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品 王品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一 陶師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遊方至拘薩羅國。
爾時,世尊離道外行,于某場所現微笑。
時,尊者阿難思忖:“何因、何緣,世尊現微笑耶?無因,如來是不現微笑。
”爾時,尊者阿難,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白世尊言:“世尊!以何因何緣世尊現微笑耶?無因如來當不現微笑。
” “阿難!往昔此地有一名為鞞婆陵耆聚落。
繁榮、殷盛,人民衆多,人口密集。
阿難!鞞婆陵耆聚落附近,住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
阿難!此處即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
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即坐此地教誡比丘僧伽。
” 爾時尊者阿難将僧伽梨衣四疊展敷,向世尊言:“世尊!若然,世尊且請坐,此地正應是二應供、等正覺者之所受用處。
”世尊就所設之座,坐已,世尊告阿難曰:“阿難!于前世,此地乃名為鞞婆陵耆之聚落。
繁榮、殷盛,人民衆多,人口密集。
阿難!于鞞婆陵耆附近、住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
阿難!此處為應供、正等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
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坐于此地教誡比丘僧伽。
阿難!在鞞婆陵耆聚落有一名為伽提喀羅之陶師,是應供、等正覺者之奉事者,是第一奉事者。
阿難!伽提喀羅陶師之友人、親友,有一名為覺提波羅之青年。
阿難!伽提喀羅陶師告覺提波羅青年曰:‘覺提波羅!我等往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
我思見應供、等正覺者之彼世尊,為我等之幸事。
’為是言時、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之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見彼秃沙門了無何益。
’阿難!再度……乃至……三度、阿難!伽提喀羅陶師告覺提波羅青年曰:‘覺提波羅!我等往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
我思見彼應供、等正覺者世尊為我等之幸。
’阿難!三度、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彼秃沙門見之了無何益。
’‘然!覺提波羅!我等持盥洗具與洗粉為水浴可往河中?’‘可往。
’阿難!覺提波羅青年,允諾伽提喀羅陶師。
時,阿難!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持盥洗具與洗粉往河中水浴。
時伽提喀羅陶師告覺提波羅青年曰:‘覺提波羅!附近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我等往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我思見彼應供、等正覺者世尊為幸事。
’如是言時,阿難!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見彼秃沙門了無何益。
’再次,阿難!……乃至……三度,阿難!伽提喀羅陶師告覺提波羅青年曰:‘覺提波羅君!附近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我等往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我思見彼應供、等正覺者世尊為幸事。
’阿難!三度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見彼秃沙門了無何益也。
’ 爾時,阿難!伽提喀羅陶師抓持覺提波羅青年之腰帶曰:‘覺提波羅!附近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
……乃至……我思為幸事。
’爾時,阿難!覺提波羅青年解其腰帶,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見彼秃沙門無何益也。
’ 阿難!伽提喀羅陶師抓持覺提波羅青年所洗頭發曰:‘覺提波羅!附近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
……乃至……我思為幸事’。
時,阿難!覺提波羅自思:‘誠希有哉!誠未曾有哉!彼卑生之伽提喀羅陶師,竟敢抓持我所洗頭發,實乃極少未曾有事。
’于是告彼伽提喀羅陶師曰:‘伽提喀羅!汝如是作強迫耶?’‘覺提波羅!雖如是作強迫,是乃我思見彼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為幸事故。
’‘若然,伽提喀羅!請汝放手,我等前往。
’ 時,阿難!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詣彼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處,詣已,伽提喀羅陶師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敬禮,坐于一面。
覺提波羅青年亦與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互相問候、交談銘感之語後、坐于一面。
阿難!坐于一面之伽提喀羅陶師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白言曰:‘世尊!彼為我友,親友覺提波羅青年。
願世尊為彼說法。
’爾時,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以法語教示、教導、激勵、使令歡喜。
阿難!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依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以法語之所教示、教導、激勵使令歡喜,對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所說,歡喜、随喜,由座起立,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敬禮右繞而去。
阿難!爾時,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伽提喀羅!汝今聞此法、不願由在家,而為無家出家之生活否?’ ‘覺提波羅!汝有所不知,我尚應扶養盲目年老之父母!’ ‘若然,伽提喀羅!我願由在家、而為無家出家之生活。
