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嘉興大藏經 頻吉祥禅師語錄
頻吉祥禅師語錄卷第十三
嗣法門人德能等編
拈古
舉藥山謂雲岩曰與我喚沙彌來。
師曰。
好笑我雲岩翁是什麼折腳铛子。
輕易與伊出手提挈。
苦緻兒孫當行抵戶。
都謂流清源遠其為善述善作。
竟不知劈開華嶽連天秀。
放出溪流作大川。
舉洞山寒暑。
師曰。
洞山老祖向三百六十骨節裡放寶光明。
究竟照不着無目仙人。
到不若雲峰小孫。
道個此去衡陽不遠猶較些子。
舉雲門偃上堂。
眼睫橫亘十方。
眉毛上透乾坤下透黃泉。
須彌塞卻汝咽喉。
還有人會得麼。
若有人會得。
拽取占波與新羅鬥額。
師曰。
者漢說法不依本分。
平陷人家多少男女。
應入 洛伽耶中三生六十劫。
還有甘與麼說話者麼。
遂以手作交拳勢曰。
聻。
舉蓮花峰庵主拈拄杖示衆。
師曰。
庵主與麼說話正謂以道莅天下。
其鬼不神隻為土曠人稀。
同途者鮮。
還有奔逸絕塵能随其後者麼。
蓦擲拄杖曰。
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争。
舉僧問雲門如何是一切智智清淨門。
曰掃地潑水相公來。
師曰。
人人道雲門氣宇如王。
由來是東都城裡正畫攫金的漢。
雲峰要問渠掃地潑水相公來。
與一切智智有什交涉。
喝一喝。
舉忠國師因代宗命試驗西天大耳三藏。
師曰。
國師雖謂勘破。
卻被伊拶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當時不是竊去三藏護身符子。
安得名标宇宙。
雖然向前兩處。
見得穿卻國師鼻孔。
截斷古今舌頭。
劍刃橫身千機坐斷。
若于第三度見得自救不了。
何故。
丹鳳不栖無影樹。
沉潭豈肯宿蒼龍。
舉僧問興化四方。
八面來時如何化。
曰打中間底。
師曰。
者僧置個問頭也不容易。
及見興化對他說打中間底。
他倒身便拜。
咦。
若非久戰沙場定然倒戈卸甲。
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
門曰糊餅。
師曰。
透九穴珠折丹霄鳳。
須還雲門個漢。
若謂超佛之談。
更買草鞋行腳。
舉南泉示衆。
王老師自小牧一頭水牯牛。
師曰。
若向溪東溪西見得。
堪與佛祖為師。
若向随分處見得。
堪與人天為師。
若向總不見得處見得。
自救不了。
山僧與麼簡别。
正所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舉大原孚在雪峰掌浴室。
玄沙問訊雪峰次。
師曰。
心直語快多惹人怪。
一勘破二勘破。
事因叮囑起展轉見淆訛。
舉雪峰山下一僧卓庵多年不剃頭。
師曰。
庵主洗頭固非好心。
惜乎全機不展。
待伊問道得即不剃汝頭。
但以手策發曰。
和尚道什麼。
他更有語便拊掌大笑。
縱使雪峰牙如劍樹口似血盆。
也落得一場氣悶。
舉寶志公終日拈香擇火。
不知身是道場。
師曰。
者隊漢弄泥團總沒交涉。
何故我王庫内無如是刀。
舉香嚴上樹。
師曰。
香嚴布龍蛇陣。
滿拟坑陷平原。
豈料虎牢關上已有人亞槍相待。
雖然還識伊運籌帷幄的敗缺麼。
舉百丈三日耳聾。
師曰。
說甚耳聾三日。
直得膽喪萬世。
身奉刹塵。
黃檗雖恁吐舌。
也是杓蔔聽虛。
舉曹山如驢觑井。
師曰。
一人密度金針。
一人橫穿玉線。
不愧與洞下支撐八面。
雖曰。
大功不宰猶滞半途。
還知麼。
滿頭白發離岩谷。
半夜穿雲入市廛。
舉龐居士辭藥山。
山命十禅客相送。
師曰。
龐公來西湖弄獅子全。
一向夜半放烏雞。
惜不遇雲峰。
各與二十拄杖也。
教知有天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舉僧問乾峰十方薄如梵一路涅槃門。
師曰。
隻者一畫太煞驚群。
徒為鼷鼠發機。
可笑雲門杜撰一場漏逗。
還有不甘雲峰與麼道的麼。
舉百丈野狐。
師曰。
有多少鹘眼龍睛漢。
向不落不昧處趨步堕脫。
一路裡踟蹰滿眼。
都來腥膻可惡。
衆中莫有羅籠迥脫大方獨步者麼。
拽拄杖曰。
楚雞不是丹山鳳。
便歸方丈。
舉洞山與泰首座冬節吃果子。
師曰。
洞山有借不借機。
嚴不嚴令。
惜乎被首座鈍滞。
做出小家氣象。
倘不得真如拈出翻成家醜。
當時首座若道。
今蒙和尚賜茶。
某甲不妨樂意賞用。
非唯洞山筵不虛張。
管教盡大地人個個飽飧。
舉僧問巴陵鑒如何是道。
鑒曰明眼人落井。
師曰。
