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一滴卷之二古庭禅師語錄
關燈
小
中
大
處。
偷心妄想。
颠倒錯亂。
縱見釋迦老子。
亦不知他向什麼處說。
他又不知愧恥。
可不傷乎。
或者認個業識向古人方便用處。
一印印定。
将幾冊經書搜研。
裝一肚墨水以為是一員大善知識。
逢場作戲。
便有許伎倆。
不念因果罪報福業。
欲其念念不妄心心綿密。
更加綿密。
有日心神内豁。
開諸佛心眼。
便能攝香水海于微塵界裡。
現寶王刹于一莖草上。
誠不欺也。
一念透脫。
得大三昧種種殊妙。
此非知見文字。
口說心授。
要以禅定無礙大總持力。
方能相應。
豈不知圓覺經雲。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禅定生。
佛謂大摩尼寶王無量劫來。
未曾欠少。
大丈夫聞恁麼說豈肯埋沉大寶。
孤困伶仃。
彼既丈夫。
我何不然。
牛首日錄 老僧乃山間木石之類。
人事禅道。
一無所知獨得山雲水石。
便欲老死。
所抱未穩。
順于情境。
一上一下。
迎送往來。
雖然事不獲已也。
喚做一時垂手。
老僧本分處看。
實未見個頭尾端正的漢。
佛法晚矣。
人心不古于暖熱處大家打哄。
不惜罪福。
不念因果。
個個道好。
此等與論古風高尚。
于冷冰冰處。
澹薄相守。
佯然不理。
與其玉石不分。
彼此方得一歡喜。
古人雲。
我逢人則出。
出則不為人。
我逢人則不出。
出則便為人。
似此說。
古人各取一時之便。
或出不出。
或為不為。
自然有個理路。
豈是閑說。
且道出與不出。
為甚麼邊事。
逢與不逢。
當時他在那裡存坐。
迩來老僧離浮山到牛首是出不出。
終日碌碌人事往來。
是逢不逢。
以此看來老僧大似個無機關之木人。
圓悟老師雲。
若論此事如馬前相撲。
騎虎頭。
踞虎尾。
擊石火。
閃電光。
豈許有近傍處。
雖然。
大凡一事。
也要經曆過。
胸襟開闊痛快也。
法融未見四祖天人供養。
百鳥銜花。
及見後四棱着地。
不妨穩當。
到此始知從前所著。
屈受許多拘束。
而今而後。
使伊做模樣與人相見。
自覺面熱。
此事豈容有着手腳處。
冷地推思。
好一場笑怪。
祖師忒殺慈悲。
于己分上。
也把不住。
說道理。
說心性。
大似憐兒不惜醜。
也怪不得。
路遙知馬力。
事久見人心。
雖然老僧夜話方丈。
未免順時将錯就錯。
以己躬下事。
大家研究。
不得認着見聞知覺。
指龜為鼈。
喚鐘作瓶。
牛首靈境祖師道場。
老僧雖是家空四壁。
或茶。
或飯。
自不相欺一味平等。
與諸人同于日用。
豈敢輕昧。
古人遺風日事之餘。
不得不以己事遞相較量。
老僧此來。
非是共爾等打粥飯過日。
你等若得一時間靜。
勿将己事虛費過了。
豈不思人命不長。
光陰易去信施難消老僧日逐間。
不知是聖是凡。
若僧若俗。
一一與論世谛佛法。
将長補短。
以權就實。
未嘗敢欺侮一人。
如此留心。
大抵要當人向世事上明得一分佛法。
于佛法中勘破一切世事。
豈可離此别做活計。
或有人向老僧道一大藏教。
千七百機。
總是外事那裡覓取佛法世事去。
老僧向他道。
怪我不得。
若不與麼。
怎得與麼。
經雲。
譬如暗室中。
無燈不可見。
佛法無人說。
雖慧不能了。
三十年前老僧行腳。
諸方學者。
莫道沒有。
曾遇幾個禅和。
蒲團上孜孜究心。
做死模樣。
晝夜曆煉挨拶。
雖是心事未得發明。
至于宗門檢點。
亦不忝古人說死心之眼目也。
