墓,歎曰:“葬壓龍角。
其棺必斫。
”後其孫象賢,坐不道,斫俊棺,焚其屍。
俊發根入腦骨,皮托毛着骷髅,亦是奇毛異骨,貴相人也。
(出《朝野佥載》) 唐朝郝處俊在做侍中時死去。
埋葬後,有一個書生經過他的墓地時感歎說:“墳地壓住了龍角,棺木将來一定會被砍斷的。
”後來他的孫子郝象賢,因犯罪被誅殺,朝廷派人砍開郝處俊的棺木,燒了他的屍體。
人們看到郝處俊的發根都紮到了頭骨裡去了,皮托着毛附在骷髅上。
真是奇毛異骨,貴人之相。
徐勣 唐英公徐勣初蔔葬,繇曰:“朱雀和鳴,子孫盛榮。
”張景藏聞之,私謂人曰:“所占者過也,此所謂‘朱雀悲哀,棺中見灰’。
”後孫敬業揚州反。
弟敬貞答款曰:“敬業初生時,于蓐(“蓐”原作“葬”,據明抄本改)下掘得一龜,雲大貴之象。
英公今秘而不言,果有大變之象。
”則天怒,斫英公棺,焚其屍。
“灰”之應也。
(出《朝野佥載》) 唐英公徐勣當初向算命先生請教選擇墓地,算命先生寫的蔔詞說:“朱雀和鳴,子孫盛榮。
”張景藏聽到了,私下裡對别人說:“這是算命先生的過錯。
應該是‘朱雀悲哀,棺中見灰’。
”後來其孫敬業在揚州造反,弟弟敬貞說:“敬業剛出生時,在草墊子下面挖到一隻龜,說是大貴之象。
英公徐勣一直保密不說。
果然是大變故的征兆。
”後來觸怒了武則天,命人砍開英公徐勣的棺材,焚燒了他的屍體。
棺中見灰的說法得到了應驗。
韋安石 神龍中,相地者僧泓師,與韋安石善。
嘗語安石曰:“貧道近于鳳栖原見一地,可二十餘畝,有龍起伏形勢。
葬于此地者,必累世為台座。
”安石曰:“老夫有别業,在城南。
待閑時,陪師往詣地所,問其價幾何。
同遊林泉,又是高興。
”安石妻聞,謂曰:“公為天子大臣,泓師通陰陽術數,奈何一旦潛遊郊野,又買墓地,恐禍生不測矣。
”安石懼,遂止。
泓歎曰:“國夫人識達先見,非貧道所及。
公若要買地,不必躬親。
”夫人曰:“欲得了義,兼地不要買。
”安石曰:“舍弟縚,有中殇男未葬,便與買此地。
”泓曰:“如賢弟得此地,即不得将相,位止列卿。
”已而縚竟買其地,葬中殇男。
縚後為太常卿禮儀使,卒官。
(出《戎幕閑談》) 唐中宗神龍年間,看風水的僧泓師,同韋安石是好朋友。
他曾經對韋安石說:“我最近在風栖原看見一塊地,大約有二十多畝,有龍起伏的樣子,葬在這個地方的人,一定會連續幾代都做宰相。
韋安石說:“我有個别墅在城南。
等到閑暇時,陪法師到那地方看看。
問問他賣多少錢。
我們還可同遊林泉,更是件高興的事。
”韋安石的妻子聽說了,對他說:“你身為天子的大臣,僧泓師精通陰陽法術,你怎麼能同他一起偷偷到郊外野遊?還要買墓地,恐怕會引來不可預測的大禍啊。
”韋安石心裡害怕,就打消了這一念頭。
僧泓師感歎說:“還是夫人見識高,看得遠,我是趕不上的。
您要買地,不必親自去。
”安石說:“我弟弟韋縚,有個中年死去的兒子,現在還沒安葬,可以給他買這塊地。
”僧泓師說:“如果賢弟得到這塊地,就不能得到将相那樣高的官位。
隻能做到卿一級的官職。
”後來韋縚買了那塊地,把中年死去的兒子葬了。
韋縚後來果然做到太常卿禮儀使,死在任職期間。
源乾曜 泓師自東洛回,言于張說,缺門道左有地甚善,公試請假三兩日,有百僚至者,貧道于簾間視其相甚貴者,付此地。
說如其言,請假兩日,朝士畢集。
泓雲:“或已貴,大福不再。
或不稱此地;反以為禍。
”及監察禦史源乾曜至,泓謂說曰:“此人貴與公等,試召之,方便授以此。
”說召乾曜與語。
源雲:“乾曜大茔在缺門,先人尚未啟袝。
今請告歸洛。
