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會譯

關燈
宿願為衆生故。

    以大宏誓。

    入生死界。

    度脫有情。

    随意而作佛事。

    阿難。

    彼佛國中。

    諸聲聞衆。

    身光一尋。

    菩薩光明。

    照百由旬。

    或千由旬。

    又有二菩薩。

    最尊第一。

    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難白佛。

    彼二菩薩。

    其号雲何。

    佛言。

    一名觀世音。

    一名大勢至。

    此二菩薩。

    現居此界。

    作大饒益。

    攝念佛人。

    生彼佛國。

    阿難。

    其有衆生。

    得生彼國。

    其鈍根者。

    見佛聞法。

    成就二忍。

    其利根者。

    得不可計無生法忍。

    又彼菩薩。

    乃至成佛。

    不受惡趣。

    神通自在。

    除以宿願生他方五濁惡世。

    示現同彼。

    常識宿命。

    (此段全用魏譯。

    而參取各譯字句。

    又此下各本。

    有贊彼國菩薩功德數百言。

    宋譯已省其三分之二。

    今全省之。

    至此下漢吳魏譯。

    皆有佛告彌勒。

    勸進往生。

    及五痛五燒數幹言。

    繁冗複沓。

    不類佛語。

    唐宋二譯皆無之。

    今從後二譯)阿難。

    汝起面西頂禮。

    爾時阿難即從座起。

    合掌面西頂禮。

    五體投地。

    白佛言。

    我今願見極樂世界。

    無量壽佛。

    供養禮拜。

    種諸善根。

    即時無量壽佛。

    于其掌中放無量光。

    普照一切諸佛世界。

    于此世界。

    所有黑山雪山。

    金山寶山。

    目真鄰陀山。

    須彌山。

    鐵圍山。

    大海江河。

    叢林樹木。

    及天人宮殿。

    一切境界。

    無不照見。

    譬如日出。

    明照世間。

    亦複如是。

    聲聞菩薩。

    一切光明。

    皆悉隐蔽。

    爾時會中。

    天龍八部。

    人非人等。

    皆見極樂世界。

    種種莊嚴。

    及見無量壽如來。

    聲聞菩薩。

    圍繞恭敬。

    譬如須彌山王。

    出于大海。

    爾時極樂世界。

    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

    以佛威力。

    如對目前。

    彼見此土。

    亦複如是。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

    汝見極樂世界。

    從地以上。

    至色究竟天。

    諸莊嚴否。

    汝聞無量壽佛。

    大音演說妙法。

    宣布一切佛刹。

    化衆生否。

    汝見彼國衆生。

    遊處虛空。

    宮殿随意否。

    或遍至十方。

    供養諸佛否。

    彌勒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一一皆見(以上全用宋譯。

    間取各譯一二字句)。

     世尊。

    雲何彼土衆生。

    亦有宮殿處地。

    不能遊行虛空。

    神通自在者耶。

    佛言。

    此乃彼國化城邊地衆生。

    由彼在世時。

    不了諸佛不思議智。

    大乘廣智。

    最上勝智。

    但信罪福。

    修習善本。

    願生其國。

    此人命終時。

    生彼國邊界七寶城中。

    其城縱廣各二千裡。

    城中亦有舍宅寶樹寶池供養。

    如第二忉利天。

    其人于其城中。

    凡五百歲。

    不能遊行虛空。

    不能見佛聞法。

    譬如轉輪聖王。

    有七寶牢獄。

    若諸小王子得罪。

    幽此宮中。

    衣食供帳伎樂。

    如轉輪王。

    而以金鎖系其兩足。

    此諸王子。

    甯樂處彼否。

    彌勒言。

    不也。

    但以種種方便求出。

    佛告彌勒。

    此諸衆生。

    亦複如是。

