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子”說笑。
花子就向李判官說已把盧氏的十二年陽壽改為二十年。
李判官正要責備她,“花子”就說:“我平生得到夫人的恩德,以此來回報,隻不過是報答了人家萬分之一罷了,想來不會使你為難的。
”李判官很痛快的答應說:“這事雖然不好辦,但念你這樣懇切地求我,就答應你吧。
”花子和盧氏告别時說:“請你把我的屍體收起來,把我埋掉。
我的屍體在履信坊街的北牆下,被人扔在糞坑裡。
”盧氏還陽後,按“花子”說的地方去找,果然找到了它的屍體,就用埋葬兒子的的禮儀,把“花子”的屍體埋掉。
後來,“花子”又給盧氏托夢表示感謝。
盧氏果然又活了二十年才去世。
劉氏子妻 劉氏子者,少任俠,有膽氣,常客遊楚州淮陰縣,交遊多市井惡少。
鄰人王氏有女,求聘之,王氏不許。
後數歲,因饑。
遂從戎。
數年後,役罷,再遊楚鄉。
與舊友相遇,甚歡,常恣遊騁。
晝事弋獵,夕會狹邪。
因出郭十餘裡,見一壞墓,棺柩暴露。
歸而合飲酒。
時将夏夜,暴雨初至,衆人戲曰:“誰能以物送至壞冢棺上者?”劉秉酒恃氣曰:“我能之。
”衆曰:“若審能之,明日,衆置一筵,以賞其事。
”乃取一磚,同會人列名于上,令生持去,餘人飲而待之。
生獨行,夜半至墓。
月初上,如有物蹲踞棺上,谛視之,乃一死婦人也。
生舍磚于棺,背負此屍而歸。
衆方歡語,忽聞生推門,如負重之聲。
門開,直入燈前,置屍于地,卓然而立,面施粉黛,髻發半披。
一座絕倒,亦有奔走藏伏者。
生曰:“此我妻也。
”遂擁屍至床同寝。
衆人驚懼。
至四更,忽覺口鼻微微有氣。
診視之,即已蘇矣。
問所以,乃王氏之女,因暴疾亡,不知何由至此。
未明,生取水,與之洗面濯手,整钗髻,疾已平複。
乃聞鄰裡相謂曰:“王氏女将嫁暴卒,未殓,昨夜因雷,遂失其屍。
生乃以告王氏,王氏悲喜,乃嫁生焉。
衆鹹歎其冥契,亦伏生之不懼也。
(出《原化記》) 有個姓劉的人,年輕時很俠義,膽子也很大,曾到楚州淮陰遊曆,結交了不少地面上的青皮後生。
劉某的鄰居王氏有個女兒,劉某曾去求婚,王氏沒有同意。
過了幾年,因為生活無着落,劉某就從軍當了兵。
幾年後兵役期滿,劉某就又回到楚州,和當年結交的那幫哥們兒重逢,都十分高興,常常在一起騎馬出遊,白天打獵,晚上就在花街柳巷聚會。
有一次劉某一夥又出城遊玩,看見一個塌壞的墳墓,棺材都露在外面。
遊玩回來,大家聚在一起喝酒。
這時是夏天的夜晚,忽然來了一場暴雨。
大家就開玩笑說:“誰敢把一件東西送到那座壞墓的棺材上?”劉某仗着酒力膽氣更壯,就說:“我能!”大家說:“如果你真能作到,我們大家共同出錢明天辦一桌酒席來犒賞你。
”于是就拿來一塊土坯,把大家的名字都寫在坯上,讓劉某拿到墓地去,大家一邊喝酒一面等着。
劉某獨自一個人上了路,半夜時分來到壞墓前。
這時月亮剛剛出來,影影綽綽看見有個東西蹲在棺材上,仔細一看,是個死了的女人。
劉某就把那塊土坯放在棺材上,背起那具女屍往回走。
朋友們正在屋裡談笑,忽然聽得劉某推門,好像背着一件很重的東西。
門開後,劉某一直走到燈前,把女屍放在地上,那女屍竟直挺挺地站着,臉上還擦着胭粉,頭發半披着。
