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

關燈
卷第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趙文若孔恪霍有鄰皇甫恂裴齡六合縣丞薛濤趙裴鄧成張瑤 趙文若 隋大業中,雍州長安縣人趙文若,死經七日,家人大殓,将欲入棺,乃縮一腳。

    家人懼怕,不敢入棺,文若得活。

    眷屬喜問所由,文若雲,初有人引至王所,王問:“汝生存之時,作何福業?”文若答王:“受持《金剛般若經》。

    王歎雲:“善哉!此福第一。

    汝雖福善,且将示汝其受罪之處。

    ”令人一引文若北行十步,至一牆孔,令文若入。

    隔壁有人引手,從孔中捉文若頭引出,極大辛苦,得度牆外。

    見大地獄,镬湯苦具,罪人受苦,不可具述。

    乃有衆多豬羊雞鴨之屬,竟來從文若債命。

    文若雲:“吾不食汝身,何故見逼?”諸畜生雲:“汝往時某處食我,頭腳四肢,節節分張,人各飲啖。

    何諱之?”文若一心念佛,深悔諸罪,不出餘言,求為修福報謝。

    諸畜各散,使人将文若卻至王所。

    王付一碗釘,令文若食之,并用五釘釘文若頭頂及手足。

    然後放回。

    文若得蘇。

    其說此事,然患頭痛及手足。

    久後修福,痛漸得差。

    後爾已來,精勤誦持《金剛般若經》,不敢遺漏寸陰。

    但見道俗親疏,并勸受持。

    後因使,至一驿廳上,暫時偃息。

    於時夢見一青衣婦女,急來乞命。

    文若驚寤,即喚驿長問曰:“汝為吾欲殺生不?”驿長答雲:“實為公欲殺一小羊。

    ”文若問雲:“其羊做何色?”答雲:“是青牸羊。

    ”文若報雲:“汝急放卻,吾與價直。

    ”贖取放之,良由般若威力,冥資感應也。

    (出《冥祥記》) 隋朝大業年間,雍州長安縣人趙文若,死了七天,家人把他入殓,将要放在棺材裡時,竟然有一隻腳縮回來。

    家裡人都很害怕,不敢把他放入棺中。

    文若則活過來了。

    家裡人和親屬們驚喜地問他怎麼回事。

    文若說:開始時,有人領着他到閻王住的地方。

    閻王問他:你在活着的時候,做過什麼好事?”文若回答閻王說常念《金剛般若經》。

    王感歎地說:“好哇,這是頭等的好事。

    你雖然做了好事,且讓你看看他們受罪的地方。

    ”叫一個人領文若向北走十步,來到一個牆洞,叫文若進去。

    隔壁有人伸過手來,從牆洞中捉住文若的頭拉他出去。

    極大痛苦,才過了牆外。

    看見一個很大的地獄,油鍋開水等各種殘酷的刑具,罪人受苦,不可一一述說。

    并且有很多的豬、羊、雞、鴨等,争先恐後向文若讨命。

    文若說:“我沒有吃你們,為什麼相逼?”所有的畜生都說:“你以前在某個地方吃過我們,頭腳四肢,處處分解,各個連吃帶喝。

    為什麼不敢承認?”文若一心念佛,深深地悔恨各種罪惡,不多說一句話。

    請求修行福份,回報恩德。

    所有的畜生各自散去。

    讓人帶文若退回到閻王的住處。

    閻王給他一碗釘,叫文若吃了它,并用五顆釘子釘文若的頭和手腳,然後放他回去。

    文若得以蘇醒。

    他說起這件事,然而卻患了頭痛和手腳痛的病。

    從這以後便做起好事,痛的程度逐漸差了。

    從此以後,精勤誦持《金鋼般若經》,不敢浪費一寸光陰。

    看見的人不論道俗親疏,都勸他們念經。

    後來因為公差,到了一個驿站上,暫時仰卧休息。

    這時夢見一個青衣女子。

    急忙前來讨命。

    文若驚醒,立即招呼驿站的長官問道:“你為我想殺生嗎?”驿長回答說:“确實想為你殺一頭小羊。

    ”文若問:“這個羊是什麼顔色的?”回答說:“是青色的雌羊。

    ”文若告訴他說:“你趕快把羊放了,我給你錢。

    ”把羊贖回放了,這都是由于《般若經》的威力。

    冥冥之中都能感應到。

     孔恪 唐武德中,遂州總管府記室參軍孔恪,暴病死,一日而蘇。

    自說,被收至官所,問何故殺牛兩頭。

    恪雲,不殺。

    官曰:“汝弟證汝殺,何故不承?”因呼恪弟,死已數年矣。

    既至,枷械甚嚴。

    官問:“汝所言兄殺牛虛實,弟曰:“兄前奉使招慰獠賊,使某殺牛會之,實奉兄命,非自殺也。

    ”恪曰:“使弟殺牛會是實,然國事也,恪有何罪?”官曰:“汝殺牛(“牛”字原阙,據明抄本補),會獠,以招慰為功,用求官賞,以為己利,何為國事也?”因謂恪弟曰:“汝以證兄故久留,汝兄既遣殺,汝便無罪,放任受生。

