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
關燈
小
中
大
拿他的鬼卒回答說,“他犯了吃瘟牛肉的罪。
”大官說,“如今人世間的牛命該輪回轉世,這些牛死後本該是供人們吃肉的,你們怎麼竟把吃牛肉的人殺死帶到陰間呢?”大官命令趕快把他放還人間。
這人複活後向人們詳細地說了他在陰間經曆的事,于是吃瘟死的牛肉的人們再也沒有得病的了。
丘友 烏程丘友,嘗病死,經一日活。
雲,将去上天,入大廨舍。
見一人著紫帻坐。
或告友,爾祖丘孝伯也,今作主錄。
告人言友不應死,使人遣之,友得還去。
出門,見其祖父母系一足,在門外樹。
後一月亡。
(出《錄異記》) 烏程有一個叫丘友的人,曾經病死,過了一天又活過來了。
他說死後被一個人帶到天上,進了一座大府衙,看見一個戴紫頭巾的官坐在堂上。
有人對丘友說,這是你的祖父丘孝伯,現在是這裡的主錄官,他告訴我你不應該死。
說完就派人送丘友還陽。
丘友出了陰府的大門,看見自己的祖父和祖母用繩子挂着一隻腳綁在樹上。
丘友還陽後一個月,他的祖父母果然死了。
庾申 颍川庾某,宋孝建中,遇疾亡,心下猶溫,經宿未殡,忽然而寤。
說初死,有兩人黑衣來,收縛之,驅使前行。
見一大城,門樓高峻,防衛重複。
将庾入廳前,同入者甚衆。
廳上一貴人南向坐,侍直數百,呼為府君。
府君執筆,簡閱到者。
次至庾曰:“此人算尚未盡。
”催遣之。
一人階上來,引庾出,至城門,語吏差人送之。
門吏雲:“須複白,然後得去。
”門外一女子,年十五六,容色閑麗。
曰:“庾君幸得歸,而留停如此,是門司求物。
”庾雲:“向被錄輕來,無所赍持。
”女脫左臂三隻金钏,投庾雲:“并此與之。
”庾問女何姓,雲:“姓張,家在茅渚,昨霍亂亡。
”庾曰:“我臨亡,遣赍(“赍”原作“齋”,據明抄本改)五千錢,拟市材。
若更生,當送此錢相報。
”女曰:“不忍見君艱厄,此我私物,不煩還家中也。
瘐以(以“原”作“之”,據明抄本改)钏與吏,吏受,竟不複白,便差人送去。
庾與女别,女長歎泣下。
庾既恍惚蘇。
至茅渚尋求,果有張氏新亡少女雲。
(出《還冤記》) 颍川有個姓庾的,宋孝建年間得病死去,但心口還溫熱,一夜沒有殡葬,忽然蘇醒過來。
他說剛死之後看見兩個穿黑衣的人來綁了他,趕着他來到一座大城,城的門樓很高,防衛很森嚴。
他被帶到一個大廳前,一起被帶來的人不少。
隻見堂上朝南坐着一個大官,周圍有好幾百名侍從,都稱那位大官為府君。
府君手拿着筆,查點被帶來的人。
點到庾某時,府君說,“這個人陽壽未到期。
”就催人放庾某還陽。
一個人走上台階帶庾某出去,來到城門前,告訴把守城門的門官趕快派人把庾某送回陽間。
門官卻說,“我得回府君那兒查一查,查明白了才能放他。
”這時城門外有個女子,年紀有十五六歲,長得端莊秀麗,對庾某說,“你有幸能夠生還,但門官卻卡住不放你,這是向你要東西哩。
”庾某說,“我被抓來時身上空空的,什麼東西都沒帶,拿什麼給他啊?”女子就下左臂上戴的三隻金镯子扔給庾某說:“就把這給門官吧。
”庾某問女子姓什麼,女子說姓張,家在茅渚住,昨天因為得了霍亂病死的。
庾某說,“我死前曾準備了五千錢,是準備買棺木的,如果我能複生,一定用這錢還報你。
”女子說,“我是不忍心看你在門官面前為難。
金镯子是我私房的東西,就不麻煩你到我家去還了。
”庾某把三個金镯子給了門官,門官就接受了,也不再說複查的事,立刻派人把庾某送出城來。
庾某和那女子告别,女子長歎一聲哭泣起來,庾某就恍恍然地蘇醒了。
後來他到茅渚去尋找,果然有個張家的少女得病後剛剛死去。
李除 襄陽李除,中時氣死,其婦守屍。
至夜三更,崛然起坐,搏婦臂上金钏甚劇,婦因助脫。
既手執之,還死。
婦伺察之。
至曉,心中更暖,漸漸得蘇。
既活雲,吏将去,比伴甚多。
見有行貨得免者,乃許吏金钏,吏令還,故歸取以與吏。
吏得钏,便放令還。
見吏取钏去,不知猶在婦衣内。
婦不敢複著,依事呪埋。
