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嘉興大藏經 頻吉祥禅師語錄 頻吉祥禅師語錄卷第十二 嗣法門人德能等編 贊 水月像 坐水月光輪。

    演無聲妙義。

    謂是我師釋迦尊。

    龜毛穿卻虛空鼻。

    咦。

    君好記。

    有利無利聽行市。

     通身是水通身月。

    萬象森羅俱照徹。

    分明不是那邊人。

    漫謂當初有賢劫。

     普賢洗象圖 心存物表。

    迹寄空山。

    閑殺石頭流水。

    綠餘古木蒼煙。

    者一段山情。

    隻好借窮苕帚洗洗皮頑。

     大士像如居士形手提數珠飄然海岸之上 臞鶴兮爾形。

    潛龍兮爾神。

    行行止止。

    寂寂惺惺。

    獨來往無古今。

    手中輪出金剛珠。

    腳頭踏斷水流聲。

    要相逢的是那一個人。

     一夕經行月下清光如洗師興起炙燈書大士于竹林中足雙趺經一函 一帙經。

    數竿竹。

    清風為樂。

    清籁為曲。

    記之有餘。

    拟之不足。

    爾為大 納千身。

    餘曰太倉盈一粟。

     有幅甚小師寫童男像高二寸許與數童子于河渚上聚沙為戲下有數船張帆于岸 清嘯玄談。

    是同道客。

    不善華言。

    聚沙為舌。

    問操舟君。

    你何時轉棹蘆花北。

    為我寄言震旦。

    書生側執柯。

    伐柯是何軌則。

     睡像 我嘗聞菩薩。

    善住真三昧。

    曷為不自持。

    鎮日齁齁睡。

    呀。

    着甚來由。

    熟處忘秋。

    貧窮兮受樂。

    富貴兮耽憂。

    一任俺橫眠倒卧白雲頭。

    入岫的且去。

    倦飛的不留。

    又誰放又誰收。

    管甚清幽。

     大士焚香▆坐誦經童子侍于右 二聖獲矣。

    三用發矣。

    根塵脫而妙應周矣。

    胡為乎。

    喃喃然唇不息哉。

    噫嘻。

    小子進焉閉汝啄矣。

    越百世而大聖出焉。

    方為旦暮遇矣。

     魚籃 為此一鱗。

    途勞步步。

    賣盡長街。

    價酬不足一文。

    千百文燕金與卞璞蘆花叢。

    月色浸古渡。

    死貓頭不在生藥鋪。

    何時撞着謝家郎。

    教餘兩手親分付。

     自在 誰謂阒寂兮。

    千峰獨露。

    誰謂默然兮。

    萬籁俱嘩。

    啼斷鹧鸪意不在畬。

    香郁寒梅嗅者空嗟曲。

    彎彎兮瓠子。

    直儱侗兮冬瓜。

    冷冷一天新月斜。

    白雲流水蓄生涯。

    卻憐伊古渡橫槎。

     檠光冷爐篆隳。

    古路迢迢到者誰。

    勿忘柳綠蒼松裡。

    歲歲逢春叫子規。

     立江頭 青山潑黛綠水添藍。

    怪石粼粼拟來不堪。

    暑朝憐薊北。

    雪夜憶江南。

    到今朝。

    一陣晴岚莫錯過。

    燕語喃喃在綠溪灣。

     普光尼名弘壽者就生日覓像餘諾之 今日方生其形始構。

    人謂是四大合成。

    我隻用兩般成就。

    世間無限好男兒。

    幾能如法瞻。

    依似他弘壽。

     号半逸者就問心齋求白衣像 雅淡梳妝。

    衣片片白。

    骨玉肌冰。

    中天寥廓。

    或大開東閣。

    走東鄰坐西舍。

    家家伴客。

    或靜倚閑庭。

    香一爐水一盞。

    受些澹泊。

    盡着君幾度瞻。

    便不奈我一個口默。

     文學求嗣請送子像 手中兒甚處得來。

    身上衣不立纖埃。

    有時沙汰抛向水中去。

    有時嗣續又向腹中懷。

     地一聲萬象回。

    秋飄桂子。

    春弄寒梅。

     乘獅子 本遊諸國土。

    跏趺坐三昧。

    行坐兩俱融。

    誠然觀自在。

    手中物要與阿誰。

    師子威虛空粉碎。

    不說真觀清淨觀。

    隻此亦教通人愛。

     羅漢 嗜寂耽空。

    論真論照。

    了本無生。

    千華競曜。

    都謂汝遊戲三昧神通。

    豈識君萬疊峰巒峻峭。

    說什麼生死牢關。

    說什麼塵勞窈窕。

    入水火風是我本有。

    制毒鬼神乃吾家教。

    叱破天關第一重。

    含元殿合君臣妙。

    檢點從頭笑不休。

    千年滞貨誰家要。

     又 法印久修無量劫。

    菩提早已證斯名。

    為捐塵際鄰虛影。

    故學聲聞示小乘。

    入水入泥天上下。

