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集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 依止品
一 何義
一
時,具壽阿難往詣世尊之處,至已,禮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具壽阿難白世尊言: “大德!善戒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善戒者以不悔為義,以不悔為功德。
” “大德!又,不悔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不悔者以歡悅為義,以歡悅為功德。
” “大德!又,歡悅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歡悅者以喜為義,以喜為功德。
” “大德!又,喜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喜者以止為義,以止為功德。
” “大德!又,止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止者以樂為義,以樂為功德。
” “大德!又,樂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樂者以定為義,以定為功德。
” “大德!又,定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定者以如實智見為義,以如實智見為功德。
” “大德!又,如實智見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如實智見者以厭患為義,以厭患為功德。
” “大德!又,厭患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厭患者以離貪為義,以離貪為功德。
” “大德!又,離貪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離貪者以解脫智見為義,以解脫智見為功德。
二 阿難!如是,善戒者以不悔為義,以不悔為功德;不悔者以歡悅為義,以歡悅為功德;歡悅者以喜為義,以喜為功德;喜者以止為義,以止為功德;止者以樂為義,以樂為功德;樂者以定為義,以定為功德;定者以如實智見為義,以如實智見為功德;如實智見者以厭患為義,以厭患為功德;厭患者以離貪為義,以離貪為功德;離貪者以解脫智見為義,以解脫智見為功德。
阿難!如是,善戒者次第而趣于最勝。
” 二 思 一 “諸比丘!持戒、具戒者,不可思:‘我得不悔’。
諸比丘!依于法,持戒、具戒者得不悔。
諸比丘!不悔者,不可思:‘我得歡悅’。
諸比丘!依于法,不悔者得歡悅。
諸比丘!歡悅者,不可思:‘我得喜’。
諸比丘!依于法,歡悅者得喜。
諸比丘!于意有喜者,不可思:‘我得止于身’。
諸比丘!依于法,于意有喜者得止于身。
諸比丘!于身有止者,不可思:‘我覺樂’。
諸比丘!依于法,于身有止者覺樂。
諸比丘!于樂者,不可思:‘我得定心’。
諸比丘!依于法,于樂者得定心。
諸比丘!得定者,不可思:‘我如實知見’。
諸比丘!依于法,得定者如實知見。
諸比丘!如實知見者,不可思:‘我厭患’。
諸比丘!依于法,如實知見者厭患。
諸比丘!厭患者,不可思:‘我離貪’。
諸比丘!依于法,厭患者離貪。
諸比丘!離貪者,不可思:‘我現證解脫智見’。
諸比丘!依于法,離貪者現證解脫智見。
二 諸比丘!如是,離貪者以解脫智見為義,以解脫智見為功德;厭患者以離貪為義,以離貪為功德;如實智見者以厭患為義,以厭患為功德;定者以如實智見為義,以如實智見為功德。
樂者以定為義,以定為功德;止者以樂為義,以樂為功德;喜者以止為義,以止為功德;歡悅者以喜為義,以喜為功德;不悔者以歡悅為義,以歡悅為功德;善戒者以不悔為義,以不悔為功德。
諸比丘!如是,法生法,法圓滿法,自此岸導至彼岸。
” 三 所依(一) 一 “諸比丘!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二 諸比丘!譬如枝葉毀壞之樹,其幼芽不能完成圓滿,皮、材、心不能完成圓滿。
諸比丘!如是,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三 諸比丘!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四 諸比丘!譬如枝葉具足之樹,其幼芽完成圓滿,皮、材、心完成圓滿。
諸比丘!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 四 所依(二) 一 爾時,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言: “友等!諸比丘!” “友!” 彼諸比丘應諾具壽舍利弗。
具壽舍利弗即說: 二 “友等!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三 友等!譬如枝葉毀壞之樹,其幼芽不能完成圓滿,皮、材、心不能完成圓滿。
友等!如是,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四 友等!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五 友等!譬如枝葉具足之樹,其幼芽完成圓滿,皮、材、心完成圓滿。
友等!如是,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 五 所依(三) 一 爾時,具壽阿難告諸比丘言……乃至…… 二 “友等!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三 友等!譬如枝葉毀壞之樹,其幼芽不能完成圓滿,皮、膚、心不能完成圓滿。
