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
關燈
小
中
大
房說:“我活了四十五歲,隻漫遊往返于吳楚之間,從來沒有渡過長江,又怎麼能有到過洛中一說呢。
”僧人說“你現在正被饑餓所煩惱,沒有時間來回憶以前的事情。
”說着便伸手去口袋中摸出一枚象拳頭那麼大的紅棗來,對齊君房說:“這是我國出産的,吃下去可以知道過去和未來的事情,豈止生前的事呢。
”齊君房餓極了,從僧人手中把棗拿過來就吃了下去。
吃完後,覺得口中非常幹渴,就到泉邊捧起泉水喝起來。
喝完水後,打呵欠,伸懶腰,感到非常困倦,頭枕着石頭就睡着了。
不一會兒,睡醒了。
醒來後他忽然記起了在同德寺講《法華經》一事,并且就象發生在昨天一樣。
于是他流着眼淚向僧人施禮問道:“震和尚如今在哪裡?”僧人說:“鑽研佛經沒有達到頂峰,再度到蜀地做和尚。
現在已經斷了向上爬的塵緣了。
”齊君房又問:“神上人現在何處”?僧人回答說:“以前的心願未能了結,聽說又做法師了。
”“悟法師在哪裡?”回答說:“難道不記得他在香山寺石像前玩笑間許下的志願嗎?假若不能達到了悟無上菩提的境界,就要成為有權勢的将相,前不久聽說他已經做了大将軍了。
當時我們五個雲遊僧人,唯獨我得以解脫,也隻有你還是個受凍挨餓的人哪。
”齊君房流着淚說:“我四十多年來,每天隻吃一餐飯,三十多年隻有一件粗布衣服。
人世間之俗事,早就想同他斷絕牽涉。
為什麼總是不能功德圓滿反而受難到現在呢”?僧人說:“過錯是發生在你教弟子的講堂之上,那裡你大講異端邪說,使弟子們産生疑惑,歪曲佛經真義,使禅味沾染了膻味。
雖然你講經聲音渾厚響亮但始終不能修成正果。
你身斜影歪,所以得到如今的報應。
”齊君房又問:“如今我應該怎麼辦呢?”僧人說:“事到如今,我也沒有什麼辦法。
前世之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警戒。
”說着伸手到口袋中拿出一面鏡子,鏡子的背和面都晶瑩剔透。
僧人對齊君房說:“要知道貧賤的差别,苦樂的短長,佛法的興衰交替,我們教門的前途,可以看一看這面鏡子。
”齊君房拿過鏡子仔細觀看。
過了很久道謝說:“報應的因果,榮枯的道理。
我都知道了。
”僧人将鏡子收入口袋裡走了。
剛走出十多步遠,便蹤迹皆無。
這天晚上,齊君房到靈隐寺,剪掉頭發,受了戒,取法号為“鏡空”。
大和元年,李玫在龍門天竺寺攻習學業,鏡空從香山敬善寺來看望他。
于是,對李玫講了這段往事。
并因此而又對李玫說:“我現在已經五十七歲了。
做佛家弟子才十二年,拿缽讨吃日子還有許多年。
等到了我棄世而去那天佛法會不會衰落呢?”李玫問什麼緣故,鏡空隻是沉默而不答話。
接着他叫人拿來筆硯,在茂經閣的北牆上題了幾行字。
題字為:興盛隻是一時的,隻有衰落是永恒的啊,狡兔入羅網,惡犬遭牽拿。
牛虎相鬥損壞的是角和牙,寶檀到任何時候也不會泯滅其光華。
劉立 劉立者,為長葛尉。
其妻楊氏,忽一日泣謂立曰:“我以弱質,托附君子,深蒙愛重。
将謂琴瑟之和,終以偕老。
何期一旦,舍君長逝。
”哽咽涕泗,不能自勝。
立曰:“君素無疾恙,何得如此?”妻言我(“我”原作“後”,據明抄本改。
)數日沉困,精思恍惚,自度必不濟矣,且以小女美美為托。
又謂立曰:“他日美美成長,望君留之三二年。
”其夕楊氏卒。
及立罷官,寓居長葛,已十年矣。
時鄭師崔公,即立之表丈也。
立往詣之,崔待之亦厚。
念其貧,令賓幕緻書于諸縣,将以濟之。
有縣令某者,邀立往部外看花。
