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

關燈
卷第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支法衡程道惠僧善道李旦梁甲任義方齊士望楊師操裴則子河南府史 周頌盧弁 支法衡 晉沙門支法衡,得病旬日,亡經三日而蘇。

    說死時,有人将去。

    見如官曹舍者數處,不肯受之。

    俄見有鐵輪,輪上有爪,從西轉來,無持引者,而轉駛如風。

    有一吏呼罪人當輪立,輪轉來轹之。

    翻還。

    如此數,人碎爛。

    吏呼衡道人來當輪立。

    衡恐怖自責,悔不精進,今當此輪乎?語畢,吏謂衡曰:“道人可去。

    ”于是仰首,見天有孔,不覺倏爾上升,以頭穿中,兩手搏兩邊,四向顧視。

    見七寶官船及諸天人。

    衡甚踴躍,不能得上,疲而複下。

    所将衡去人笑曰:“見何物,不能上乎?”乃以衡付船官,船官行船,使為舵工。

    衡曰:“我不能持舵。

    ”強之。

    有船數百,皆随衡後。

    衡不曉捉舵,跄沙洲上。

    吏司推衡,以法應斬。

    引衡上岸,雷鼓将斬。

    忽有五色二龍,推船還浮,吏乃原之,衡大恐懼。

    望見西北有講堂,上有沙門甚衆。

    聞經呗之聲,衡遽走趣之。

    堂有十二階,始蹑一階,見亡師法柱,踞胡床坐。

    見衡曰:“我弟子也,何以而來?”因起臨階,以手巾打衡面曰:“莫來。

    ”衡甚欲上,複舉步登階,柱複推令下。

    至三乃上。

    見平地有一井,深三四丈,磚無隙際,衡心念言,此井自然。

    井邊有人謂曰:“不自然者,何得成井?”雖見法柱故倚望之,謂衡:“可複道還去,狗不齧汝。

    ”衡還水邊,亦不見向來船也。

    衡渴,欲飲水,乃堕水中,因便得蘇。

    于是出家,持戒菜食,盡夜精思,為至行沙門。

    比丘法橋,衡弟子也。

    (出《冥祥記》) 晉時道人支法衡,得病十天後死了,三天後又蘇醒過來。

    他說死時,有人帶他走,看見很多處象官府一樣的房舍,都不肯接納他。

    不久看見一個鐵輪子,上邊有很多爪,從西面朝他滾來,沒有人推它,輪子轉動如風。

    有一官吏喊罪犯立在輪前,輪子軋過來又軋過去,如此數次,那人已被壓碎。

    那個官吏又招呼支法衡立在輪前。

    支法衡又恐懼又自責,後悔自己習經不深,才遭此厄運。

    說完,官吏對他說:“你可以走了。

    ”于是支法衡擡頭,看見天上有一個洞。

    恍惚中不覺身體上升,用腦袋穿過洞,用兩手把住洞的兩邊,向四周看,看見了七寶官船和許多仙人。

    支法衡使很大勁也沒上去,最後疲勞地下來。

    帶支法衡離開的人笑着對他說:“看見什麼了,為什麼不上去?”接着就把他送到船官那裡。

    船官就讓他駕船,支法衡說:“我不會掌舵。

    ”船官就強迫他,有數百條船都跟在支法衡的身後,由于他不會使船,就擱淺在沙灘上。

    吏司就推着他準備斬首。

    等把他帶上岸邊,正擂鼓準備斬首時,忽然有兩條五彩的龍,把船推浮到水上。

    吏司就放了支法衡,他非常恐懼。

    看見西北方有個講堂,上有很多僧人。

    遠遠傳來念經之聲,他就趕緊走上前。

    講堂有十二級台階,剛走到第一階,就看見死去的師傅法柱正倚在床邊坐着,見了支法衡說:“弟子為什麼來這裡?”趁勢走下台階,用手巾打支法衡的臉說:“不要來。

    ”支法衡很想走上去,就又擡步登階,法柱又推他下來,這樣反複三次才上去。

    看見地上有一口井,井深三四丈,井裡的磚一點縫隙沒有。

