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消一唾攝盡無餘。
塵勞攝盡。
若又要安個般羅蜜于胸中。
則其累勝塵勞複倍倍矣。
示月天鑒知藏 諸佛未出世。
人人鼻孔撩天。
出世後杳無消息。
我且問你。
佛既出了如何個撩天鼻孔返又不見。
要知有個佛出來。
便是峭棱棱的禍胎。
以故文殊普賢才起佛法見。
被世尊攝向二鐵圍山下。
你而今要覓個撩天鼻孔。
須向佛未出世時究取。
若待到佛出世了。
依舊沒消息。
示指禅空書記 芭蕉聞雷即長。
葵花見日方開。
試看。
果有情耶果無情耶。
若謂無情能開能長的是個什麼。
若謂有情能聞能見的在什麼處。
者裡不得作道理。
不可作機鋒。
不得硬自差排。
不得囫囵扯過。
如何得兩存不背。
示如旻謙侍者 作世間淺近的事。
必殚精竭思。
學到極精極妙的所在尚不肯休歇。
其故何也。
由根于名基于利也。
且名利乃世間最淺近事。
故可得而學而精。
至于第一義谛。
所謂口欲言而辭喪。
心欲緣而慮忘。
既無名貌無依倚。
無方所無程限。
故緻學者茫無所措。
若非宿有靈根。
才到者裡便自望崖而退。
示琡庵玉知藏 者一件事。
雖不可以語言造。
而亦不可以寂默通。
除非具有咬豬狗的手腳。
便得他七花八烈。
你若以心意識領攬。
時中觸境逢緣故無自由。
不見僧問報慈。
嶼情生智隔想變體殊情未生時如何。
慈曰。
隔試看是什麼道理。
示慧霖智知浴 古人拈出個膠盆子最是黏手黏腳。
若不是伶利漢。
十個五雙上他機境頂門。
眼正的衲僧。
拈他膠盆黏他手腳。
始好向十字街頭開得藥鋪。
雖然先須要根本正眼目清。
不然何以濟人。
示慈潤善侍者 悟心須得空心旨。
道證心空境即空。
折腳铛煨璎珞粥。
此中清味許誰同。
更好看綠陰叢。
千花競秀林無影。
萬木霜凝六月風。
示▆▆▆靜主 住山最先便要得個住山的方子。
全身入到青山裡。
又莫教青山遮殺眼睛。
礙殺胸口。
須是在青山肚裡七縱八橫。
而足下不沾他一點土。
不帶他一點泥。
其實又要翻青山面樵青山眉。
鎮日裡行也是青山。
坐也是青山。
吃青山飯。
飲青山水。
穿青山衣。
睡青山床。
乃至拈的用的。
茶是青山茶。
筍是青山筍。
日久月深。
不覺不知連一個住山的人。
總化作青山了。
我與青山渾然不間。
然後始好閑坐山中。
聽幽鳥喃喃。
韻落花于不夜時。
登峰頂看白雲。
杳杳空靈魄以曷窮。
月上蕉窗殘經已畢。
爐開宿火泉響方聲。
正恁麼時。
好将人境雙收。
莫教狼藉我道人家計。
示景霁李居士 承以華嚴法界義。
詢愚所解。
雲峰住持事繁。
居士不妨自詢自解。
看他理與事如何便得無礙。
據實而論。
事有萬差理無二緻。
若言理也。
盡十方法界光皎皎地無些毫過患。
無些毫少剩。
無分限無紀記。
焉得與一切差别大小長短好惡的事。
相融無礙。
但時中如此着隻眼。
向頭頭法法上恁麼看去。
倘一時觸着一事與理相融了。
然後不須問人。
你自知相即門相入門相遍門。
乃至因陀羅網門。
罔不涉入。
若要更問事事無礙。
且待山僧檢點山中。
一切繁雜的石頭土塊竹絲木屑了。
緩緩來與汝商量。
示[卄/毓]俊劉居士 一大部圓覺經。
如清涼池四面可入。
不必着實說定是菩薩所修法門與己無涉。
試看居一切時不起妄心。
于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無了知不辯真實。
要知一切時不妄決非守靜。
于妄不息豈是動搖。
正住妄境時不加個了知。
看是何等作略。