友等!如是,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四 友等!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五 友等!譬如枝葉具足之樹,其幼芽完成圓滿,皮、材、心完成圓滿。
友等!如是,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 六 難 一 “諸比丘!比丘若罵詈呵責同梵行者、诽謗聖者,契理契機,無不堕入十一難中随一之難。
何等為十一耶? 二 即未證得者不能證得,已證得者失,無正法明,于正法有增上慢,修梵行者不欣,犯随一之雜染罪,棄學而還俗,病于重患,颠狂亂心,蒙昧而命終,身壞命終而後生于惡生、惡趣、堕處、地獄。
諸比丘!比丘若罵詈呵責同梵行者、诽謗聖者,契理契機,無不堕入此十一難中随一之難。
” 七 想(一) 一 時,具壽阿難往詣世尊之處,至已,禮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具壽阿難白世尊言: 大德!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耶?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二 “阿難!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 三 “大德!雲何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耶?謂:于地無地想……乃至……于意所尋亦無想,而有知也。
” 四 “阿難!此處,比丘有如是之想:‘此乃寂靜也,此乃殊妙也,謂:一切行之寂止,一切依之定棄、愛盡、離貪、滅盡、涅槃也’。
阿難!若能如是,比丘乃獲得如是之三昧,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 八 想(二) 一 時,具壽阿難歡喜随喜世尊之所說,從座而起,禮敬世尊,作右繞,往具壽舍利弗之處。
往已與具壽舍利弗相俱交換慶慰,歡喜銘感之語已,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具壽阿難對具壽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耶?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 二 “友阿難!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 三 “友舍利弗!雲何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耶?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
坐于一面之具壽阿難白世尊言: “大德!善戒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善戒者以不悔為義,以不悔為功德。
” “大德!又,不悔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不悔者以歡悅為義,以歡悅為功德。
” “大德!又,歡悅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歡悅者以喜為義,以喜為功德。
” “大德!又,喜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喜者以止為義,以止為功德。
” “大德!又,止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止者以樂為義,以樂為功德。
” “大德!又,樂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樂者以定為義,以定為功德。
” “大德!又,定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定者以如實智見為義,以如實智見為功德。
” “大德!又,如實智見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如實智見者以厭患為義,以厭患為功德。
” “大德!又,厭患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厭患者以離貪為義,以離貪為功德。
” “大德!又,離貪者以何為義,以何為功德耶?” “阿難!離貪者以解脫智見為義,以解脫智見為功德。
二 阿難!如是,善戒者以不悔為義,以不悔為功德;不悔者以歡悅為義,以歡悅為功德;歡悅者以喜為義,以喜為功德;喜者以止為義,以止為功德;止者以樂為義,以樂為功德;樂者以定為義,以定為功德;定者以如實智見為義,以如實智見為功德;如實智見者以厭患為義,以厭患為功德;厭患者以離貪為義,以離貪為功德;離貪者以解脫智見為義,以解脫智見為功德。
阿難!如是,善戒者次第而趣于最勝。
” 二 思 一 “諸比丘!持戒、具戒者,不可思:‘我得不悔’。
諸比丘!依于法,持戒、具戒者得不悔。
諸比丘!不悔者,不可思:‘我得歡悅’。
諸比丘!依于法,不悔者得歡悅。
諸比丘!歡悅者,不可思:‘我得喜’。
諸比丘!依于法,歡悅者得喜。
諸比丘!于意有喜者,不可思:‘我得止于身’。
諸比丘!依于法,于意有喜者得止于身。
諸比丘!于身有止者,不可思:‘我覺樂’。
諸比丘!依于法,于身有止者覺樂。
諸比丘!于樂者,不可思:‘我得定心’。
諸比丘!依于法,于樂者得定心。
諸比丘!得定者,不可思:‘我如實知見’。
諸比丘!依于法,得定者如實知見。
諸比丘!如實知見者,不可思:‘我厭患’。
諸比丘!依于法,如實知見者厭患。
諸比丘!厭患者,不可思:‘我離貪’。
諸比丘!依于法,厭患者離貪。
諸比丘!離貪者,不可思:‘我現證解脫智見’。
諸比丘!依于法,離貪者現證解脫智見。
二 諸比丘!如是,離貪者以解脫智見為義,以解脫智見為功德;厭患者以離貪為義,以離貪為功德;如實智見者以厭患為義,以厭患為功德;定者以如實智見為義,以如實智見為功德。