宗師家直是齑粉華山。
而華山兀突傾幹滄海。
而滄海奔流。
握格外鍵錘。
驅域中日月。
始可與人拔楔抽釘。
然則明眼人落井意作麼生。
綿包特石。
鐵褁泥團。
舉盤山垂語曰。
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師曰。
盤山倒腹傾腸。
大似嫫母臨鏡。
又豈知綠楊芳草畔。
多是覓舟人。
舉雲岩因道吾問。
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
師曰。
通身遍身羅紋結角。
縱繞道得十成。
争奈理無屈斷。
何故。
延津劍已成龍去。
每笑刻舟求底人。
舉秀大師無相偈曰。
身是菩提樹。
師曰。
盡謂家無白澤圖。
故招如是怪。
其奈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何。
舉臨濟入僧堂。
兩堂首座齊下喝。
師曰。
棒打石人頭嚗嚗。
論實事其為古路橫秋。
遊人罕及。
舉趙州洗缽盂。
師曰。
叢林以洗缽話競争奇特。
須知趙州出自偶然。
者僧出自偶然。
雲峰今日舉論也出自偶然。
諸人即今聞得也出自偶然。
還領得偶然的意麼。
白沙翠竹秋江暮。
相送柴門月色新。
舉牛頭未見四祖時。
百鳥銜花獻見後窅無消息。
師曰。
富而不僥幸。
貧而适自得。
天下之難為也圖。
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天下之難能也。
合乎其所以者。
融公有之。
舉德山托缽。
師曰。
旋天機轉地軸。
故是伊父子尋常作用。
但不可向官路上帶作私貨。
末後句密啟意即且置。
隻如三年活畢竟作何論量。
臨崖看浒眼。
特地一場愁。
舉德山小參。
師曰。
德山鈎頭有餌。
肘後有符。
惜乎其僧未善作竊。
緻引法眼道。
大小德山話作兩橛。
圓明道。
大小德山龍頭蛇尾。
雪窦道。
德山握門外威權。
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
扶豎門風須是大家着力。
争奈隻助得放行。
若論把住。
那有諸老宿話分。
舉遵布衲浴佛。
師曰。
者個那個。
浴得浴不得俱置毋論。
隻如藥山休去。
是肯伊不肯伊。
者裡答得分明。
不惟藥山
師曰。
好笑我雲岩翁是什麼折腳铛子。
輕易與伊出手提挈。
苦緻兒孫當行抵戶。
都謂流清源遠其為善述善作。
竟不知劈開華嶽連天秀。
放出溪流作大川。
舉洞山寒暑。
師曰。
洞山老祖向三百六十骨節裡放寶光明。
究竟照不着無目仙人。
到不若雲峰小孫。
道個此去衡陽不遠猶較些子。
舉雲門偃上堂。
眼睫橫亘十方。
眉毛上透乾坤下透黃泉。
須彌塞卻汝咽喉。
還有人會得麼。
若有人會得。
拽取占波與新羅鬥額。
師曰。
者漢說法不依本分。
平陷人家多少男女。
應入 洛伽耶中三生六十劫。
還有甘與麼說話者麼。
遂以手作交拳勢曰。
聻。
舉蓮花峰庵主拈拄杖示衆。
師曰。
庵主與麼說話正謂以道莅天下。
其鬼不神隻為土曠人稀。
同途者鮮。
還有奔逸絕塵能随其後者麼。
蓦擲拄杖曰。
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争。
舉僧問雲門如何是一切智智清淨門。
曰掃地潑水相公來。
師曰。
人人道雲門氣宇如王。
由來是東都城裡正畫攫金的漢。
雲峰要問渠掃地潑水相公來。
與一切智智有什交涉。
喝一喝。
舉忠國師因代宗命試驗西天大耳三藏。
師曰。
國師雖謂勘破。
卻被伊拶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當時不是竊去三藏護身符子。
安得名标宇宙。
雖然向前兩處。
見得穿卻國師鼻孔。
截斷古今舌頭。
劍刃橫身千機坐斷。
若于第三度見得自救不了。
何故。
丹鳳不栖無影樹。
沉潭豈肯宿蒼龍。
舉僧問興化四方。
八面來時如何化。
曰打中間底。
師曰。
者僧置個問頭也不容易。
及見興化對他說打中間底。
他倒身便拜。
咦。
若非久戰沙場定然倒戈卸甲。
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
門曰糊餅。
師曰。
透九穴珠折丹霄鳳。
須還雲門個漢。
若謂超佛之談。
更買草鞋行腳。
舉南泉示衆。
王老師自小牧一頭水牯牛。
師曰。
若向溪東溪西見得。
堪與佛祖為師。
若向随分處見得。
堪與人天為師。
若向總不見得處見得。
自救不了。