(出《續搜神記》) 襄陽人李除,得了流行的時疫而死,他的妻子在屍旁守靈。
到夜裡三更時分,李除突然硬邦邦地坐了起來,并用手急促地捋妻子手上的金镯子,妻子忙幫他把镯子脫下來,李除拿着镯子立刻又躺下死去。
妻子仔細地觀察李除。
到了早上,發現李除的心口變暖了,漸漸就蘇醒過來。
複活後,他對妻子說,“有個陰曹的官員把我帶走,和我一起走的人很多。
我看見有人給那官員送禮,官員就把他放了。
我就對官員說我要送給他金镯子,官員就讓我回來取了給他。
他得了金镯子就把我放回來了。
”李除雖然看見那官員把金镯子拿走了,其實金镯子還在妻子的衣服裡藏着。
不過妻子不敢再戴那镯子了,就念了符咒把镯子埋掉。
張導 齊武帝建元元年,太子左率張導字進賢。
少讀書,老餌術。
每食不過二味,衣服不修裝。
既得疾,謂妻朱氏曰:“我死後。
棺足周身。
斂我服,但取今著者,慎勿改易。
”及卒,子乾護欲奉遺旨。
朱氏曰:“汝父雖遺言如此,不忍依其言。
”因别制四時服而斂焉。
斂後一月日,家人忽聞棺中呼乾護之聲,人皆一時驚懼。
及至殡棺,見導開目,乃扶出于舊寝。
翌日,坐責妻曰:“我平生素儉,奈何違言,易我故服。
”謂子曰:“複斂我故服。
”乾護乃取故衣斂之。
斂後又曰:“但安棺中,後三日看之。
若(“若”原作“當”,據明抄本改)俨然,即葬。
如目開,必重生矣。
”後三日,乾護等啟棺,見眼開,人皆驚喜,扶出遂生。
謂子曰:“地府以我平生修善著德,放再生二十年。
”導後位至建德令而卒。
(出《窮神秘苑》) 齊武帝建元年間,張導(字進賢)任太子左率。
他年輕時愛讀書,老來常以秫米為食,并且每次吃飯都不超過兩樣菜,也很少作新衣服,十分節儉。
後來他得了病,就對妻子說,“我死後,做的棺材隻要能把我裝進去就行,别做那個大的浪費木料,我的壽衣也用我現在穿的舊衣服就行。
這是我的願望,千萬不要改變!”張導死後,他的兒子乾護本打算按他的遺願辦喪事,但張導的妻子朱氏說,“你父親雖然有那樣的遺言,但我實在不忍心按他說的那樣辦。
”張氏就另外作了四季
”大官說,“如今人世間的牛命該輪回轉世,這些牛死後本該是供人們吃肉的,你們怎麼竟把吃牛肉的人殺死帶到陰間呢?”大官命令趕快把他放還人間。
這人複活後向人們詳細地說了他在陰間經曆的事,于是吃瘟死的牛肉的人們再也沒有得病的了。
丘友 烏程丘友,嘗病死,經一日活。
雲,将去上天,入大廨舍。
見一人著紫帻坐。
或告友,爾祖丘孝伯也,今作主錄。
告人言友不應死,使人遣之,友得還去。
出門,見其祖父母系一足,在門外樹。
後一月亡。
(出《錄異記》) 烏程有一個叫丘友的人,曾經病死,過了一天又活過來了。
他說死後被一個人帶到天上,進了一座大府衙,看見一個戴紫頭巾的官坐在堂上。
有人對丘友說,這是你的祖父丘孝伯,現在是這裡的主錄官,他告訴我你不應該死。
說完就派人送丘友還陽。
丘友出了陰府的大門,看見自己的祖父和祖母用繩子挂着一隻腳綁在樹上。
丘友還陽後一個月,他的祖父母果然死了。
庾申 颍川庾某,宋孝建中,遇疾亡,心下猶溫,經宿未殡,忽然而寤。
說初死,有兩人黑衣來,收縛之,驅使前行。
見一大城,門樓高峻,防衛重複。
将庾入廳前,同入者甚衆。
廳上一貴人南向坐,侍直數百,呼為府君。
府君執筆,簡閱到者。
次至庾曰:“此人算尚未盡。
”催遣之。
一人階上來,引庾出,至城門,語吏差人送之。
門吏雲:“須複白,然後得去。
”門外一女子,年十五六,容色閑麗。
曰:“庾君幸得歸,而留停如此,是門司求物。
”庾雲:“向被錄輕來,無所赍持。
”女脫左臂三隻金钏,投庾雲:“并此與之。
”庾問女何姓,雲:“姓張,家在茅渚,昨霍亂亡。
”庾曰:“我臨亡,遣赍(“赍”原作“齋”,據明抄本改)五千錢,拟市材。
若更生,當送此錢相報。
”女曰:“不忍見君艱厄,此我私物,不煩還家中也。
瘐以(以“原”作“之”,據明抄本改)钏與吏,吏受,竟不複白,便差人送去。
庾與女别,女長歎泣下。
庾既恍惚蘇。
至茅渚尋求,果有張氏新亡少女雲。
