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仍居住在長葛縣。
當時的鄭師崔公是劉立的表丈人。
有一天劉立去拜訪他,崔公待他很好。
考慮到他很貧窮,便讓幕僚給各縣寫信,希望能接濟他。
有個縣令,邀請劉立到城外去賞花。
到了賞花那天,縣令臨時有事,不能一同前往,讓劉立先走一步,到郊外趙長官的莊院。
劉立走了二三裡路,看見一個杏園,杏花開得正豔。
園中有十多個女子正在賞花。
劉立勒住馬站在那裡觀看。
其中有個女子,年紀大約十五六歲,走到牆邊偷偷看着劉立。
劉立又走了百十步,就到了趙長官的宅院。
進院後,看見人們匆匆忙忙地跑來跑去。
好象發生了什麼緊急的事情。
主人趙長官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會客。
趙長官告訴劉:“剛才女兒同家人一起賞花,忽然得了急病,因此未能及時出來迎接你。
”剛坐了一會,有一個婢女同趙長官耳語幾句,趙長官起身進入内室。
這樣出出進進來回幾次。
接着又聽到趙長官不住的歎息,然後問劉立說:“你某年某月做過長葛縣尉嗎?”劉立說:“做過。
”趙長官又問:“娶的是楊氏嗎?”劉立說:“對。
”趙長官又問:“你有個女兒叫美美,有個仆人叫秋筍嗎?”劉立說:“是,今天給我牽馬的就是那個仆人。
”趙長官又感歎又驚訝。
一會兒,有人喚秋筍進内宅。
秋筍看見一個女子,大約十五六歲,眼中流着淚問她:“美美好嗎?”秋筍回答說:“平安無事。
”秋筍拜别出來,不明白其中的緣由。
劉立也對這事感到驚訝。
輕聲問趙長官:“我不記得過去同您相識,為什麼對我的一切都很了解呢?”趙長官把實情告訴給劉立說:“小女兒剛才賞花,忽然昏死過去。
等到蘇醒過來後,她說前世曾經是你的妻子。
現在雖然隔世轉生,可是與你的情愛并沒有斷絕。
剛才見到你,心情激動,不知不覺昏死過去。
”劉立聽了感歎很久。
過不多時縣令也趕來了,客人全部到齊,趙長官把這件事又詳細講述了一遍,大家都感到很驚奇。
劉立說:“我現在年紀還不算太大,也還有功名地位,願意同小姐求得隔生之姻緣。
”大家都贊成此事。
于是劉立就做了趙家的女婿。
女兒美美反而比母親大了三歲。
張克勤 張克勤者,應明經舉。
置一妾,頗愛之而無子。
其家世祝華嶽神,禱請頗有驗。
克勤母乃禱神求子,果生一男,名最憐,甚慧黠。
後五年,克勤登第,娶妻經年,妻亦無子,母亦禱祈之。
婦産一子,而最憐日羸弱,更禱神求祐。
是夕,母見一人,紫绶金章,謂母曰:“郎君分少子,前子乃我所緻耳。
今婦複生子,前子必不全矣。
非我之力所能救也。
”但謝其祭享而去。
後最憐果卒,乃以朱塗右膊,黛記眉上,埋之,明年。
克勤為利州葭萌令,罷任,居利州。
至錄事參軍韋副家,見一女至前再。
克勤視之,頗類最憐。
歸告其母,母取視之,女便欣然。
謂家人曰:“彼我家也。
”及至,驗其塗記,宛然具在。
其家人使人取女,猶眷眷不忍去焉。
張克勤參加明經考試,娶了一個小妾。
他對這小妾非常寵愛,但是小妾沒有給他生孩子。
他們家世代信奉華嶽神,拜祭祈求非常靈驗。
張克勤的母親便祈禱神靈賜給他家一個孩子。
後來克勤的小妾果然生了個男孩,取名叫最憐。
這孩子非常聰明。
五年以後,張克勤考中進士,娶妻多年也沒有生孩子。
他的母親又去祈求神靈,兒媳果然也生了男孩。
可是從那以後,最憐一天比一天消瘦,隻好再去求助神保祐。
