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 雙小品
關燈
小
中
大
汝]所驅使者。
梵天!予更知汝之趣向,知榮光,即:梵天婆伽具如是大神通、梵天婆伽具如是大威光,梵天婆伽具如是大偉力。
’[梵天曰:]‘尊者!汝如何知予之趣向、及榮光?即:梵天婆伽具如是大神通、梵天婆伽具如是大威光、梵天婆伽具如是大偉力也。
’予曰: ‘日月所繞行 光輝照十方 卿之大偉力 達及千世界 卿知高與卑 有欲及無欲 此有及彼有 有情之去來 梵天!予知汝趣向,知汝榮光:梵天婆伽具如是大神通、具如是大威力、具如是大偉力。
梵天!有其他三群衆,對彼,汝不知、不見之,對彼,予知、見之。
梵天!有群衆名為光音天,汝由其處消滅,再生于此處,對彼,汝因過于長時居此,其憶念被忘卻也。
是故,汝對彼不知、不見之,予對彼知、見之。
梵天!如是,于智予與汝實不相等,何況[汝]劣者。
然而,予實比汝為勝也。
梵天!又有群衆,名為遍淨天……又有群衆,名為廣果天,對彼,汝不知、不見之,對彼,予知、見之。
梵天!于通智,予與汝實不相等,何況[汝]劣者。
然而,予實比汝為勝也。
梵天!對地,予由地證知地,于此時,不于地領受地[是我所],證知:地非[我],地非[我]所,[我]非地所,我非地,不計地[是我已]。
予不緻意地不取着地為實有也!梵天!如是對于證智,予與汝實不相等,何況[汝]劣者;然而,予實比汝為勝也。
梵天!予對水……、火……、風……、生物、天……、生主……對梵天……、光音天……、遍淨天……、廣果天……、阿毗浮天……。
梵天!以一切證知一切于此時,不于一切領受,予已證知,無有“一切”、無有“于一切”、無有“依一切”、無有“一切為予所有者也”之念,予不重視一切。
梵天!如是,于證智,予與汝實不相等,何況[汝]劣者;然而,予實比汝為勝也。
’[梵天曰:]‘尊者!若汝以一切之一切性為無領受者,則汝實不可有所謂空虛之[想],不可有所謂虛無之[想]。
眼識不示現無邊際、具照耀一切處,其為以地之地性,不得領受者也;以水之水性,不得領受者也;以火之火性,不得領受者也;以風之風性,不得領受者也;以生物之生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天之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生主之生主性,不得領受者也;以梵天之梵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光音天之光音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遍淨天之遍淨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廣果天之廣果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阿毗浮天之阿毗浮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一切之性為不得領受者也。
尊者!然!予能對汝隐形之。
’[予曰:]:‘梵天!然!汝若能,汝宜對予隐形。
’諸比丘!爾時,梵天婆伽言:‘為沙門瞿昙,予将隐形,為沙門瞿昙,予将隐形。
’然對予,實不能行隐形。
諸比丘!如是言時,予謂梵天婆伽曰:‘梵天!然!換予對汝隐形。
’梵天曰:‘尊者!汝若能,汝宜對予隐形。
’諸比丘!爾時,予施行如其像神變,于其時此間之梵天、梵天衆、及梵天眷屬,聞予之聲,然不見予。
予施行如是之神力勝行,而予隐形,頌此偈曰: ‘于有見恐怖 以尋求非有 予不緻意有 不歡不執取’ 諸比丘!爾時,梵天、梵天衆、及梵天眷屬,心生希有,未曾有,[曰]:‘尊者!沙門瞿昙之大神力性,大威德性、實希有也,實未曾有也,如釋迦族之子由釋迦族出家之、此沙門瞿昙,有如是大神力、大威力之沙門或婆羅門者,于此之前,我等于他處尚未曾見、未曾聞,世尊實為于愛有、樂有、喜有之人中,已除去貪有之根者。
’ 諸比丘!爾時,惡魔魅詣一梵天衆之眷屬,對予作如是語:‘尊者!汝若如是知,又汝若如是覺,則勿教導諸聲聞、出家行者;勿對諸聲聞、出家行者說法;勿于諸聲聞、出家行者生期望。
比丘!于汝之前世,有自稱應供、等正覺者之沙門、婆羅門衆,彼等對諸聲聞、出家行者教導之;對諸聲聞、出家行者說法之;對諸聲聞,出家行者生期望;彼等教導諸聲聞、出家行者;為諸聲聞、出家行者說法;對諸聲聞、出家行者抱期望之心,身壞命終住于卑下身。
