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之上
關燈
小
中
大
,統括九流,鹹為治國之谟,并是修身之術。
故藝文志曰,儒家之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遊文于六經之中,留意于五德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其道最高者也。
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者南面之術,合于堯之克讓,易之謙謙。
若有位無才,猶虧弘闡,有才無位,灼然全阙。
昔周公攝政七載,乃制六官,孔老何人,得為教主?孔雖聖達,無位者也,自衛回輪,始弘文軌,正可修述,非為教源。
柱史在朝,本非諧贊,出周入秦,為尹言道,無聞諸侯,何況天子。
既是仙賢,固宜雙缺,道屬儒宗,已彰于前矣!按炖煌實錄雲:漢桓帝二十九年,幸閑豫庭,與群臣對論古今,帝曰:老聃父,何如人也?天水太守索綏對曰:老聃父姓韓,名虔,字元卑,胎生無耳,一目不明,癃跛孤單,年六十二無妻,與鄰人益壽氏宅上老妪合,懷胎八十年而生,生時皓首,故曰老子,此本實迹也。
今道士偷竊他能,欲張老聖,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言信欤!(老子生于李樹下,故改姓李,)敬王元年,老子年八十四,時當七雄分霸,天下紛擾。
老子聞天竺佛聖人教,不治而不亂,欲适天竺而處之,胡曾先生詠其詩曰: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在家;老氏卻思天竺住,便将徐甲過流沙。
出關未至流沙,死于扶風之槐裡,即而葬之。
秦佚往吊,三号而返,故莊子内篇雲: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
怪問非夫子之徒欤?佚曰:向吾入,見少者哭之如哭其父,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古者謂之遁天之形,始以其為人也,而今非也,遁者隐也,天者免縛也,形者身也。
言始以老子為免縛隐形之仙,今則非也。
嗟其谄曲,取人之情,故不免死非我友。
又考梁陳齊魏之前,道士唯以匏盧盛經,本無天尊形像。
按任子道論,及杜氏幽求雲:道無形質,蓋陰陽之精也。
陶隐居内傳雲:在茆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禮,佛堂有像,道堂無像。
王淳三教論雲:近世道士,取活無方,欲人歸信,乃學佛家制立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道堂,以憑衣食。
宋陸修靜,亦為此形。
遼陽高憲字仲常,遊東京白鶴觀,見三清像,指其右曰:此何像也?觀主對曰:老君像。
曰:何代人?曰周定王時。
又指左曰:此何像也?主曰:道君像。
曰:此何代人?主倉惶未答。
憲指中像曰:且饒者元始天尊。
聞者傳以為笑。
又漢晉之代譯經,稱佛為天尊。
由佛生七日,父王抱往禮大自在天王廟,天像倏起,頂禮佛足,父王贊曰:我子天中天,因号天尊。
今道士竊安老子之号,後來譯經法師,見其渾稱,故棄天尊,而稱世尊,謂天上人間,所共尊敬故。
又古來譯經僧,稱道士寇謙得志,僭冒道士之名,故後譯經棄道士而稱沙門,今道士又稱為法師,愈為矯飾。
法師之号,原出佛經,萬卷百家,本無此語。
且為法之師,名為法師,法即是師,名為法師,名義不知,妄安己号,如山羌偷王衣,不解披着,誠可笑也(出通載)。
言三清者,初道士立玄清,元清,始清,妄拟太極,太初,太始,為三清,以一清生三天,三清生九天,不解天名,乃竊佛經欲色二界天名,增減字号,矯安道書。