當天晚上,克勤的母親夢見一個人,系着紫絲帶,佩帶黃金印,對克勤的母親說:“你的兒子命中少子,先前生的那個孩子是我送來的,後來又讓生了第二個,頭一個兒子一定不會保全了,這不是我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謝謝他們的祭品後就走了。
後來最憐果然死去了。
死後家裡人用朱砂塗在他的右胳膊上,把黑色塗在他的眼眉上,埋葬了。
第二年,張克勤任利州葭萌縣令。
免職後,仍居住在利州。
有一天他到錄事參軍韋副家去做客,一個小女孩前來同他見禮。
張克勤看她長得非常象最憐,回家後把這件事告訴給他的母親。
他母親讓人把她領來看一看,小女孩聽到後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并對家裡人說:“那裡也是我的家啊。
”等到女孩來了,察看塗記的那些地方,印迹還在。
女孩家派人前來領她回去,她還非常留戀地不願離去。
孫緬家奴 曲沃縣尉孫緬家奴,年六歲,未嘗解語。
後緬母臨階坐,奴忽瞪視。
母怪問之,奴便笑雲:“娘子總角之時,曾着黃裙白裶襦,養一野狸,今猶憶否?”母亦省之。
奴雲:“爾時野狸,即奴身是也。
得走後,伏瓦溝中,聞娘子哭泣聲,至暮乃下,入東園,園有古冢,狸於此中藏活。
積二年,後為獵人擊殪。
因随例見閻羅王。
王曰:‘汝更無罪,當得人身。
’遂生海州,為乞人作子。
一生之中,常苦饑寒,年至二十而死。
又見王,王雲:‘與汝作貴人家奴。
奴名雖不佳,然殊無憂懼。
’遂送至此。
今奴已三生,娘子故在,猶無恙有福,不其異乎!”(出《廣異記》)
曲沃縣尉孫緬的家奴,六歲還不會說話。
有一天,孫緬的母親在台階上坐着,家奴忽然用眼睛直瞪着她。
孫母生氣地問他為什麼這樣看她。
家奴笑着說:“夫人您小時候,曾經穿過黃色的裙子,白色的短襖,并且養過一隻野貓,現在還記得不?”孫母也記得這些事。
家奴又說:“那隻野貓就是我的前身。
後來得機會逃
當時的鄭師崔公是劉立的表丈人。
有一天劉立去拜訪他,崔公待他很好。
考慮到他很貧窮,便讓幕僚給各縣寫信,希望能接濟他。
有個縣令,邀請劉立到城外去賞花。
到了賞花那天,縣令臨時有事,不能一同前往,讓劉立先走一步,到郊外趙長官的莊院。
劉立走了二三裡路,看見一個杏園,杏花開得正豔。
園中有十多個女子正在賞花。
劉立勒住馬站在那裡觀看。
其中有個女子,年紀大約十五六歲,走到牆邊偷偷看着劉立。
劉立又走了百十步,就到了趙長官的宅院。
進院後,看見人們匆匆忙忙地跑來跑去。
好象發生了什麼緊急的事情。
主人趙長官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會客。
趙長官告訴劉:“剛才女兒同家人一起賞花,忽然得了急病,因此未能及時出來迎接你。
”剛坐了一會,有一個婢女同趙長官耳語幾句,趙長官起身進入内室。
這樣出出進進來回幾次。
接着又聽到趙長官不住的歎息,然後問劉立說:“你某年某月做過長葛縣尉嗎?”劉立說:“做過。
”趙長官又問:“娶的是楊氏嗎?”劉立說:“對。
”趙長官又問:“你有個女兒叫美美,有個仆人叫秋筍嗎?”劉立說:“是,今天給我牽馬的就是那個仆人。
”趙長官又感歎又驚訝。
一會兒,有人喚秋筍進内宅。
秋筍看見一個女子,大約十五六歲,眼中流着淚問她:“美美好嗎?”秋筍回答說:“平安無事。
”秋筍拜别出來,不明白其中的緣由。
劉立也對這事感到驚訝。
輕聲問趙長官:“我不記得過去同您相識,為什麼對我的一切都很了解呢?”趙長官把實情告訴給劉立說:“小女兒剛才賞花,忽然昏死過去。
等到蘇醒過來後,她說前世曾經是你的妻子。
現在雖然隔世轉生,可是與你的情愛并沒有斷絕。
剛才見到你,心情激動,不知不覺昏死過去。