赴先遠之期。
故來拜辭。
”說具述泓言,必同行尤佳。
源辭以家貧不辦此,言不敢煩師同行。
後泓複經缺門,見其地已為源氏墓矣。
回謂說曰:“天贊源氏者,合窪處本高,今則窪矣;合高處本窪,今則高矣。
其安墳及山門角缺之所,皆作者。
問其價,乃賒買耳。
問其蔔葬者,村夫耳。
問其術,
恭仁隐曆出土,令諸生相之,取殊不同,言其行勢,與曆又相乖背。
綽乃定一土堪葬,操筆作曆,言其四方形勢,與恭仁曆無尺寸之差。
諸生雅相推服,各賜絹十匹遣之。
綽曰:“此所拟處,深五尺之外,有五谷,若得一谷,即是福地,公侯世世不絕。
”恭仁即将綽向京,令人掘深七尺,得一穴,如五石甕大,有粟七八鬥。
此地經為粟田,蟻運粟下入此穴。
當時朝野之士,以綽為聖。
葬竟。
賜細馬一匹,物二百段。
綽之妙能,今古無比。
(出《
通古博今,尤其喜好研究陰陽之術,精通看風水。
吏部侍郎楊恭仁想要改葬他的父母,請來五六位擅長選擇墓地的風水先生。
這些人并稱為海内名手,住在他家共同論證,互相評說對方的正确與否。
楊恭仁不知道誰對誰非,便暗中派人趕往京城,到預選的四處墓地,分别測量記錄各個墓地的方向,地形,并各取一鬥土,然後全部封存起來。
楊恭仁把記錄的資料藏起來,拿出采來的土樣,讓各位風水先生仔細觀察,結果是意見完全不同;談到取土地點的地形情況,又與記錄的資料完全不符。
舒綽認定其中的一個地點可以選作為墓地,并拿筆寫出那地方四周的地形、地貌,同楊恭仁記錄的一點不差,其他人都表示服氣。
楊恭仁賞給其他幾人每人十匹絹讓他們走了。
舒綽說:“選定的這地方,五尺深以下有五谷,如果得到其中的一種谷物,就證明是福地,世世代代不斷公侯那樣的高官。
于是楊恭仁帶着舒綽來到京城,讓人在選定的墓地向下挖了七尺,看到一個洞穴,有裝五石糧的甕那麼大,裡面有七八鬥谷子。
這個地方曾經是谷地,螞蟻把谷子運到地下穴洞中。
無論官員和民衆,都把舒綽當做聖人。
安葬結束,楊恭仁賜給舒綽一匹駿馬,紡織品二百段。
舒綽的超人才能,古今沒有能與之相比的。
李德林 隋内史令李德林,深州饒陽人也。
使其子蔔葬于饒陽城東,遷厝其父母。
遂問之,其地奚若。
曰:“蔔兆雲,葬後當出八公。
其地東村西郭,南道北堤。
”林曰:“村名何?”答曰五公。
林曰:“唯有三公在,此其命也,知複雲何。
”遂葬之。
子伯藥,孫安期,并襲安平公。
至曾孫,與徐敬業反,公遂絕。
(出《朝野佥載》) 隋朝内史令李德林是深州饒陽人,他讓兒子去請教風水先生,想要在饒陽城的東面選擇一處墓地,用來遷移父母的靈柩。
風水先生為他選定地點以後他問:“那地方怎麼樣?”風水先生回答:“根據我占蔔得出的結論,葬後能出八個公侯。
那地方東有村、西有城、南有道、北有堤。
”李德林問:“村名叫什麼?”回答說:“五公。
”李德林說:“隻剩三個公了,這是命中注定的,知道又怎樣呢?”于是将父母的靈柩葬在那裡。
兒子伯藥和孫子安期,世襲安平公。
至曾孫一代因和徐敬業謀反,公侯的襲爵從此斷絕。
郝處俊 唐郝處俊,為侍中死。
葬訖,有一書生過其墓,歎曰:“葬壓龍角。
其棺必斫。
”後其孫象賢,坐不道,斫俊棺,焚其屍。
俊發根入腦骨,皮托毛着骷髅,亦是奇毛異骨,貴相人也。
(出《朝野佥載》) 唐朝郝處俊在做侍中時死去。
埋葬後,有一個書生經過他的墓地時感歎說:“墳地壓住了龍角,棺木将來一定會被砍斷的。
”後來他的孫子郝象賢,因犯罪被誅殺,朝廷派人砍開郝處俊的棺木,燒了他的屍體。
人們看到郝處俊的發根都紮到了頭骨裡去了,皮托着毛附在骷髅上。