比丘!于汝之前世,有自稱應供、等正覺者之沙門婆羅門衆,彼等不教導諸聲聞,出家行者;對諸聲聞、出家行者不與說法;對諸聲聞、出家行者不作期望;彼等不教導諸聲聞、出家行者;不為諸聲聞、出家行者說法;對諸聲聞、出家行者不作期望之心,身壞命終後,住于勝妙身。
比丘!是故,予為汝如是言:“尊者!汝應住于實踐無關心之現法樂住;尊者!沉默實為善也,勿教誨他。
”’諸比丘!如是言已,予對惡魔曰:‘惡魔!予知汝,汝勿思:“無人知我!”惡魔!汝是惡者也;惡魔!汝對我非為饒益、憐愍而作如是說;惡魔!汝對我無饒益、憐愍而作如是說;惡魔!汝實是如此[念]:“沙門瞿昙若對彼等說法,則彼等将脫離予之界域。
”惡魔!彼等沙門、婆羅門,為未證等正覺者,而自稱:“我等為等正覺者也。
”惡魔!予正為等正覺者,而自稱:“予乃等正覺者也。
”惡魔!如來為諸聲聞說法,實如是也;惡魔!如來不對諸聲聞說法,亦實如是也。
惡魔!如來教導諸聲聞,實如是也;惡魔!如來不教導諸聲聞,亦實如是也。
何以故如來之說法或不說法?惡魔!如來之諸漏、諸雜染,帶來諸後有、不幸、苦報,及未來之生老死,皆已舍彼等,連根斷之,如斷頭之多羅樹,後歸于非有,為不複生之法;惡魔!猶如斷頭之多羅樹不能再成長;如是,惡魔,如來之諸漏、諸雜染,帶來後有、不幸、苦報,及未來之生老死,皆已舍彼等,連根斷之,如斷頭之多羅樹,于後歸于非有,為不複生之法也。
’” 此實非對惡魔所言,乃為梵天請教所說,是為對此之解答,名謂“梵天請教經”。
第五十 魔诃責經 如是我聞。
—— 一時,尊者大目犍連在婆伽國之鼍山(失悅摩羅山)恐怖林之鹿野苑。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于露地經行,其時,惡魔入于尊者大目犍連之腹中,至[下]腹部,是時,尊者大目犍連作如是念:“我腹之贅重猶如滿月,何故然耶?”是時,尊者大目犍連由經行處下來,入僧房已,坐于所設之座,坐下之大目犍連獨自如理作意:于是,尊者大目犍連見入至下腹部之惡魔,作如是言:“惡者!出去!惡者!出去!汝勿觸娆如來,勿觸娆如來之弟子,汝勿長夜為不利、受苦者也。
”是時,惡魔之如是念:“此沙門對予實不知、不見,而言:‘惡者!出去!惡者!出去!勿觸娆如來,勿觸娆如來之弟子,汝勿長夜為不利、受苦者也。
’彼師尚不能速知予,何況其弟子能知予耶?”是時,尊者大目犍連告惡魔曰:“惡魔!予實知汝,汝勿思——彼不知予——惡魔!汝為惡者也,惡魔,汝實如是念:‘此沙門對予不知、不見而如是言——惡者!出去!惡者!出去!勿觸娆如來,勿觸娆如來之弟子,汝勿長夜為不利、受苦者也,彼師尚不能速知予,何況其弟子能知予耶?’”是時,惡魔之如是念:“此沙門實知予且見予,而如是言:‘惡者!出去!惡者!出去!勿觸娆如來,勿觸娆如來之弟子,汝勿長夜為不利、受苦者’也。
”是時,惡魔由大目犍連之[腹]部頂端上升,住于其喉。
尊者大目犍連見住于其喉之惡魔,即告惡魔曰:“惡魔!于此處予見汝,汝勿思:‘彼不知予。
’惡魔!汝住于[予之]喉;惡者!昔予生為魔是名惡觸娆之魔也,其時,予有妹名伽利黤裡,汝為彼之子也,汝是予之甥也。
惡者!其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出現于世;惡者!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有二大上首聲聞弟子名為無類者、蘇生者;惡者!就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弟子中,于說法不可能有任何人與尊者無類者相等者;惡者!依此理由,尊者無類者是伊多羅(無類者)、是伊多羅(無類者)之名生起。
又,惡者!尊者蘇生者是閑林、樹下、空靜處住者以容易速入想受滅定;惡者!尊者蘇生者往昔坐于一樹下,入想受滅定;惡者!牧牛者、牧畜者、耕作者、旅行者等,見坐于樹下,入想受滅定之尊者蘇生者,見已,彼等有如是之念:‘實不可思議!實未曾有哉!此沙門坐脫而死也,我等宜火葬彼。
’惡者!是時,彼等牧牛者、牧畜者、耕作者、旅行者,拾聚草、木片、牛糞等,積覆于尊者蘇生者身上,彼等施火而去;惡者!是時,尊者蘇生者彼過其夜,由定而起,捽擻衣服,于晨早、着衣、執持衣,詣入村裡乞食;惡者!彼等牧牛者、牧畜者、耕作者、旅行者,見乞食之尊者蘇生者,見已,彼等作如是念:‘實不可思議哉!實未曾有哉!此沙門已坐脫而死,卻又蘇生也。
’惡者!依此理由,尊者蘇生者是珊耆婆(蘇生者)、是珊耆婆(蘇生者)之名生起。