朋友們都驚呆了,有的吓得逃掉,有的吓得趴在地上。
劉某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妻子。
”然後就摟着女屍上床一同睡下了,大家更加害怕。
睡到四更時分,劉某忽然覺得女子的鼻子和嘴微微有氣,仔細察看,這女子竟活過來了。
問她是怎麼回事,回答說她是王氏之女,得急病死了,不知怎麼會到了這裡。
這時天還沒亮,劉某打來水,讓女子洗臉洗手,整理梳妝,這女子的病已經完全好了。
後來鄉鄰們就紛紛傳告,說王氏女将出嫁時突然死亡,還沒入殓,昨天夜裡下雨打雷時,屍體忽然不見了。
劉某就到王氏家講了這件事,王氏悲喜交加,就把女兒嫁給他了。
人們都驚歎陰陽兩界竟能成就了婚事,也佩服劉某的膽量真是太大了。
延陵村人妻 延陵靈寶觀道士謝又損,近縣村人有喪婦者,請又損為齋。
婦死已半月矣,忽聞推棺而呼,衆皆驚走。
其夫開棺視之,乃起坐,頃之能言。
雲,為舅姑所召去,雲我此無人,使之執爨。
其居處甚閑潔,但苦無水。
一日,見溝中水甚清,因取以漉饋。
姑見之,大怒曰:“我不知爾不潔如是,用爾何為?”因逐之使回。
走出門,遂蘇。
今尚無恙。
(出《稽神錄》) 延陵村有個人的妻子死了,請靈寶觀的道士謝又損來作道場超度亡靈。
這女人死了已有半個月,忽然聽見她在棺材裡又敲又喊,人們都吓得逃散了,她的丈夫打開棺材看,那女人竟坐了起來,不一會就能說話了。
她說:“我是被我公婆召到陰間去的,他們說身邊沒人侍奉,召我去給他們做飯。
他們住的地方倒很寬敞幹淨,隻是苦于沒有水。
有一天,我看見一條溝裡有很清的水,就打了水淘米作飯。
婆婆看見了大怒說,‘我不知道你竟是這麼不幹淨!讓你來真是什麼也幹不了。
’然後就把我趕出了門。
我一出門,就蘇醒過來了。
”這個女人到現在還活得很太平。
趙某妻 丁亥歲,浙西有典客吏趙某妻死。
未及大殓,忽大叫而活。
雲為吏所錄,至鶴林門内,有府署,侍衛嚴整,官吏谘事及領囚禁者甚衆。
吏持己入,至庭下,堂上一綠衣一白衣偶坐。
綠衣謂吏曰:“汝誤,非此人也,急遣之。
”白衣曰:“已追至此,何用遣也?”綠衣不從,相質食頃。
綠衣怒,叱吏遣之。
吏持己疾趨出,路經一橋,數十人方修橋,無闆有釘。
吏持之走過,釘傷足,因痛失聲,遂活。
視足果傷,俄而鄰婦暴卒,不複蘇矣。
(出《稽神錄》) 丁亥那年,浙西有個在官府當禮賓官的趙某,妻子死了還沒有入殓,忽然大叫一聲活了過來。
她說被一個陰間的官吏抓了去,到了鶴林門裡,來到一個府衙前。
門前警衛森嚴,裡面官員審案和領出領進的囚犯很多。
那官吏把她帶到大堂前,隻見堂上兩個官員相對而坐,一個穿綠衣,一個穿白衣。
綠衣官員看見她後就對帶她來的官吏說:“你抓錯了,不是她,快把她送回去吧。
”白衣官員卻說:“既然已經抓來了,何必再送回去呢?”綠衣官員不同意,兩個官員争執了有一頓飯工夫,綠衣官員生氣了,斥責那個官吏說:“我命令你馬上把她送回去!”那官吏抓着她急忙出了府衙。
路上經過一座橋,有幾十個人正在修橋,但橋上沒有闆子,光有釘子。
官吏抓着她過橋,釘子紮傷了她的腳,她痛得大喊了一聲,就活過來了。
不久,鄰居的一個女人就突然死了,而且再也沒有複活。