’ 阿難!爾時,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處,詣已,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敬禮,坐于一面。
阿難!坐于一面之伽提喀羅陶師,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言曰:‘世尊!彼是我友、親友覺提波羅青年者是,世尊!願準此人出家。
’阿難!覺提波羅青年于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座前得以出家,得具足戒。
阿難!爾時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依彼所欲,使住鞞婆陵耆,覺提波羅青年得具足戒後不久,于得具足戒數月時,出向波羅奈遊方,次第遊方,到達波羅奈。
阿難!于其處所,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住于波羅奈仙人堕處鹿野苑。
阿難!迦屍王頰鞞聽說:‘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到達波羅奈,住于仙人堕處鹿野苑。
’此時,迦屍王頰鞞駕馭衆多華麗之車,而自乘一華麗車,以衆多華麗車,以王者之大威容,為欲面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而出離波羅奈城。
驅車至車之通路,然後下車,徒步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處。
詣已,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敬禮,坐于一面。
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坐于一面之迦屍王頰鞞,以法語教示、教導,使之歡喜。
阿難!彼時迦屍王頰鞞依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以法語之所教示、教導、激勵、而感歡喜,并對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曰:‘世尊!世尊明日與比丘衆俱,請受我食。
’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默然接受。
彼時,阿難!迦屍王頰鞞知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已允接受,乃從座起,向應供、等正覺者敬禮右繞離去。
時,阿難!其夜過後,迦屍王頰鞞于彼住居,準備殊妙之嚼食、啖食、除去米飯之黑粒及種種湯汁、種種助味,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報時曰:‘世尊!為時已至,調食已訖。
’ 阿難!爾時,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清晨,着衣,持衣缽至彼迦屍王頰鞞住處。
至已,與比丘衆俱,就坐于所設之座,阿難!彼時,迦屍王頰鞞向以佛為上首之比丘衆,親以手供養,充分勸食。
阿難!彼時,迦屍王頰鞞于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食事已畢,手離缽後,乃自取一卑座坐于一面。
阿難!坐于一面之迦屍王頰鞞,白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曰:‘世尊!願世尊于波羅奈接受我之雨季安居。
僧伽亦可如是奉事。
’‘不也,大王!我已接受雨季安居矣。
’再次,阿難!……乃至……三度,阿難!迦屍王頰鞞,白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曰:‘世尊!世尊于波羅奈請接受我之雨季安居,僧伽亦可如是奉事。
’‘不也,大王!我已接受雨季安居矣。
’爾時,阿難!迦屍王頰鞞思惟:‘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于波羅奈不能接受我之雨季安居。
’于是心懷疑惑、憂戚。
時,阿難!迦屍王頰鞞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曰:‘世尊!于我之外,為奉事世尊者耶?’‘大王!為一鞞婆陵耆之聚落,彼處有一名為伽提喀羅陶師彼為我之奉事者,做第一之奉事者。
大王!汝思:“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于波羅奈,不受我之雨季安居。
”現有疑惑、憂戚。
但伽提喀羅陶師則無如是之事,亦不應有之。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離殺生、離不與取、于愛欲離邪行、離妄語、離榖酒、木酒、酒放逸處。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于佛具足絕對淨信、于法具足絕對淨信、于僧伽具足絕對淨信,具足聖者所愛之戒。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于苦無惑,于苦集無惑,于苦滅無惑,于導向苦滅之道無惑。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為[一食者]而行梵行者,為具戒者,為善法者。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離美麗之摩尼珠,離金銀。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不以棒或手掘大地。
若有河岸之崩土、或鼠傷土,則以畚持其土歸,作器物而言曰:“置殘餘之米、殘餘之綠豆、殘餘之豌豆、将汝所欲之器物持歸。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扶養彼盲目年老之父母。
大王!伽提喀羅由于斷五下分結,為化生者。
大王!我曾住鞞婆陵耆聚落。
大王!時,我清晨,着衣,執持衣、缽,到伽提喀羅陶師父母處,到已,告伽提喀羅陶師之父母言曰:“彼跋伽婆(陶師)往何處耶?”“世尊!尊師之奉事者不在家,然而請由壺中取米飯,由缽器取湯汁請食。
”彼時,大王!我由壺取米飯,由缽器取汁,食畢離座而行歸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到父母處,到已,告父母曰:“誰人由壺取米飯,由缽器取汁,食畢離座而歸耶?”“我兒!是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由壺取米飯,由缽器取汁,食畢離座而歸去。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思惟:“實我榮幸也,實我為真幸。
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我如是信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半月之間,父母七日之間。
其喜樂之念不去。
大王!我曾住鞞婆陵耆聚落。
大王!爾時,我清晨,着衣,持衣、缽到伽提喀羅陶師處,到已,告伽提喀羅陶師之父母曰:“彼跋伽婆往何處耶?”“世尊!尊師之奉事者不在家,然可由瓶取乳糜,由缽器取湯汁請食。
”大王!彼時,我由瓶取乳糜,由缽器取汁,食畢離座歸去。
