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一滴卷之二古庭禅師語錄
關燈
小
中
大
尚雲。
妄談般若罪無涯。
項上先擔生鐵枷。
誠哉斯言也。
豈不知臨濟和尚。
三次問黃蘖。
三翻被打。
後到大愚參問。
又遭大愚诃責。
及悟複歸黃蘖。
蘖責大愚。
恨不痛與一頓始得古人豈容易得來。
雪峰三登投子。
九到洞山。
宗門之教。
燈燈相續祖祖相傳。
未是小事。
學者真個受一段大苦。
廢寝忘餐。
三二十年。
抱此一志。
死中得活。
方許有個說話處。
不然。
開口便擔生鐵之枷。
百千萬劫。
欲求脫去。
無有是處。
古德雲。
山僧為汝發機卻有限。
不如山河大地一切音聲。
及自己心念所起。
乃是文殊普賢觀音妙門。
無一處不是自家寶所。
無一物不是自家珍藏無一方不是自己田地。
與麼則十方世界。
總為遮那法身。
一切衆生無一人不在裡許。
既在裡許。
為什麼事有不了處。
學者于禅定上。
以不動智精進堅固。
磨皮至肉。
磨肉至骨。
磨骨出髓。
盡百千萬劫看來看去以悟為期。
死中求活。
研磨到此田地。
便能入四生六道。
善惡淨穢之處。
說一味平等法。
上不見有佛。
下不見有衆生。
般若雲。
一切智智清淨。
無二無二分。
無别無斷故佛祖為我等直恁老婆心切。
豈不得委任信受。
将一切所為放下。
覓個受用。
于打哄說雜話處。
大家較量。
遞相保護。
一法不為與麼挨究。
何患祖風不振。
己事不明。
老僧不畏罪福。
将佛祖百千萬劫受大苦惱。
一着大事。
拈來逼拶學者。
欲學者得大無礙禅定。
饑來吃飯。
困來打眠。
要行便行。
要坐便坐。
都無安排計較。
舉個話頭。
任事不為。
空勞勞年久不易。
得大受用。
學者不信。
反為自害。
學聰明文字。
雜毒入心。
狂狂蕩蕩。
長篇闊賦。
牽引枝蔓。
以為一生所務。
不負于己。
據老僧看來。
通身錯了。
我出家人既離塵脫俗。
欲效佛祖。
當知空門之學。
究以生死。
若論生死。
豈有間暇工夫求學文字言語。
諸子百氏之學。
雖至經天緯地。
不過世間功名富貴。
一旦數盡。
猶夢中事。
古德雲。
名利擾攘裈中虱。
智識紛争檻外猿。
誠哉是言。
世間最大唯生死耳。
富貴功名直得幾文。
學者去此别究。
皆生死苦本也。
吾門所貴絕知見解會。
如枯木頑石。
寒灰死火縱佛祖放百寶光明。
種種語言。
玄之又玄。
妙之又妙。
見與麼事。
聞與麼說。
正好當頭着棒。
令伊遠退。
方有參學之分。
其或不然。
将個業識身心。
這邊經冬。
那邊過夏。
十年五載。
死不死。
活不活。
也說是個久參禅和。
及将所參學的一段大事。
與伊定當。
都無一點分曉。
這等學者。
總是釋迦彌勒文殊普賢到來與伊說亦無下手處參學中此等之流。
如麻似粟。
祖風安保其複振哉。
永嘉和尚雲。
外道聰明無智慧可不傷乎。
永嘉和尚雲。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老僧多年發明。
有個直截處。
直下與學者說破。
若或領略得去。
喚不回頭。
一念萬年。
萬年一念。
如此的當。
三世諸佛。
也索列在下風。
況諸方禅子。
奈得你何。
且道如何是老僧直截處。
老僧當時于無明起處。
觀彼十方法界。
一切衆生。
及彼蠢動含靈。
将個無明所以處參尋佛性這裡則不見有佛性。
所以既無佛性。
則不可喚作無明。
無明佛性。