然三界共有二十八天,雲九天者謬也。
後張道陵以三清為精,氣,神。
解精,為淫泆之精;氣,為呼吸之氣;神,為念慮之神。
诳惑男女,以色身臭皮囊為精氣神。
張紫陽曰:先天地之元精元氣元神也,玄宗直指雲:戒以養精,定以養氣,慧以養神,是則以戒定慧,養本元之心性也。
今道士不達本,立三清之義,而妄裝塑三清為像,故王淳謂其立形像以憑衣食,高憲诮之而倉惶結舌,足見其謬也矣!(餘詳歸元直指諸書,此不繁錄。
)稽夫曆代已來,至于元世,并無玉皇寶诰,北鬥經,受生經,三官經,等文。
此皆明初道士貪利惑俗,僞撰之者。
其南鬥經,在三十九種内,已盡焚之。
言三官者,子史無文,不審出何年代何邦人氏?又非西域之人,奚作梵語,而雲閻浮提,乃偷佛經文,雜以俚語,智人閱之,自知其謬。
如羅祖無為教,五部六冊,亦竊佛經及諸語錄,參以魔言。
複妄造法華經後三卷,言詞鄙陋,如山歌野語。
又造金剛纂,金剛經議論,安文殊菩薩之名在内,用人取信。
複有血盆經,救苦經,妙沙經,皆不畏罪福無知之徒妄造,不足信也!尚直編雲:世有後三卷蓮華經,此是妄無知匹夫所造樵歌牧唱也。
金剛經議論,是金天教之人僞造,魔語也。
複有一卷注解金剛經,題名曹溪六祖大師解義口訣,此是宋神宗元豐間,天台羅适所注,假聖師之名也。
無深理,有淺義。
蓋因淺俚之故,世人多愛之,謬矣!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第十付囑章曰:師一日喚法海轉相教授,勿失宗旨,共計七百七十七字,此是金天教之人僞造邪言,增入刊闆,未革之弊也。
嗚呼!妄談性理,壞人心法,玷辱佛祖,罪莫大焉!(羅祖謀叛改名無為;無為複叛,改為青蓮;青蓮又叛,改為白蓮;白蓮複叛,改為圓通,大乘,等教,其名不一。
閉門發誓傳授,不許外知愚俗受惑,智者自不受其瞞也。
) 趙孟俯(字子昂) 元史并廣錄本傳 宋太祖,秦王德芳之後也。
俯才氣英邁,神彩煥發,如神仙中人。
至元二十三年,禦史程钜夫,奉诏搜訪遺逸于江南。
得俯,入見世祖,甚喜,累官至翰林學士。
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國公,谥文敏。
俯四五歲,聞母丘夫人說臨月夢一僧入寝室,覺而生俯,故年十二三歲,便好寫金剛經,後但與僧語,便若眷屬。
至年六十五,日擾擾人事,不能有所悟入,恒以自歎。
重天目中峰之道,每受師書,必焚香望拜;與師書必自稱弟子。
叩師心要,師與說防情複性之旨。
遣問金剛經大意,師答以略義一卷。
中峰淨業偈一百八首,俯作贊,複作偈重贊之,曾跋華嚴經合部(雲雲)。
胡長孺(号石塘,常與子昂、韓明善、段吉甫、郭斯道諸公論道齋中) 大同論 着大同論,有曰:孟子沒一千四百年,道潛統絕,子周子出,然後潛者複光,絕者複續。
程氏二子得周子傳,周子之傳,出于北固竹林寺壽涯禅師。
程子四傳,而得朱文公,文公後得張欽夫,講究此道,方覺脫然處,前日所聞于竹林而未契者,皆不我欺矣!元來此事與禅學十分相似,學不知禅,禅不知學,互相排擊,都不曾劄着病處,亦可笑也!(臨終坐逝)。
韓性(字明善) 性學指要 性隐居不仕,谥莊節,淹貫經史,精通内典,嘗曰:佛居西土,風教有異,然極能勸化得人,觀今凡修佛事,未有不端心正念者,雖愚夫愚婦,欲聞經禮像,必預齋戒,持敬捐欲,然後從事,雖吾聖人複生,勸人為善,不過如此,正恐未能也。
嘗謂門人朱仲弘曰:佛去世已久,後人如此恭敬他,誦他的言語,汝道佛要人如此耶?教人如此耶?若強人從己,誰人肯從。
如今人一句言語,要行一鄉,亦不可得,且佛之言語,奚翅數百萬裡,凡日月光臨所及處,無不信服。
仲弘聞之默然。
解惑編卷下之上 音釋 搜 (音搜。
獵也。
) 徹聲色 (徹同撤。
除去也。
) 阘茸 (上音塔。
下音冗。
阘茸。
猥賤也。
史賈誼傳雲。
阘茸尊顯兮。
讒谀得志。
) 虺 (音毀。