花子就向李判官說已把盧氏的十二年陽壽改為二十年。
李判官正要責備她,“花子”就說:“我平生得到夫人的恩德,以此來回報,隻不過是報答了人家萬分之一罷了,想來不會使你為難的。
”李判官很痛快的答應說:“這事雖然不好辦,但念你這樣懇切地求我,就答應你吧。
”花子和盧氏告别時說:“請你把我的屍體收起來,把我埋掉。
我的屍體在履信坊街的北牆下,被人扔在糞坑裡。
”盧氏還陽後,按“花子”說的地方去找,果然找到了它的屍體,就用埋葬兒子的的禮儀,把“花子”的屍體埋掉。
後來,“花子”又給盧氏托夢表示感謝。
盧氏果然又活了二十年才去世。
劉氏子妻 劉氏子者,少任俠,有膽氣,常客遊楚州淮陰縣,交遊多市井惡少。
鄰人王氏有女,求聘之,王氏不許。
後數歲,因饑。
遂從戎。
數年後,役罷,再遊楚鄉。
與舊友相遇,甚歡,常恣遊騁。
晝事弋獵,夕會狹邪。
因出郭十餘裡,見一壞墓,棺柩暴露。
歸而合飲酒。
時将夏夜,暴雨初至,衆人戲曰:“誰能以物送至壞冢棺上者?”劉秉酒恃氣曰:“我能之。
”衆曰:“若審能之,明日,衆置一筵,以賞其事。
”乃取一磚,同會人列名于上,令生持去,餘人飲而待之。
生獨行,夜半至墓。
月初上,如有物蹲踞棺上,谛視之,乃一死婦人也。
生舍磚于棺,背負此屍而歸。
衆方歡語,忽聞生推門,如負重之聲。
門開,直入燈前,置屍于地,卓然而立,面施粉黛,髻發半披。
一座絕倒,亦有奔走藏伏者。
生曰:“此我妻也。
”遂擁屍至床同寝。
衆人驚懼。
至四更,忽覺口鼻微微有氣。
診視之,即已蘇矣。
問所以,乃王氏之女,因暴疾亡,不知何由至此。
未明,生取水,與之洗面濯手,整钗髻,疾已平複。
乃聞鄰裡相謂曰:“王氏女将嫁暴卒,未殓,昨夜因雷,遂失其屍。
生乃以告王氏,王氏悲喜,乃嫁生焉。
衆鹹歎其冥契,亦伏生之不懼也。
(出《原化記》) 有個姓劉的人,年輕時很俠義,膽子也很大,曾到楚州淮陰遊曆,結交了不少地面上的青皮後生。
劉某的鄰居王氏有個女兒,劉某曾去求婚,王氏沒有同意。
過了幾年,因為生活無着落,劉某就從軍當了兵。
幾年後兵役期滿,劉某就又回到楚州,和當年結交的那幫哥們兒重逢,都十分高興,常常在一起騎馬出遊,白天打獵,晚上就在花街柳巷聚會。
有一次劉某一夥又出城遊玩,看見一個塌壞的墳墓,棺材都露在外面。
遊玩回來,大家聚在一起喝酒。
這時是夏天的夜晚,忽然來了一場暴雨。
大家就開玩笑說:“誰敢把一件東西送到那座壞墓的棺材上?”劉某仗着酒力膽氣更壯,就說:“我能!”大家說:“如果你真能作到,我們大家共同出錢明天辦一桌酒席來犒賞你。
”于是就拿來一塊土坯,把大家的名字都寫在坯上,讓劉某拿到墓地去,大家一邊喝酒一面等着。
劉某獨自一個人上了路,半夜時分來到壞墓前。
這時月亮剛剛出來,影影綽綽看見有個東西蹲在棺材上,仔細一看,是個死了的女人。
劉某就把那塊土坯放在棺材上,背起那具女屍往回走。
朋友們正在屋裡談笑,忽然聽得劉某推門,好像背着一件很重的東西。
門開後,劉某一直走到燈前,把女屍放在地上,那女屍竟直挺挺地站着,臉上還擦着胭粉,頭發半披着。
朋友們都驚呆了,有的吓得逃掉,有的吓得趴在地上。