    他心想,這個井是自然的,井邊有個人對他說:“不是自然的,怎能成為井?”隻見法柱還倚在床邊望着他,對他說:“你可以原道返回,狗不會咬你。

    ”支法衡就又回到水邊,再也看不見原來的船了。

    他渴了想飲水,卻掉在水裡,因此才醒過來。

    從此他便出家修煉,吃齋念佛,晝夜深思,成為德行極高的僧人。

    比丘僧法橋是他的弟子。

     程道惠 程道惠,字文和,武昌人也。

    世奉五鬥米道,不信有佛。

    常雲:“古來正道,莫逾李老,何乃信惑胡言,以為勝教。

    ”太元十五年,病死,心下尚暖。

    家不殡殓,數日得蘇。

    說初死時,見十許人,縛錄将去。

    逢一比丘雲:“此人宿福,未可縛也。

    ”乃解其縛,散驅而去。

    道路修平,而兩邊棘刺森然,略不容足。

    驅諸罪人,馳走其中,身随著刺,号呻聒耳。

    見道惠行在平路,皆歎羨曰:“佛弟子行路,複勝人也。

    ”道惠曰:“我不奉法。

    ”其人笑曰:“君忘之耳。

    ”道惠因自憶先身奉佛,已經五生五死。

    忘失本志,今生在世。

    幼遇惡人,未達邪正,乃惑邪道。

    既至大城,徑進廳事。

    見一人,年可四五十,南面而坐。

    見道惠驚曰:“君不應來。

    ”有一人著單衣帻,持簿書,對曰:“此人伐社殺人,罪應來此。

    ”向逢比丘,亦随道惠入,申理甚至,雲:“伐社非罪也,此人宿福甚多,殺人雖重,報未至也。

    ”南面坐者曰:“可罰所錄人。

    ”命道惠就坐,謝曰:“小鬼謬濫,枉相錄來,亦由君忘失宿命,不知奉正法故也。

    ”将遣道惠還,乃使暫兼覆校将軍,曆觀地獄。

    道惠欣然辭出,導從而行。

    行至諸城,皆是地獄,人衆巨億,悉受罪報。

    見有猘狗,齧人百節,肌肉散落,流血蔽地。

    又有群鳥,其嘴如鋒,飛來甚速,入人口中,表裡貫洞。

    其人宛轉呼叫,筋骨碎落。

    觀曆既遍,乃遣道惠還。

    複見向所逢比丘,與道惠一銅物,形如小鈴。

    曰:“君還至家,可棄此門外,勿以入室。

    某年月日,君當有厄。

    誡慎過此,壽延九十。

    ”時道惠家于京師大桁南,自還,達皂莢橋,見親表三人,駐車共語,悼道惠之亡。

    至門,見婢行哭而市。

    彼人及婢,鹹弗見也。

    道惠将入門,置向銅物門外樹上,光明舒散,流飛屬天,良久還小,奄爾而滅。

    至戶,聞屍臭,惆怅惡之。

    時賓親奔吊,哭道惠者多。

    不得徘徊,因進入屍,忽然而蘇。

    說所逢車人及市婢,鹹皆符同。

    道惠後為廷尉,預西堂聽誦,未及就列,欻然頓悶,不識人。

    半日乃愈。

    計其時日。

    即道人所戒之期。

    頃之。

    遷為廣州刺史。

    元嘉六年卒,八十九矣。

    (出《廣異記》) 程道惠,字文和,武昌人。

    世代信奉五鬥米道,不信有佛。

    經常說:“自古正道,沒有超過老莊的。

    為什麼要迷信胡人之言,把佛教視為勝數?吳國孫權太元十五年,病死。

    心口尚暖,家人就沒有入殓。

    過了幾天就蘇醒過來了。

    他說剛死時,看見十多個人,捆綁着将他拉走。

    正好碰見一個和尚,和尚說:“這個人前世積德,不能捆綁他。

    ”于是給他松綁,趕他走去。

    道路很平,道兩邊荊棘茂密,不能容足。

    驅趕着罪人在荊棘裡邊走,荊棘劃破了他們周身,号哭的、呻吟的聲音混成一片。

    他們看見道惠走在平路上,都感歎而羨慕地說:“佛家弟子走路,勝過一般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