惡者!是時,魔度使作如是念:‘予不知此等持戒,善法諸比丘之來處,或趣處,予當魅入婆羅門居士衆,[言]:汝等對持戒、如是善法諸比丘罵詈之、诽謗之、使惱之、觸娆之,然或被汝等罵詈、诽謗、使惱、觸娆,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也。
’惡者!是時,魔度使魅入彼等婆羅門之居士衆[言]:‘汝等罵持戒、[持喜法]諸比丘,罵詈之、诽謗之、使惱之、觸娆之,然或被汝等罵詈、诽謗、使悔、觸娆者、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也。
’惡者!是時,魔度使魅入彼等婆羅門居士衆,罵詈、诽謗、使惱、觸娆持戒、持善法諸比丘[言]:此等秃頭、似沙門而非沙門、賤奴、黑奴、由梵天足[所生]子孫,[又自言]:‘我等為禅思者也,我等為禅思者也。
’縮肩、低頭、倦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
猶如枭鳥于樹枝上狩獵,求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頭,似沙門而非沙門、賤奴、黑奴,從梵天之足[所生]子孫,[又自言]:‘我等為禅思者,我等為禅思者。
’縮肩、低頭、倦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猶如野孤于河岸漁魚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頭……乃至冥想之;又猶如貓于罅隙垃圾箱、塵堆獵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頭,乃至冥想之;又猶如驢脫離牽獸[隊伍]、于罅隙、垃圾箱、塵堆、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頭,似沙門而非沙門、賤奴、黑奴、由梵天足[所生]子孫,[又自言]:‘我等為禅思者也,我等為禅思者也。
’縮肩、低頭、倦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
惡者!其時,死去之人等,多數身壞命終後,生于惡生、惡趣、堕處、地獄。
惡者!是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對諸比丘曰:‘諸比丘!魔度使确已魅入婆羅門居士衆,[言]:在此,汝等對持戒、[持]善法諸比丘,罵詈之、诽謗之、使惱之、觸娆之,然或被汝等之罵詈、诽謗、使惱、觸娆,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
——諸比丘!是時,汝等應以慈俱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如是上、下、橫、一切處、将一切[有情]視為自己,對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怨、無瞋害慈俱心、遍滿而住;[次]以悲俱心……以喜俱心……舍俱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橫、一切處,一切[有情]視為自己,對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怨、無瞋害舍俱心、遍滿而住。
’ 惡者!是時,依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如是教誡、如是訓誡彼等比丘,行至森林、樹下及空靜處,以慈俱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橫、一切處,将一切[有情]視為自己,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怨、無瞋害慈俱心、遍滿而住;以悲俱心……以喜俱心……以舍俱心,遍滿而住之,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橫、一切處,将一切[有情]視為自己,對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怨、無瞋害舍俱心,遍滿而住。