二俱假立。
以此參破十方諸佛。
一切衆生。
法身平等。
了無一物。
到這裡方見得淫怒癡。
即成定慧。
生死煩惱。
菩提涅槃。
無一無二。
學者若或信之。
依老僧說。
向自家心地上勘若勘破自家心地。
便佛祖受用舉心動念。
念念現前。
心心是佛。
到此正好入窮岩絕壑。
草衣木食。
都無所慮。
挨到命根絕處撒手向前。
正如脫布衫上床。
摩枕放身安樂打眠。
宗門中從上古人。
例皆如是。
我輩若也貪染世事。
馳逐聲華。
波波挈挈。
不究生死。
大限到來。
眼光落地。
一場大苦。
那時若要似今日聞老僧與你等說佛祖所教其實難也古人悟後細密工夫。
所操守處。
孜孜兀兀。
猶勝未悟時。
念念恐有所失。
此事本無得失。
看來還要自來理會。
觀其所以。
卻與所見滞着處。
大段不同。
這裡方解古人所教。
轉入轉深。
高高峰頂立。
深深海底行。
他得的人。
自然豐彩天資迥常。
古德雲。
鐵牛過窗棂頭角四蹄都過得。
唯有尾巴過不得。
豈謂等閑。
老僧更有一說。
其或渾身和個尾巴都過了還我公案來。
德山和尚示衆雲。
道得三十棒。
道不得三十棒臨濟問侍者為什麼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三十棒若打接住送一送看如何。
侍者至彼理前問。
德山便打。
侍者接住送一送。
德山歸方丈。
侍者回舉似臨濟雲。
我從來疑者漢。
雖然還見德山麼。
侍者拟議濟便打。
學者看古人方便通個消息。
于臨濟德山用處讨個下落。
然後蒲團深藏機智或有個不然漢看他又不是此等。
尋常知見。
卻要向德山臨濟未發機前。
坐他二老舌頭。
使有棒舉不起。
有口開不得。
老僧記得昔因二講主。
舉此機緣。
贈以偈雲。
臨濟德山太潦草。
古今天下何處計。
月照中山猿夜啼。
明暗色空依子卯。
講師講得講不得。
得與不得三十棒。
五音六律從渠唱。
所以問禅道佛法。
文章世谛。
總要當機利害處發明始得。
不然則吾道淩替。
老僧谛觀從上古德。
個個于此參學。
鮮有一人不受大苦行腳。
入門入室。
便受師家打罵。
千磨百難。
隻是令伊無一點參禅氣息。
然後着伊吃茶參堂。
豈等閑立腳。
如今學者。
飽着一肚禅道我慢。
一味莽撞。
及其于未相見時。
計較百端。
不知心地所蘊。
盡是一團生死。
老僧曾與禅者說你等擔包負苦。
禮善知識究生死。
如禅者未見老僧及到此處。
動靜語言。
偷心伎量隻此便是生死根本不如放下所來之念。
一味平等尋常。
都無計較伎倆。
從生至死這裡便是出生死處一大藏教。
千七百機。
無過教人如此老僧看來若論向上透關一着。
且不管你悟與未悟。
迷與未迷。
德山臨濟盡用古機總不出你當人一念之處。
思此添一事不得減一事不得。
大力量漢問老僧說。
一擔而去。
豈不慶快經雲狂心不歇。
歇即菩提。
老僧久不會通宗達士。
嘗切切于懷。
恐負學者。
未審學者還負老僧也。
古人雲。
是你負我。
是我負你。
到此看來。
卻是老僧負學者。
何謂。
老僧在浮山卻較些子。
老僧來牛首。
卻沒交涉。
然而千鈞之弩。
豈為鼷鼠發機。
此事于解路上看個個成佛成祖于見谛上看人人造業造罪老僧不說。
恐負你等。
這裡須具正眼。
透金剛圈。
吞栗棘蓬。
逢佛殺佛。
逢祖殺祖。
一切皆殺若有一事。
則禍事生。
要得幹淨。
和個自己也殺之盡淨。
方始出得生死。
于這殺處。
苟存一念護惜。
則霄壤矣。