(出《還冤記》) 颍川有個姓庾的,宋孝建年間得病死去,但心口還溫熱,一夜沒有殡葬,忽然蘇醒過來。
他說剛死之後看見兩個穿黑衣的人來綁了他,趕着他來到一座大城,城的門樓很高,防衛很森嚴。
他被帶到一個大廳前,一起被帶來的人不少。
隻見堂上朝南坐着一個大官,周圍有好幾百名侍從,都稱那位大官為府君。
府君手拿着筆,查點被帶來的人。
點到庾某時,府君說,“這個人陽壽未到期。
”就催人放庾某還陽。
一個人走上台階帶庾某出去,來到城門前,告訴把守城門的門官趕快派人把庾某送回陽間。
門官卻說,“我得回府君那兒查一查,查明白了才能放他。
”這時城門外有個女子,年紀有十五六歲,長得端莊秀麗,對庾某說,“你有幸能夠生還,但門官卻卡住不放你,這是向你要東西哩。
”庾某說,“我被抓來時身上空空的,什麼東西都沒帶,拿什麼給他啊?”女子就下左臂上戴的三隻金镯子扔給庾某說:“就把這給門官吧。
”庾某問女子姓什麼,女子說姓張,家在茅渚住,昨天因為得了霍亂病死的。
庾某說,“我死前曾準備了五千錢,是準備買棺木的,如果我能複生,一定用這錢還報你。
”女子說,“我是不忍心看你在門官面前為難。
金镯子是我私房的東西,就不麻煩你到我家去還了。
”庾某把三個金镯子給了門官,門官就接受了,也不再說複查的事,立刻派人把庾某送出城來。
庾某和那女子告别,女子長歎一聲哭泣起來,庾某就恍恍然地蘇醒了。
後來他到茅渚去尋找,果然有個張家的少女得病後剛剛死去。
李除 襄陽李除,中時氣死,其婦守屍。
至夜三更,崛然起坐,搏婦臂上金钏甚劇,婦因助脫。
既手執之,還死。
婦伺察之。
至曉,心中更暖,漸漸得蘇。
既活雲,吏将去,比伴甚多。
見有行貨得免者,乃許吏金钏,吏令還,故歸取以與吏。
吏得钏,便放令還。
見吏取钏去,不知猶在婦衣内。
婦不敢複著,依事呪埋。
(出《續搜神記》) 襄陽人李除,得了流行的時疫而死,他的妻子在屍旁守靈。
到夜裡三更時分,李除突然硬邦邦地坐了起來,并用手急促地捋妻子手上的金镯子,妻子忙幫他把镯子脫下來,李除拿着镯子立刻又躺下死去。
妻子仔細地觀察李除。
到了早上,發現李除的心口變暖了,漸漸就蘇醒過來。
複活後,他對妻子說,“有個陰曹的官員把我帶走,和我一起走的人很多。
我看見有人給那官員送禮,官員就把他放了。
我就對官員說我要送給他金镯子,官員就讓我回來取了給他。
他得了金镯子就把我放回來了。
”李除雖然看見那官員把金镯子拿走了,其實金镯子還在妻子的衣服裡藏着。
不過妻子不敢再戴那镯子了,就念了符咒把镯子埋掉。
張導 齊武帝建元元年,太子左率張導字進賢。
少讀書,老餌術。
每食不過二味,衣服不修裝。
既得疾,謂妻朱氏曰:“我死後。
棺足周身。
斂我服,但取今著者,慎勿改易。
”及卒,子乾護欲奉遺旨。
朱氏曰:“汝父雖遺言如此,不忍依其言。
”因别制四時服而斂焉。
斂後一月日,家人忽聞棺中呼乾護之聲,人皆一時驚懼。
及至殡棺,見導開目,乃扶出于舊寝。
翌日,坐責妻曰:“我平生素儉,奈何違言,易我故服。
”謂子曰:“複斂我故服。
”乾護乃取故衣斂之。
斂後又曰:“但安棺中,後三日看之。
若(“若”原作“當”,據明抄本改)俨然,即葬。
如目開,必重生矣。
”後三日,乾護等啟棺,見眼開,人皆驚喜,扶出遂生。
謂子曰:“地府以我平生修善著德,放再生二十年。
”導後位至建德令而卒。
(出《窮神秘苑》) 齊武帝建元年間,張導(字進賢)任太子左率。
他年輕時愛讀書,老來常以秫米為食,并且每次吃飯都不超過兩樣菜,也很少作新衣服,十分節儉。
後來他得了病,就對妻子說,“我死後,做的棺材隻要能把我裝進去就行,别做那個大的浪費木料,我的壽衣也用我現在穿的舊衣服就行。
這是我的願望,千萬不要改變!”張導死後,他的兒子乾護本打算按他的遺願辦喪事,但張導的妻子朱氏說,“你父親雖然有那樣的遺言,但我實在不忍心按他說的那樣辦。
”張氏就另外作了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