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品 空 品

關燈
丘!此等三之賢者:有賢者之特徴、賢者之特相、賢者之特質也。

    何等為三?諸比丘!于此,賢者思惟善思、說善說、行善行者也。

    諸比丘!若彼賢者,思惟善思、說善說、行善行者,依何諸賢者而知彼:‘此仁[慈者]是賢者,善士也。

    ’諸比丘!而且賢者之思惟善思、說善說、行善行故,由此故,諸賢者知彼:‘此仁[慈者]是賢者、善士也。

    ’諸比丘!如是彼賢者,于現世覺受三種喜、樂。

    諸比丘!若賢者于聚會坐、于路巷坐、于四衢頭坐時,于其處若人相應于彼、行适彼論。

    諸比丘!若賢者是遠離殺生者、遠離偷盜者、于愛欲遠離邪行者、遠離虛诳語者、遠離須羅、迷羅耶酒之放逸處者,其時,諸比丘!賢者有如是思念:‘若人相應于彼、行适彼論者,我有如是之諸法,又我住于如是之諸法。

    ’諸比丘!賢者于現世,覺受如是第一之喜、樂。

     複次,諸比丘!賢者見王人捕捉盜賊、犯罪者,令種種之刑罰,[即:]以杖打,以鞭笞……乃至……以刀截頭。

    其時,諸比丘!賢者有如是思惟:‘因如是類之諸惡業,王人捕捉盜賊、犯罪者,令作種種之刑罰,[即:]以杖打,以鞭笞……乃至……以刀截頭。

    我無如是之諸法,我不住如是之諸法。

    ’諸比丘!賢者于現世,覺受如是第二之喜、樂。

     複次,諸比丘!賢者,雖升坐于椅子、雖升坐于禅榻、雖卧于地上、凡彼以前之諸善業,即:種種之身善行、語善行、意善行,彼等于其時,來懸、落懸、垂懸于彼之上。

    諸比丘!譬喻大山峰之影,于日将暮,來懸、落懸、垂懸于地上。

    諸比丘!恰如是,賢者雖升坐于椅子、雖升坐禅榻、凡彼以前之種種善業,來懸、落懸、垂懸……。

    諸比丘!其時,賢者有如是念:‘實耶!我不作惡、不作兇暴、不作罪過、以作福、作善而起怖畏[心]。

    不作惡,不作兇暴,不作罪過,以作福,作善,隻要起怖畏[心]者之趣,于其趣死後,應[向]其趣。

    ’彼不悲哀、不惱疲、不啼哭、不打胸、無喪神之事。

    諸比丘!賢者于現世,覺受如是之第三善、樂。

     諸比丘!彼賢者,作身善行、語善行、意善已,身壞命終後,生于善趣、天界。

    諸比丘!凡彼正語者雖言:‘此一向好,應一向此愛樂,一向此适意也。

    ’彼唯于天界,其正語者言:‘此一向好,應一向此愛樂,一向此适意也。

    ’諸比丘!雖以任何譬喻,亦不能說天有如何之樂耶?” 如是說已,一比丘白世尊曰:“然者,世尊!得為我說譬喻耶?” [世尊曰:]“得也!比丘!”世尊以告比丘:“比丘!譬喻轉輪王成就七寶,且具足四神變,由是緣,以受喜、樂。

    如何為七? 比丘!年刹帝利之灌頂王,十五日布薩之當日,洗滌頭發,齋戒沐浴,登至妙高殿上,現有千輻、有周邊、有毂、完具一切持相之天之輪寶。

    見已,刹帝利之灌頂王有此思念:‘我聞——刹帝利灌頂王,十五日布薩之當日,洗滌頭發,齋戒沐浴,登至妙高殿上,現有千輻、有周邊、有毂、完具一切特相之天之輪寶者,彼則成為轉輪王也——然者,我為此轉輪王。