蛇細。
頸大頭大者。
長七八尺。
) 喁 (音颙。
喁喁然。
謂衆口向上。
延頸舉踵也。
) 阿羅漢 (此雲無生。
謂其已斷九十八種煩惱惑。
不受三界生死矣。
) 正遍知 (是佛十号之一。
) 印度 (此乃天竺之稱。
舊雲身笃。
又雲身毒。
亦雲賢豆。
皆取音不真。
今從正音。
宜雲印度。
印度者。
唐言月。
月有多名。
斯其一稱。
良以其土。
聖賢繼軌。
導凡禦物。
如月照臨。
由是義故。
謂之印度。
諸國皆稱雲聖方。
謂彼土聖賢多所産生也。
五印度之境。
周九萬餘裡三垂大海。
北背雪山。
北廣南狹。
形如半月。
劃野區分。
七十餘國。
成光子曰。
中天竺國。
東至震旦。
五萬八千裡。
南至金地國。
西全阿拘遮國。
北至小香山。
亦各五萬八千裡。
則知彼為中國矣。
宋沙門慧嚴。
與校尉何承天。
共論華梵中邊之義。
承天問曰。
佛國将用何曆。
嚴雲。
天竺夏至之。
日日正中時。
豎晷無影。
所謂天中。
後婆利國人來。
果同嚴說。
乃引周公測影之法。
謂此土夏至之日。
猶有餘陰。
天竺則無也。
周公攝政四年。
欲求地中。
而營王城。
故以土圭測影得穎川陽城。
于是建都。
土圭長尺有五寸。
夏至日晝漏半。
立八尺。
之表。
表北得影尺有五寸。
影與土圭等。
此為地中。
鄭司農雲。
凡日影。
于地千裡。
而差一寸。
當知陽城。
蓋就此土。
自為中耳。
既有表影。
豈求餘陰耶。
況此土東垂大海。
三方且非。
由是觀之。
邊義彰矣。
) 海東青 (女真國東北鄰于五國。
五國之東接大海。
出名鷹。
自海東來者。
謂之海東青。
小而俊健。
能擒鵝鹜。
白爪者尤以為異。
遼人酷愛之。
○鹜音務。
野鴨。
) 涿 (音捉。
) 徐甲 (昔老子過關雇徐甲禦薄闆軬之車也。
○軬音盤上聲。
車上篷。
) 九天 (道士僞造化胡經雲。
天地有形之大者。
太上老君。
乃混沌之祖宗。
天地之父母。
故能分布清濁。
開辟天地。
連玄元始三氣而成天上為三清。
三境。
即始氣為玉清境。
元氣為上清境。
玄氣為太清境。
又以清之氣。
各生三氣。
合成九氣。
而為九天。
一郁單天。
二上神壽無量壽天。
三梵藍須延天四寂然兜術天。
五波羅尼蜜不憍樂天。
六洞玄化應聲天。
七靈化梵輔天。
八高虛明天。
九無想無愛天。
此之九天。
各生三氣。
每氣為一天。
合二十七天。
通此九大。
為三十六天。
則三界四民。
上極三清。
是其數也。
○道士既無才能自立天号。
乃偷竊佛經。
欲色二界天名。
妄加增減。
郁單乃是北俱盧洲。
亦名郁單越。
此雲勝生。
色界二禅。
無量光天。
無量淨天。
而改為無量壽天。
梵藍。
竊梵音之不真。
初禅梵輔天。
而加靈化二字。
欲界第四天。
名兜術陀天。
亦名兜率陀華言喜是而加寂然二字。
不憍藥天。
亦名化業天。
是欲界第五天禮語波羅尼蜜。
華言他化自在天。
是欲界第六天而牽為第五天。
華梵既乖。
穿鑿失次。
複加洞玄二字化應聲天。
即是他化自在天。
此是欲界頂天。
無想天。
乃四禅天之無想天。
是外道修無想定。
得生彼天。
壽五百劫。
而加無愛二字如此無智。
偷竊雜亂。
安置鄙拙。
以诳愚俗。
老君既是周定王柱下史官。
孰不知之。
何雲混沌祖宗。
開辟大地運成九天。
複為三十六天。
妄誇罔談。
真無恥矣。
) 附林泉倫禅師 欽奉聖旨焚道藏僞經目化胡經(王浮撰)猶龍傳聖紀經西升經出塞經九天經赤書經上清經南鬥經玉緯經紀勝賦辨仙論(梁日廣撰)龁邪論三破論(齊人張融段托他姓撰)明真辨僞論(吳筠撰)太上實錄十山論青陽宮記玄九内傳帝王師錄三天列記十異九迷論(傅奕呂玄卿撰)曆代應現圖佛道先後論欽道明證論(唐員半子撰)輔正除邪論(吳筠撰)辟邪歸正論(杜光庭撰)十二虛無經藏天隐月經赤畫度命經樓觀先生内傳謗道釋經(林靈素杜光庭撰造破大藏經)三教根源圖(金天長觀李大方撰)曆代帝王崇道記高上老子内傳靈寶二十四生經混元生三清經五公問虛無經混元皇帝實錄(今俗言杜撰者杜光庭也)