及期而縣令有故,不克同往,令立先去,舍趙長官莊。
行三二裡,見一杏園,花盛發,中有婦女十數人。
立駐馬觀之,有一女,年可十五六,亦近垣中窺。
立又行百許步,乃至趙長官宅。
入門,見人物匆遽,若有驚急。
主人移時方出。
曰:“适女子與親族看花,忽中暴疾,所以不果奉迎。
”坐未定,有一青衣與趙耳語,趙起入内,如是數四,又聞趙公嗟歎之聲,乃問立曰:“君某年某月為長葛尉乎?”曰:“然。
”“婚楊氏乎?”曰:“然。
”“有女名美美,有仆名秋筍乎?”曰:“然。
”,仆今控馬者是矣。
”趙又(“又”原作“女”,據明抄本改)歎息驚異。
旋有人喚秋筍入宅中,見一女,可十五六,涕泣謂曰:“美美安否?”對曰:“無恙也。
”仆拜而出,莫知其由,立亦訝之。
徐問趙曰:“某未省與君相識,何故知其行止也?”趙乃以實告曰:“女适看花,忽若暴卒,既蘇,自言前身乃公之妻也,今雖隔生,而情愛未斷。
适窺見公,不覺悶絕。
”立歔欷久之。
須臾,縣令亦至,衆客具集。
趙具白其事,衆鹹異之。
立曰:“某今年尚未高,亦有名官,願與小娘子尋隔生之好。
”衆共成之,于是成婿。
而美美長于母三歲矣。
(出《會昌解頤錄》) 劉立是長葛縣尉,他的妻子楊氏有一天突然對他說:“我把自己孱弱的身體寄托依附于您,十分感激你對我的厚愛。
本以為可以夫妻和睦白頭偕老。
沒想到很快我會舍棄你而離開人世。
”說完嗚嗚咽咽地哭起來,悲傷地無法控制自己。
劉立說:“你平時一點病都沒有,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呢?”楊氏說:“我這幾天十分困乏,精神恍惚,自己覺得一定不會好了。
我把小女兒美美托付給你。
”接着又對劉立說:“等到美美長大成人後,希望你能留她二三年再嫁人。
”當天晚上楊氏就死去了。
十年以後,劉立不再做官
”僧人說“你現在正被饑餓所煩惱,沒有時間來回憶以前的事情。
”說着便伸手去口袋中摸出一枚象拳頭那麼大的紅棗來,對齊君房說:“這是我國出産的,吃下去可以知道過去和未來的事情,豈止生前的事呢。
”齊君房餓極了,從僧人手中把棗拿過來就吃了下去。
吃完後,覺得口中非常幹渴,就到泉邊捧起泉水喝起來。
喝完水後,打呵欠,伸懶腰,感到非常困倦,頭枕着石頭就睡着了。
不一會兒,睡醒了。
醒來後他忽然記起了在同德寺講《法華經》一事,并且就象發生在昨天一樣。
于是他流着眼淚向僧人施禮問道:“震和尚如今在哪裡?”僧人說:“鑽研佛經沒有達到頂峰,再度到蜀地做和尚。
現在已經斷了向上爬的塵緣了。
”齊君房又問:“神上人現在何處”?僧人回答說:“以前的心願未能了結,聽說又做法師了。
”“悟法師在哪裡?”回答說:“難道不記得他在香山寺石像前玩笑間許下的志願嗎?假若不能達到了悟無上菩提的境界,就要成為有權勢的将相,前不久聽說他已經做了大将軍了。
當時我們五個雲遊僧人,唯獨我得以解脫,也隻有你還是個受凍挨餓的人哪。
”齊君房流着淚說:“我四十多年來,每天隻吃一餐飯,三十多年隻有一件粗布衣服。
人世間之俗事,早就想同他斷絕牽涉。
為什麼總是不能功德圓滿反而受難到現在呢”?僧人說:“過錯是發生在你教弟子的講堂之上,那裡你大講異端邪說,使弟子們産生疑惑,歪曲佛經真義,使禅味沾染了膻味。
雖然你講經聲音渾厚響亮但始終不能修成正果。
你身斜影歪,所以得到如今的報應。
”齊君房又問:“如今我應該怎麼辦呢?”僧人說:“事到如今,我也沒有什麼辦法。
前世之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警戒。