    又如此土衆生。

    處母胎中。

    尚未出胎。

    一切無所見聞。

    此等衆生。

    亦複如是。

    雖處華胎。

    而不能見佛聞法。

    與此土處胎無異。

    由其宿命。

    所種善根。

    不能離相。

    不求佛慧。

    妄生分别。

    視生佛國。

    如求人天福報。

    是故因果相感。

    生此化城。

    雖有餘樂。

    而以不見佛為苦。

    待彼衆生。

    久知悔責。

    求離彼處。

    乃能往詣無量壽佛所。

    供養聞法。

    既聞法開悟已。

    乃得遍至諸佛世界所。

    修其功德。

    此等衆生。

    暫離三界輪回。

    信慧未全。

    尚複如是。

    況乃世智聰辯。

    取相分别。

    情執深重。

    但求人。

    天福田。

    增益邪心。

    永在三界獄中。

    雲何得免輪回。

    出離生死(此段參取魏唐二譯。

    其漢吳文亦相仿。

    惟宋譯不指邊地化城。

    而指生天為胎生。

    則天上亦系化生。

    且佛與彌勒問答語氣。

    亦太淺近。

    故不從之。

    惟末數句。

    略參取其意。

    又案菩薩處胎經雲。

    佛言。

    過此西方十二億那由他刹。

    有懈慢國。

    快樂安隐。

    人欲往生阿彌陀佛國。

    若從此國過。

    人多染着。

    即願生其中。

    遂不得到彌陀佛土。

    若人見此。

    不貪不愛。

    即得越過。

    至安樂國。

    又寶積經。

    有一比丘。

    聞佛贊揚東方。

    不動如來佛刹功德。

    心生貪着。

    而白佛言。

    我今願生不動佛刹。

    佛告比丘。

    彼國不以愛着而得往生。

    惟有植諸善本。

    修諸梵行。

    得生彼國。

    此二經。

    皆可與此相證。

    即十六觀經之下品往生。

    不得見佛也。

    此經三輩往生。

    皆上中品。

    而以下品屬疑城邊地)。

     彌勒當知。

    衆生在此五濁惡世。

    精進一日一夜。

    勝在天上為善百歲。

    所以者何。

    天上多樂少苦故。

    在此忍界。

    精進十日十夜。

    勝在他方佛國邊地。

    為善千歲。

    所以者何。

    佛界邊地。

    多樂少苦故(此段各譯。

    相仿惟此土為善。

    勝于極樂也世界當指疑城邊地言之。

    諸譯未免以辭害意。

    故酌增邊地二字)。

     彌勒菩薩白佛言。

    世尊。

    今此娑婆世界。

    及諸佛刹。

    有幾多菩薩。

    得生極樂世界。

    佛言。

    彌勒。

    我此娑婆世界。

    有七十二那由他菩薩。

    已曾供養無量壽佛。

    植衆德本。

    當生彼國。

    其諸小行菩薩。

    修習小功德。

    當來得往生者。

    不可勝計。

    複次。

    阿難。

    難忍佛刹。

    有十八億菩薩。

    生彼國土。

    寶藏佛刹。

    有九十億菩薩。

    生彼國土。

    火光佛刹。

    有二十二億菩薩。

    生彼國土。

    無量光佛刹。

    有二十五億菩薩。

    生彼國土。

    世燈佛刹。

    有六十億菩薩。

    生彼國土。

    龍樹佛刹。

    有千四百億菩薩。

    生彼國土。

    無垢光佛刹。

    有二十五億菩薩。

    生彼國土。

    師子佛刹。

    有千百八億菩薩。

    生彼國土。

    吉祥峰佛刹。

    有二千百億菩薩。

    生彼國土。

    仁王佛刹。

    有千億菩薩。

    生彼國土。

    華幢佛刹。

    有一億菩薩。

    生彼國土。

    光明王佛刹。

    有十二億菩薩。

    生彼國土。

    得無畏佛刹。

    有六十九億菩薩。

    生彼國土。

    此外十方世界。

    無量佛國。

    其往生者。

    亦複如是。

    晝夜一劫。

    說不能盡。

    (此段全用宋譯。

    惟末四句。

    從魏譯增)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得聞無量壽佛名号。