故藝文志曰,儒家之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遊文于六經之中,留意于五德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其道最高者也。
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者南面之術,合于堯之克讓,易之謙謙。
若有位無才,猶虧弘闡,有才無位,灼然全阙。
昔周公攝政七載,乃制六官,孔老何人,得為教主?孔雖聖達,無位者也,自衛回輪,始弘文軌,正可修述,非為教源。
柱史在朝,本非諧贊,出周入秦,為尹言道,無聞諸侯,何況天子。
既是仙賢,固宜雙缺,道屬儒宗,已彰于前矣!按炖煌實錄雲:漢桓帝二十九年,幸閑豫庭,與群臣對論古今,帝曰:老聃父,何如人也?天水太守索綏對曰:老聃父姓韓,名虔,字元卑,胎生無耳,一目不明,癃跛孤單,年六十二無妻,與鄰人益壽氏宅上老妪合,懷胎八十年而生,生時皓首,故曰老子,此本實迹也。
今道士偷竊他能,欲張老聖,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言信欤!(老子生于李樹下,故改姓李,)敬王元年,老子年八十四,時當七雄分霸,天下紛擾。
老子聞天竺佛聖人教,不治而不亂,欲适天竺而處之,胡曾先生詠其詩曰: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在家;老氏卻思天竺住,便将徐甲過流沙。
出關未至流沙,死于扶風之槐裡,即而葬之。
秦佚往吊,三号而返,故莊子内篇雲: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
怪問非夫子之徒欤?佚曰:向吾入,見少者哭之如哭其父,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古者謂之遁天之形,始以其為人也,而今非也,遁者隐也,天者免縛也,形者身也。
言始以老子為免縛隐形之仙,今則非也。
嗟其谄曲,取人之情,故不免死非我友。
又考梁陳齊魏之前,道士唯以匏盧盛經,本無天尊形像。
按任子道論,及杜氏幽求雲:道無形質,蓋陰陽之精也。
陶隐居内傳雲:在茆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禮,佛堂有像,道堂無像。
王淳三教論雲:近世道士,取活無方,欲人歸信,乃學佛家制立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道堂,以憑衣食。
宋陸修靜,亦為此形。
遼陽高憲字仲常,遊東京白鶴觀,見三清像,指其右曰:此何像也?觀主對曰:老君像。
曰:何代人?曰周定王時。
又指左曰:此何像也?主曰:道君像。
曰:此何代人?主倉惶未答。
憲指中像曰:且饒者元始天尊。
聞者傳以為笑。
又漢晉之代譯經,稱佛為天尊。
由佛生七日,父王抱往禮大自在天王廟,天像倏起,頂禮佛足,父王贊曰:我子天中天,因号天尊。
今道士竊安老子之号,後來譯經法師,見其渾稱,故棄天尊,而稱世尊,謂天上人間,所共尊敬故。
又古來譯經僧,稱道士寇謙得志,僭冒道士之名,故後譯經棄道士而稱沙門,今道士又稱為法師,愈為矯飾。
法師之号,原出佛經,萬卷百家,本無此語。
且為法之師,名為法師,法即是師,名為法師,名義不知,妄安己号,如山羌偷王衣,不解披着,誠可笑也(出通載)。
言三清者,初道士立玄清,元清,始清,妄拟太極,太初,太始,為三清,以一清生三天,三清生九天,不解天名,乃竊佛經欲色二界天名,增減字号,矯安道書。
然三界共有二十八天,雲九天者謬也。
後張道陵以三清為精,氣,神。
解精,為淫泆之精;氣,為呼吸之氣;神,為念慮之神。
