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争人嚫物,傳人是非。
者邊稱揚稱鄭,那裡為子為郎,說起佛祖修行,返道瘀膿殘血。
再過十年之後,不知我法何如?言之痛心,孰不驚悸。
惟冀秉大願者,忘身為法。
沙裡揀金,一個半個,人天有賴諸兄弟,者些說話,乃弁山夜來一時之說。
是非若欲新新舉,說到驢年也不清。
普說 結制普說。
适來已為諸人告香結制了也。
即今是最初第一夜,特舉古人言句,與諸昆仲作個參究的榜樣。
龍牙居遁和尚雲:學道先須有悟由,還如争鬥快龍舟,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嬴來方始休。
且如何是舊閣田地?遂拈起如意曰:秪者片田地在威音王那邊,更那邊,窅邈無涯,豎不止三際,橫不止十方。
當時已憑空王老子結契,賣與諸人了也。
你諸人原本契書即今還在也,未若是券契分明。
遂卓如意曰:便好向者裡承時領略。
如或不然,雲峰隻得與你扯盡葛藤,重新開砍一上。
大衆須知,者片田地,人人本具,個個不無,自空劫已來,多少受用,由汝諸人,不守己分,妄構名言,向無疆界中,立疆界,無町畦中,立町畦,便教者片田地,荊棘叢生,無明草長,人我山高,異見林茂,即有八處分場了也。
所以古者道:在胎曰識,在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奔騰,變現俱周法界,收來在一微塵,會者喚作佛性,不會喚作精靈,隻為你不會,既認作個精靈了。
所以從生至生,天上人間,馬腹驢胎,四生六道,無不備曆。
又不知經幾百千劫,幸爾今生出得頭來,得遇善緣,始知有道可修,有禅可學,正當學此道時,向善知識前,領取一個話頭,起疑情做工夫,覆去翻來看他畢竟是個甚麼道理,若使疑情猛利,始謂之有悟,由若疑情不生,終日守定一個死闆話頭,何由得悟?故曰:學道先須有悟由也。
你正做工夫時,既将萬緣放下,單單一個話頭,勇猛挨拶去,如負千斤枷鎖求脫的相似,如堕深井中求出的相似,如乳兒思母的相似,如暗求明的相似,心心耳,念念耳,欲要讨個明白。
故龍牙和尚喻曰:還如争鬥快龍舟。
你諸人孰不知,此一喻正于争鬥之際,那管洪波浩渺,白浪滔天,但隻顧擊鼓槌鑼,紅旗大展,正恁麼時,還知有自己麼?知有家計麼?有兒女恩愛麼?有利養得失麼?惟隻一個要奪錦标子的念頭,可謂危忘不顧,忽一下争出頭來,奪得彩了,便将花桡子,一齊豎起,從前所有之心,全身放下,并不見有放下之相,撥轉船頭,輕桡細鼓,唱個得勝歌,風恬浪穩,喜氣濃濃,方才謂一度嬴來,方才得一時休去。
你若不得個嬴字到手,隻管輸将去,不但今冬不了,切恐此生亦無了日也,且止葛藤? 普說。
參禅人,要先着一隻别眼,看破目前所有風花雪月,鳥樹煙雲,田園屋舍,重祿高官,金銀珠寶,妻子眷屬,世間所受用一切最殊勝境,總皆如夢如影,俱非真實,果若是我實受用的?如何氣絕神離盡為他有,決定是幻,何用置心于其間也?此所謂,能外物矣。
然後又将自己胸中,生平所知所解,最得意的文章,極要緊的學識,快心快志如膏似漆的肝膽,也要與他一刀兩斷,隻剩得者一個皮袋子,又須舍得,方才可以行腳。
若體面心放不下,怕辛苦怕澹泊怕人撿責,你便不必生心動念。
何故?所謂因心不正,枉勞行腳。
若能一切不顧,此所謂,外形骸矣。
既将你者邊事看空了,然後須仔細看取他那邊是何境界。
如何趨向?如何行履?如何涉入?如何受用?若預先認不真,行來行去沒滋味了,便生退席。
此是你未出門時一番裁置,須當着眼。
譬如一人渾身跌在廁溷中,爬得起來,先将者些子臭衣服脫盡了,方才把個赤條條的身子去洗三番四複,左揩右磨,洗得一總沒氣息了,然後想去那淨潔處所,覓些衣穿,要雙鞋着。