又見幾位尊宿。
或于山間水邊。
清心寡欲。
也不見禅道文章佛法。
參見者。
但言老拙不及後生輩。
不可埋沒。
佛法大事。
扶持颠危老僧親聞此語三十年後。
非但死心。
舉起此事。
個個笑怪所見皆外道說一切空。
死個什麼心地。
如此之言。
佛祖掃地。
石霜和尚雲。
休去歇去。
一念萬年去。
古廟香爐去。
臘月扇子去。
枯木頑石去。
一條白練去。
此是古人教人死心之語。
中峰和尚雲。
舉心盡屬輪回路。
動念無非生死根。
要與太虛無背向。
常吞一個鐵昆侖。
如此說。
總是釋迦老人。
也索塞斷咽喉。
豈容有一點知見。
古人謂參須實參。
悟須實悟。
有等學者聞此語。
向孤峰頂上。
拼舍身命。
恨不一念于生死之際。
坐脫立亡。
當念頭起時。
真有一念喚不回頭之志。
宿有根器▆骨者。
必有個時節因緣。
觸着磕着發明己事。
若是有頭無尾漢。
自然挨拶不入。
便謂佛法無靈驗。
撥無因果。
胡言漢語。
魔魅人家男女将謂飲酒食肉。
不礙菩提。
行淫行盜無妨般若。
如此之言縱大悲菩薩奮八萬四千手眼神通救伊不得放命之後鐵圍山間。
阿波波阿吒吒。
八寒八熱。
萬死萬生至彌勒下生。
轉寄他方求出無期我等既立身空門視生如死縱百年富貴。
譬猶彈指。
若大事未明縱放光動地。
說得點水不漏。
生死不透。
總無用處将古人方便之言。
不顧好歹。
從頭熟讀。
年久月深一肚墨汁将白淨心田盡染壞了祖師教人脫生死。
非教人抱文字。
若學之乎者也。
于生死上重加生死參學之流莫存雜毒知解隻吞個鐵昆侖。
或無字。
或萬法在伊心田中将五髒六腑。
七情八欲。
六根六塵六識内外經書文字一塞塞斷不容絲毫空隙自然得其定力舍身受身如穿衫脫褲。
遇善知識。
一聞千悟。
決然不惑。
今時道流稍得一知一見将謂佛祖相繼。
亦猶如此殊不知古人得處。
千萬辛苦及其悟後見人千萬艱難或遭痛打。
或受惡罵。
以至執勞負重種種精進。
念念向前未嘗斯須退慢。
凡于所授。
如飲甘露。
如獲大寶。
一旦時節到來。
東西南北。
天上人間。
自然遮他不住。
到此田地。
天龍恭敬不以為喜。
況世名利哉。
老僧向時見先師無際和尚。
受盡惡毒手腳。
一時機契理合。
敢與古人挽手共行。
六祖大師。
稱一切人為善知識。
佛願一切人至于果位。
學人苟能領略。
一肩擔負。
老僧合十加額。
古人舉起這着便舍身命一勇向前。
不顧危亡。
真實欲見個下落。
及其了明。
恐不确的。
不惜勞苦。
尋禮尊宿。
審其所以。
豈敢一毫怠慢。
更三二十年。
向人境四絕處。
韬光晦迹。
保養靈源。
澄澄湛湛。
或被龍天推出。
隻向孤峰頂上。
十字街頭。
等閑發一言。
如大日輪。
光無不及。
今時參學者最初行腳。
便立處不實。
不以生死大事為念。
又豈肯死得一片心地。
效古人受一段大苦。
既無苦志。
養其利名溫飽之情。
無因果。
無羞恥外寂内搖。
做假模樣。
受天人禮拜供養。
尚未足意。
如此望久後生于化樂。
誠難得也。
龐居士雲不與萬法為侶的是什麼人。
馬祖雲。
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
卻向汝道若論此事。
豈得以小根小器。
小知小見。
而欲坐緻太平。
現成受用。
龐老。
與麼問。
馬祖與麼答。
觀其開口發言立意處。
一模托出。
但拟心則無是處大解脫門。
無處不建。
大般若智無處不彰。
塵塵刹刹。
事事物物。
一一曆。
然無有一物一事。
一塵一刹。
而不頭頭相撞。
步步踏着。
如老僧不惜口業。