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還回父母處,到已,告父母曰:“誰人由瓶取乳糜,由缽器取汁,食畢由座起立歸去耶?”“我兒!是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乃至……歸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思唯:“實我為榮幸,實我真榮幸。
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我如是信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半月之間,父母七日之間,喜樂之念不去。
大王!我曾住鞞婆陵耆聚落,爾時,我住屋漏雨,彼時大王!我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前往伽提喀羅住處,尋取茅草來。
”為是言時,大王!諸比丘告我曰:“世尊!伽提喀羅陶師之住處無茅草,但彼家則為茅草所葺。
”“諸比丘,汝等前往取來伽提喀羅陶師家屋頂之茅草。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之父母告諸比丘曰:“誰取我家屋頂之茅草耶?”諸比丘曰:“老婦!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屋漏雨。
”“諸尊者!請取去。
諸尊者!請取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還至父母處,至已,告父母曰:“誰人取我家之屋頂茅草耶?”“我兒!是諸比丘,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住屋漏雨。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思惟:“實我為榮幸,實我真榮幸也。
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我如是信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半月之間,父母七日之間,喜樂之念不去。
大王!時,彼家雖三個月間全無屋頂,然不漏雨。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是如是之人。
’” “世尊!伽提喀羅陶師是榮幸。
陶師為真榮幸。
世尊!世尊如是對彼之信任。
” “阿難!時,迦屍王頰鞞,向伽提喀羅陶師,将白粳米與其相應之助味品,載五百米車送去。
爾時,阿難!彼等王臣往告伽提喀羅陶師處曰:‘尊者!此所載白粳米及其相應之助味品等五百米車,為迦屍王頰鞞所贈汝者。
尊者請受納。
王因多事未得前來。
’ 阿難!‘彼時之覺提波羅青年為别人耶?’汝作如是思耶?阿難!然不可為如是之見,爾時之覺提波羅青年即我是。
” 世尊說示已。
尊者阿難,歡喜、信受于世尊之所說。
第八二 賴吒和羅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遊方拘樓國,來至名為喻蘆吒之拘樓國聚落,喻蘆吒之婆羅門居士衆曾如是聞說:“實是釋迦族子,由釋迦族出家之沙門瞿昙、與大比丘衆俱,遊方來拘樓國,到達喻廬吒。
彼世尊瞿昙,乃如是揚善名稱:‘彼世尊為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是。
’彼對天、魔、梵天、沙門婆羅門俱之此世界人天大衆、自知自證而予教示。
彼說初善、中善、終善、有義有文之法,說示完全,圓滿、清淨之梵行。
如是得見彼應供者,乃為幸事。
” 彼時,喻廬吒之婆羅門居士衆詣世尊處、詣已,或向世尊敬禮,坐于一面,或與世尊問候,交談銘感之語,坐于一面,或向世尊合掌,坐于一面,或于世尊面前宣告姓名,坐于一面,或默然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喻廬吒之婆羅門居士大衆,請世尊以法語教示。
教導、激勵,使令歡喜。
爾時,喻廬吒之第一良家子名賴吒和羅之善男子,坐于衆中,時善男子賴吒和羅思惟:“世尊說示之法,我如能會得、住于在家,行一向圓滿,一向清淨,如琢磨真珠之梵行是為不易,不如剃除須發、着袈裟衣,由在家去為出家之無家生活。
”時、喻廬吒之婆羅門居士衆,世尊以法語教示、教導、激勵、使令歡喜。
歡喜世尊之所說,随喜、離座,敬禮世尊,右繞離去。
彼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于喻蘆吒之婆羅門居士衆離去不久,又詣世尊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善男子賴吒和羅向世尊言:“世尊!世尊所說示之法,我如會得,住于在家,行一向圓滿、一向清淨,如琢磨真珠之梵行是為不易,我欲剃除須發,着袈裟衣,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世尊!我願世尊許我出家,得具足戒。
” “賴吒和羅!汝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事,父母已允之耶?” “世尊!我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生活之事、尚未經父母允許。
” “賴吒和羅!如來對父母未允許者,不使令出家。
” “世尊!父母會許我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時,善男子賴吒和羅從座而起,敬禮世尊,右繞離去。
至父母處,至已,告父母曰:“父母!我如會得世尊所說示之法,住于在家……乃至……欲出家。
我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請予允許。
”為是言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對善男子賴吒和羅言曰:“愛子!賴吒和羅!汝為我等可愛之一子,為安樂之生活,受安樂之哺育。
愛子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苦惱。
愛子賴吒和羅!今汝欲食、欲飲、欲樂,則食之、飲之、樂之。
享受愛欲,樂行福德,我等不許汝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至死我等亦不欲與汝别離,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 再次……乃至……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告父母曰:“父母!我如會得世尊所說之法,住于在家……乃至……請許出家。
”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對善男子賴吒和羅言曰:“愛子,賴吒和羅!汝為我等可愛之一子,過安樂之生活,受安樂之哺育,愛子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苦惱,愛子賴吒和羅!欲食、欲飲、欲樂,則食之、飲之、樂之,享受愛欲,樂行福德,我等不許汝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至死我等亦不欲與汝别離。