”說着伸手到口袋中拿出一面鏡子,鏡子的背和面都晶瑩剔透。
僧人對齊君房說:“要知道貧賤的差别,苦樂的短長,佛法的興衰交替,我們教門的前途,可以看一看這面鏡子。
”齊君房拿過鏡子仔細觀看。
過了很久道謝說:“報應的因果,榮枯的道理。
我都知道了。
”僧人将鏡子收入口袋裡走了。
剛走出十多步遠,便蹤迹皆無。
這天晚上,齊君房到靈隐寺,剪掉頭發,受了戒,取法号為“鏡空”。
大和元年,李玫在龍門天竺寺攻習學業,鏡空從香山敬善寺來看望他。
于是,對李玫講了這段往事。
并因此而又對李玫說:“我現在已經五十七歲了。
做佛家弟子才十二年,拿缽讨吃日子還有許多年。
等到了我棄世而去那天佛法會不會衰落呢?”李玫問什麼緣故,鏡空隻是沉默而不答話。
接着他叫人拿來筆硯,在茂經閣的北牆上題了幾行字。
題字為:興盛隻是一時的,隻有衰落是永恒的啊,狡兔入羅網,惡犬遭牽拿。
牛虎相鬥損壞的是角和牙,寶檀到任何時候也不會泯滅其光華。
劉立 劉立者,為長葛尉。
其妻楊氏,忽一日泣謂立曰:“我以弱質,托附君子,深蒙愛重。
将謂琴瑟之和,終以偕老。
何期一旦,舍君長逝。
”哽咽涕泗,不能自勝。
立曰:“君素無疾恙,何得如此?”妻言我(“我”原作“後”,據明抄本改。
)數日沉困,精思恍惚,自度必不濟矣,且以小女美美為托。
又謂立曰:“他日美美成長,望君留之三二年。
”其夕楊氏卒。
及立罷官,寓居長葛,已十年矣。
時鄭師崔公,即立之表丈也。
立往詣之,崔待之亦厚。
念其貧,令賓幕緻書于諸縣,将以濟之。
有縣令某者,邀立往部外看花。
及期而縣令有故,不克同往,令立先去,舍趙長官莊。
行三二裡,見一杏園,花盛發,中有婦女十數人。
立駐馬觀之,有一女,年可十五六,亦近垣中窺。
立又行百許步,乃至趙長官宅。
入門,見人物匆遽,若有驚急。
主人移時方出。
曰:“适女子與親族看花,忽中暴疾,所以不果奉迎。
”坐未定,有一青衣與趙耳語,趙起入内,如是數四,又聞趙公嗟歎之聲,乃問立曰:“君某年某月為長葛尉乎?”曰:“然。
”“婚楊氏乎?”曰:“然。
”“有女名美美,有仆名秋筍乎?”曰:“然。
”,仆今控馬者是矣。
”趙又(“又”原作“女”,據明抄本改)歎息驚異。
旋有人喚秋筍入宅中,見一女,可十五六,涕泣謂曰:“美美安否?”對曰:“無恙也。
”仆拜而出,莫知其由,立亦訝之。
徐問趙曰:“某未省與君相識,何故知其行止也?”趙乃以實告曰:“女适看花,忽若暴卒,既蘇,自言前身乃公之妻也,今雖隔生,而情愛未斷。
适窺見公,不覺悶絕。
”立歔欷久之。
須臾,縣令亦至,衆客具集。
趙具白其事,衆鹹異之。
立曰:“某今年尚未高,亦有名官,願與小娘子尋隔生之好。
”衆共成之,于是成婿。
而美美長于母三歲矣。
(出《會昌解頤錄》) 劉立是長葛縣尉,他的妻子楊氏有一天突然對他說:“我把自己孱弱的身體寄托依附于您,十分感激你對我的厚愛。
本以為可以夫妻和睦白頭偕老。
沒想到很快我會舍棄你而離開人世。
”說完嗚嗚咽咽地哭起來,悲傷地無法控制自己。
劉立說:“你平時一點病都沒有,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呢?”楊氏說:“我這幾天十分困乏,精神恍惚,自己覺得一定不會好了。
我把小女兒美美托付給你。
”接着又對劉立說:“等到美美長大成人後,希望你能留她二三年再嫁人。
”當天晚上楊氏就死去了。
十年以後,劉立不再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