一時打破家當。
盡情搬出。
任學者千般若解脫田地上。
經行坐卧。
俯仰折旋。
吃飯着衣。
屙屎放尿得大自在得大受用。
若是上根利智。
聞山僧所說一肩負去孤峰頂上。
飽食高眠。
佛法世法。
都無一念。
即此都無一念處。
泊然無有一事一物為障為礙。
如此一念。
萬年萬年一念。
猶太虛空。
不與萬象森羅為礙。
豈不名絕學無為閑道人也。
世尊靈嶽拈花。
迦葉當機發笑。
究其所以。
皆不出閑道人日用中。
學者果見個下落。
将大藏教典總持機緣。
放下也得。
拈起也得。
頭頭上明。
物物上顯。
古人道青青翠竹。
盡是真如。
郁郁黃花。
無非般若。
其或不然。
且向己躬下究明生死。
此生死非從天降地湧。
乃當人于無量劫來。
不知不覺。
頭出頭沒。
以至今日。
苟不奮大力量。
大勇猛将個四大五蘊。
通身打做一片。
下死志做工夫。
今日明日。
隻是恁麼。
挨至眼光落地。
縱是大悲菩薩。
千眼放光。
千手提挈。
亦難代此生死之苦也。
豈不聞常人說。
木匠造枷。
自作自受。
慎之慎之。
如來出世。
為一大事因緣。
四十九年。
三百餘會塵說刹說。
說之不盡。
因甚古人教學者。
總不要看文字。
一切休去歇去。
單單提個話頭。
如大死人。
一旦發明所得則頓見四十九年。
三百餘會。
盡是外事。
既是外事。
且釋迦老人面目向什麼處着落。
所以宗門下獨以超佛越祖為正見。
去此超佛越祖。
縱現大神通。
說過釋迦老人。
總無用處。
況學者些小學解文字。
貢高我慢乎。
老僧初不知所謂宗門下事。
凡見個聰明伶俐人。
便信心向前請問。
終無一言感發。
後于坐中。
自家倒斷自作主宰。
古人個個說蒲團上豎起脊梁。
晝夜不放倒身。
十年二十年。
一生兩生。
隻如此坐。
謂之坐禅我甯死依古人所教坐禅。
決不更改。
以此久久方得個參悟省力處。
一切時中。
自然坐得徹。
豈敢惑人說我大徹大悟。
老僧不欺心。
真實與你等大家究竟務要做到超佛越祖田地庶不負參學之志也豈不思達磨初祖到少室面壁。
都無所為。
及二祖神光斷臂立雪。
祖雲。
将心來與汝安。
神光答雲。
覓心了不可得。
祖雲。
吾為汝安心竟。
隻此亦無所為後來人皆道祖師西來。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六祖大師雲。
不思善。
不思惡正恁麼時。
阿那個是明上座。
本來面目。
明言下大悟。
到此皆無一字。
學者欲造到古人田地。
須向生死岸頭談笑而化。
除此再無第二法。
臨濟和尚雲。
汝等諸人。
赤肉團上。
有一無位真人的當甚的當。
檢點學者分上。
雖是移遠就近。
且不可認着。
其實隻道得八成何謂。
佛祖分上始得。
學者分上不得自瞞。
老僧見學者個個所說禅定脫灑處。
人人似龍象蹴踏。
立在佛祖頭上。
不容一切。
及其與伊向痛處深錐痛劄無位真人。
手忙腳亂。
眼花心醉。
不知所以。
縱有所答。
亦猶方木圓孔。
學者切勿自執。
要以古人未悟之前。
死心做工夫處參究。
古人悟後。
方便垂手。
将個蜜果放學者口裡學者不費工夫。
現成受用。
将謂自家的也是個有道尊宿。
受人禮拜供養。
貪利養。
撥因果。
中峰和
偷心妄想。
颠倒錯亂。
縱見釋迦老子。
亦不知他向什麼處說。
他又不知愧恥。
可不傷乎。
或者認個業識向古人方便用處。
一印印定。
将幾冊經書搜研。
裝一肚墨水以為是一員大善知識。
逢場作戲。
便有許伎倆。
不念因果罪報福業。
欲其念念不妄心心綿密。
更加綿密。
有日心神内豁。