    ”言訖,弟忽不見,亦竟不得言叙。

    官又問恪:“因何複殺兩鴨?”恪曰:“前任縣令,殺鴨供客,豈恪罪也?”官曰:“客自有料,殺鴨供之,将求美譽,非罪而何?”又問:“何故殺雞卵六枚?”曰:“平生不食雞卵。

    唯憶九歲時寒食日,母與六枚,因煮食之。

    ”官曰:“然欲推罪母也。

    ”恪曰:“不敢,但說其因耳。

    ”官曰:“汝殺他命,當自受之。

    ”言訖,忽有數十人來執恪,将出去。

    恪大呼曰:“官府亦大枉濫。

    ”官聞之,呼還曰:“何枉濫?”恪曰:“生來有罪皆不遺,生來修福,皆不見記者,豈非濫耶?”官問主司,恪有何福,何為不錄?主司對曰:“福亦皆錄,量罪多少。

    若福多罪少,先令受福。

    罪多福少,先令受罪。

    然恪福少罪多,故未論其福。

    ”官怒曰:“雖先受罪,何不唱福示之?”命鞭主司一百,倏忽鞭訖,血流濺地。

    既而唱恪生來所修之福,亦無遺者。

    官謂恪曰:“汝應先受罪,我更令汝歸七日,可勤追福。

    ”因遣人送出,遂蘇。

    恪大集僧尼,行道忏悔,精勤苦行,自說其事。

    至七日,家人辭訣,俄而命終也。

    (出《冥報記》) 唐朝武德年間,遂州總管府記室參軍孔恪,患暴病而死。

    一天後蘇醒過來。

    自己說:被收審來到一官府的地方。

    問他為什麼殺兩頭牛?恪說:“沒殺。

    ”官說:“你弟弟證明你殺了。

    為什麼不承認。

    ”因此,招呼孔恪的弟弟,已經死了多年了。

    來到後。

    看到帶着枷鎖刑具十分嚴酷。

    官問:“你所說的兄殺牛一事是真是假?”弟說:“兄以前奉命招安慰問那些賊寇,指使我殺牛宴請他們,确實是奉兄的命令,不是我自願殺的。

    ”恪說:“指使弟弟殺牛會請是事實,然而那是為了國家大事,我孔恪有什麼罪過?”官說:“你殺牛會請賊寇,以招安有功。

    可以得到官府的獎嘗。

    這是為自己的利益。

    為什麼是為了國家的事呢?因此對恪弟說:“你為證實你兄,所以久留在這裡。

    既然是你兄派你殺牛,你便無罪。

    故你随便去托生吧。

    ”說完,弟忽然不見了,也竟然來不及再說什麼。

    官又問恪:“為什麼又殺兩隻鴨子?”恪說:“前任縣令,殺鴨請客,難道是我的罪過嗎?”官說:“客人自己有吃的東西,殺鴨子請他們,想得到他的贊譽,不是罪過是什麼?”又問:“為什麼殺雞蛋六枚?”說:“我平生不吃雞蛋。

    唯有回憶九歲的時候寒食節那天,母親給我六個雞蛋。

    因此煮着吃了。

    ”官說:“難道你想把罪過推給母親嗎?”恪說:“不敢,隻是證明其中的原因。

    ”官說:“你殺死他們的性命,自己應該受到懲罰。

    說完,忽然有數十人來拉孔恪,讓他出去。

    恪大聲說:“官府也随意冤枉好人。

    ”恪說:“生來所有罪過都不遺漏,生來做好事修福的,都不見有記載,這豈不是過分嗎?”官問主司,“恪有什麼好事。

    為什麼不給記錄?”主司回答說:“好事都記錄了,根據數量的多少。

    如果好事多罪過少,就先讓他享受福份;罪過多好事少,就先讓他受罪。

    然而孔恪好事少罪過多,所以沒有考慮他的好處。

    ”官大怒說:“雖然先受罪,但為什麼不把好處告訴人家?”叫人鞭打主司一百下。

    很快地鞭打完,血流滿地。

    随即宣讀孔恪生來所做的好事,也沒有遺漏的。

    官對恪說:你應當先受罪,我可以更改一下叫你回去七天,可以努力做好事。

    因此派人送他出去。

    于是蘇醒了。

    恪把很多僧尼集在一起。

    進行忏悔。

    精心勤奮的做好事。

    自己說了這些事。

    到了第七天,家人與他訣别,一會生命結束。

     霍有鄰 開元末,霍有鄰為汲縣尉,在州直刺吏。

    刺史段崇簡嚴酷。

    會察長(“會”原作“下”,“長”原作“畏”,據明抄本改)之日,中後索羊腎。

    有鄰催促,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