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集

關燈
諸比丘!彼等比丘之所行,是為多人之益,多人之樂,多人之利,為人與天之益、之樂。

    諸比丘!又彼等比丘将生很多之福,又彼等比丘将住立此正法。

    ” 第十二 無犯等品 一 “諸比丘!凡比丘,将無犯示為犯者。

    諸比丘!彼等比丘之所行,是為多人之無益,是為多人之無樂,是為多人之無利,是為人、天之無益、之苦。

    諸比丘!又彼等比丘将生甚多之非福,又彼等比丘将隐沒此正法。

     二 諸比丘!凡比丘,将犯示為無犯者……乃至…… 三 諸比丘!凡比丘,将輕犯示為重犯者……乃至…… 四 諸比丘!凡比丘,将重犯示為輕犯者……乃至…… 五 諸比丘!凡比丘,将粗重犯示為非粗重犯者……乃至…… 六 諸比丘!凡比丘,将非粗重犯示為粗重犯者……乃至…… 七 諸比丘!凡比丘,将有殘犯示為無殘犯者……乃至…… 八 諸比丘!凡比丘,将無殘犯示為有殘犯者……乃至…… 九 諸比丘!凡比丘,将有悔除犯示為無悔除犯者……乃至…… 一〇 諸比丘!凡比丘,将無悔除犯示為有悔除犯者。

    諸比丘!彼等比丘是……乃至……(第九之三三)……将隐沒此正法。

     一一 諸比丘!凡比丘,将無犯示為無犯者。

    諸比丘!彼等比丘之所行,是為多人之益,為多人之樂,為多人之利,為人、天之益、之樂。

    諸比丘!又彼等比丘将生甚多之福,又彼等比丘将住立此正法……乃至…… 一二 諸比丘!凡比丘,将犯示為犯者……乃至…… 一三 諸比丘!凡比丘,将輕犯示為輕犯者……乃至…… 一四 諸比丘!凡比丘,将重犯示為重犯者……乃至…… 一五 諸比丘!凡比丘,将粗重犯示為粗重犯者……乃至…… 一六 諸比丘!凡比丘,将非粗重犯示為非粗重犯者……乃至…… 一七 諸比丘!凡比丘,将有殘犯示為有殘犯者……乃至…… 一八 諸比丘!凡比丘,将無殘犯示為無殘犯者……乃至…… 一九 諸比丘!凡比丘,将有悔除犯示為有悔除犯者……乃至…… 二〇 諸比丘!凡比丘,将無悔除犯示為無悔除犯者。