劉某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妻子。
”然後就摟着女屍上床一同睡下了,大家更加害怕。
睡到四更時分,劉某忽然覺得女子的鼻子和嘴微微有氣,仔細察看,這女子竟活過來了。
問她是怎麼回事,回答說她是王氏之女,得急病死了,不知怎麼會到了這裡。
這時天還沒亮,劉某打來水,讓女子洗臉洗手,整理梳妝,這女子的病已經完全好了。
後來鄉鄰們就紛紛傳告,說王氏女将出嫁時突然死亡,還沒入殓,昨天夜裡下雨打雷時,屍體忽然不見了。
劉某就到王氏家講了這件事,王氏悲喜交加,就把女兒嫁給他了。
人們都驚歎陰陽兩界竟能成就了婚事,也佩服劉某的膽量真是太大了。
延陵村人妻 延陵靈寶觀道士謝又損,近縣村人有喪婦者,請又損為齋。
婦死已半月矣,忽聞推棺而呼,衆皆驚走。
其夫開棺視之,乃起坐,頃之能言。
雲,為舅姑所召去,雲我此無人,使之執爨。
其居處甚閑潔,但苦無水。
一日,見溝中水甚清,因取以漉饋。
姑見之,大怒曰:“我不知爾不潔如是,用爾何為?”因逐之使回。
走出門,遂蘇。
今尚無恙。
(出《稽神錄》) 延陵村有個人的妻子死了,請靈寶觀的道士謝又損來作道場超度亡靈。
這女人死了已有半個月,忽然聽見她在棺材裡又敲又喊,人們都吓得逃散了,她的丈夫打開棺材看,那女人竟坐了起來,不一會就能說話了。
她說:“我是被我公婆召到陰間去的,他們說身邊沒人侍奉,召我去給他們做飯。
他們住的地方倒很寬敞幹淨,隻是苦于沒有水。
有一天,我看見一條溝裡有很清的水,就打了水淘米作飯。
婆婆看見了大怒說,‘我不知道你竟是這麼不幹淨!讓你來真是什麼也幹不了。
’然後就把我趕出了門。
我一出門,就蘇醒過來了。
”這個女人到現在還活得很太平。
趙某妻 丁亥歲,浙西有典客吏趙某妻死。
未及大殓,忽大叫而活。
雲為吏所錄,至鶴林門内,有府署,侍衛嚴整,官吏谘事及領囚禁者甚衆。
吏持己入,至庭下,堂上一綠衣一白衣偶坐。
綠衣謂吏曰:“汝誤,非此人也,急遣之。
”白衣曰:“已追至此,何用遣也?”綠衣不從,相質食頃。
綠衣怒,叱吏遣之。
吏持己疾趨出,路經一橋,數十人方修橋,無闆有釘。
吏持之走過,釘傷足,因痛失聲,遂活。
視足果傷,俄而鄰婦暴卒,不複蘇矣。
(出《稽神錄》) 丁亥那年,浙西有個在官府當禮賓官的趙某,妻子死了還沒有入殓,忽然大叫一聲活了過來。
她說被一個陰間的官吏抓了去,到了鶴林門裡,來到一個府衙前。
門前警衛森嚴,裡面官員審案和領出領進的囚犯很多。
那官吏把她帶到大堂前,隻見堂上兩個官員相對而坐,一個穿綠衣,一個穿白衣。
綠衣官員看見她後就對帶她來的官吏說:“你抓錯了,不是她,快把她送回去吧。
”白衣官員卻說:“既然已經抓來了,何必再送回去呢?”綠衣官員不同意,兩個官員争執了有一頓飯工夫,綠衣官員生氣了,斥責那個官吏說:“我命令你馬上把她送回去!”那官吏抓着她急忙出了府衙。
路上經過一座橋,有幾十個人正在修橋,但橋上沒有闆子,光有釘子。
官吏抓着她過橋,釘子紮傷了她的腳,她痛得大喊了一聲,就活過來了。
不久,鄰居的一個女人就突然死了,而且再也沒有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