诳惑男女,以色身臭皮囊為精氣神。
張紫陽曰:先天地之元精元氣元神也,玄宗直指雲:戒以養精,定以養氣,慧以養神,是則以戒定慧,養本元之心性也。
今道士不達本,立三清之義,而妄裝塑三清為像,故王淳謂其立形像以憑衣食,高憲诮之而倉惶結舌,足見其謬也矣!(餘詳歸元直指諸書,此不繁錄。
)稽夫曆代已來,至于元世,并無玉皇寶诰,北鬥經,受生經,三官經,等文。
此皆明初道士貪利惑俗,僞撰之者。
其南鬥經,在三十九種内,已盡焚之。
言三官者,子史無文,不審出何年代何邦人氏?又非西域之人,奚作梵語,而雲閻浮提,乃偷佛經文,雜以俚語,智人閱之,自知其謬。
如羅祖無為教,五部六冊,亦竊佛經及諸語錄,參以魔言。
複妄造法華經後三卷,言詞鄙陋,如山歌野語。
又造金剛纂,金剛經議論,安文殊菩薩之名在内,用人取信。
複有血盆經,救苦經,妙沙經,皆不畏罪福無知之徒妄造,不足信也!尚直編雲:世有後三卷蓮華經,此是妄無知匹夫所造樵歌牧唱也。
金剛經議論,是金天教之人僞造,魔語也。
複有一卷注解金剛經,題名曹溪六祖大師解義口訣,此是宋神宗元豐間,天台羅适所注,假聖師之名也。
無深理,有淺義。
蓋因淺俚之故,世人多愛之,謬矣!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第十付囑章曰:師一日喚法海轉相教授,勿失宗旨,共計七百七十七字,此是金天教之人僞造邪言,增入刊闆,未革之弊也。
嗚呼!妄談性理,壞人心法,玷辱佛祖,罪莫大焉!(羅祖謀叛改名無為;無為複叛,改為青蓮;青蓮又叛,改為白蓮;白蓮複叛,改為圓通,大乘,等教,其名不一。
閉門發誓傳授,不許外知愚俗受惑,智者自不受其瞞也。
) 趙孟俯(字子昂) 元史并廣錄本傳 宋太祖,秦王德芳之後也。
俯才氣英邁,神彩煥發,如神仙中人。
至元二十三年,禦史程钜夫,奉诏搜訪遺逸于江南。
得俯,入見世祖,甚喜,累官至翰林學士。
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國公,谥文敏。
俯四五歲,聞母丘夫人說臨月夢一僧入寝室,覺而生俯,故年十二三歲,便好寫金剛經,後但與僧語,便若眷屬。
至年六十五,日擾擾人事,不能有所悟入,恒以自歎。
重天目中峰之道,每受師書,必焚香望拜;與師書必自稱弟子。
叩師心要,師與說防情複性之旨。
遣問金剛經大意,師答以略義一卷。
中峰淨業偈一百八首,俯作贊,複作偈重贊之,曾跋華嚴經合部(雲雲)。
胡長孺(号石塘,常與子昂、韓明善、段吉甫、郭斯道諸公論道齋中) 大同論 着大同論,有曰:孟子沒一千四百年,道潛統絕,子周子出,然後潛者複光,絕者複續。
程氏二子得周子傳,周子之傳,出于北固竹林寺壽涯禅師。
程子四傳,而得朱文公,文公後得張欽夫,講究此道,方覺脫然處,前日所聞于竹林而未契者,皆不我欺矣!元來此事與禅學十分相似,學不知禅,禅不知學,互相排擊,都不曾劄着病處,亦可笑也!(臨終坐逝)。
韓性(字明善) 性學指要 性隐居不仕,谥莊節,淹貫經史,精通内典,嘗曰:佛居西土,風教有異,然極能勸化得人,觀今凡修佛事,未有不端心正念者,雖愚夫愚婦,欲聞經禮像,必預齋戒,持敬捐欲,然後從事,雖吾聖人複生,勸人為善,不過如此,正恐未能也。
嘗謂門人朱仲弘曰:佛去世已久,後人如此恭敬他,誦他的言語,汝道佛要人如此耶?教人如此耶?若強人從己,誰人肯從。
如今人一句言語,要行一鄉,亦不可得,且佛之言語,奚翅數百萬裡,凡日月光臨所及處,無不信服。
仲弘聞之默然。
解惑編卷下之上 音釋 搜 (音搜。
獵也。
) 徹聲色 (徹同撤。
除去也。
) 阘茸 (上音塔。
下音冗。
阘茸。
猥賤也。
史賈誼傳雲。
阘茸尊顯兮。
讒谀得志。
) 虺 (音毀。
蛇細。
頸大頭大者。
長七八尺。
) 喁 (音颙。
喁喁然。
謂衆口向上。
延頸舉踵也。
) 阿羅漢 (此雲無生。