惡者!是時,魔度使如是念:‘予雖如是為之,然不知此等持戒、[持]善法比丘之來處或趣處,予當魅入于婆羅門居士衆,[言]:在此,汝等對持戒、持善法諸比丘,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或被汝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也。
’惡者!是時,魔度使魅入于彼等婆羅門居士衆,言:‘在此,汝等對持戒、[持]善法諸比丘,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之,然或被汝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
’惡魔!是時,魔度使魅入彼等婆羅門居士衆,對持戒、[持]善法諸比丘,恭敬、尊重、奉事、供養之;惡者!其時,死去之人等,多數身壞命終後,生于善趣、天界。
惡者!是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對諸比丘曰:‘諸比丘!婆羅門居士衆确已為魔度使所魅入,[而言]:在此,汝等對持戒、[持]善法之諸比丘,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之,然或被汝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
諸比丘!是時,汝等于觀身不淨而住之,于食作厭逆想,一切世間作不可樂想,于觀諸行無常。
’惡者!是對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如是教誡、如是訓誡彼等比丘,行至森林、樹下、或空靜處,于觀身不淨,于食作厭逆想,于一切世間作不可樂想,于觀諸行無常。
惡者!是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晨早着衣,執持衣缽,與随從沙門尊者伊多羅共往村裡乞食。
惡者!是時,魔度使魅入一兒童,取礫以擊尊者伊多羅,因而頭破;惡者!是時,尊者伊多羅頭破血流,跟随着,跟随着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之後;惡者!是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猶如象視[還回體]顧曰:‘此魔度使真不知厭足。
’ 惡者!于回顧之同時,魔度使由其處堕落,生于大地獄;惡者!彼大地獄有三種名,謂六觸處之[地獄]、謂擊樁[地獄]、謂各自受[苦地獄]。
惡者!是時,獄卒來對予曰:‘賢者!于汝之心髒中,如樁與樁交合時,汝當知!我千年間于地獄中受苦者也。
’惡者!彼時,予實為多年居住、多百年居住、多千年居住,于彼大地獄中受苦,一萬年居住于彼大地獄增[地獄]正名謂起出受之苦;惡者!彼時予身,猶如人[身],然予之頭卻猶如魚[頭]也。
” 惱害伊多羅 聖者拘留孫 度使陷地獄 何如受諸苦 有百之機械 各别之苦受 如是為地獄 度使痛苦極 惱害伊多羅 聖者拘留孫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湖中立天宮 立有一劫間 毗琉琉之色 光耀及燦爛 玉女在于此 種種飛彩舞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諸比丘 黑魔汝受苦 比丘現見前 刺?于佛陀 鹿子母講堂 足指能震動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最勝之講堂 足指能搖之 具持神通力 諸神皆戰栗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于最勝講堂 問天帝釋曰 梵天可欲知 愛盡解脫耶 如是問帝釋 無能如實答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近于善法殿 以問梵天曰 于汝常見有 今尚為有耶 梵天果光曜 日過汝不見 如是問梵天 無能如實答 予以嘗見有 于今即為無 梵天界光耀 以見日過去 我為以常恒 及今得雲何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依于此解脫 觸妙高山頂 東方毗提诃 湖森地橫人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火不作此想 我在燒癡人 癡人以觸火 必自然得燒 如是惡魔羅 觸娆汝如來 如愚人觸火 當燒自己身 魔羅為罪者 以燒害如來 惡魔為何想 我不受惡報 魔羅之所作 長夜于惡積 惡魔莫厭佛 及莫望比丘 比丘于怖林 以擊惡魔羅 彼憂愁夜叉 爾時忽不現