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 彼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以不得父母允許出家,乃就其處,直卧于地曰:“就此處,或我死;不然,或出家,二者唯有一途。
” 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對善男子賴吒和羅言曰:“愛子賴吒和羅!汝為我等可愛之一子也。
過安樂之生活,受安樂之哺育。
愛子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之苦惱。
愛子賴吒和羅,汝起且食、且飲、且樂……乃至……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汝由在家、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作斯言時,善男子賴吒和羅默然。
再次……乃至……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對善男子賴吒和羅言曰:“愛子賴吒和羅!汝為我等可愛之一子也,過安樂生活,受安樂哺育。
愛子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苦惱。
愛子賴吒和羅!汝起且食、且飲、且樂……乃至……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保持默然。
爾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至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處,至已,告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曰:“諸賢!彼善男子賴吒和羅、直卧于地。
雲:就此地,我或死,或出家,二者唯其一途。
” 諸賢!請至善男子賴吒和羅處。
至已,告彼:“賴吒和羅!汝為父母最可愛之一子。
過安樂生活,受安樂哺育。
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苦惱。
賴吒和羅!汝起且食、且飲、且樂,繼續食之、飲之、樂之,享受愛欲,樂行福德。
父母不許汝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父母至死亦不欲與汝别離,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 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允諾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為去至善男子賴吒和羅處,至已,告善男子賴吒和羅曰:“賴吒和羅!汝為父母可愛之一子……乃至……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為是言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保持默然。
再次……乃至……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告善男子賴吒和羅曰:“賴吒和羅!汝為父母可愛之一子也……乃至……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保持默然。
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至善男子賴吒和羅父母處,至已,告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曰:“伯父母!彼善男子賴吒和羅直卧于地。
就此地,或死,或出家,二者唯有一途。
若卿等不許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則其唯有死于彼處。
若或卿等許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則彼雖出家亦可見彼。
若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雖感有不樂,則彼無他途,必得回來此處。
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生活之事,請予允許。
” “諸賢!我等允許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但彼雖出家仍應得訪父母。
” 彼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至善男子賴吒和羅處,至已,告善男子賴吒和羅曰:“汝依父母允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但汝雖出家,仍應得訪父母。
” 彼時,善男子賴吒和羅起立,得體力後,詣世尊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善男子賴吒和羅向世尊曰:“世尊!我依父母處允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世尊請令我出家。
”善男子賴吒和羅于世尊處,即得出家,得具足戒。
時,世尊仍随所欲住喻蘆吒。
尊者賴吒和羅得具足戒不久,于得具足戒半月時。
向舍衛城遊方而去,次第遊方至舍衛城。
于彼處,世尊住舍衛城之柢陀林給孤獨園。
時尊者賴吒和羅,獨遠離。
住不放逸、熱誠、而精勤,不久後,達于善男子之真正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生活之目的,對于無上梵行之究竟,于現法成就親自證知而住。
證知此生已盡、梵行已成,應作已作,再無至此之狀态。
尊者賴吒和羅成為阿羅漢之一人。
時尊者賴吒和羅至世尊處。
至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賴吒和羅白世尊言:“世尊!若得世尊之允許。
我欲訪我父母。
”時世尊以心作意知尊者賴吒和羅心中之所念,世尊知善男子賴吒和羅不廢修學,為不可能還俗,乃告尊者賴吒和羅曰:“賴吒和羅!今正其時。
” 時,尊者賴吒和羅由座立起,敬禮世尊右繞,折床座,持衣缽,向喻蘆吒遊方而去,次第遊方至喻蘆吒。
其處尊者賴吒和羅住喻蘆吒、拘牢婆王之鹿苑,尊者賴吒和羅清晨,着衣、持衣缽行至喻蘆吒,次第乞食已來至己父家。
彼時,尊者賴吒和羅之父,正于門房中央剃除須髯,尊者賴吒和羅之父,遙見尊者賴吒和羅前來,見而告曰:“如此等之秃沙門令我可愛之一子出家。
”時尊者賴吒和羅于己父家未得布施,未得謝詞,唯得罵詈。
彼時,尊者賴吒和羅雙親之家婢,出而欲傾棄昨夜之殘粥。
彼時,尊者賴吒和羅告其家婢曰:“小妹!若為棄物,則投入我缽内。
” 尊者賴吒和羅雙親之家婢,将昨夜之殘粥倒入尊者賴吒和羅之缽時。
注視其手、足、聲音之相。
彼時,賴吒和羅雙親之家婢,來至尊者賴吒和羅之母處。
至已,告尊者賴吒和羅之母曰:“尊夫人!知否?令郎賴吒和羅已來矣。
” “噫!若汝言為真實,汝即可免除作家婢。
”時尊者賴吒和羅母來至尊者賴吒和羅父處。
至已,告其父曰:“家主!知否?賴吒和羅善男子來矣。