謂其已斷九十八種煩惱惑。
不受三界生死矣。
) 正遍知 (是佛十号之一。
) 印度 (此乃天竺之稱。
舊雲身笃。
又雲身毒。
亦雲賢豆。
皆取音不真。
今從正音。
宜雲印度。
印度者。
唐言月。
月有多名。
斯其一稱。
良以其土。
聖賢繼軌。
導凡禦物。
如月照臨。
由是義故。
謂之印度。
諸國皆稱雲聖方。
謂彼土聖賢多所産生也。
五印度之境。
周九萬餘裡三垂大海。
北背雪山。
北廣南狹。
形如半月。
劃野區分。
七十餘國。
成光子曰。
中天竺國。
東至震旦。
五萬八千裡。
南至金地國。
西全阿拘遮國。
北至小香山。
亦各五萬八千裡。
則知彼為中國矣。
宋沙門慧嚴。
與校尉何承天。
共論華梵中邊之義。
承天問曰。
佛國将用何曆。
嚴雲。
天竺夏至之。
日日正中時。
豎晷無影。
所謂天中。
後婆利國人來。
果同嚴說。
乃引周公測影之法。
謂此土夏至之日。
猶有餘陰。
天竺則無也。
周公攝政四年。
欲求地中。
而營王城。
故以土圭測影得穎川陽城。
于是建都。
土圭長尺有五寸。
夏至日晝漏半。
立八尺。
之表。
表北得影尺有五寸。
影與土圭等。
此為地中。
鄭司農雲。
凡日影。
于地千裡。
而差一寸。
當知陽城。
蓋就此土。
自為中耳。
既有表影。
豈求餘陰耶。
況此土東垂大海。
三方且非。
由是觀之。
邊義彰矣。
) 海東青 (女真國東北鄰于五國。
五國之東接大海。
出名鷹。
自海東來者。
謂之海東青。
小而俊健。
能擒鵝鹜。
白爪者尤以為異。
遼人酷愛之。
○鹜音務。
野鴨。
) 涿 (音捉。
) 徐甲 (昔老子過關雇徐甲禦薄闆軬之車也。
○軬音盤上聲。
車上篷。
) 九天 (道士僞造化胡經雲。
天地有形之大者。
太上老君。
乃混沌之祖宗。
天地之父母。
故能分布清濁。
開辟天地。
連玄元始三氣而成天上為三清。
三境。
即始氣為玉清境。
元氣為上清境。
玄氣為太清境。
又以清之氣。
各生三氣。
合成九氣。
而為九天。
一郁單天。
二上神壽無量壽天。
三梵藍須延天四寂然兜術天。
五波羅尼蜜不憍樂天。
六洞玄化應聲天。
七靈化梵輔天。
八高虛明天。
九無想無愛天。
此之九天。
各生三氣。
每氣為一天。
合二十七天。
通此九大。
為三十六天。
則三界四民。
上極三清。
是其數也。
○道士既無才能自立天号。
乃偷竊佛經。
欲色二界天名。
妄加增減。
郁單乃是北俱盧洲。
亦名郁單越。
此雲勝生。
色界二禅。
無量光天。
無量淨天。
而改為無量壽天。
梵藍。
竊梵音之不真。
初禅梵輔天。
而加靈化二字。
欲界第四天。
名兜術陀天。
亦名兜率陀華言喜是而加寂然二字。
不憍藥天。
亦名化業天。
是欲界第五天禮語波羅尼蜜。
華言他化自在天。
是欲界第六天而牽為第五天。
華梵既乖。
穿鑿失次。
複加洞玄二字化應聲天。
即是他化自在天。
此是欲界頂天。
無想天。
乃四禅天之無想天。
是外道修無想定。
得生彼天。
壽五百劫。
而加無愛二字如此無智。
偷竊雜亂。
安置鄙拙。
以诳愚俗。
老君既是周定王柱下史官。
孰不知之。
何雲混沌祖宗。
開辟大地運成九天。
複為三十六天。
妄誇罔談。
真無恥矣。
) 附林泉倫禅師 欽奉聖旨焚道藏僞經目化胡經(王浮撰)猶龍傳聖紀經西升經出塞經九天經赤書經上清經南鬥經玉緯經紀勝賦辨仙論(梁日廣撰)龁邪論三破論(齊人張融段托他姓撰)明真辨僞論(吳筠撰)太上實錄十山論青陽宮記玄九内傳帝王師錄三天列記十異九迷論(傅奕呂玄卿撰)曆代應現圖佛道先後論欽道明證論(唐員半子撰)輔正除邪論(吳筠撰)辟邪歸正論(杜光庭撰)十二虛無經藏天隐月經赤畫度命經樓觀先生内傳謗道釋經(林靈素杜光庭撰造破大藏經)三教根源圖(金天長觀李大方撰)曆代帝王崇道記高上老子内傳靈寶二十四生經混元生三清經五公問虛無經混元皇帝實錄(今俗言杜撰者杜光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