    ’諸比丘!其時,刹帝利之灌頂王從座起,以左手取水瓶,右手撒布輪寶:‘汝輪寶應轉行之,汝輪寶應征服之。

    ’諸比丘!然而,彼輪寶行轉東方,于其後,轉輪王率四種之兵。

    諸比丘!然而,若輪寶止住之地方,于其處轉輪王與四種兵共[駐]陣營。

    諸比丘!然而,于東方之諸敵王,彼等來輪寶處如是言:‘大王!來!大王!善來!大王!所有一切皆歸汝。

    大王!應請教敕。

    ’轉輪王如是言:‘勿殺生物,勿取不與者。

    于諸欲境,勿行邪行。

    勿語虛诳語。

    勿飲酒而食所應之食。

    ’諸比丘!然而,東方之諸敵王,彼等[悉]歸順于轉輪王。

    諸比丘!其時,彼輪寶入于東海,更上陸行轉于南方……乃至……入于南海,更上陸行轉于西方……乃至……入于西海,更上陸行轉于北方!其後,轉輪王率四種兵。

    諸比丘!然而,若輪寶止住之地方,于其處,轉輪王與四種兵共[駐]陣營。

    諸比丘!然而,于北方之諸敵王,彼等來轉輪王之處如是言:‘大王!來!大王!善來!大王!所有一切,皆歸于汝。

    大王!應請教敕。

    ’轉輪王如是言:‘勿殺生物……應食所應之食。

    ’諸比丘!然而彼北方之諸敵王,彼等[悉]歸順于轉輪王。

    諸比丘!其時彼輪寶征服海内之土地已,還來于彼王城,轉輪王内宮之門前,量是立大公唱,以莊嚴轉輪王内宮之門戶。

    諸比丘!轉輪王如是現其輪寶。

     複次,諸比丘!于轉輪王,象寶出現——純白而七處齊整,具神變飛行于空中,名之為布薩陀象王也。

    見已,轉輪王之心欣悅:‘汝實賢善之象乘也,若不令調禦者。

    ’諸比丘!其時彼象寶,譬喻賢善優良種之象,如長時,善調禦,恰如是令調禦。

    諸比丘!昔,轉輪王以試此象寶,清晨駕乘曆訪于海内之土地已,還來彼王城以行早食。

    諸比丘!于轉輪王如是現其象寶。

     複次,諸比丘!于轉輪王,馬寶出現。

    純白有如鴉之頭,有如文叉草直豎之毛,具神變,飛行于空中,名之為婆羅诃馬王也。

    見已,轉輪王之心欣悅:‘汝實賢善之馬乘也。

    若不令調禦者。

    ’諸比丘!其時彼馬寶,如賢善優良種之馬,如長時善調禦,恰如是調禦。

    諸比丘!昔,轉輪王以試此馬寶,清晨駕乘曆訪海内之土地已,還來彼王城以行早食。

    諸比丘!于轉輪王如是現其馬寶。

     複次,諸比丘!于轉輪王珠寶出現。

    此是琉璃寶珠,此清淨也,優良品種,八棱而善磨。

    諸比丘!彼珠寶之光明遍滿一由旬。

    諸比丘!昔,轉輪王正試彼珠寶,整四種丘,珠寶安置于幡旗之端,于夜陰黑暗中出發。

    諸比丘!然而,彼周圍之諸村裡,彼等皆由其光明思惟為‘晝’而從事家業。

    諸比丘!于轉輪王如是現其是珠寶也。

     複次,諸比丘!于轉輪王女寶出現。

    形勝而可看,清淨如具蓮華最上之容色,不過高、不過矮、不過瘦、不過肥、不過黑、不過白、超人之容色而不達天之容色。

    諸比丘!然而,彼女寶恰如兜羅綿、或如劫波娑綿有身觸。

    諸比丘!又彼女寶之四肢于寒時為暖,于熱時為泠也。