” 彼時,尊者賴吒和羅正憑依牆邊,進食昨夜之殘粥。
時、尊者賴吒和羅父近至尊者賴吒和羅處。
至已,告尊者賴吒和羅曰:“愛兒!汝不可進食昨夜之殘粥。
愛兒賴吒和羅!為何不進入自己之家耶?”“家主!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者,我安有家耶?家主!我為無家者也。
家主!我來
—— 一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遊方至拘薩羅國。
爾時,世尊離道外行,于某場所現微笑。
時,尊者阿難思忖:“何因、何緣,世尊現微笑耶?無因,如來是不現微笑。
”爾時,尊者阿難,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白世尊言:“世尊!以何因何緣世尊現微笑耶?無因如來當不現微笑。
” “阿難!往昔此地有一名為鞞婆陵耆聚落。
繁榮、殷盛,人民衆多,人口密集。
阿難!鞞婆陵耆聚落附近,住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
阿難!此處即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
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即坐此地教誡比丘僧伽。
” 爾時尊者阿難将僧伽梨衣四疊展敷,向世尊言:“世尊!若然,世尊且請坐,此地正應是二應供、等正覺者之所受用處。
”世尊就所設之座,坐已,世尊告阿難曰:“阿難!于前世,此地乃名為鞞婆陵耆之聚落。
繁榮、殷盛,人民衆多,人口密集。
阿難!于鞞婆陵耆附近、住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
阿難!此處為應供、正等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
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坐于此地教誡比丘僧伽。
阿難!在鞞婆陵耆聚落有一名為伽提喀羅之陶師,是應供、等正覺者之奉事者,是第一奉事者。
阿難!伽提喀羅陶師之友人、親友,有一名為覺提波羅之青年。
阿難!伽提喀羅陶師告覺提波羅青年曰:‘覺提波羅!我等往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
我思見應供、等正覺者之彼世尊,為我等之幸事。
’為是言時、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之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見彼秃沙門了無何益。
’阿難!再度……乃至……三度、阿難!伽提喀羅陶師告覺提波羅青年曰:‘覺提波羅!我等往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
我思見彼應供、等正覺者世尊為我等之幸。
’阿難!三度、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彼秃沙門見之了無何益。
’‘然!覺提波羅!我等持盥洗具與洗粉為水浴可往河中?’‘可往。
’阿難!覺提波羅青年,允諾伽提喀羅陶師。
時,阿難!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持盥洗具與洗粉往河中水浴。
時伽提喀羅陶師告覺提波羅青年曰:‘覺提波羅!附近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我等往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我思見彼應供、等正覺者世尊為幸事。
’如是言時,阿難!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見彼秃沙門了無何益。
’再次,阿難!……乃至……三度,阿難!伽提喀羅陶師告覺提波羅青年曰:‘覺提波羅君!附近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我等往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我思見彼應供、等正覺者世尊為幸事。
’阿難!三度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見彼秃沙門了無何益也。
’ 爾時,阿難!伽提喀羅陶師抓持覺提波羅青年之腰帶曰:‘覺提波羅!附近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
……乃至……我思為幸事。
’爾時,阿難!覺提波羅青年解其腰帶,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且止!伽提喀羅!見彼秃沙門無何益也。
’ 阿難!伽提喀羅陶師抓持覺提波羅青年所洗頭發曰:‘覺提波羅!附近有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園林。
……乃至……我思為幸事’。
時,阿難!覺提波羅自思:‘誠希有哉!誠未曾有哉!彼卑生之伽提喀羅陶師,竟敢抓持我所洗頭發,實乃極少未曾有事。
’于是告彼伽提喀羅陶師曰:‘伽提喀羅!汝如是作強迫耶?’‘覺提波羅!雖如是作強迫,是乃我思見彼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為幸事故。
’‘若然,伽提喀羅!請汝放手,我等前往。
’ 時,阿難!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詣彼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處,詣已,伽提喀羅陶師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敬禮,坐于一面。
覺提波羅青年亦與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互相問候、交談銘感之語後、坐于一面。
阿難!坐于一面之伽提喀羅陶師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白言曰:‘世尊!彼為我友,親友覺提波羅青年。
願世尊為彼說法。
’爾時,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以法語教示、教導、激勵、使令歡喜。
阿難!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依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以法語之所教示、教導、激勵使令歡喜,對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所說,歡喜、随喜,由座起立,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敬禮右繞而去。
阿難!爾時,覺提波羅青年告伽提喀羅陶師曰:‘伽提喀羅!汝今聞此法、不願由在家,而為無家出家之生活否?’ ‘覺提波羅!汝有所不知,我尚應扶養盲目年老之父母!’ ‘若然,伽提喀羅!我願由在家、而為無家出家之生活。