豈是脫得一身精光光地便自罷休得耶?由是整頓腰包,着草鞋行腳。
你既擔囊負缽,撥草瞻風,做個行腳人了,又須知,所向處,有真正師友,若打頭不遇本色,師家入錯了門,行錯了路,到老終是個三家村裡撮馬糞漢。
有甚麼語話分?他若果是個真正師友,時中定以本分一着子教你。
他戲笑處也是佛法,怒罵時也是佛法,閑時忙時逆時順時皆有好消息。
你便好放下身心,久久親炙,但每日舉止運為,總要存個真實二字,于叢林下侍師待友,執勞負役,行道領衆,乃至燒一香,掃一地,酌一水,獻一花,俱要真實。
至于參求是道,猶宜真實,稍涉虛浮,到底也隻是個虛頭禅客。
到處撩人犯衆,皆不自在,縱使後來有個住處,得幾個眷屬,交幾個檀越,所作所為,俱是虛華。
所謂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我且為你舉些真實參求的樣子,令你将來依樣畫貓兒去。
豈不聞神光二祖,抛卻十經五論,就初祖求安心法門,雪積齊腰而忘寒苦,斷臂表誠而廢形骸耶?六祖負大石于槽廠中,力供五百僧飧;沩山隻影孤蹤以橡栗為食;大梅松食荷衣而單丁忍苦;慈明和尚每昏沉至引錐自刺;智舜禅師或妄想來抱石經行;玄沙備行腳,芒鞋破衲食才接氣;圓通讷坐禅,初則叉手自如,中夜手漸至膺;真如哲以圓木為枕曰:我于般若緣分素薄,若不克苦勵志,恐為妄習所牽。
高峰妙居龍須九年縛柴為龛,後居天目,立死關三年不沾床榻。
從上古人,真實行此道者,不可枚舉。
你即今正行此道時,世緣已看破了,家私都抛擲了,父母離了,師長别了,你便将個性命付與龍天,身形和于大衆,飯來便吃,事到便作,胸中單置一個話頭,于四威儀裡,内靜亂,閑忙隻管疑将去,切莫與他開了,散了。
有等人,靜中有工夫,動裡便做不
者邊稱揚稱鄭,那裡為子為郎,說起佛祖修行,返道瘀膿殘血。
再過十年之後,不知我法何如?言之痛心,孰不驚悸。
惟冀秉大願者,忘身為法。
沙裡揀金,一個半個,人天有賴諸兄弟,者些說話,乃弁山夜來一時之說。
是非若欲新新舉,說到驢年也不清。
普說 結制普說。
适來已為諸人告香結制了也。
即今是最初第一夜,特舉古人言句,與諸昆仲作個參究的榜樣。
龍牙居遁和尚雲:學道先須有悟由,還如争鬥快龍舟,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嬴來方始休。
且如何是舊閣田地?遂拈起如意曰:秪者片田地在威音王那邊,更那邊,窅邈無涯,豎不止三際,橫不止十方。
當時已憑空王老子結契,賣與諸人了也。
你諸人原本契書即今還在也,未若是券契分明。
遂卓如意曰:便好向者裡承時領略。
如或不然,雲峰隻得與你扯盡葛藤,重新開砍一上。
大衆須知,者片田地,人人本具,個個不無,自空劫已來,多少受用,由汝諸人,不守己分,妄構名言,向無疆界中,立疆界,無町畦中,立町畦,便教者片田地,荊棘叢生,無明草長,人我山高,異見林茂,即有八處分場了也。
所以古者道:在胎曰識,在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奔騰,變現俱周法界,收來在一微塵,會者喚作佛性,不會喚作精靈,隻為你不會,既認作個精靈了。
所以從生至生,天上人間,馬腹驢胎,四生六道,無不備曆。
又不知經幾百千劫,幸爾今生出得頭來,得遇善緣,始知有道可修,有禅可學,正當學此道時,向善知識前,領取一個話頭,起疑情做工夫,覆去翻來看他畢竟是個甚麼道理,若使疑情猛利,始謂之有悟,由若疑情不生,終日守定一個死闆話頭,何由得悟?故曰:學道先須有悟由也。