古人謂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老僧與麼的實開說。
莫顧危亡于镬湯爐炭碓搗舂磨。
不舉一念求出之心。
經百千劫方可論宗門事。
不然。
說個即心即佛。
人人都會。
更說個非心非佛。
學者也知。
若要端的向生死際譚笑脫去。
誠不敢望也。
譚玄說妙。
誣誷先聖。
聾瞽後生。
眼裡無筋。
皮下無血。
一盲引衆盲。
相牽入火坑。
豈虛言哉。
今時參學人如蠅子。
有些腥膻氣味便泊。
須與枯卻向無氣味處泊。
令安在平白地上。
從上作家宗師能為人者。
惟有睦州見你有坐地處便鏟卻。
從頭鏟将去。
宗師家。
要與學者遞究生死。
須是不順人情。
臨濟入門便喝。
德山入門便棒。
學者要到古人田地。
也須死得自己一片心地。
将古人受苦處。
向前一一經曆。
莫起一毫半進半退半信半疑之心。
拼命不顧生死。
如一人與萬人敵。
久久不覺磕着。
撞着猶。
十日并照。
豈不美哉。
如今學者目前世事境緣。
尚不能打點。
況生死乎。
他佛祖個個不容易得。
大抵将不容易得處。
拈學者頂上。
使學者依而行之。
離此再無别說。
十方諸佛。
說一大藏教。
令有情無情皆得平等。
出生死。
超佛祖。
洞見本地風光乃雲。
一切衆生。
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無明妄想。
不能證得。
楞嚴經雲。
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
老僧看來。
忒殺慈悲。
八字打開。
把手交付。
學者不究此說。
于自家知見上。
強立知見博學多聞。
祇以記持得便是好處卻不信要了生死。
老僧且與評論。
隻如我等所學。
無過阿難。
尚落邪思何況我等。
出家兒遠塵嚣。
甘寂寞。
所究者隻為生死。
生死既明。
将天上天下。
惟我獨尊。
生死未明。
任有富貴功名。
文章佛法。
振動寰宇。
古今無二。
總無用處。
大丈夫漢。
豈得貪一時之樂。
甘未劫之苦。
直下将所絆若名若利。
及與知見解會。
文章佛法。
禅道機緣一截截斷。
再不起第二念。
如臘月扇子。
任他無人觑着。
冷冰冰。
灰醭醭去。
一念萬年。
萬年一念。
忽若大事已明。
生死已斷。
便能超佛祖。
煆聖凡。
一切欺昧不得。
學者或做到與麼田地。
老僧見伊。
也索焚香稽首。
這一着子非小因緣。
若(不具)宿智。
縱遇真善知識。
傾腸倒腹。
和盤托出。
與伊不能承領。
忽若領略得去。
又不能保守成風成颠。
無有忌憚。
一味能所。
或然說着生死之難。
便乃佯然戲笑。
不念前途黑漫漫。
于欲死不死之際。
求生不得。
求死不得。
古人謂生龜退殼。
活牛剝皮。
豈不大苦。
若是真實要了生死的。
豈肯埋沒自己。
唐喪光陰。
直下舉一念如生鐵鑄就。
一切情緣境界。
盡情擯卻。
隻向無字話頭。
心心念念。
綿綿密密。
打成一片。
外不見有山河大地人物風境。
内不見有佛祖機用玄妙知見。
隻與麼去。
久久定有悟處。
又不得作悟會。
連個前後迷悟都消殒盡。
然後将佛祖言教一一印之。
似空合空。
猶水投水如鏡照鏡。
以心印心。
到這裡都無隔閡。
塵塵爾。
刹刹爾。
左右逢源。
死生無礙。
于此喚作那伽大定。
縱終日行。
未嘗動一步。
終日說。
未嘗發一言。
參學人若不親到此個田地。
舉心動念盡成生死了也。
古庭祖師語錄輯略卷之二(終) 嘉興大藏經 古庭禅師語錄輯略