’ 阿難!爾時,伽提喀羅陶師與覺提波羅青年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處,詣已,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敬禮,坐于一面。
阿難!坐于一面之伽提喀羅陶師,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言曰:‘世尊!彼是我友、親友覺提波羅青年者是,世尊!願準此人出家。
’阿難!覺提波羅青年于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座前得以出家,得具足戒。
阿難!爾時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依彼所欲,使住鞞婆陵耆,覺提波羅青年得具足戒後不久,于得具足戒數月時,出向波羅奈遊方,次第遊方,到達波羅奈。
阿難!于其處所,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住于波羅奈仙人堕處鹿野苑。
阿難!迦屍王頰鞞聽說:‘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到達波羅奈,住于仙人堕處鹿野苑。
’此時,迦屍王頰鞞駕馭衆多華麗之車,而自乘一華麗車,以衆多華麗車,以王者之大威容,為欲面見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而出離波羅奈城。
驅車至車之通路,然後下車,徒步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處。
詣已,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敬禮,坐于一面。
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坐于一面之迦屍王頰鞞,以法語教示、教導,使之歡喜。
阿難!彼時迦屍王頰鞞依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以法語之所教示、教導、激勵、而感歡喜,并對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曰:‘世尊!世尊明日與比丘衆俱,請受我食。
’阿難!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默然接受。
彼時,阿難!迦屍王頰鞞知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已允接受,乃從座起,向應供、等正覺者敬禮右繞離去。
時,阿難!其夜過後,迦屍王頰鞞于彼住居,準備殊妙之嚼食、啖食、除去米飯之黑粒及種種湯汁、種種助味,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報時曰:‘世尊!為時已至,調食已訖。
’ 阿難!爾時,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清晨,着衣,持衣缽至彼迦屍王頰鞞住處。
至已,與比丘衆俱,就坐于所設之座,阿難!彼時,迦屍王頰鞞向以佛為上首之比丘衆,親以手供養,充分勸食。
阿難!彼時,迦屍王頰鞞于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食事已畢,手離缽後,乃自取一卑座坐于一面。
阿難!坐于一面之迦屍王頰鞞,白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曰:‘世尊!願世尊于波羅奈接受我之雨季安居。
僧伽亦可如是奉事。
’‘不也,大王!我已接受雨季安居矣。
’再次,阿難!……乃至……三度,阿難!迦屍王頰鞞,白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曰:‘世尊!世尊于波羅奈請接受我之雨季安居,僧伽亦可如是奉事。
’‘不也,大王!我已接受雨季安居矣。
’爾時,阿難!迦屍王頰鞞思惟:‘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于波羅奈不能接受我之雨季安居。
’于是心懷疑惑、憂戚。
時,阿難!迦屍王頰鞞向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曰:‘世尊!于我之外,為奉事世尊者耶?’‘大王!為一鞞婆陵耆之聚落,彼處有一名為伽提喀羅陶師彼為我之奉事者,做第一之奉事者。
大王!汝思:“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于波羅奈,不受我之雨季安居。
”現有疑惑、憂戚。
但伽提喀羅陶師則無如是之事,亦不應有之。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離殺生、離不與取、于愛欲離邪行、離妄語、離榖酒、木酒、酒放逸處。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于佛具足絕對淨信、于法具足絕對淨信、于僧伽具足絕對淨信,具足聖者所愛之戒。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于苦無惑,于苦集無惑,于苦滅無惑,于導向苦滅之道無惑。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為[一食者]而行梵行者,為具戒者,為善法者。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離美麗之摩尼珠,離金銀。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不以棒或手掘大地。
若有河岸之崩土、或鼠傷土,則以畚持其土歸,作器物而言曰:“置殘餘之米、殘餘之綠豆、殘餘之豌豆、将汝所欲之器物持歸。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扶養彼盲目年老之父母。
大王!伽提喀羅由于斷五下分結,為化生者。
大王!我曾住鞞婆陵耆聚落。
大王!時,我清晨,着衣,執持衣、缽,到伽提喀羅陶師父母處,到已,告伽提喀羅陶師之父母言曰:“彼跋伽婆(陶師)往何處耶?”“世尊!尊師之奉事者不在家,然而請由壺中取米飯,由缽器取湯汁請食。
”彼時,大王!我由壺取米飯,由缽器取汁,食畢離座而行歸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到父母處,到已,告父母曰:“誰人由壺取米飯,由缽器取汁,食畢離座而歸耶?”“我兒!是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由壺取米飯,由缽器取汁,食畢離座而歸去。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思惟:“實我榮幸也,實我為真幸。
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我如是信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半月之間,父母七日之間。
其喜樂之念不去。
大王!我曾住鞞婆陵耆聚落。
大王!爾時,我清晨,着衣,持衣、缽到伽提喀羅陶師處,到已,告伽提喀羅陶師之父母曰:“彼跋伽婆往何處耶?”“世尊!尊師之奉事者不在家,然可由瓶取乳糜,由缽器取湯汁請食。