梵天!予更知汝之趣向,知榮光,即:梵天婆伽具如是大神通、梵天婆伽具如是大威光,梵天婆伽具如是大偉力。
’[梵天曰:]‘尊者!汝如何知予之趣向、及榮光?即:梵天婆伽具如是大神通、梵天婆伽具如是大威光、梵天婆伽具如是大偉力也。
’予曰: ‘日月所繞行 光輝照十方 卿之大偉力 達及千世界 卿知高與卑 有欲及無欲 此有及彼有 有情之去來 梵天!予知汝趣向,知汝榮光:梵天婆伽具如是大神通、具如是大威力、具如是大偉力。
梵天!有其他三群衆,對彼,汝不知、不見之,對彼,予知、見之。
梵天!有群衆名為光音天,汝由其處消滅,再生于此處,對彼,汝因過于長時居此,其憶念被忘卻也。
是故,汝對彼不知、不見之,予對彼知、見之。
梵天!如是,于智予與汝實不相等,何況[汝]劣者。
然而,予實比汝為勝也。
梵天!又有群衆,名為遍淨天……又有群衆,名為廣果天,對彼,汝不知、不見之,對彼,予知、見之。
梵天!于通智,予與汝實不相等,何況[汝]劣者。
然而,予實比汝為勝也。
梵天!對地,予由地證知地,于此時,不于地領受地[是我所],證知:地非[我],地非[我]所,[我]非地所,我非地,不計地[是我已]。
予不緻意地不取着地為實有也!梵天!如是對于證智,予與汝實不相等,何況[汝]劣者;然而,予實比汝為勝也。
梵天!予對水……、火……、風……、生物、天……、生主……對梵天……、光音天……、遍淨天……、廣果天……、阿毗浮天……。
梵天!以一切證知一切于此時,不于一切領受,予已證知,無有“一切”、無有“于一切”、無有“依一切”、無有“一切為予所有者也”之念,予不重視一切。
梵天!如是,于證智,予與汝實不相等,何況[汝]劣者;然而,予實比汝為勝也。
’[梵天曰:]‘尊者!若汝以一切之一切性為無領受者,則汝實不可有所謂空虛之[想],不可有所謂虛無之[想]。
眼識不示現無邊際、具照耀一切處,其為以地之地性,不得領受者也;以水之水性,不得領受者也;以火之火性,不得領受者也;以風之風性,不得領受者也;以生物之生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天之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生主之生主性,不得領受者也;以梵天之梵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光音天之光音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遍淨天之遍淨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廣果天之廣果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阿毗浮天之阿毗浮天性,不得領受者也;以一切之性為不得領受者也。
尊者!然!予能對汝隐形之。
’[予曰:]:‘梵天!然!汝若能,汝宜對予隐形。
’諸比丘!爾時,梵天婆伽言:‘為沙門瞿昙,予将隐形,為沙門瞿昙,予将隐形。
’然對予,實不能行隐形。
諸比丘!如是言時,予謂梵天婆伽曰:‘梵天!然!換予對汝隐形。
’梵天曰:‘尊者!汝若能,汝宜對予隐形。
’諸比丘!爾時,予施行如其像神變,于其時此間之梵天、梵天衆、及梵天眷屬,聞予之聲,然不見予。
予施行如是之神力勝行,而予隐形,頌此偈曰: ‘于有見恐怖 以尋求非有 予不緻意有 不歡不執取’ 諸比丘!爾時,梵天、梵天衆、及梵天眷屬,心生希有,未曾有,[曰]:‘尊者!沙門瞿昙之大神力性,大威德性、實希有也,實未曾有也,如釋迦族之子由釋迦族出家之、此沙門瞿昙,有如是大神力、大威力之沙門或婆羅門者,于此之前,我等于他處尚未曾見、未曾聞,世尊實為于愛有、樂有、喜有之人中,已除去貪有之根者。
’ 諸比丘!爾時,惡魔魅詣一梵天衆之眷屬,對予作如是語:‘尊者!汝若如是知,又汝若如是覺,則勿教導諸聲聞、出家行者;勿對諸聲聞、出家行者說法;勿于諸聲聞、出家行者生期望。
比丘!于汝之前世,有自稱應供、等正覺者之沙門、婆羅門衆,彼等對諸聲聞、出家行者教導之;對諸聲聞、出家行者說法之;對諸聲聞,出家行者生期望;彼等教導諸聲聞、出家行者;為諸聲聞、出家行者說法;對諸聲聞、出家行者抱期望之心,身壞命終住于卑下身。
