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

關燈
的壽衣為張導裝殓了。

    一個月後,家裡人忽然聽見張導在棺材裡喊兒子乾護的聲音,都非常驚怕,将要埋棺時竟看見張導睜開了兩眼,就忙把他扶出來送到他過去住的屋内。

    第二天,張導坐起來責備妻子說,“我一輩子都十分節儉,你為什麼不按我的遺言儉樸地料理我的喪事,竟把我身上的舊衣服換了下來?”接着就命兒子乾護拿來舊衣服,把他身上的新壽衣換下來,重新裝殓。

    裝殓後張導說,“你就讓我在棺材裡安放着吧,過三天再來看我,那時如果我臉色陰沉就把我埋葬,如果我眼睛睜開,那就是我複活了。

    ”過了三天,乾護等家人打開棺木,見張導兩眼睜着,全家又驚又喜,立刻把張導扶出棺材,果然真的死而複生。

    張導對兒子說,“陰司見我一生行善積德,所以把我放回來再活二十年。

    ”張導後來當了建德縣令,死于任上。

     石長和 趙石長和者,趙國高邑人也。

    年十九,病月餘卒。

    家貧,未及殡殓。

    經四日(“日”原作“月”,據明抄本改)而蘇。

    說初死時,東南行,見二人治道,在長和前五十步。

    長和行有遲疾,二人亦随緩速,常五十步。

    而道之兩邊,棘刺森然,如鷹爪。

    見人甚衆,群足棘中,身體傷裂,地皆流血。

    見長和獨行平道,俱歎息曰:“佛子獨行大道中。

    ”前至瓦屋,禦樓可數千間,屋甚高。

    上有一人,形面狀大,著皂袍四縫,臨窗而坐。

    長和拜之,閣上人曰:“石君來耶,一别二千餘年。

    ”長和便若憶得此别時也。

    相識中有馮翊牧(“馮翊牧”原作“馬放”,據《辯正論注》八引改)孟丞夫妻,先死已積歲。

    閣上人曰:“君識孟丞不?”長和答曰:“識。

    ”閣上人曰:“孟丞生時不能精進,今恒為我司掃除之役。

    孟妻精進,居處甚樂。

    ”舉手指西南一房曰:“孟妻在此也。

    ”孟妻開窗,見長和,厚相慰問,遍訪其家中大小安否。

    曰:“石君還時,可更見過,當因附書也。

    ”俄見孟丞執帚提箕,自閣西來,亦問家消息。

    閣上人曰:“聞魚龍超精(“精”原作“積”,據明抄本改)進,為信耳。

    何所修行?”長和曰:“不食魚肉,酒不經口。

    恒轉尊經,救諸疾痛。

    ”閣上人曰:“所傳不妄也。

    ”語久之,閣上人問都篅主者,審案石君錄,勿謬濫也。

    主者按箓。

    餘三十年。

    閣上人曰:“君欲歸不?”長和對:“願歸。

    ”乃敕主者,以車騎兩吏送之。

    長和拜辭,上車而歸。

    前所行道,更有傳館吏民飲食儲峙之具。

    倏忽至家,惡其屍,不欲附之,于屍頭立。

    見其亡妹于後推之,踣屍面上,因得蘇。

    法道人山,時未出家,聞長和所說,遂定入道之志。

    法山者,鹹和時人也。

    (出《冥祥記》) 趙國高邑人石長和,十九歲時生病一個月後死去。

    他家很窮,還沒有殡葬他,過了四天突然複活了。

    他說剛死以後,不知不覺的往東南走,看見前面離他五十步遠的地方,有兩個人在修路。

    長和走得時快時慢,那兩個人也随着他走路的速度時緩時急的修路,但始終保持着和長和相距五十步的距離。

    而道路的兩旁長滿了象老鷹爪子一樣的荊棘,隻見很多人在荊棘裡跋涉,遍體鱗傷,地上都是血。

    這些人看見長和走在平坦的路上,都感歎的說,“看人家因為是信佛的人才能走在那麼好的路上啊!”長和再向前走,看見一片民屋和好幾千間樓房,樓房很高。

    樓上臨窗坐着一個很高大魁偉的人,身穿有四條衣縫的黑袍子。

    長和拜見了他,樓上的人說,“石君來啦,我們已分别兩千多年了!”長和聽了這話,好像記起真和那人相識并在兩千年前分别過似的。

    他相識的人中已經死去多年的孟丞夫妻,孟丞生前曾在馮翊作過州牧。

    樓上的人這時問長和認不認識孟丞,長和說認識。

    樓上人說,“孟丞在人世間不能積德行善,所以死後在我這裡當清掃雜役。

    孟丞的妻子生前積德行善,所以她現在住在福地十分快樂。

    ”說着用手指指西南一間房子說孟丞的妻子就住在那裡。

    這時孟妻打開了窗子,看見了長和,就十分熱情地問候長和,并十分詳細打聽家裡的老老少少是否平安,并說,“石君如果能回人間去,請再來和我見一見,我想托您給我家捎封信。

    ”不一會兒,長和又看見孟丞拿着掃帚提着簸箕從樓的西邊走來,也向長和打聽家裡的情況。

    這時樓上的人說,“我聽說魚龍超修行得很好,是真的嗎?他是怎樣修行的呢?”長和回答說,“他不吃魚肉葷腥,不喝酒,持之以恒的在寺廟裡誦經,平日常救危扶困解人疾苦。

    ”樓上人說,“看來對他的傳說是真實的了。

    ”又談了很久,樓上人向旁邊一個管人間壽數的人說,“你查一查石長和的壽數,千萬别弄錯了。

    ”那人查完後回答說,“石長和還有陽壽三十年。

    ”樓上人問長和,“你想回人間嗎?”長和回答說,“想回”。

    樓上人就指示管事的派人找兩個官員送長和還陽。

    長和拜謝辭别後上車往回走,見來時的路上增加了一些供過往官員和行人住宿和飲食的房舍器具。

    不大一會兒,長和就回到了人間自己的家裡。

    看見自己的屍體後心裡十分厭惡,不想再讓魂去附自己的肉身。

    這時長和已死的妹妹在他身後猛地一推,長和跌倒在自己屍體上,才得以還魂複活。

    當時,法山還沒有出家,聽了長和講述陰間的事和積德修行的道理,才下決心出家學佛。

    法山道人是鹹和年間的人。

     古元之 後魏尚書令古弼族子元之,少養于弼,因飲酒而卒。

    弼憐之特甚,三日殓畢。

    追思,欲與再别,因命啟棺,開已卻生矣。

    元之雲,當昏醉,忽然如夢,有人沃冷水于體,仰視,乃見一神人。

    (“神人”二字原缺,據明抄本改。

    )衣冠绛裳蜺帔,儀貌甚俊。

    顧元之曰:“吾乃古說也,是汝遠祖。

    适欲至和神國中,無人擔囊侍從,因來取汝。

    ”即令負一大囊,可重一鈞。

    又與一竹杖,長丈二餘,令元之乘騎随後,飛舉甚速,常在半天。

    西南行,不知裡數,山河逾遠。

    歘然下地,已至和神國。

    其國無大山,高者不過數十丈,皆積碧珉。

    石際生青彩簵筱,異花珍果,軟草香媚,好禽嘲哳。

    山頂皆平整如砥,清泉迸下者,三二百道。

    原野無凡樹,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輩。

    每果樹花卉俱發,實色鮮紅,翠葉于香叢之下,紛錯滿樹,四時不改。

    唯一歲一度暗換花實,更生新嫩,人不知覺。

    田疇盡長大瓠,瓠中實以五谷,甘香珍美,非中國稻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