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

關燈
,據明抄本改)所棄也。

    ”及死,家人囊盛土,壓奴殺之,馬猶未殺。

    奴死四日而蘇,說雲,初不覺去,忽至官府,留止在門。

    經宿,見亡主被鎖,兵衛引入。

    見奴謂曰:“我謂死人得使奴婢,故遺言喚汝。

    今各自受其苦,全不相關。

    今當白官放汝。

    ”言畢而入。

    奴從屏外窺之,見官問守衛人曰:“昨日壓脂多少乎?”對曰:“得八鬥。

    ”官曰:“更将去,壓取一斛六鬥。

    ”主則被牽出,竟不得言。

    明旦又來,有喜色。

    謂奴曰:“今當為汝白也。

    ”又入。

    官問得脂乎,對曰:“不得。

    ”官問何以,吏曰:“此人死三日,家人為請僧設會,每聞經呗聲,鐵梁辄折,故不得也。

    ”官曰:“且将去。

    ”吏白官:“請放奴。

    ”官即令放。

    與主俱出門,主遣傳語妻子曰:“賴汝追福,獲免大苦。

    然猶未脫,更能造經像以相救,冀因得免。

    自今無設祭,既不得食,而益無罪。

    ”言畢而别,奴遂重生,而具言之。

    家中果以其日設會,于是傾家追福,合門練行。

    (出《法苑珠林》) 北齊時,有個做官的人姓梁,非常富有。

    快死的時候,對他的妻子說:“我平生喜愛的奴仆和馬,經常使用,他們很稱我意。

    我死後就讓他們殉葬。

    不然,我會很遺憾的。

    ”等到梁甲死時,家人就用袋子裝上土把奴仆壓死,馬沒有殺死。

    奴仆死後四天就蘇醒過來,說:“開始時不知不覺就去了,忽然來到一座官府,被留在門外住了一宿,看見已故去的主人被鎖着,後來差役引他進府,梁甲見了對奴仆說:“我以為死人也可使用奴仆,才留下遺言叫你來。