    諸比丘!彼女寶從身上放出旃檀香,從口放出優缽羅香。

    諸比丘!又彼女寶比轉輪先起而後卧,順從任何事之所作,行悅意而[專]語愛言。

    諸比丘!彼女寶以轉輪王于意中不違背。

    況以身乎!諸比丘!于轉輪王如是現其女寶。

     複次,諸比丘!于轉輪王居士寶出現。

    彼現業報所生之天眼,由此,彼見有主、無主之寶藏。

    彼往轉輪王之處如是言:‘大王!無所娆亂。

    我以應大王之财寶以作應财産之所作。

    ’諸比丘!昔,轉輪王試彼居士寶,乘船唯劃于恒河,如是言居士寶:‘居士!我要黃金。

    ’[居士曰:]‘然者,大王!從至于一岸。

    ’[王曰:]‘居士!今于此我要黃金。

    ’諸比丘!其時,彼居士寶以兩手觸水,拉起而黃金充滿甕中,如是告轉輪王言:‘大王!如是。

    大王!請如是作,大王!如是請獻之。

    ’轉輪王如是言:‘居士!如是,居士!如是作之,居士!如是獻。

    ’諸比丘!于轉輪王如是現其居士寶。

     複次,諸比丘!于轉輪王主兵(顧問)寶出現。

    賢善而精達、有智慧、事轉輪王所應之事、應免者即免之、應置者得置之。

    至彼轉輪王之處曰:‘大王!無娆亂(安樂),我應奉大王之禦咨問。

    ’諸比丘!于轉輪王,如是現其主兵(顧問)寶。

     諸比丘!轉輪王成就如是七寶。

     何者[具足]四神變? 諸比丘!茲轉輪王有勝形而可看,清淨、具如蓮華最上之容顔,勝其他之衆人。

    諸比丘!轉輪王具足此第一之神變。

     複次,諸比丘!轉輪王長壽而永住,勝其他之衆人。

    諸比丘!轉輪王具足此第二之神變。

     複次,諸比丘!轉輪王少病少疾而有等熟力,具足善消化力、非過泠、非過熱,勝過其他之衆人。

    諸比丘!轉輪王具足此第三之神變。

     複次,諸比丘!轉輪王,為諸婆羅門、居士所歡喜、愛敬。

    諸比丘!如父為子所歡喜、愛敬。

    諸比丘!恰如是,轉輪王為婆羅門、居士所歡喜、愛敬。

    又諸比丘!轉輪王喜、愛諸婆羅門居士也,如子等為父所喜、愛。

    恰如是,諸比丘!轉輪王喜、愛諸婆羅門、居士。

    諸比丘!昔,轉輪王率四種兵出園地。

    諸比丘!時婆羅門、居士往轉輪王之處如是言:‘大王!不用急,去,我等永遠奉見大王。

    ’諸比丘!轉輪王告馭者曰:‘不必急,馭者前進,我永遠見[護]諸婆羅門、居士。

    ’諸比丘!轉輪王具足此第四之神變。

     諸比丘!轉輪王具足此等之四神變。

     諸比丘!對此如何思惟?轉輪王具足此等七寶及此等之四神變,其緣亦應覺受喜、樂耶?” [諸比丘曰:]“世尊!彼寶雖一一具足,轉輪王尚以其緣,覺受喜、樂。

    然者,何況[具足]七寶及四神變乎!” 其時,世尊取手拳大之小石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對此如何思惟?于此,我所握手拳大之小石與雪山之山王者,何者較大?” [諸比丘曰:]“世尊!世尊所握手拳大之小石小,而與雪山之王比較,[實]不能入其數,不及千萬分之一,不得取為比較。