樂者以定為義,以定為功德;止者以樂為義,以樂為功德;喜者以止為義,以止為功德;歡悅者以喜為義,以喜為功德;不悔者以歡悅為義,以歡悅為功德;善戒者以不悔為義,以不悔為功德。
諸比丘!如是,法生法,法圓滿法,自此岸導至彼岸。
” 三 所依(一) 一 “諸比丘!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二 諸比丘!譬如枝葉毀壞之樹,其幼芽不能完成圓滿,皮、材、心不能完成圓滿。
諸比丘!如是,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三 諸比丘!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四 諸比丘!譬如枝葉具足之樹,其幼芽完成圓滿,皮、材、心完成圓滿。
諸比丘!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 四 所依(二) 一 爾時,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言: “友等!諸比丘!” “友!” 彼諸比丘應諾具壽舍利弗。
具壽舍利弗即說: 二 “友等!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三 友等!譬如枝葉毀壞之樹,其幼芽不能完成圓滿,皮、材、心不能完成圓滿。
友等!如是,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四 友等!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五 友等!譬如枝葉具足之樹,其幼芽完成圓滿,皮、材、心完成圓滿。
友等!如是,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 五 所依(三) 一 爾時,具壽阿難告諸比丘言……乃至…… 二 “友等!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三 友等!譬如枝葉毀壞之樹,其幼芽不能完成圓滿,皮、膚、心不能完成圓滿。
友等!如是,破戒、壞戒者,害不悔之所依;無不悔、壞不悔者,[害歡悅之所依;無歡悅、壞歡悅者,害喜之所依;無喜、壞喜者,害止之所依;無止、壞止者,害樂之所依;無樂、壞樂者,害正定之所依;無正定、壞正定者,害如實智見之所依;無如實智見、壞如實智見者,害厭患之所依;無厭患、壞厭患者,害離貪之所依;無離貪、壞離貪者,]害解脫智見之所依。
四 友等!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五 友等!譬如枝葉具足之樹,其幼芽完成圓滿,皮、材、心完成圓滿。
友等!如是,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歡悅之所依;有歡悅、具足歡悅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樂之所依;有樂、具足樂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實智見之所依;有如實智見、具足如實智見者,具足厭患之所依;有厭患、具足厭患者,[具足離貪之所依;有離貪、具足離貪者,]具足解脫智見之所依。
” 六 難 一 “諸比丘!比丘若罵詈呵責同梵行者、诽謗聖者,契理契機,無不堕入十一難中随一之難。
何等為十一耶? 二 即未證得者不能證得,已證得者失,無正法明,于正法有增上慢,修梵行者不欣,犯随一之雜染罪,棄學而還俗,病于重患,颠狂亂心,蒙昧而命終,身壞命終而後生于惡生、惡趣、堕處、地獄。
諸比丘!比丘若罵詈呵責同梵行者、诽謗聖者,契理契機,無不堕入此十一難中随一之難。
” 七 想(一) 一 時,具壽阿難往詣世尊之處,至已,禮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具壽阿難白世尊言: 大德!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耶?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二 “阿難!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 三 “大德!雲何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耶?謂:于地無地想……乃至……于意所尋亦無想,而有知也。
” 四 “阿難!此處,比丘有如是之想:‘此乃寂靜也,此乃殊妙也,謂:一切行之寂止,一切依之定棄、愛盡、離貪、滅盡、涅槃也’。
阿難!若能如是,比丘乃獲得如是之三昧,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 八 想(二) 一 時,具壽阿難歡喜随喜世尊之所說,從座而起,禮敬世尊,作右繞,往具壽舍利弗之處。
往已與具壽舍利弗相俱交換慶慰,歡喜銘感之語已,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具壽阿難對具壽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耶?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 二 “友阿難!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風無風想,于空無邊處無空無邊處想,于識無邊處無識無邊處想,于無所有處無無所有處想,于非想非非想處無非想非非想處想,于此世無此世想,于他世無他世想,]見、聞、覺、知、得、求,于意所尋亦無想,然有想也。
” 三 “友舍利弗!雲何比丘可獲得如是之三昧耶?謂:于地無地想,[于水無水想,于火無火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