妄談般若罪無涯。
項上先擔生鐵枷。
誠哉斯言也。
豈不知臨濟和尚。
三次問黃蘖。
三翻被打。
後到大愚參問。
又遭大愚诃責。
及悟複歸黃蘖。
蘖責大愚。
恨不痛與一頓始得古人豈容易得來。
雪峰三登投子。
九到洞山。
宗門之教。
燈燈相續祖祖相傳。
未是小事。
學者真個受一段大苦。
廢寝忘餐。
三二十年。
抱此一志。
死中得活。
方許有個說話處。
不然。
開口便擔生鐵之枷。
百千萬劫。
欲求脫去。
無有是處。
古德雲。
山僧為汝發機卻有限。
不如山河大地一切音聲。
及自己心念所起。
乃是文殊普賢觀音妙門。
無一處不是自家寶所。
無一物不是自家珍藏無一方不是自己田地。
與麼則十方世界。
總為遮那法身。
一切衆生無一人不在裡許。
既在裡許。
為什麼事有不了處。
學者于禅定上。
以不動智精進堅固。
磨皮至肉。
磨肉至骨。
磨骨出髓。
盡百千萬劫看來看去以悟為期。
死中求活。
研磨到此田地。
便能入四生六道。
善惡淨穢之處。
說一味平等法。
上不見有佛。
下不見有衆生。
般若雲。
一切智智清淨。
無二無二分。
無别無斷故佛祖為我等直恁老婆心切。
豈不得委任信受。
将一切所為放下。
覓個受用。
于打哄說雜話處。
大家較量。
遞相保護。
一法不為與麼挨究。
何患祖風不振。
己事不明。
老僧不畏罪福。
将佛祖百千萬劫受大苦惱。
一着大事。
拈來逼拶學者。
欲學者得大無礙禅定。
饑來吃飯。
困來打眠。
要行便行。
要坐便坐。
都無安排計較。
舉個話頭。
任事不為。
空勞勞年久不易。
得大受用。
學者不信。
反為自害。
學聰明文字。
雜毒入心。
狂狂蕩蕩。
長篇闊賦。
牽引枝蔓。
以為一生所務。
不負于己。
據老僧看來。
通身錯了。
我出家人既離塵脫俗。
欲效佛祖。
當知空門之學。
究以生死。
若論生死。
豈有間暇工夫求學文字言語。
諸子百氏之學。
雖至經天緯地。
不過世間功名富貴。
一旦數盡。
猶夢中事。
古德雲。
名利擾攘裈中虱。
智識紛争檻外猿。
誠哉是言。
世間最大唯生死耳。
富貴功名直得幾文。
學者去此别究。
皆生死苦本也。
吾門所貴絕知見解會。
如枯木頑石。
寒灰死火縱佛祖放百寶光明。
種種語言。
玄之又玄。
妙之又妙。
見與麼事。
聞與麼說。
正好當頭着棒。
令伊遠退。
方有參學之分。
其或不然。
将個業識身心。
這邊經冬。
那邊過夏。
十年五載。
死不死。
活不活。
也說是個久參禅和。
及将所參學的一段大事。
與伊定當。
都無一點分曉。
這等學者。
總是釋迦彌勒文殊普賢到來與伊說亦無下手處參學中此等之流。
如麻似粟。
祖風安保其複振哉。
永嘉和尚雲。
外道聰明無智慧可不傷乎。
永嘉和尚雲。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老僧多年發明。
有個直截處。
直下與學者說破。
若或領略得去。
喚不回頭。
一念萬年。
萬年一念。
如此的當。
三世諸佛。
也索列在下風。
況諸方禅子。
奈得你何。
且道如何是老僧直截處。
老僧當時于無明起處。
觀彼十方法界。
一切衆生。
及彼蠢動含靈。
将個無明所以處參尋佛性這裡則不見有佛性。
所以既無佛性。
則不可喚作無明。
無明佛性。
二俱假立。
以此參破十方諸佛。
一切衆生。
法身平等。
了無一物。
到這裡方見得淫怒癡。
即成定慧。
生死煩惱。
菩提涅槃。