”大王!彼時,我由瓶取乳糜,由缽器取汁,食畢離座歸去。
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還回父母處,到已,告父母曰:“誰人由瓶取乳糜,由缽器取汁,食畢由座起立歸去耶?”“我兒!是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乃至……歸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思唯:“實我為榮幸,實我真榮幸。
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我如是信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半月之間,父母七日之間,喜樂之念不去。
大王!我曾住鞞婆陵耆聚落,爾時,我住屋漏雨,彼時大王!我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前往伽提喀羅住處,尋取茅草來。
”為是言時,大王!諸比丘告我曰:“世尊!伽提喀羅陶師之住處無茅草,但彼家則為茅草所葺。
”“諸比丘,汝等前往取來伽提喀羅陶師家屋頂之茅草。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之父母告諸比丘曰:“誰取我家屋頂之茅草耶?”諸比丘曰:“老婦!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之屋漏雨。
”“諸尊者!請取去。
諸尊者!請取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還至父母處,至已,告父母曰:“誰人取我家之屋頂茅草耶?”“我兒!是諸比丘,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住屋漏雨。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思惟:“實我為榮幸,實我真榮幸也。
應供、等正覺者迦葉世尊對我如是信任。
”彼時,大王!伽提喀羅陶師半月之間,父母七日之間,喜樂之念不去。
大王!時,彼家雖三個月間全無屋頂,然不漏雨。
大王!伽提喀羅陶師是如是之人。
’” “世尊!伽提喀羅陶師是榮幸。
陶師為真榮幸。
世尊!世尊如是對彼之信任。
” “阿難!時,迦屍王頰鞞,向伽提喀羅陶師,将白粳米與其相應之助味品,載五百米車送去。
爾時,阿難!彼等王臣往告伽提喀羅陶師處曰:‘尊者!此所載白粳米及其相應之助味品等五百米車,為迦屍王頰鞞所贈汝者。
尊者請受納。
王因多事未得前來。
’ 阿難!‘彼時之覺提波羅青年為别人耶?’汝作如是思耶?阿難!然不可為如是之見,爾時之覺提波羅青年即我是。
” 世尊說示已。
尊者阿難,歡喜、信受于世尊之所說。
第八二 賴吒和羅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遊方拘樓國,來至名為喻蘆吒之拘樓國聚落,喻蘆吒之婆羅門居士衆曾如是聞說:“實是釋迦族子,由釋迦族出家之沙門瞿昙、與大比丘衆俱,遊方來拘樓國,到達喻廬吒。
彼世尊瞿昙,乃如是揚善名稱:‘彼世尊為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是。
’彼對天、魔、梵天、沙門婆羅門俱之此世界人天大衆、自知自證而予教示。
彼說初善、中善、終善、有義有文之法,說示完全,圓滿、清淨之梵行。
如是得見彼應供者,乃為幸事。
” 彼時,喻廬吒之婆羅門居士衆詣世尊處、詣已,或向世尊敬禮,坐于一面,或與世尊問候,交談銘感之語,坐于一面,或向世尊合掌,坐于一面,或于世尊面前宣告姓名,坐于一面,或默然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喻廬吒之婆羅門居士大衆,請世尊以法語教示。
教導、激勵,使令歡喜。
爾時,喻廬吒之第一良家子名賴吒和羅之善男子,坐于衆中,時善男子賴吒和羅思惟:“世尊說示之法,我如能會得、住于在家,行一向圓滿,一向清淨,如琢磨真珠之梵行是為不易,不如剃除須發、着袈裟衣,由在家去為出家之無家生活。
”時、喻廬吒之婆羅門居士衆,世尊以法語教示、教導、激勵、使令歡喜。
歡喜世尊之所說,随喜、離座,敬禮世尊,右繞離去。
彼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于喻蘆吒之婆羅門居士衆離去不久,又詣世尊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善男子賴吒和羅向世尊言:“世尊!世尊所說示之法,我如會得,住于在家,行一向圓滿、一向清淨,如琢磨真珠之梵行是為不易,我欲剃除須發,着袈裟衣,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世尊!我願世尊許我出家,得具足戒。
” “賴吒和羅!汝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事,父母已允之耶?” “世尊!我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生活之事、尚未經父母允許。
” “賴吒和羅!如來對父母未允許者,不使令出家。
” “世尊!父母會許我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時,善男子賴吒和羅從座而起,敬禮世尊,右繞離去。
至父母處,至已,告父母曰:“父母!我如會得世尊所說示之法,住于在家……乃至……欲出家。
我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請予允許。
”為是言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對善男子賴吒和羅言曰:“愛子!賴吒和羅!汝為我等可愛之一子,為安樂之生活,受安樂之哺育。
愛子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苦惱。
愛子賴吒和羅!今汝欲食、欲飲、欲樂,則食之、飲之、樂之。
享受愛欲,樂行福德,我等不許汝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至死我等亦不欲與汝别離,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 再次……乃至……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告父母曰:“父母!我如會得世尊所說之法,住于在家……乃至……請許出家。
”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對善男子賴吒和羅言曰:“愛子,賴吒和羅!汝為我等可愛之一子,過安樂之生活,受安樂之哺育,愛子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苦惱,愛子賴吒和羅!欲食、欲飲、欲樂,則食之、飲之、樂之,享受愛欲,樂行福德,我等不許汝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至死我等亦不欲與汝别離。