    深心信樂。

    至誠歸依。

    無所疑惑。

    當知此人夙世已曾于諸佛所。

    種諸善根。

    非是小乘。

    若于此經典。

    書寫供養。

    受持讀誦。

    為他演說。

    乃至于一晝夜。

    思惟彼刹及佛身功德。

    此人命終。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大火。

    亦能超過。

    生彼國土。

    是人已曾值過去佛。

    受菩薩記。

    一切如來。

    同所稱贊。

    無上菩提。

    随意成就(此段用宋譯。

    參取各譯字句)。

     佛語彌勒。

    我悲此土衆生。

    盡其形壽。

    為心走使。

    無田宅。

    憂田宅。

    無财寶。

    憂财寶。

    無眷屬。

    憂眷屬。

    适然得之。

    又憂非常。

    水火盜賊。

    怨家債主。

    焚漂劫奪。

    日夜怔營。

    無有休息。

    身亡命終。

    棄捐之去。

    莫誰随者。

    又或于所怨仇。

    更相報複。

    于所恩愛。

    互相貪戀。

    世世轉劇。

    或父哭子。

    或子哭父。

    兄弟夫婦。

    更相哭泣。

    惟己之神識。

    獨生獨死。

    獨往獨來。

    苦樂自當。

    無有代者。

    或有勉修福田。

    情執深重。

    但求人天有漏果報。

    隻增生死。

    不出輪回。

    永劫以來。

    流轉五道。

    憂畏勤苦。

    不可勝言變化殃咎。

    異處善惡。

    自然追逐。

    去無所至。

    [穴/幻][穴/幻]冥冥。

    别離久長。

    道路不同。

    會見無期。

    甚難甚難。

    此皆不了佛智。

    不信佛語。

    不拔生死輪回根本。

    迷沒愚癡苦海。

    無有出期。

    當知衆生處此五濁惡世。

    長受五痛五燒。

    于諸世界中。

    最可憐愍。

    何謂五濁。

    劫濁。

    命濁。

    見濁。

    衆生濁。

    煩惱濁。

    是為五濁。

    何謂五痛五燒。

    生時痛。

    老時痛。

    病時痛。

    死時痛。

    患難窮苦痛。

    淫欲火燒。

    嗔忿火燒。

    貪盜火燒。

    邪僞火燒。

    愚癡火燒。

    是為五痛五燒。

    我今于此五濁惡世成佛。

    勸導衆生。

    出五濁。

    離五痛。

    斷五燒。

    說此易行難信之法。

    是為甚難。

    當知衆生。

    或聞無量壽佛名号。

    悲悚信樂。

    深心歸依者。

    皆是夙種善根。

    已曾供養諸佛。

    若有聞無量壽佛名号。

    不敬不信。

    不樂受持者。

    皆是惡道中來。

    不種善根所緻(漢吳魏三譯。

    皆有佛告彌勒。

    勸進往生。

    及五痛五燒等數千言。

    唐宋二譯皆無之。

    固較簡淨。

    但于我佛悲心苦口覺迷之旨。

    又恐有缺。

    考漢吳譯。

    均有生老病死苦五痛之語。

    竊意當初佛說五痛。

    不過如此。

    後人展轉附益。

    故失其真。

    今故于前三譯中。

    決擇精粗。

    存此一段。

    以資持誦。

    而起悲信惟中間人天福田五句。

    各譯無之。

    今采宋譯增入)。

     佛語彌勒。

    如來出世。

    難值難見。

    諸佛經法。

    難得難聞。

    若聞此經。

    信樂受持。

    難中之難。

    無過此難。

    當來之世。

    經道滅盡。

    我以慈悲哀愍。

    特留此經。

    止住百歲。

    其有衆生值斯經者。

    随意所願。

    皆可得度。

    (此段全用魏譯)過是以往。

    無量壽經亦滅。

    惟餘阿彌陀佛四字。

    廣度群生(此四句各譯無之。

    今從大集經增入。

    使人知此淨土法門為末法第一津梁。

    且使人免法滅之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