你正做工夫時,既将萬緣放下,單單一個話頭,勇猛挨拶去,如負千斤枷鎖求脫的相似,如堕深井中求出的相似,如乳兒思母的相似,如暗求明的相似,心心耳,念念耳,欲要讨個明白。
故龍牙和尚喻曰:還如争鬥快龍舟。
你諸人孰不知,此一喻正于争鬥之際,那管洪波浩渺,白浪滔天,但隻顧擊鼓槌鑼,紅旗大展,正恁麼時,還知有自己麼?知有家計麼?有兒女恩愛麼?有利養得失麼?惟隻一個要奪錦标子的念頭,可謂危忘不顧,忽一下争出頭來,奪得彩了,便将花桡子,一齊豎起,從前所有之心,全身放下,并不見有放下之相,撥轉船頭,輕桡細鼓,唱個得勝歌,風恬浪穩,喜氣濃濃,方才謂一度嬴來,方才得一時休去。
你若不得個嬴字到手,隻管輸将去,不但今冬不了,切恐此生亦無了日也,且止葛藤? 普說。
參禅人,要先着一隻别眼,看破目前所有風花雪月,鳥樹煙雲,田園屋舍,重祿高官,金銀珠寶,妻子眷屬,世間所受用一切最殊勝境,總皆如夢如影,俱非真實,果若是我實受用的?如何氣絕神離盡為他有,決定是幻,何用置心于其間也?此所謂,能外物矣。
然後又将自己胸中,生平所知所解,最得意的文章,極要緊的學識,快心快志如膏似漆的肝膽,也要與他一刀兩斷,隻剩得者一個皮袋子,又須舍得,方才可以行腳。
若體面心放不下,怕辛苦怕澹泊怕人撿責,你便不必生心動念。
何故?所謂因心不正,枉勞行腳。
若能一切不顧,此所謂,外形骸矣。
既将你者邊事看空了,然後須仔細看取他那邊是何境界。
如何趨向?如何行履?如何涉入?如何受用?若預先認不真,行來行去沒滋味了,便生退席。
此是你未出門時一番裁置,須當着眼。
譬如一人渾身跌在廁溷中,爬得起來,先将者些子臭衣服脫盡了,方才把個赤條條的身子去洗三番四複,左揩右磨,洗得一總沒氣息了,然後想去那淨潔處所,覓些衣穿,要雙鞋着。
豈是脫得一身精光光地便自罷休得耶?由是整頓腰包,着草鞋行腳。
你既擔囊負缽,撥草瞻風,做個行腳人了,又須知,所向處,有真正師友,若打頭不遇本色,師家入錯了門,行錯了路,到老終是個三家村裡撮馬糞漢。
有甚麼語話分?他若果是個真正師友,時中定以本分一着子教你。
他戲笑處也是佛法,怒罵時也是佛法,閑時忙時逆時順時皆有好消息。
你便好放下身心,久久親炙,但每日舉止運為,總要存個真實二字,于叢林下侍師待友,執勞負役,行道領衆,乃至燒一香,掃一地,酌一水,獻一花,俱要真實。
至于參求是道,猶宜真實,稍涉虛浮,到底也隻是個虛頭禅客。
到處撩人犯衆,皆不自在,縱使後來有個住處,得幾個眷屬,交幾個檀越,所作所為,俱是虛華。
所謂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我且為你舉些真實參求的樣子,令你将來依樣畫貓兒去。
豈不聞神光二祖,抛卻十經五論,就初祖求安心法門,雪積齊腰而忘寒苦,斷臂表誠而廢形骸耶?六祖負大石于槽廠中,力供五百僧飧;沩山隻影孤蹤以橡栗為食;大梅松食荷衣而單丁忍苦;慈明和尚每昏沉至引錐自刺;智舜禅師或妄想來抱石經行;玄沙備行腳,芒鞋破衲食才接氣;圓通讷坐禅,初則叉手自如,中夜手漸至膺;真如哲以圓木為枕曰:我于般若緣分素薄,若不克苦勵志,恐為妄習所牽。
高峰妙居龍須九年縛柴為龛,後居天目,立死關三年不沾床榻。
從上古人,真實行此道者,不可枚舉。
你即今正行此道時,世緣已看破了,家私都抛擲了,父母離了,師長别了,你便将個性命付與龍天,身形和于大衆,飯來便吃,事到便作,胸中單置一個話頭,于四威儀裡,内靜亂,閑忙隻管疑将去,切莫與他開了,散了。
有等人,靜中有工夫,動裡便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