比丘!于汝之前世,有自稱應供、等正覺者之沙門婆羅門衆,彼等不教導諸聲聞,出家行者;對諸聲聞、出家行者不與說法;對諸聲聞、出家行者不作期望;彼等不教導諸聲聞、出家行者;不為諸聲聞、出家行者說法;對諸聲聞、出家行者不作期望之心,身壞命終後,住于勝妙身。
比丘!是故,予為汝如是言:“尊者!汝應住于實踐無關心之現法樂住;尊者!沉默實為善也,勿教誨他。
”’諸比丘!如是言已,予對惡魔曰:‘惡魔!予知汝,汝勿思:“無人知我!”惡魔!汝是惡者也;惡魔!汝對我非為饒益、憐愍而作如是說;惡魔!汝對我無饒益、憐愍而作如是說;惡魔!汝實是如此[念]:“沙門瞿昙若對彼等說法,則彼等将脫離予之界域。
”惡魔!彼等沙門、婆羅門,為未證等正覺者,而自稱:“我等為等正覺者也。
”惡魔!予正為等正覺者,而自稱:“予乃等正覺者也。
”惡魔!如來為諸聲聞說法,實如是也;惡魔!如來不對諸聲聞說法,亦實如是也。
惡魔!如來教導諸聲聞,實如是也;惡魔!如來不教導諸聲聞,亦實如是也。
何以故如來之說法或不說法?惡魔!如來之諸漏、諸雜染,帶來諸後有、不幸、苦報,及未來之生老死,皆已舍彼等,連根斷之,如斷頭之多羅樹,後歸于非有,為不複生之法;惡魔!猶如斷頭之多羅樹不能再成長;如是,惡魔,如來之諸漏、諸雜染,帶來後有、不幸、苦報,及未來之生老死,皆已舍彼等,連根斷之,如斷頭之多羅樹,于後歸于非有,為不複生之法也。
’” 此實非對惡魔所言,乃為梵天請教所說,是為對此之解答,名謂“梵天請教經”。
第五十 魔诃責經 如是我聞。
—— 一時,尊者大目犍連在婆伽國之鼍山(失悅摩羅山)恐怖林之鹿野苑。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于露地經行,其時,惡魔入于尊者大目犍連之腹中,至[下]腹部,是時,尊者大目犍連作如是念:“我腹之贅重猶如滿月,何故然耶?”是時,尊者大目犍連由經行處下來,入僧房已,坐于所設之座,坐下之大目犍連獨自如理作意:于是,尊者大目犍連見入至下腹部之惡魔,作如是言:“惡者!出去!惡者!出去!汝勿觸娆如來,勿觸娆如來之弟子,汝勿長夜為不利、受苦者也。
”是時,惡魔之如是念:“此沙門對予實不知、不見,而言:‘惡者!出去!惡者!出去!勿觸娆如來,勿觸娆如來之弟子,汝勿長夜為不利、受苦者也。
’彼師尚不能速知予,何況其弟子能知予耶?”是時,尊者大目犍連告惡魔曰:“惡魔!予實知汝,汝勿思——彼不知予——惡魔!汝為惡者也,惡魔,汝實如是念:‘此沙門對予不知、不見而如是言——惡者!出去!惡者!出去!勿觸娆如來,勿觸娆如來之弟子,汝勿長夜為不利、受苦者也,彼師尚不能速知予,何況其弟子能知予耶?’”是時,惡魔之如是念:“此沙門實知予且見予,而如是言:‘惡者!出去!惡者!出去!勿觸娆如來,勿觸娆如來之弟子,汝勿長夜為不利、受苦者’也。
”是時,惡魔由大目犍連之[腹]部頂端上升,住于其喉。
尊者大目犍連見住于其喉之惡魔,即告惡魔曰:“惡魔!于此處予見汝,汝勿思:‘彼不知予。
’惡魔!汝住于[予之]喉;惡者!昔予生為魔是名惡觸娆之魔也,其時,予有妹名伽利黤裡,汝為彼之子也,汝是予之甥也。
惡者!其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出現于世;惡者!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有二大上首聲聞弟子名為無類者、蘇生者;惡者!就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弟子中,于說法不可能有任何人與尊者無類者相等者;惡者!依此理由,尊者無類者是伊多羅(無類者)、是伊多羅(無類者)之名生起。
又,惡者!尊者蘇生者是閑林、樹下、空靜處住者以容易速入想受滅定;惡者!尊者蘇生者往昔坐于一樹下,入想受滅定;惡者!牧牛者、牧畜者、耕作者、旅行者等,見坐于樹下,入想受滅定之尊者蘇生者,見已,彼等有如是之念:‘實不可思議!實未曾有哉!此沙門坐脫而死也,我等宜火葬彼。
’惡者!是時,彼等牧牛者、牧畜者、耕作者、旅行者,拾聚草、木片、牛糞等,積覆于尊者蘇生者身上,彼等施火而去;惡者!是時,尊者蘇生者彼過其夜,由定而起,捽擻衣服,于晨早、着衣、執持衣,詣入村裡乞食;惡者!彼等牧牛者、牧畜者、耕作者、旅行者,見乞食之尊者蘇生者,見已,彼等作如是念:‘實不可思議哉!實未曾有哉!此沙門已坐脫而死,卻又蘇生也。
’惡者!依此理由,尊者蘇生者是珊耆婆(蘇生者)、是珊耆婆(蘇生者)之名生起。