山僧與麼簡别。
正所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舉大原孚在雪峰掌浴室。
玄沙問訊雪峰次。
師曰。
心直語快多惹人怪。
一勘破二勘破。
事因叮囑起展轉見淆訛。
舉雪峰山下一僧卓庵多年不剃頭。
師曰。
庵主洗頭固非好心。
惜乎全機不展。
待伊問道得即不剃汝頭。
但以手策發曰。
和尚道什麼。
他更有語便拊掌大笑。
縱使雪峰牙如劍樹口似血盆。
也落得一場氣悶。
舉寶志公終日拈香擇火。
不知身是道場。
師曰。
者隊漢弄泥團總沒交涉。
何故我王庫内無如是刀。
舉香嚴上樹。
師曰。
香嚴布龍蛇陣。
滿拟坑陷平原。
豈料虎牢關上已有人亞槍相待。
雖然還識伊運籌帷幄的敗缺麼。
舉百丈三日耳聾。
師曰。
說甚耳聾三日。
直得膽喪萬世。
身奉刹塵。
黃檗雖恁吐舌。
也是杓蔔聽虛。
舉曹山如驢觑井。
師曰。
一人密度金針。
一人橫穿玉線。
不愧與洞下支撐八面。
雖曰。
大功不宰猶滞半途。
還知麼。
滿頭白發離岩谷。
半夜穿雲入市廛。
舉龐居士辭藥山。
山命十禅客相送。
師曰。
龐公來西湖弄獅子全。
一向夜半放烏雞。
惜不遇雲峰。
各與二十拄杖也。
教知有天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舉僧問乾峰十方薄如梵一路涅槃門。
師曰。
隻者一畫太煞驚群。
徒為鼷鼠發機。
可笑雲門杜撰一場漏逗。
還有不甘雲峰與麼道的麼。
舉百丈野狐。
師曰。
有多少鹘眼龍睛漢。
向不落不昧處趨步堕脫。
一路裡踟蹰滿眼。
都來腥膻可惡。
衆中莫有羅籠迥脫大方獨步者麼。
拽拄杖曰。
楚雞不是丹山鳳。
便歸方丈。
舉洞山與泰首座冬節吃果子。
師曰。
洞山有借不借機。
嚴不嚴令。
惜乎被首座鈍滞。
做出小家氣象。
倘不得真如拈出翻成家醜。
當時首座若道。
今蒙和尚賜茶。
某甲不妨樂意賞用。
非唯洞山筵不虛張。
管教盡大地人個個飽飧。
舉僧問巴陵鑒如何是道。
鑒曰明眼人落井。
師曰。
宗師家直是齑粉華山。
而華山兀突傾幹滄海。
而滄海奔流。
握格外鍵錘。
驅域中日月。
始可與人拔楔抽釘。
然則明眼人落井意作麼生。
綿包特石。
鐵褁泥團。
舉盤山垂語曰。
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師曰。
盤山倒腹傾腸。
大似嫫母臨鏡。
又豈知綠楊芳草畔。
多是覓舟人。
舉雲岩因道吾問。
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
師曰。
通身遍身羅紋結角。
縱繞道得十成。
争奈理無屈斷。
何故。
延津劍已成龍去。
每笑刻舟求底人。
舉秀大師無相偈曰。
身是菩提樹。
師曰。
盡謂家無白澤圖。
故招如是怪。
其奈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何。
舉臨濟入僧堂。
兩堂首座齊下喝。
師曰。
棒打石人頭嚗嚗。
論實事其為古路橫秋。
遊人罕及。
舉趙州洗缽盂。
師曰。
叢林以洗缽話競争奇特。
須知趙州出自偶然。
者僧出自偶然。
雲峰今日舉論也出自偶然。
諸人即今聞得也出自偶然。
還領得偶然的意麼。
白沙翠竹秋江暮。
相送柴門月色新。
舉牛頭未見四祖時。
百鳥銜花獻見後窅無消息。
師曰。
富而不僥幸。
貧而适自得。
天下之難為也圖。
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天下之難能也。
合乎其所以者。
融公有之。
舉德山托缽。
師曰。
旋天機轉地軸。
故是伊父子尋常作用。
但不可向官路上帶作私貨。
末後句密啟意即且置。
隻如三年活畢竟作何論量。
臨崖看浒眼。
特地一場愁。
舉德山小參。
師曰。
德山鈎頭有餌。
肘後有符。
惜乎其僧未善作竊。
緻引法眼道。
大小德山話作兩橛。
圓明道。
大小德山龍頭蛇尾。
雪窦道。
德山握門外威權。
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
扶豎門風須是大家着力。
争奈隻助得放行。
若論把住。
那有諸老宿話分。
舉遵布衲浴佛。
師曰。
者個那個。
浴得浴不得俱置毋論。
隻如藥山休去。
是肯伊不肯伊。
者裡答得分明。
不惟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