    ” [世尊曰:]“諸比丘!恰如是,轉輪王具足七寶及四神變,以其緣,覺受喜、樂,此與彼天之樂比較,[實]不能入其數,不及千萬分之一,不得取為比較。

    諸比丘!彼賢者,經曆久時,于何時還來人位,彼歸生于種種高貴之家,[即:]或大刹帝利家、或大婆羅門家、或大居士家、如是類之家。

    有富、有大财、飲食豐富而金銀甚多、物資多、财寶多。

    加之,彼有勝形、可觀、清淨、具足如蓮華最上之容色,得食、飲、衣服、車乘、花環、香料、塗油、座床、居宅、燈燭。

    彼作身善行、作語善行、作意善行。

    彼作身善行、作語善行、作意善行已,身壞命終後,生于善趣、天界。

    諸比丘!譬喻有博戲者,最初之演藝勝利得大财聚。

    諸比丘!彼博戲者雖最初演藝勝利得大财聚,其勝利輕少也。

    且彼賢者,作身善行、作語善行、作意善行已,身壞命終後,生于善趣、天界、此始為遠大之勝利。

    諸比丘!此一向完全之賢者[質]地也。

    ” 世尊如是說已,而歡喜之彼等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說。

    —— 第一三〇 天使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其時,世尊言諸比丘曰:“諸比丘!”彼諸比丘應世尊言:“世尊!”世尊乃如是曰:“諸比丘!譬喻家有二門,具眼者于其處立于中央,見人人或入其家、或出、或來訪、或辭去。

    諸比丘!恰如是,我亦以超人清淨之天眼,見諸衆生之死、生、卑、尊、美、醜、善趣、惡趣,見諸衆生随業而趣。

    ‘諸尊!此等之衆生,實具足身善行,具足語……乃至……意善行,不诽謗諸聖者,有正見,正持正見業。

    彼等身壞命終後,生于善趣、天界。

    乃至諸尊!複,此等諸衆生,具足身善行,具足語……乃至……意善行,不诽謗諸聖,有正見,正持正見業。

    彼等身壞命終後,生于諸人中。

    諸尊!此等諸衆生,實具足身惡行,具足語……乃至……意惡行,诽謗諸聖者,有邪見,正持邪見業。

    彼等身壞命終後,生于餓鬼界。

    諸尊!複此諸衆生,具足身惡行,具足語……乃至……意惡行,诽謗諸聖者,有邪見,正持邪見業。

    彼等身壞命終後,生于畜生。

    諸尊!複此等諸衆生,具足身惡行……彼等身壞命終後,生于不幸處、惡趣、險難處、地獄。

    ’” [世尊曰:]“諸比丘!彼多被獄卒捉其腕以見閻魔王[曰:]‘王!此人無慈心,不成沙門、婆羅門,于其家,對長者無恭敬心。

    王應加笞[刑]彼。

    ’ 諸比丘!對彼,閻魔王訊問第一天使,檢讨、教诃:‘男子!汝于人中,不見第一天使之出現耶?’彼如是言:‘尊!未曾見!’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于人中,不見幼孩兒唯仰卧、自橫塗其糞尿耶?’彼如是言:‘尊!曾見。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有知、有念而長大,汝有無如是思念耶?——我實亦生法,不越度生。

    然,我應由身、口、意作善——。

    ’彼如是言:‘尊!我未能,我放逸也。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有放逸故,汝不由身、口、意行善。

    男子!汝正如汝之放逸,如是應令懲罰汝。

    然而,實汝如是之惡業,非母所作、非父所作、非親族所作、非沙門、婆羅門所作、非諸天所作。

    此惡業乃汝自己之所作也。

    汝應自受其果報。

    ’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訊問第一天使,檢讨、教诃已,訊問第二天使,檢讨、教诃:‘男子!汝于人中不見第二天使之出現耶?’彼如是言:‘尊!未曾見!’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于人中曾見女或男之生八十、或九十、或百歲,老而腰曲如梁、依杖身搖震而行、病身而失壯氣、齒落、發白、或發落秃頭、皮皺、班黑、四肢損耗耶?’彼如是言:‘尊!曾見。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有知、有念而長大,有無如是思念耶——我亦實老法也。

    不越度老。

    然,我應由身、口、意作善——。

    ’彼如是言:‘我未能,尊!我放逸。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有放逸故,汝不由身、口、意行善。

    男子!汝正如汝之放逸,如是應懲罰。

    然而,實汝如是之惡業非母所作、非父所作、非兄弟所作、非姊妹所作、非故舊之所作,非親族所作、非沙門、婆羅門所作、非諸天所作。

    此惡業乃汝自己之所作也。

    汝自己應受其果報。

    ’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訊問第二天使,檢讨、教诃已,訊問第三天使,檢讨、教诃:‘男子!汝于人中、曾見第三天使之出現耶?’彼如是言:‘尊!未曾見。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于中人,曾見女或男之有病、惱、極重病、自己橫塗其糞尿,依其他之人人使之卧床耶?’彼如是言:‘尊!曾見。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有知、有念而長大,無有如是思念耶?——我亦實病法、無越度病。