于無了知中又不辯個真實。
你又看是何等胸懷。
若于經意有領解。
然後又看大慧和尚頌曰。
荷葉團團團似鏡。
菱角尖尖尖若錐。
風吹柳絮毛毬走。
雨打梨花蛱蝶飛。
将經義頌意融會了。
始親到雲峰領棒。
示無诤張居士 參禅最忌伶俐。
又須是第一等極伶俐的。
方堪領得着會得到參得行悟得妙。
設使一枚癡頑骨董。
即世間有名件有物色的事。
尚且差排不去。
何況此最幽深最玄妙的無上阃域耶。
惟居士不用伶俐學而隻許伶俐會也。
時中亦熟思之。
示晴岚熏參頭 人有先後道無古今。
古人體式今人法。
粝飯荷衣香潑潑。
潦倒江頭船子翁。
蘆花影裡話從容。
江月照人還舊樣。
清波不犯許誰同。
蓮花峰下好庵主。
直入千峰萬峰去。
玄關不留金鎖何拘。
君不見紙衣道者知權變。
一裘挂體慮皆亡。
要行便行健不健。
豈不識石霜首座有閑伎。
香煙起處解抽身。
多少盲龜趁不及。
我教君知君且信。
法身莫教增閑病。
金錘影動自玲珑。
寶劍光寒天地靜。
佛祖于中尚且迷。
說甚麼事存函蓋理應箭鋒。
你隻管看靜空孤鶴遠。
又聽他高柳一蟬鳴。
示位焉淨知藏 人生尚志節。
所守當歸一。
守至湛然時。
夫何事不畢。
守一又當空。
一空妙難匹。
守一不能忘。
靈源胡可及。
一忘守亦忘。
忘到無心地。
大用豁群機。
頭頭俱妙義。
惟子善斟酌。
語子真秘密。
履踐汝師言。
可以光門第。
君不見大鵬一展蓋十洲。
萬裡孤風添意氣。
示文郁秀知藏 靈嶽降靈的是假。
因依四七便成真。
分披五葉花枝上。
臾嶺何期太險生。
盡謂抛來提不起。
孰識風生六極裡。
六極由茲巇險深。
門門有口潤乾坤。
荊棘遍野行蹤杳。
大地山河總不成。
報君知海南有客來遲遲。
神駒驟影清風起。
五色祥麟天岸至。
用險岩頭機上機。
是聖是凡俱不惜。
有時倒卓須彌盧。
有時傾幹香海汁。
而今高卧最高峰。
六月冰花足底紅。
笑指大鵬抟海隅。
伊乘六息歸何處。
且遨翔碧雲路。
透出青山天外天。
且看出頭誰與俱。
示三密印知客 春風浴我寒。
春雨瀝我熱。
剛眠枕畔冷風生。
好夢無由消不得。
寥寥永夜對殘燈。
伴我惟勞好風月。
促織呼名有幾人。
自古自今立深雪。
看他斷臂要心安。
等閑不是輪途劫。
老胡也教濕雙眉。
為渠幾下蒼龍窟。
報君知須猛烈。
男兒膽志天然别。
曹溪路上好生機。
自有波瀾天地闊。
觸星鬥兮探明月。
目玑珠兩齊堅白。
隔身換影鵝湖側。
或倚孤輪或阡陌。
霜花點出鹭鸶風。
吹教乾坤似火紅。
綿包特石輕如紙。
勢敵鲸吞海浪同。
好相逢個山翁。
萬傾河山通變了。
歸來猶在月明中。
示聖峰真侍者 天其極廣地其極闊。
兩合之間唯我人獨知覺。
我人間出有奇英。
二千年外瞿昙大奇奇獨指我人頭。
慧兮福兮俱零落。
從茲杓蔔聽虛聲。
指向東來成冤禍。
古也今也多慷慨。
立機立境俱絕待。
南山燒火北山紅。
無限清光難比配。
楚山南角嶽雲頭。
海運風騰十二洲。
多少魚龍頭角露。
雷轟電掣盡風流。
海水騰波濤闊。
穩駕孤舟莫停棹。
待到風清月皎時。
蘆花深處好消停。
且屈肱一覺到天明。
管甚麼地闊天空樂不禁。
示翼駒順侍者 道本無方無有色。
行者莫至而莫睹。
色兮丹臒着無由方也。
刹塵無及所。
唯茲罔忒又崆峒。
千聖睥睨俱難措。
須知醯雞糞壤頭。
搕 堆中千萬斛。
由其得者不輕微。
往古來先俱有數。
四七二三本現成。
南嶽青原皆吐露。
燈燈火火勢因依。
要且智人俱自度。
珍重行者莫依稀。
看取班前諸古錐。
古錐若是等閑流。
安得名标在上頭。
好來架子上豎五橫三。
莫向淨曰中穿衣着褲。
咄咄咄。