    現在各自受苦,不分主人奴隸。

    我去請求官吏放你回去。

    ”說完就進去了。

    我從屏風外窺視,着看見官吏正問守衛人員說:“昨天去壓取了多少油水?”守衛人員說:“得了八鬥。

    ”官吏說:“再去一次,壓取他十六鬥。

    ”這時梁甲被領出來,沒有機會說話。

    第二天梁甲又來了,面帶喜色,對奴仆說:“今天可以為你求情了。

    ”進入屋内,官吏問有收獲嗎?回答說:“沒有。

    ”官問為什麼,差吏說:“這個人已死三天了,家人為他請和尚設道場,每當聽到念經的聲音,鐵梁立即折斷了,所以沒有收獲。

    ”官說:“你去吧。

    ”守衛的人請求放了那個奴仆。

    官吏就答應馬上放奴仆,于是奴仆與主人梁甲一同出門。

    梁甲讓奴仆傳話給他的妻子說,多虧她設道場為我追福,才免除了更大的痛苦,但仍然沒有解脫,還要造一個佛像我才能得救,希望因此而免除災難。

    從這以後不要用東西祭祀,我越是不吃東西,就越無罪。

    ”說完就分開了。

    奴仆複生後,全家為他追福,全念佛修行了。

     任義方 唐括州刺史樂安任義方,武德年中,死經數日而蘇。

    自雲,被引見閻羅王。

    王令人引示地獄之處,所說與佛經不殊。

    又雲,地下晝日昏暗,如霧中行。

    時其家以義方心上少有溫氣,遂即請僧行道,義方乃于地下聞其贊呗之聲。

    王檢其案,謂吏曰:“未合即死,何因錯追?”遂放令歸。

    義方出,度三關。

    關吏皆睡。

    送人雲,但尋呗聲,當即到舍。

    見一坑當道,意欲跳過,遂落坑中,應時即起。

    論說地獄,畫地成圖。

    其說得奉祿,皆造經像,曾寫《金剛般若》千餘部。

    義方自說。

    (出《法苑珠林》) 唐朝,括州刺史樂安任義方,唐高祖武德年間,死後數日又複活了。

    自己說,他被引去見閻王,閻王命令差役把他帶入地獄。

    他所說的地獄與佛經裡說的沒有不同。

    又說,地下白天黑夜都很昏暗,就象在霧中行走一樣。

    家人因為他死後心口處還溫暖,就去請和尚替他行道。

    義方在地下聽到了和尚為他念經的聲音。

    閻王核驗了生死簿,對差吏說:“他不應該現在死,為什麼錯抓了他?”于是就讓放他回去。

    義方離開地府時連過了三道關,守衛關口的差吏都睡着了,送他的人說:“隻要你按照念經的聲音一路尋去,就一定能到家。

    任義方在路上看見一個坑,想跳過去,卻掉在坑中,馬上就活過來了。

    之後,訴說起地獄的情形,并在地上畫圖解說。

    從此以後他所得到的奉祿都用來建造佛像。

    并寫了《金剛般若經》千餘部。

    這是義方自己說的。

     齊士望 魏州武強人齊士望,貞觀二十一年,死經七日而蘇。

    自雲,初死之後,被引見王,即付曹司,别遣勘當。

    經四五日,勘簿雲:“與合死者同姓字,然未合即死。

    ”判官語士望曰:“汝生平好燒雞子,宜受罪而歸。

    ”即命人送其出門。

    去曹司一二裡,即見一城門,城中有鼓吹之聲,士望忻然趨走而入之。

    入後,城門已閉,其中更無屋宇,遍地皆是熱灰。

    士望周章不知所計,燒灼其足,殊常痛苦。

    士望四顧,城門并開,及走向門,其扉即掩。

    凡經一日,有人命門者曰:“開門,放昨日罪人出。

    ”即命人送歸。

    使者辭以路遙,遷延不送之。

    始求以錢絹,士望許諾。

    遂經曆川塗,踐履荊棘。

    行至一處,有如環堵,其中有坑,深黑。

    士望懼之,使者推之,遂入坑内,不覺漸蘇。

    尋乃造紙錢等待焉,使者依期還到,士望妻亦同見之。

    (出《法苑珠林》) 魏州武強人齊士望,于唐貞觀二十一年,死後七天又複生。

    他自己說:剛死之後,被領去見閻王,閻王又把他交給曹司,讓曹司查驗他是否應該死。

    過了四五天,曹司查看名冊說:“他與該死的人同姓名,他不該現在死。

    判官對士望說:你生平喜歡燒雞,應當受罪後再回去。

    ”馬上派人把士望送出門,去到離曹司一二裡的地方。

    看見一座城門,城中有鼓樂吹奏之聲,士望就很欣然地走進去。

    之後,城門就關上了。

    城中沒有屋子,遍地都滿是熱灰。

    士望驚恐不知所措,熱灰燒灼他的腳,非常痛苦。

    士望環顧四周,城門都開了,等走到門口,門又馬上關閉。

    這樣過了一天,有人命令看門的人說:“把門打開,放昨日的罪人出來。

    ”于是就派人送他回來。

    但差役推說路太遙遠,不送他,并向士望索求錢物,士望答應了他。

    之後,他們跋山涉水,披荊踏棘。

    走到一個地方,好像四周都是圍牆,其中還有一坑,又深又黑。

    士望很害怕,使者推他,就掉進坑内,不覺中蘇醒過來。

    之後,就找紙造錢,等待使者來取,使者如期來到,士望的妻子也同時見到了使者。

     楊師操 雍州醴泉縣人楊師操,貞觀中,任藍田縣尉。

    尉後以身老還家,躬耕為業。

    然立性毒惡,喜見人過。

    每鄉人有事,無問大小,即錄告官。

    縣令裝瞿昙,用為煩碎,初不與理。

    師操或上表聞天,人皆不喜。

    每謂人曰:“吾性雖急暴,從武德已來,四度受戒,日誦經論。

    然有人侵己,則不能忍。

    ”到永徽元年,四月七日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