    然而,我應由身、口、意作善——。

    ’彼如是言:‘尊!我未能,我放逸也。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有放逸故,汝不由身、口、意行善。

    男子!汝,如汝之放逸,應如是懲罰。

    而實汝之如是惡業,非母所作、非父之所作、非兄弟之所作、非姊妹之所作、非故舊之所作、非親族所作、非沙門、婆羅門所作、亦非諸天之所作。

    此之惡業,乃汝自己之所作也。

    汝自己應受其果報。

    ’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訊問第三天使,檢讨、教诃已,訊問第四天使,檢讨、教诃:‘男子!汝于人中曾見第四天使之出現耶?’彼如是言:‘尊!未曾見。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于人中曾見諸王之捕捉盜賊、犯罪者,令作種種刑罰,[即:]以杖打、以鞭笞、以棒擲……以刀截頭耶?’彼如是言:‘尊!曾見。

    ’閻魔王如是曰:‘男子!汝有知、有念而長大,汝曾如是思念耶?——尊!人實作諸惡業者,彼于現世且受如是類之種種刑罰,何況他世耶?然,我應由身、口、意作善——。

    ’彼如是言:‘尊!我未能,尊!我放逸也。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有放逸故,不以身、口、意行善。

    男子!汝如汝之放逸,應如是懲罰。

    而實汝如是之惡業非母之所作,非父之所作……非諸天之所作。

    此惡業乃汝自己之所作,汝自己應受其果報。

    ’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訊問第四天使,檢讨、教诃已,訊問第五天使,檢讨、教诃:‘男子!汝于人中曾見第五天使出現耶?’彼如是言:‘尊!未曾見。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于人中曾見女或男之死,[經]一日或二日或三日,生起膨脹、青瘀、膿爛耶?’彼如是言:‘尊!曾見。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有知、有念而長大,曾如是思念耶?——我實亦死法,不越度死。

    然,我應由身、口、意行善——。

    ’彼如是言:‘尊!未能,尊!我放逸。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如是曰:‘男子!汝有放逸故,汝不由身、口、意行善。

    男子!正如汝之放逸,應如是懲罰。

    而實汝如是之惡業非母之所作、非父之所作……非諸天之所作。

    此之惡業,汝自己之所作,汝自己應受其果報。

    ’ 諸比丘!閻魔王對彼訊問第五天使,檢讨、教诃已而黑然。

     諸比丘!諸獄卒對彼,行名為五種連之刑罰。

    [即:]以赤熱之鐵杙刺手,以赤熱鐵之杙刺第二手、以赤熱鐵杙刺足、以赤熱之鐵杙刺第二足、以赤熱之鐵杙刺胸中。

    其時,彼受激甚之苦受。

    而且,隻要其惡業不盡之間,彼不得命終。

    諸比丘!獄卒從彼帶去,以斧斬之。

    其時,彼受激甚之苦受……乃至……諸比丘!諸獄卒從彼之足懸上、頭垂下,以利斧割之。

    其時,彼受激甚之苦受……乃至……諸比丘!諸獄從彼轭于車,往返于熱燃之地上。

    其時,彼受激甚之苦受……乃至……諸比丘!諸獄卒從彼,懸于熱燃炭火大山之上下。

    彼,其時,……乃至……諸比丘!諸獄卒從彼足捉于上,以投入赤熱燃燒之銅釜中,使彼煮沸于其處,使彼煮沸于其處,或上行,或下行,或橫行。

    彼,于時處受激甚之苦受。

    而且,隻要惡業不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諸獄卒将彼投入大地獄中。

    諸比丘!而且彼大地獄: 有四隅四門 等部令等分 鐵壁之所圍 以鐵為蓋蔽 其鐵制土地 令敷火燃燒 擴遍百由旬 一切時不息 諸比丘!而彼大地獄,于東壁起光焰以達于西壁。