”劉立聽了感歎很久。
過不多時縣令也趕來了,客人全部到齊,趙長官把這件事又詳細講述了一遍,大家都感到很驚奇。
劉立說:“我現在年紀還不算太大,也還有功名地位,願意同小姐求得隔生之姻緣。
”大家都贊成此事。
于是劉立就做了趙家的女婿。
女兒美美反而比母親大了三歲。
張克勤 張克勤者,應明經舉。
置一妾,頗愛之而無子。
其家世祝華嶽神,禱請頗有驗。
克勤母乃禱神求子,果生一男,名最憐,甚慧黠。
後五年,克勤登第,娶妻經年,妻亦無子,母亦禱祈之。
婦産一子,而最憐日羸弱,更禱神求祐。
是夕,母見一人,紫绶金章,謂母曰:“郎君分少子,前子乃我所緻耳。
今婦複生子,前子必不全矣。
非我之力所能救也。
”但謝其祭享而去。
後最憐果卒,乃以朱塗右膊,黛記眉上,埋之,明年。
克勤為利州葭萌令,罷任,居利州。
至錄事參軍韋副家,見一女至前再。
克勤視之,頗類最憐。
歸告其母,母取視之,女便欣然。
謂家人曰:“彼我家也。
”及至,驗其塗記,宛然具在。
其家人使人取女,猶眷眷不忍去焉。
張克勤參加明經考試,娶了一個小妾。
他對這小妾非常寵愛,但是小妾沒有給他生孩子。
他們家世代信奉華嶽神,拜祭祈求非常靈驗。
張克勤的母親便祈禱神靈賜給他家一個孩子。
後來克勤的小妾果然生了個男孩,取名叫最憐。
這孩子非常聰明。
五年以後,張克勤考中進士,娶妻多年也沒有生孩子。
他的母親又去祈求神靈,兒媳果然也生了男孩。
可是從那以後,最憐一天比一天消瘦,隻好再去求助神保祐。
當天晚上,克勤的母親夢見一個人,系着紫絲帶,佩帶黃金印,對克勤的母親說:“你的兒子命中少子,先前生的那個孩子是我送來的,後來又讓生了第二個,頭一個兒子一定不會保全了,這不是我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謝謝他們的祭品後就走了。
後來最憐果然死去了。
死後家裡人用朱砂塗在他的右胳膊上,把黑色塗在他的眼眉上,埋葬了。
第二年,張克勤任利州葭萌縣令。
免職後,仍居住在利州。
有一天他到錄事參軍韋副家去做客,一個小女孩前來同他見禮。
張克勤看她長得非常象最憐,回家後把這件事告訴給他的母親。
他母親讓人把她領來看一看,小女孩聽到後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并對家裡人說:“那裡也是我的家啊。
”等到女孩來了,察看塗記的那些地方,印迹還在。
女孩家派人前來領她回去,她還非常留戀地不願離去。
孫緬家奴 曲沃縣尉孫緬家奴,年六歲,未嘗解語。
後緬母臨階坐,奴忽瞪視。
母怪問之,奴便笑雲:“娘子總角之時,曾着黃裙白裶襦,養一野狸,今猶憶否?”母亦省之。
奴雲:“爾時野狸,即奴身是也。
得走後,伏瓦溝中,聞娘子哭泣聲,至暮乃下,入東園,園有古冢,狸於此中藏活。
積二年,後為獵人擊殪。
因随例見閻羅王。
王曰:‘汝更無罪,當得人身。
’遂生海州,為乞人作子。
一生之中,常苦饑寒,年至二十而死。
又見王,王雲:‘與汝作貴人家奴。
奴名雖不佳,然殊無憂懼。
’遂送至此。
今奴已三生,娘子故在,猶無恙有福,不其異乎!”(出《
有一天,孫緬的母親在台階上坐着,家奴忽然用眼睛直瞪着她。
孫母生氣地問他為什麼這樣看她。
家奴笑着說:“夫人您小時候,曾經穿過黃色的裙子,白色的短襖,并且養過一隻野貓,現在還記得不?”孫母也記得這些事。
家奴又說:“那隻野貓就是我的前身。
後來得機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