五四三二數不足。
塵勞攝盡。
若又要安個般羅蜜于胸中。
則其累勝塵勞複倍倍矣。
示月天鑒知藏 諸佛未出世。
人人鼻孔撩天。
出世後杳無消息。
我且問你。
佛既出了如何個撩天鼻孔返又不見。
要知有個佛出來。
便是峭棱棱的禍胎。
以故文殊普賢才起佛法見。
被世尊攝向二鐵圍山下。
你而今要覓個撩天鼻孔。
須向佛未出世時究取。
若待到佛出世了。
依舊沒消息。
示指禅空書記 芭蕉聞雷即長。
葵花見日方開。
試看。
果有情耶果無情耶。
若謂無情能開能長的是個什麼。
若謂有情能聞能見的在什麼處。
者裡不得作道理。
不可作機鋒。
不得硬自差排。
不得囫囵扯過。
如何得兩存不背。
示如旻謙侍者 作世間淺近的事。
必殚精竭思。
學到極精極妙的所在尚不肯休歇。
其故何也。
由根于名基于利也。
且名利乃世間最淺近事。
故可得而學而精。
至于第一義谛。
所謂口欲言而辭喪。
心欲緣而慮忘。
既無名貌無依倚。
無方所無程限。
故緻學者茫無所措。
若非宿有靈根。
才到者裡便自望崖而退。
示琡庵玉知藏 者一件事。
雖不可以語言造。
而亦不可以寂默通。
除非具有咬豬狗的手腳。
便得他七花八烈。
你若以心意識領攬。
時中觸境逢緣故無自由。
不見僧問報慈。
嶼情生智隔想變體殊情未生時如何。
慈曰。
隔試看是什麼道理。
示慧霖智知浴 古人拈出個膠盆子最是黏手黏腳。
若不是伶利漢。
十個五雙上他機境頂門。
眼正的衲僧。
拈他膠盆黏他手腳。
始好向十字街頭開得藥鋪。
雖然先須要根本正眼目清。
不然何以濟人。
示慈潤善侍者 悟心須得空心旨。
道證心空境即空。
折腳铛煨璎珞粥。
此中清味許誰同。
更好看綠陰叢。
千花競秀林無影。
萬木霜凝六月風。
示▆▆▆靜主 住山最先便要得個住山的方子。
全身入到青山裡。
又莫教青山遮殺眼睛。
礙殺胸口。
須是在青山肚裡七縱八橫。
而足下不沾他一點土。
不帶他一點泥。
其實又要翻青山面樵青山眉。
鎮日裡行也是青山。
坐也是青山。
吃青山飯。
飲青山水。
穿青山衣。
睡青山床。
乃至拈的用的。
茶是青山茶。
筍是青山筍。
日久月深。
不覺不知連一個住山的人。
總化作青山了。
我與青山渾然不間。
然後始好閑坐山中。
聽幽鳥喃喃。
韻落花于不夜時。
登峰頂看白雲。
杳杳空靈魄以曷窮。
月上蕉窗殘經已畢。
爐開宿火泉響方聲。
正恁麼時。
好将人境雙收。
莫教狼藉我道人家計。
示景霁李居士 承以華嚴法界義。
詢愚所解。
雲峰住持事繁。
居士不妨自詢自解。
看他理與事如何便得無礙。
據實而論。
事有萬差理無二緻。
若言理也。
盡十方法界光皎皎地無些毫過患。
無些毫少剩。
無分限無紀記。
焉得與一切差别大小長短好惡的事。
相融無礙。
但時中如此着隻眼。
向頭頭法法上恁麼看去。
倘一時觸着一事與理相融了。
然後不須問人。
你自知相即門相入門相遍門。
乃至因陀羅網門。
罔不涉入。
若要更問事事無礙。
且待山僧檢點山中。
一切繁雜的石頭土塊竹絲木屑了。
緩緩來與汝商量。
示[卄/毓]俊劉居士 一大部圓覺經。
如清涼池四面可入。
不必着實說定是菩薩所修法門與己無涉。
試看居一切時不起妄心。
于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無了知不辯真實。
要知一切時不妄決非守靜。
于妄不息豈是動搖。
正住妄境時不加個了知。
看是何等作略。
于無了知中又不辯個真實。
你又看是何等胸懷。
若于經意有領解。
然後又看大慧和尚頌曰。
荷葉團團團似鏡。
菱角尖尖尖若錐。