    或凡或聖我曷憑。

    花間露下閑如戲。

    月皎風清誦若僧。

    寂滅緻成三界幻。

    神通具與萬機騰。

    林穿海度原非想。

    火現風呈實不曾。

    百億須彌投足下。

    十千三昧任緣稱。

    既從感入千江影。

    一任橫描倒摸成。

     雲門湛祖 倒卓石傘峰。

    塞斷古今一路。

    放開若耶河。

    漲出青原萬派。

    不起定而遍遊諸國。

    不動聲而普聞天下。

    無端移影人問。

    緻使小孫圖畫。

    謂是吾祖形儀。

    究竟與他不備。

     弁山瑞師翁 虛空大個身比量不成。

    廣長相的舌盡說難全。

    既不欣弁峰奴呼十地。

    又豈羨百丈婢使三賢。

    愛隻愛末上花梢月更圓。

    寒光遍耀滿人天。

    萬年鶴宿高枝已。

    剩水殘山夕照邊。

     荊峰無學和尚 法幢建處棋布星分。

    衣缽傳來蜂屯蟻聚。

    兩浙三吳仰不盡荊紫之風。

    此界他方學不了無學之妙。

    五十三年獨養機。

    個是師翁真秘要。

    為其不舍願調生。

    複寄音書來鳥道。

     雲岩睦堂老人 欲語師德。

    古今無并。

    脅不至席。

    神鬼欽敬。

    欲語師行。

    寰宇俱稱。

    名藍九徙。

    金碧交騰。

    殺活權衡祖佛機。

    象走龍奔皆餘伎。

    要知南不相耳北不相鼻。

    俱惟瞻▆師容。

    有口隻▆挂壁。

     又 起阿逸多之先。

    出老瞿昙之後。

    逆洞流二十九盡無文寶印。

    刺金針百萬億人四生乞命。

    運機輪而有準。

    豁群迷于不盡。

    皆非不肖所屈膝。

    而服膺獨愛渠。

    若仍芳兮夏仍黃。

    隆隆鼻孔亦昂藏。

    胸涵萬斛滄浪水。

    流得支那處處香。

     獅峰浮木和尚 盡虛空為形。

    總滄海為量。

    雙眉卓絕妙高王。

    片舌撩雲空蕩蕩。

    愛放烏雞啄雪。

    慣使巴蛇吞象。

    一生獨鎮獅峰。

    直使百川倒障。

    而今展示于人。

    咦。

    即此更無他樣。

     湘翁和尚 麟角方生觸殺萬仞峰頭。

    壁觀叟爪牙才露欣逢夜。

    合山前蒲草仙。

    生鐵舌頭撩空古今話柄。

    純金鋪子收窮瑣碎諸方。

    屠龍伎取伊肝腦。

    放雀手慣絡飛鸢。

    清祖憲條章理栎園瓜瓞。

    豎法幢于三吳兩浙。

    赈狂子于秋草垂年。

    唯其坐鎮龍華萬指争妍。

    且聽伊震旦聲傳。

    榜樣百世人天。

     蒲庵金蓮師太 真不掩僞認空裡。

    漚花着想曲非藏。

    直求水中雲影尋商。

    一機突露兮金蓮已現。

    十分肯肖兮情謂全彰。

    吾豈敢雲戒珠晃朗德業芬芳。

    而今落得眼蒼蒼。

    珠輪百八歲朝忘。

    若非阿母生來面。

    定是東山水上行。

     奯舟和尚 身瘦如藤眼活如電。

    瞿昙嫌伊惡潑。

    彌勒喜渠剛德。

    垂手時寸刃不施。

    平實處别有方便。

    回生起死下頂門針。

    馬隊驢群添諸生面。

    閑來坐看魯山雲。

    塞斷東流倒卷。

     自像(雲峰常住) 咄。

    主人公何不應。

    賊身已露不必逃遁。

    我看你四十七年中。

    做處卻有許多毛病。

    雲峰二十載 土揚塵刮。

    虛空背上龜毛支那。

    大半世造精作怪。

    竊無影樹頭雲。

    聽借青天以作别天。

    即佛令而行祖令養。

    親于留雲石下蒲葉。

    披離放憨于了夢。

    岩頭癡苔尚潤你。

    今朝者般模樣。

    也要受人禮敬。

    我但逢人為舉揚。

    且不管你是凡是聖。

     乘獅子(雲峰方丈) 獅子與渠分明兩個。

    添得奇松碧賓斑剝。

    水墨渾身盡可留。

    幸然莫把風吹破。

     又(漚度人請) 是甚麼魔王教你出家。

    是何等野鬼教你行腳。

    憑空撞入闡提門。

    盡底傾來俱是錯。

    不唯教壞自家人。

    帶累一夥沒頭腦的。

    不走江西走南嶽。

     又(天寄倪請) 生緣楚澤黃州子。

    幼小何曾學讀書。

    蓄得烏藤長七尺。

    祝倪天寄上匡廬。

     又(霁峰然請) 春标嫩蕊花如玉。

    秋老蒼梧葉似金。

    幾點淡煙籠翠竹。

    一天明月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