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

關燈
卷第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 羊祜王練向靖女崔彥武岐王範太華公主馬家兒采娘劉三複圓觀 羊祜 晉羊祜三歲時,乳母抱行。

    乃令于東鄰樹孔中探得金環。

    東鄰之人雲:“吾兒七歲堕井死,曾弄金環,失其處所。

    ”乃驗祜前身,東鄰子也。

    (出《獨異記》) 晉朝人羊祜三歲的時候,乳母抱着他出去遊玩,他在東鄰的樹洞中找到一隻金環。

    東鄰說,“我兒子七歲的時候落到井裡淹死了,他活着的時候曾經玩弄過這隻金環,但不知道他丢到哪裡去了。

    ”于是請算命先生推算羊祜的前身,結果正是東鄰人家的兒子。

     王練 王練字玄明,瑯琊人,宋侍中。

    父珉,字悉琰,晉中書令。

    相識有一胡沙門,每瞻珉風采,甚敬悅之,辄語同學雲:“若我後生,得為此人作子,于近願亦足矣。

    ”珉聞而戲之曰:“法師才行,正可為弟子耳。

    ”頃之,沙門病亡,亡後歲餘而練生焉。

    始能言,便解外國語。

    及絕國奇珍,銅器珠貝,生所不見,未聞其名,即而名之,識其産出。

    又自然親愛諸胡,過于漢人。

    鹹謂沙門審其先身,故珉字之曰阿練,遂為大名雲。

    (出《冥祥記》) 王練的字叫玄明,是瑯琊人,南北朝時任宋代的侍中。

    王練的父親叫王珉,字季琰,東晉時做過中書令。

    王珉認識的人中有一個胡人和尚。

    這個和尚每當看到王珉的風采,都十分崇敬和欣喜。

    他經常對他的師兄弟說:“如果我生得晚,能給王珉作兒子,就心滿意足了。

    ”王珉聽說後同他開玩笑說:“法師的才能和品行,正可以作我的兒子。

    ”過了不長時間,和尚就病死了,和尚死後一年多王練出生。

    王練剛會說話,就懂得外國的語言。

    國内少見的奇珍異寶,銅器珠貝,王練生下來從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但他卻能立即叫出名字來,而且能夠說出這些東西出産在什麼地方。

    王練還非常願意親近各國的胡人,超過了親近漢族人。

    王珉感悟到兒子的前身就是那個胡人和尚,于是找了一個代表閱曆豐富的意思的“練”字,為兒子起名叫“王練”。

     向靖女 向靖字奉仁,河内人也。

    在吳興郡有一女,數歲而亡。

    女始病時,弄小刀子,母奪取不與,傷母手。

    喪後一年,母又産一女。

    女年四歲,謂母曰:“前時刀子何在?”母曰無也。

    女曰:“昔争刀子,故傷母手,雲何無耶?”母甚驚怪,具以告靖。

    靖曰:“先刀子猶在不?”母曰:“痛念前女,故不錄之。

    ”靖曰:“可更取數個刀子,合置一處,令女自識。

    ”女見大喜,即取先者。

    (出《冥詳記》) 向靖的字叫奉仁,是河内人。

    他住在吳興郡的時候,有一個女兒,活了幾歲就死了。

    他女兒剛得病的時候,有一次玩一把小刀,她母親奪刀她不給,争奪中小刀刺傷了她母親的手。

    女兒死後一年,她母親又生下一女。

    女孩四歲那年,對他母親說:“從前那把小刀在哪?”她母親說沒有了。

    女兒說:“過去為争奪小刀,還刺傷了母親的手,怎麼說沒有了呢?”她母親感到非常驚奇,便把這件事告訴了向靖。

    向靖問:“先前那把小刀還在不在?”女孩的母親回答說:“因為思念從前那個女兒心裡很悲痛,所以那把小刀一直沒再使用。

    ”向靖說:“你可以拿幾把同樣的小刀,同原來那把混放在一起,讓女兒辯認。

    ”女孩見到小刀非常高興,立即從中找出了先前那把小刀。

     崔彥武 隋開皇中,魏州刺史博陵崔彥武,因行部至一邑,愕然驚喜。

    謂從者曰:“吾昔常在此中為婦人,今知家處。

    ”因乘馬入修巷,屈曲至一家,命叩門。

    主人公年老,走出拜谒。

    彥武入家,先升其堂,視東壁上,去地六七尺,有高隆處。

    客謂主人曰:“吾者所讀《法華經》并金钗五隻,藏此壁中高處是也。

    其經第七卷尾後紙,火燒失文字。

    吾今每誦此經,至第七卷尾,恒忘失,不能記得。

    ”因令左右鑿壁,果得經函,開第七卷尾及金钗,并如其言。

    主人涕泣曰:“己妻存日,常誦此經,钗亦是其物(“物”原作“處”,據明抄本改)。

    ”彥武指庭前槐樹:“吾欲産時,自解發置此樹空中。

    ”試令人探樹中,果得發。

    于是主人悲喜。

    彥武留衣物,厚給主人而去。

    (出《冥雜錄》) 隋朝開皇年間,魏州刺史博陵人崔彥武,巡視所管轄的部屬來到一個市鎮,突然又驚又喜,對跟随他的人說:“我從前曾經在這裡做過女人,現在仍記得原來的住處。

    ”于是騎馬走進深長的小巷,拐彎抹腳來到一家門前,命人敲門。

    這家的男主人年齡很大,走出來拜見客人。

    崔彥武走進門去,先來到客廳,向東牆上看,離地七八尺高,有一處隆起的地方。

    他對主人說:“我過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