無一無二。
學者若或信之。
依老僧說。
向自家心地上勘若勘破自家心地。
便佛祖受用舉心動念。
念念現前。
心心是佛。
到此正好入窮岩絕壑。
草衣木食。
都無所慮。
挨到命根絕處撒手向前。
正如脫布衫上床。
摩枕放身安樂打眠。
宗門中從上古人。
例皆如是。
我輩若也貪染世事。
馳逐聲華。
波波挈挈。
不究生死。
大限到來。
眼光落地。
一場大苦。
那時若要似今日聞老僧與你等說佛祖所教其實難也古人悟後細密工夫。
所操守處。
孜孜兀兀。
猶勝未悟時。
念念恐有所失。
此事本無得失。
看來還要自來理會。
觀其所以。
卻與所見滞着處。
大段不同。
這裡方解古人所教。
轉入轉深。
高高峰頂立。
深深海底行。
他得的人。
自然豐彩天資迥常。
古德雲。
鐵牛過窗棂頭角四蹄都過得。
唯有尾巴過不得。
豈謂等閑。
老僧更有一說。
其或渾身和個尾巴都過了還我公案來。
德山和尚示衆雲。
道得三十棒。
道不得三十棒臨濟問侍者為什麼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三十棒若打接住送一送看如何。
侍者至彼理前問。
德山便打。
侍者接住送一送。
德山歸方丈。
侍者回舉似臨濟雲。
我從來疑者漢。
雖然還見德山麼。
侍者拟議濟便打。
學者看古人方便通個消息。
于臨濟德山用處讨個下落。
然後蒲團深藏機智或有個不然漢看他又不是此等。
尋常知見。
卻要向德山臨濟未發機前。
坐他二老舌頭。
使有棒舉不起。
有口開不得。
老僧記得昔因二講主。
舉此機緣。
贈以偈雲。
臨濟德山太潦草。
古今天下何處計。
月照中山猿夜啼。
明暗色空依子卯。
講師講得講不得。
得與不得三十棒。
五音六律從渠唱。
所以問禅道佛法。
文章世谛。
總要當機利害處發明始得。
不然則吾道淩替。
老僧谛觀從上古德。
個個于此參學。
鮮有一人不受大苦行腳。
入門入室。
便受師家打罵。
千磨百難。
隻是令伊無一點參禅氣息。
然後着伊吃茶參堂。
豈等閑立腳。
如今學者。
飽着一肚禅道我慢。
一味莽撞。
及其于未相見時。
計較百端。
不知心地所蘊。
盡是一團生死。
老僧曾與禅者說你等擔包負苦。
禮善知識究生死。
如禅者未見老僧及到此處。
動靜語言。
偷心伎量隻此便是生死根本不如放下所來之念。
一味平等尋常。
都無計較伎倆。
從生至死這裡便是出生死處一大藏教。
千七百機。
無過教人如此老僧看來若論向上透關一着。
且不管你悟與未悟。
迷與未迷。
德山臨濟盡用古機總不出你當人一念之處。
思此添一事不得減一事不得。
大力量漢問老僧說。
一擔而去。
豈不慶快經雲狂心不歇。
歇即菩提。
老僧久不會通宗達士。
嘗切切于懷。
恐負學者。
未審學者還負老僧也。
古人雲。
是你負我。
是我負你。
到此看來。
卻是老僧負學者。
何謂。
老僧在浮山卻較些子。
老僧來牛首。
卻沒交涉。
然而千鈞之弩。
豈為鼷鼠發機。
此事于解路上看個個成佛成祖于見谛上看人人造業造罪老僧不說。
恐負你等。
這裡須具正眼。
透金剛圈。
吞栗棘蓬。
逢佛殺佛。
逢祖殺祖。
一切皆殺若有一事。
則禍事生。
要得幹淨。
和個自己也殺之盡淨。
方始出得生死。
于這殺處。
苟存一念護惜。
則霄壤矣。
古人謂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老僧與麼的實開說。
莫顧危亡于镬湯爐炭碓搗舂磨。