風吹柳絮毛毬走。
雨打梨花蛱蝶飛。
将經義頌意融會了。
始親到雲峰領棒。
示無诤張居士 參禅最忌伶俐。
又須是第一等極伶俐的。
方堪領得着會得到參得行悟得妙。
設使一枚癡頑骨董。
即世間有名件有物色的事。
尚且差排不去。
何況此最幽深最玄妙的無上阃域耶。
惟居士不用伶俐學而隻許伶俐會也。
時中亦熟思之。
示晴岚熏參頭 人有先後道無古今。
古人體式今人法。
粝飯荷衣香潑潑。
潦倒江頭船子翁。
蘆花影裡話從容。
江月照人還舊樣。
清波不犯許誰同。
蓮花峰下好庵主。
直入千峰萬峰去。
玄關不留金鎖何拘。
君不見紙衣道者知權變。
一裘挂體慮皆亡。
要行便行健不健。
豈不識石霜首座有閑伎。
香煙起處解抽身。
多少盲龜趁不及。
我教君知君且信。
法身莫教增閑病。
金錘影動自玲珑。
寶劍光寒天地靜。
佛祖于中尚且迷。
說甚麼事存函蓋理應箭鋒。
你隻管看靜空孤鶴遠。
又聽他高柳一蟬鳴。
示位焉淨知藏 人生尚志節。
所守當歸一。
守至湛然時。
夫何事不畢。
守一又當空。
一空妙難匹。
守一不能忘。
靈源胡可及。
一忘守亦忘。
忘到無心地。
大用豁群機。
頭頭俱妙義。
惟子善斟酌。
語子真秘密。
履踐汝師言。
可以光門第。
君不見大鵬一展蓋十洲。
萬裡孤風添意氣。
示文郁秀知藏 靈嶽降靈的是假。
因依四七便成真。
分披五葉花枝上。
臾嶺何期太險生。
盡謂抛來提不起。
孰識風生六極裡。
六極由茲巇險深。
門門有口潤乾坤。
荊棘遍野行蹤杳。
大地山河總不成。
報君知海南有客來遲遲。
神駒驟影清風起。
五色祥麟天岸至。
用險岩頭機上機。
是聖是凡俱不惜。
有時倒卓須彌盧。
有時傾幹香海汁。
而今高卧最高峰。
六月冰花足底紅。
笑指大鵬抟海隅。
伊乘六息歸何處。
且遨翔碧雲路。
透出青山天外天。
且看出頭誰與俱。
示三密印知客 春風浴我寒。
春雨瀝我熱。
剛眠枕畔冷風生。
好夢無由消不得。
寥寥永夜對殘燈。
伴我惟勞好風月。
促織呼名有幾人。
自古自今立深雪。
看他斷臂要心安。
等閑不是輪途劫。
老胡也教濕雙眉。
為渠幾下蒼龍窟。
報君知須猛烈。
男兒膽志天然别。
曹溪路上好生機。
自有波瀾天地闊。
觸星鬥兮探明月。
目玑珠兩齊堅白。
隔身換影鵝湖側。
或倚孤輪或阡陌。
霜花點出鹭鸶風。
吹教乾坤似火紅。
綿包特石輕如紙。
勢敵鲸吞海浪同。
好相逢個山翁。
萬傾河山通變了。
歸來猶在月明中。
示聖峰真侍者 天其極廣地其極闊。
兩合之間唯我人獨知覺。
我人間出有奇英。
二千年外瞿昙大奇奇獨指我人頭。
慧兮福兮俱零落。
從茲杓蔔聽虛聲。
指向東來成冤禍。
古也今也多慷慨。
立機立境俱絕待。
南山燒火北山紅。
無限清光難比配。
楚山南角嶽雲頭。
海運風騰十二洲。
多少魚龍頭角露。
雷轟電掣盡風流。
海水騰波濤闊。
穩駕孤舟莫停棹。
待到風清月皎時。
蘆花深處好消停。
且屈肱一覺到天明。
管甚麼地闊天空樂不禁。
示翼駒順侍者 道本無方無有色。
行者莫至而莫睹。
色兮丹臒着無由方也。
刹塵無及所。
唯茲罔忒又崆峒。
千聖睥睨俱難措。
須知醯雞糞壤頭。
搕 堆中千萬斛。
由其得者不輕微。
往古來先俱有數。
四七二三本現成。
南嶽青原皆吐露。
燈燈火火勢因依。
要且智人俱自度。
珍重行者莫依稀。
看取班前諸古錐。
古錐若是等閑流。
安得名标在上頭。
好來架子上豎五橫三。
莫向淨曰中穿衣着褲。
咄咄咄。
五四三二數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