真是奇毛異骨,貴人之相。
徐勣 唐英公徐勣初蔔葬,繇曰:“朱雀和鳴,子孫盛榮。
”張景藏聞之,私謂人曰:“所占者過也,此所謂‘朱雀悲哀,棺中見灰’。
”後孫敬業揚州反。
弟敬貞答款曰:“敬業初生時,于蓐(“蓐”原作“葬”,據明抄本改)下掘得一龜,雲大貴之象。
英公今秘而不言,果有大變之象。
”則天怒,斫英公棺,焚其屍。
“灰”之應也。
(出《朝野佥載》) 唐英公徐勣當初向算命先生請教選擇墓地,算命先生寫的蔔詞說:“朱雀和鳴,子孫盛榮。
”張景藏聽到了,私下裡對别人說:“這是算命先生的過錯。
應該是‘朱雀悲哀,棺中見灰’。
”後來其孫敬業在揚州造反,弟弟敬貞說:“敬業剛出生時,在草墊子下面挖到一隻龜,說是大貴之象。
英公徐勣一直保密不說。
果然是大變故的征兆。
”後來觸怒了武則天,命人砍開英公徐勣的棺材,焚燒了他的屍體。
棺中見灰的說法得到了應驗。
韋安石 神龍中,相地者僧泓師,與韋安石善。
嘗語安石曰:“貧道近于鳳栖原見一地,可二十餘畝,有龍起伏形勢。
葬于此地者,必累世為台座。
”安石曰:“老夫有别業,在城南。
待閑時,陪師往詣地所,問其價幾何。
同遊林泉,又是高興。
”安石妻聞,謂曰:“公為天子大臣,泓師通陰陽術數,奈何一旦潛遊郊野,又買墓地,恐禍生不測矣。
”安石懼,遂止。
泓歎曰:“國夫人識達先見,非貧道所及。
公若要買地,不必躬親。
”夫人曰:“欲得了義,兼地不要買。
”安石曰:“舍弟縚,有中殇男未葬,便與買此地。
”泓曰:“如賢弟得此地,即不得将相,位止列卿。
”已而縚竟買其地,葬中殇男。
縚後為太常卿禮儀使,卒官。
(出《戎幕閑談》) 唐中宗神龍年間,看風水的僧泓師,同韋安石是好朋友。
他曾經對韋安石說:“我最近在風栖原看見一塊地,大約有二十多畝,有龍起伏的樣子,葬在這個地方的人,一定會連續幾代都做宰相。
韋安石說:“我有個别墅在城南。
等到閑暇時,陪法師到那地方看看。
問問他賣多少錢。
我們還可同遊林泉,更是件高興的事。
”韋安石的妻子聽說了,對他說:“你身為天子的大臣,僧泓師精通陰陽法術,你怎麼能同他一起偷偷到郊外野遊?還要買墓地,恐怕會引來不可預測的大禍啊。
”韋安石心裡害怕,就打消了這一念頭。
僧泓師感歎說:“還是夫人見識高,看得遠,我是趕不上的。
您要買地,不必親自去。
”安石說:“我弟弟韋縚,有個中年死去的兒子,現在還沒安葬,可以給他買這塊地。
”僧泓師說:“如果賢弟得到這塊地,就不能得到将相那樣高的官位。
隻能做到卿一級的官職。
”後來韋縚買了那塊地,把中年死去的兒子葬了。
韋縚後來果然做到太常卿禮儀使,死在任職期間。
源乾曜 泓師自東洛回,言于張說,缺門道左有地甚善,公試請假三兩日,有百僚至者,貧道于簾間視其相甚貴者,付此地。
說如其言,請假兩日,朝士畢集。
泓雲:“或已貴,大福不再。
或不稱此地;反以為禍。
”及監察禦史源乾曜至,泓謂說曰:“此人貴與公等,試召之,方便授以此。
”說召乾曜與語。
源雲:“乾曜大茔在缺門,先人尚未啟袝。
今請告歸洛。
赴先遠之期。
故來拜辭。
”說具述泓言,必同行尤佳。
源辭以家貧不辦此,言不敢煩師同行。
後泓複經缺門,見其地已為源氏墓矣。
回謂說曰:“天贊源氏者,合窪處本高,今則窪矣;合高處本窪,今則高矣。
其安墳及山門角缺之所,皆作者。
問其價,乃賒買耳。
問其蔔葬者,村夫耳。
問其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