惡者!是時,魔度使作如是念:‘予不知此等持戒,善法諸比丘之來處,或趣處,予當魅入婆羅門居士衆,[言]:汝等對持戒、如是善法諸比丘罵詈之、诽謗之、使惱之、觸娆之,然或被汝等罵詈、诽謗、使惱、觸娆,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也。
’惡者!是時,魔度使魅入彼等婆羅門之居士衆[言]:‘汝等罵持戒、[持喜法]諸比丘,罵詈之、诽謗之、使惱之、觸娆之,然或被汝等罵詈、诽謗、使悔、觸娆者、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也。
’惡者!是時,魔度使魅入彼等婆羅門居士衆,罵詈、诽謗、使惱、觸娆持戒、持善法諸比丘[言]:此等秃頭、似沙門而非沙門、賤奴、黑奴、由梵天足[所生]子孫,[又自言]:‘我等為禅思者也,我等為禅思者也。
’縮肩、低頭、倦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
猶如枭鳥于樹枝上狩獵,求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頭,似沙門而非沙門、賤奴、黑奴,從梵天之足[所生]子孫,[又自言]:‘我等為禅思者,我等為禅思者。
’縮肩、低頭、倦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猶如野孤于河岸漁魚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頭……乃至冥想之;又猶如貓于罅隙垃圾箱、塵堆獵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頭,乃至冥想之;又猶如驢脫離牽獸[隊伍]、于罅隙、垃圾箱、塵堆、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如是此等秃頭,似沙門而非沙門、賤奴、黑奴、由梵天足[所生]子孫,[又自言]:‘我等為禅思者也,我等為禅思者也。
’縮肩、低頭、倦怠而禅思之、明思之、審思之、冥想之。
惡者!其時,死去之人等,多數身壞命終後,生于惡生、惡趣、堕處、地獄。
惡者!是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對諸比丘曰:‘諸比丘!魔度使确已魅入婆羅門居士衆,[言]:在此,汝等對持戒、[持]善法諸比丘,罵詈之、诽謗之、使惱之、觸娆之,然或被汝等之罵詈、诽謗、使惱、觸娆,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
——諸比丘!是時,汝等應以慈俱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如是上、下、橫、一切處、将一切[有情]視為自己,對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怨、無瞋害慈俱心、遍滿而住;[次]以悲俱心……以喜俱心……舍俱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橫、一切處,一切[有情]視為自己,對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怨、無瞋害舍俱心、遍滿而住。
’ 惡者!是時,依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如是教誡、如是訓誡彼等比丘,行至森林、樹下及空靜處,以慈俱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橫、一切處,将一切[有情]視為自己,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怨、無瞋害慈俱心、遍滿而住;以悲俱心……以喜俱心……以舍俱心,遍滿而住之,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橫、一切處,将一切[有情]視為自己,對含有一切[有情之]世界,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怨、無瞋害舍俱心,遍滿而住。
惡者!是時,魔度使如是念:‘予雖如是為之,然不知此等持戒、[持]善法比丘之來處或趣處,予當魅入于婆羅門居士衆,[言]:在此,汝等對持戒、持善法諸比丘,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或被汝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也。