不舉一念求出之心。
經百千劫方可論宗門事。
不然。
說個即心即佛。
人人都會。
更說個非心非佛。
學者也知。
若要端的向生死際譚笑脫去。
誠不敢望也。
譚玄說妙。
誣誷先聖。
聾瞽後生。
眼裡無筋。
皮下無血。
一盲引衆盲。
相牽入火坑。
豈虛言哉。
今時參學人如蠅子。
有些腥膻氣味便泊。
須與枯卻向無氣味處泊。
令安在平白地上。
從上作家宗師能為人者。
惟有睦州見你有坐地處便鏟卻。
從頭鏟将去。
宗師家。
要與學者遞究生死。
須是不順人情。
臨濟入門便喝。
德山入門便棒。
學者要到古人田地。
也須死得自己一片心地。
将古人受苦處。
向前一一經曆。
莫起一毫半進半退半信半疑之心。
拼命不顧生死。
如一人與萬人敵。
久久不覺磕着。
撞着猶。
十日并照。
豈不美哉。
如今學者目前世事境緣。
尚不能打點。
況生死乎。
他佛祖個個不容易得。
大抵将不容易得處。
拈學者頂上。
使學者依而行之。
離此再無别說。
十方諸佛。
說一大藏教。
令有情無情皆得平等。
出生死。
超佛祖。
洞見本地風光乃雲。
一切衆生。
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無明妄想。
不能證得。
楞嚴經雲。
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
老僧看來。
忒殺慈悲。
八字打開。
把手交付。
學者不究此說。
于自家知見上。
強立知見博學多聞。
祇以記持得便是好處卻不信要了生死。
老僧且與評論。
隻如我等所學。
無過阿難。
尚落邪思何況我等。
出家兒遠塵嚣。
甘寂寞。
所究者隻為生死。
生死既明。
将天上天下。
惟我獨尊。
生死未明。
任有富貴功名。
文章佛法。
振動寰宇。
古今無二。
總無用處。
大丈夫漢。
豈得貪一時之樂。
甘未劫之苦。
直下将所絆若名若利。
及與知見解會。
文章佛法。
禅道機緣一截截斷。
再不起第二念。
如臘月扇子。
任他無人觑着。
冷冰冰。
灰醭醭去。
一念萬年。
萬年一念。
忽若大事已明。
生死已斷。
便能超佛祖。
煆聖凡。
一切欺昧不得。
學者或做到與麼田地。
老僧見伊。
也索焚香稽首。
這一着子非小因緣。
若(不具)宿智。
縱遇真善知識。
傾腸倒腹。
和盤托出。
與伊不能承領。
忽若領略得去。
又不能保守成風成颠。
無有忌憚。
一味能所。
或然說着生死之難。
便乃佯然戲笑。
不念前途黑漫漫。
于欲死不死之際。
求生不得。
求死不得。
古人謂生龜退殼。
活牛剝皮。
豈不大苦。
若是真實要了生死的。
豈肯埋沒自己。
唐喪光陰。
直下舉一念如生鐵鑄就。
一切情緣境界。
盡情擯卻。
隻向無字話頭。
心心念念。
綿綿密密。
打成一片。
外不見有山河大地人物風境。
内不見有佛祖機用玄妙知見。
隻與麼去。
久久定有悟處。
又不得作悟會。
連個前後迷悟都消殒盡。
然後将佛祖言教一一印之。
似空合空。
猶水投水如鏡照鏡。
以心印心。
到這裡都無隔閡。
塵塵爾。
刹刹爾。
左右逢源。
死生無礙。
于此喚作那伽大定。
縱終日行。
未嘗動一步。
終日說。
未嘗發一言。
參學人若不親到此個田地。
舉心動念盡成生死了也。
古庭祖師語錄輯略卷之二(終) 嘉興大藏經 古庭禅師語錄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