    諸比丘!彼等比丘之行,是為多人之益,為多人之樂,為多人之利,為人與天之益、之樂。

    諸比丘!又彼等比丘将生很多之福,又彼等比丘将住立此正法。

    ” 第十三 一人品 一 “諸比丘!有一人生于世,是為多人之益,為多人之樂,為愍世,為人與天之利,為益,為樂而生。

    雲何為一人?如來、應供、正自覺者。

     諸比丘!是謂一人生于世……乃至……為人與天之利,為益,為樂而生。

     二 諸比丘!有一人出現于世,為難。

    雲何為一人?是如來、應供、正自覺者。

     諸比丘!是謂一人出現于世為難者。

     三 諸比丘!有一人生于世,為希有人之生。

    雲何為一人?如來、應供、正覺者。

     諸比丘!是謂一人生于世,為希有人之生。

     四 諸比丘!有一人沒盡而多人愁歎。

    雲何為一人?如來、應供、正自覺者。

     諸比丘!是謂一人沒盡而多人愁歎者。

     五 諸比丘!有一人生于世,是為無二、無侶、無似、無比、無對、無匹、無等等、兩足中之最勝者之生。

    雲何為一人?是如來、應供、正自覺者。

     諸比丘!是謂生于一人之世是為……乃至……兩足中之最勝者之生者。

     六 諸比丘!有一人出現而大眼出現、大光出現、大明出現、六無上出現。

    證四無礙解,通達于多界、通達于種種界、證明與解脫果、證預流果、證一來果、證不還果、證阿羅漢果。

    雲何為一人?如來、應供、正自覺者。

     諸比丘!是謂一人出現而大眼出現……乃至……證阿羅漢之果者。

     七 諸比丘!我不見另有一人能完全正确随轉如來所轉之無上法輪。

    諸比丘!此即舍利弗者。

     諸比丘!舍利弗是完全正确随轉如來所轉之無上法輪。

    ” 第十四 是第一品 一 “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出家久者,是阿若憍陳如。

    大慧者,是為舍利弗。

    具神通者,是大目犍連。

    教頭陀者,是為摩诃迦葉。

    具天眼者,是為阿那律。

    貴族者,是婆提優卡力句塔耶。

    妙音者,是拉窟他卡婆提耶。

    作師子吼者,是為賓度羅跋啰堕阇。

    說法者,是分耨文陀尼子。

    廣為分别略說者,是摩诃迦旃延。

     二 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比丘意成身者,是朱利槃特。

    心解脫善巧者,是朱利槃特。

    慧解脫善巧者,是摩诃槃毒。

    住無诤者,是須菩提。

    應供養者,是須菩提。

    住阿蘭若者,是哩縛帝佉彌啰縛 。

    住定者,是颉離伐多。

    發勤精進者,是為室縷拏俱胝頻設。

    善語者,是室縷窟底卡諾(億耳)。

    利得者,是屍拔羅。

    信勝解者,是婆迦利。

     三 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好學者是羅睺羅。

    信出家者,是羅吒波羅。

    初得餐券者,是軍頭波漠。

    具辯才者,是鵬耆舍。

    普端嚴者,是優波斯那婆檀提子。

    敷床座者,是沓婆摩羅子。

    諸天所愛樂者,是畢鄰陀婆蹉。

    速疾神通者,是婆希耶達如支利亞[着樹皮衣]。

    妙說者,是為鸠摩羅迦葉。

    得無礙解者,是摩诃拘絺羅。

     四 諸比丘!我聲聞[第一]比丘多聞者,是阿難。

    具憶念者,是阿難。

    具悟解者,是阿難。

    具堅固者,是阿難。

    近侍者,是阿難。

    具大衆者,是優樓頻羅迦葉。

    歡悅于家門者,是柯留陀夷。

    無病者,是薄俱羅。

    随念宿住者,是輸毗多。

    持律者,是優波離。

    教授比丘尼者,是難陀迦。

    守護根門者,是難陀。

    教授比丘者,是摩诃劫賓那。

    火界善巧者,是娑竭陀。

    能起辯才者,是羅陀。

    持粗衣者,是谟賀啰惹。

     五 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尼,出家久者,是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彌。

    大慧者,是谶摩。

    具神通者,優婆拉瓦那是[蓮華色]。

    持律者,是波吒左啰。

    說法者,是昙摩提那。

    靜慮者,是難陀。

    發勤精進者,是索那。

    具天眼者,是奢拘梨。

    疾速神通者,是跋陀軍陀羅拘夷國。

    随念宿住者,是跋陀迦比羅。

    得大神通者,是巴達卡恰那。

    持粗衣者,是翅舍憍答彌。

    信解者,是私伽羅母。

     六 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優婆塞,最初歸依者,是多梨富沙、婆梨迦二商人。

    施者是善施居士給孤獨。

    說法者是質多居士。

    以四攝事攝衆者是呵多阿羅婆。

    施上味者,是摩诃那摩釋迦氏。

    施悅意食者,是郁伽居士毗舍離出。

    近事僧伽者,是嗢羯吒居士。

    不動信者,是斯拉安巴它。

    對人淳厚者,是紀巴卡扣馬拉巴洽[童子醫王耆域]。

    可倚信之語者,是那拘羅父居士。

     七 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優婆夷,最初歸依者,是斯佳它塞那尼。

    施者,是毗舍佉彌伽羅母。

    多聞者,是久壽多羅。

    住慈[定]者,是奢摩啰帝。

    靜慮者,是郁多羅難陀母。

    施上味者是斯巴伐沙扣利亞女。

    看病者,是須毗耶優婆夷。

    不動信者,是迦帝耶尼。

    可倚信語者,是那拘羅母居家女。

    随聞得信者,是迦羅優婆夷。

    ” 第十五 無[有是]處品 一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

    謂:具足正見者認為諸行是常,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 謂:凡夫認為諸行是常,則有是處。

     二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

    謂:具足正見者認為諸行是樂,則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凡夫認為諸行是樂,則有是處。

     三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

    謂:具足正見者認為諸法為我,則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凡夫認為諸法為我,則有是處。

     四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

    謂:具足正見者會殺害其母,則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凡夫會殺害其母,則有是處。

     五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

    謂:具足正見者會殺害其父,則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凡夫會殺害其父,則有是處。

     六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

    謂:具足正見者會殺害阿羅漢,則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凡夫殺害阿羅漢,則有是處。

     七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

    謂:具足正見者以惡心出如來血,則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凡夫以惡心出如來血,則有是處。

     八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

    謂:具足正見者會破僧伽,則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凡夫會破僧伽,則有是處。

     九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

    謂:具足正見者會指摘他師,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凡夫會指摘他師,則有是處。

     一〇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于一世界,有二應供、正自覺者非前非後出世,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于一世界,有一應供、正自覺者出世,則有是處。

     一一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于一世界,有二轉輪王非前非後出世,無有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于一世界,有一轉輪王出世,則有是處。

     一二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女人為應供、正自覺者,則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男子為應供、正自覺者,則有是處。

     一三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女人為轉輪王,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男子為轉輪王,則有是處。

     一四~一六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女人可為[帝]釋……乃至……可為魔羅……乃至……梵[天],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男子可為[帝]釋……乃至……可為魔羅……乃至……梵[天],則有是處。

     一七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身惡行者生起可愛、可樂、可意之異熟,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身惡行者生起非愛、非樂、非可意之異熟,則有是處。

     一八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語惡行者……乃至…… 一九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意惡行者生起可愛、可樂、可意之異熟,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意惡行者生起非愛、非樂、非可意之異熟,則有是處。

     二〇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身妙行者生起非愛、非樂、非意之異熟,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身妙行者生起可愛、可樂、可意之異熟,則有是處。

     二一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語妙行者……乃至…… 二二 ……謂:意妙行者生起非愛、非樂、非可意之異熟,則無是處,諸比丘!然則,亦有是處,謂:意妙行者生起可愛、可樂、可意之異熟,則有是處。

     二三 諸比丘!無是處,不可能有,謂:具足身惡行者由其因、由其緣,身壞死後,可生于善趣、天界,無是處。

    諸比丘!然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