’惡者!是時,魔度使魅入于彼等婆羅門居士衆,言:‘在此,汝等對持戒、[持]善法諸比丘,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之,然或被汝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
’惡魔!是時,魔度使魅入彼等婆羅門居士衆,對持戒、[持]善法諸比丘,恭敬、尊重、奉事、供養之;惡者!其時,死去之人等,多數身壞命終後,生于善趣、天界。
惡者!是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對諸比丘曰:‘諸比丘!婆羅門居士衆确已為魔度使所魅入,[而言]:在此,汝等對持戒、[持]善法之諸比丘,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之,然或被汝等恭敬、尊重、奉事、供養、而心生變異,令魔度使得其方便。
諸比丘!是時,汝等于觀身不淨而住之,于食作厭逆想,一切世間作不可樂想,于觀諸行無常。
’惡者!是對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如是教誡、如是訓誡彼等比丘,行至森林、樹下、或空靜處,于觀身不淨,于食作厭逆想,于一切世間作不可樂想,于觀諸行無常。
惡者!是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晨早着衣,執持衣缽,與随從沙門尊者伊多羅共往村裡乞食。
惡者!是時,魔度使魅入一兒童,取礫以擊尊者伊多羅,因而頭破;惡者!是時,尊者伊多羅頭破血流,跟随着,跟随着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之後;惡者!是時,拘留孫世尊、應供、等正覺者,猶如象視[還回體]顧曰:‘此魔度使真不知厭足。
’ 惡者!于回顧之同時,魔度使由其處堕落,生于大地獄;惡者!彼大地獄有三種名,謂六觸處之[地獄]、謂擊樁[地獄]、謂各自受[苦地獄]。
惡者!是時,獄卒來對予曰:‘賢者!于汝之心髒中,如樁與樁交合時,汝當知!我千年間于地獄中受苦者也。
’惡者!彼時,予實為多年居住、多百年居住、多千年居住,于彼大地獄中受苦,一萬年居住于彼大地獄增[地獄]正名謂起出受之苦;惡者!彼時予身,猶如人[身],然予之頭卻猶如魚[頭]也。
” 惱害伊多羅 聖者拘留孫 度使陷地獄 何如受諸苦 有百之機械 各别之苦受 如是為地獄 度使痛苦極 惱害伊多羅 聖者拘留孫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湖中立天宮 立有一劫間 毗琉琉之色 光耀及燦爛 玉女在于此 種種飛彩舞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諸比丘 黑魔汝受苦 比丘現見前 刺?于佛陀 鹿子母講堂 足指能震動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最勝之講堂 足指能搖之 具持神通力 諸神皆戰栗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于最勝講堂 問天帝釋曰 梵天可欲知 愛盡解脫耶 如是問帝釋 無能如實答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近于善法殿 以問梵天曰 于汝常見有 今尚為有耶 梵天果光曜 日過汝不見 如是問梵天 無能如實答 予以嘗見有 于今即為無 梵天界光耀 以見日過去 我為以常恒 及今得雲何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依于此解脫 觸妙高山頂 東方毗提诃 湖森地橫人 佛之聲聞衆 比丘彼知之 惱害比丘者 黑魔汝受苦 火不作此想 我在燒癡人 癡人以觸火 必自然得燒 如是惡魔羅 觸娆汝如來 如愚人觸火 當燒自己身 魔羅為罪者 以燒害如來 惡魔為何想 我不受惡報 魔羅之所作 長夜于惡積 惡魔莫厭佛 及莫望比丘 比丘于怖林 以擊惡魔羅 彼憂愁夜叉 爾時忽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