    于西壁起光焰以達于東壁。

    于北壁起光焰以達于南壁。

    于南壁起光焰以達于北壁。

    于下起光焰以達于上,于上起光焰以達于下。

    彼于其處受激苦之苦受。

    而且,隻要彼惡業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經曆久時之間,有時彼大地獄之東門開。

    彼于其處全速力行走,彼為全速力行走,彼皮被燒、膚亦燒、肉亦燒、筋亦燒、骨亦焦,實有如是之娆亂。

    諸比丘!而彼達多[時]耶!其時,彼門閉矣。

    彼于其處受激甚之苦受,而且,隻要彼惡業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經曆久時之間,于有時彼大地獄之東門開!乃至……有北門開時……乃至……有南門開時。

    彼全速力行走,彼為全速力行走,彼被燒……門閉。

    彼于其處受激甚之苦受。

    而且,隻要彼惡業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經曆久時之間,于時彼大地獄之東門開。

    彼于其處全速力行走……有如是之娆亂。

     彼從其門出。

     諸比丘!然,彼大地獄恰等無間,即俱有大糞尿地獄彼堕于其處。

    諸比丘!而彼糞尿地獄,有針嘴之生物以破其皮。

    皮破已而破膚。

    膚破已而破肉。

    肉破已而破筋。

    筋破已而破骨。

    骨破已而餐髓。

    其時,彼受激甚之苦受。

    然,隻要彼惡業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而彼糞尿地獄恰等無間,即俱有大熱灰地獄,彼堕其處,彼于其處,受激甚之苦受。

    然,隻要彼惡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而彼熱灰地獄恰等無間,即聳高一由旬,有刺十六指長,俱有熱燃之大針樹林。

    [諸獄卒]從彼懸于其處之上下。

    彼于其處,受激其之苦受。

    然,隻要彼惡業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而彼針樹林恰等無間,即俱有劍葉林,彼陷其處,諸風吹動其葉,破彼之手、破足、破手足、破耳、破鼻、破耳鼻。

    彼于其處受激甚之苦受。

    然,隻要彼惡業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而彼劍葉林恰等無間,即俱有大灰河地獄,彼堕其處,彼于其處随流而下,溯流所轉,上下轉流。

    彼于其處受激甚之苦受。

    然,隻要彼惡業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諸獄卒從彼鈎上使立于陸地,如是言:‘男子!汝有何所欲?’彼如是言:‘尊!我餓!’諸獄卒以熱燃之熱鐵鉗開彼之口,以熱燃之熱鐵丸投入其口。

    此以燒彼唇、口、喉、胸、以持去大腸、小腸,由下部出。

    其時,彼受激甚之苦受。

    然,隻要彼惡業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諸獄卒對彼如是言:‘男子!汝有何所欲?’彼如是言:‘尊!我渴也!’諸比丘!諸獄卒以熱燃之熱鐵鉗以開彼之口,将熱燃之熱溶銅注入彼之口中。

    以燒彼唇、口、喉、胸,持去大腸、小腸,由下部出。

    其時,彼受激甚之苦受。

    然,隻要彼惡業未盡之間不得命終。

     諸比丘!諸獄卒更将彼投入大地獄。

     諸比丘!昔閻魔王有如是思惟:‘人實于世間行諸惡業者,彼應受如是類之種種刑罰。

    然,正欲得人位。

    而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出現于世,而我禮拜彼世尊,請彼世尊為我說法。

    我如是得證知彼世尊之法。

    ’ 諸比丘!而我以此非為其他沙門、婆羅門之聞而語者。

    而我自知、自見、自識、我唯如是說者也。

    ” 世尊如是說已,此時,[大]師善逝,更說: “被諸天使? 放逸諸學童 彼長時憂戚 彼受卑賤身 凡由諸天使 于此諸正士 雖為小刺? 正法不放逸 于取見怖畏 生死之生因 無取即解脫 若滅生與死 彼得安穩樂 現法勝涅槃 越諸怨恨怖 度諸苦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