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 彼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以不得父母允許出家,乃就其處,直卧于地曰:“就此處,或我死;不然,或出家,二者唯有一途。
” 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對善男子賴吒和羅言曰:“愛子賴吒和羅!汝為我等可愛之一子也。
過安樂之生活,受安樂之哺育。
愛子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之苦惱。
愛子賴吒和羅,汝起且食、且飲、且樂……乃至……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汝由在家、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作斯言時,善男子賴吒和羅默然。
再次……乃至……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對善男子賴吒和羅言曰:“愛子賴吒和羅!汝為我等可愛之一子也,過安樂生活,受安樂哺育。
愛子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苦惱。
愛子賴吒和羅!汝起且食、且飲、且樂……乃至……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保持默然。
爾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至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處,至已,告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曰:“諸賢!彼善男子賴吒和羅、直卧于地。
雲:就此地,我或死,或出家,二者唯其一途。
” 諸賢!請至善男子賴吒和羅處。
至已,告彼:“賴吒和羅!汝為父母最可愛之一子。
過安樂生活,受安樂哺育。
賴吒和羅!汝不知任何苦惱。
賴吒和羅!汝起且食、且飲、且樂,繼續食之、飲之、樂之,享受愛欲,樂行福德。
父母不許汝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
父母至死亦不欲與汝别離,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 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允諾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為去至善男子賴吒和羅處,至已,告善男子賴吒和羅曰:“賴吒和羅!汝為父母可愛之一子……乃至……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為是言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保持默然。
再次……乃至……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告善男子賴吒和羅曰:“賴吒和羅!汝為父母可愛之一子也……乃至……況汝生存之年,安得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耶?”三度,善男子賴吒和羅保持默然。
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至善男子賴吒和羅父母處,至已,告善男子賴吒和羅之父母曰:“伯父母!彼善男子賴吒和羅直卧于地。
就此地,或死,或出家,二者唯有一途。
若卿等不許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則其唯有死于彼處。
若或卿等許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則彼雖出家亦可見彼。
若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雖感有不樂,則彼無他途,必得回來此處。
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生活之事,請予允許。
” “諸賢!我等允許善男子賴吒和羅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但彼雖出家仍應得訪父母。
” 彼時,善男子賴吒和羅之友至善男子賴吒和羅處,至已,告善男子賴吒和羅曰:“汝依父母允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但汝雖出家,仍應得訪父母。
” 彼時,善男子賴吒和羅起立,得體力後,詣世尊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善男子賴吒和羅向世尊曰:“世尊!我依父母處允許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世尊請令我出家。
”善男子賴吒和羅于世尊處,即得出家,得具足戒。
時,世尊仍随所欲住喻蘆吒。
尊者賴吒和羅得具足戒不久,于得具足戒半月時。
向舍衛城遊方而去,次第遊方至舍衛城。
于彼處,世尊住舍衛城之柢陀林給孤獨園。
時尊者賴吒和羅,獨遠離。
住不放逸、熱誠、而精勤,不久後,達于善男子之真正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生活之目的,對于無上梵行之究竟,于現法成就親自證知而住。
證知此生已盡、梵行已成,應作已作,再無至此之狀态。
尊者賴吒和羅成為阿羅漢之一人。
時尊者賴吒和羅至世尊處。
至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賴吒和羅白世尊言:“世尊!若得世尊之允許。
我欲訪我父母。
”時世尊以心作意知尊者賴吒和羅心中之所念,世尊知善男子賴吒和羅不廢修學,為不可能還俗,乃告尊者賴吒和羅曰:“賴吒和羅!今正其時。
” 時,尊者賴吒和羅由座立起,敬禮世尊右繞,折床座,持衣缽,向喻蘆吒遊方而去,次第遊方至喻蘆吒。
其處尊者賴吒和羅住喻蘆吒、拘牢婆王之鹿苑,尊者賴吒和羅清晨,着衣、持衣缽行至喻蘆吒,次第乞食已來至己父家。
彼時,尊者賴吒和羅之父,正于門房中央剃除須髯,尊者賴吒和羅之父,遙見尊者賴吒和羅前來,見而告曰:“如此等之秃沙門令我可愛之一子出家。
”時尊者賴吒和羅于己父家未得布施,未得謝詞,唯得罵詈。
彼時,尊者賴吒和羅雙親之家婢,出而欲傾棄昨夜之殘粥。
彼時,尊者賴吒和羅告其家婢曰:“小妹!若為棄物,則投入我缽内。
” 尊者賴吒和羅雙親之家婢,将昨夜之殘粥倒入尊者賴吒和羅之缽時。
注視其手、足、聲音之相。
彼時,賴吒和羅雙親之家婢,來至尊者賴吒和羅之母處。
至已,告尊者賴吒和羅之母曰:“尊夫人!知否?令郎賴吒和羅已來矣。
” “噫!若汝言為真實,汝即可免除作家婢。
”時尊者賴吒和羅母來至尊者賴吒和羅父處。
至已,告其父曰:“家主!知否?賴吒和羅善男子來矣。
” 彼時,尊者賴吒和羅正憑依牆邊,進食昨夜之殘粥。
時、尊者賴吒和羅父近至尊者賴吒和羅處。
至已,告尊者賴吒和羅曰:“愛兒!汝不可進食昨夜之殘粥。
愛兒賴吒和羅!為何不進入自己之家耶?”“家主!由在家而出家為無家之生活者,我安有家耶?家主!我為無家者也。
家主!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