開諸佛心眼。
便能攝香水海于微塵界裡。
現寶王刹于一莖草上。
誠不欺也。
一念透脫。
得大三昧種種殊妙。
此非知見文字。
口說心授。
要以禅定無礙大總持力。
方能相應。
豈不知圓覺經雲。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禅定生。
佛謂大摩尼寶王無量劫來。
未曾欠少。
大丈夫聞恁麼說豈肯埋沉大寶。
孤困伶仃。
彼既丈夫。
我何不然。
牛首日錄 老僧乃山間木石之類。
人事禅道。
一無所知獨得山雲水石。
便欲老死。
所抱未穩。
順于情境。
一上一下。
迎送往來。
雖然事不獲已也。
喚做一時垂手。
老僧本分處看。
實未見個頭尾端正的漢。
佛法晚矣。
人心不古于暖熱處大家打哄。
不惜罪福。
不念因果。
個個道好。
此等與論古風高尚。
于冷冰冰處。
澹薄相守。
佯然不理。
與其玉石不分。
彼此方得一歡喜。
古人雲。
我逢人則出。
出則不為人。
我逢人則不出。
出則便為人。
似此說。
古人各取一時之便。
或出不出。
或為不為。
自然有個理路。
豈是閑說。
且道出與不出。
為甚麼邊事。
逢與不逢。
當時他在那裡存坐。
迩來老僧離浮山到牛首是出不出。
終日碌碌人事往來。
是逢不逢。
以此看來老僧大似個無機關之木人。
圓悟老師雲。
若論此事如馬前相撲。
騎虎頭。
踞虎尾。
擊石火。
閃電光。
豈許有近傍處。
雖然。
大凡一事。
也要經曆過。
胸襟開闊痛快也。
法融未見四祖天人供養。
百鳥銜花。
及見後四棱着地。
不妨穩當。
到此始知從前所著。
屈受許多拘束。
而今而後。
使伊做模樣與人相見。
自覺面熱。
此事豈容有着手腳處。
冷地推思。
好一場笑怪。
祖師忒殺慈悲。
于己分上。
也把不住。
說道理。
說心性。
大似憐兒不惜醜。
也怪不得。
路遙知馬力。
事久見人心。
雖然老僧夜話方丈。
未免順時将錯就錯。
以己躬下事。
大家研究。
不得認着見聞知覺。
指龜為鼈。
喚鐘作瓶。
牛首靈境祖師道場。
老僧雖是家空四壁。
或茶。
或飯。
自不相欺一味平等。
與諸人同于日用。
豈敢輕昧。
古人遺風日事之餘。
不得不以己事遞相較量。
老僧此來。
非是共爾等打粥飯過日。
你等若得一時間靜。
勿将己事虛費過了。
豈不思人命不長。
光陰易去信施難消老僧日逐間。
不知是聖是凡。
若僧若俗。
一一與論世谛佛法。
将長補短。
以權就實。
未嘗敢欺侮一人。
如此留心。
大抵要當人向世事上明得一分佛法。
于佛法中勘破一切世事。
豈可離此别做活計。
或有人向老僧道一大藏教。
千七百機。
總是外事那裡覓取佛法世事去。
老僧向他道。
怪我不得。
若不與麼。
怎得與麼。
經雲。
譬如暗室中。
無燈不可見。
佛法無人說。
雖慧不能了。
三十年前老僧行腳。
諸方學者。
莫道沒有。
曾遇幾個禅和。
蒲團上孜孜究心。
做死模樣。
晝夜曆煉挨拶。
雖是心事未得發明。
至于宗門檢點。
亦不忝古人說死心之眼目也。
又見幾位尊宿。
或于山間水邊。
清心寡欲。
也不見禅道文章佛法。
參見者。
但言老拙不及後生輩。
不可埋沒。
佛法大事。
扶持颠危老僧親聞此語三十年後。
非但死心。
舉起此事。
個個笑怪所見皆外道說一切空。
死個什麼心地。
如此之言。
佛祖掃地。
石霜和尚雲。
休去歇去。
一念萬年去。
古廟香爐去。
臘月扇子去。
枯木頑石去。
一條白練去。
此是古人教人死心之語。
中峰和尚雲。
舉心盡屬輪回路。
動念無非生死根。
要與太虛無背向。
常吞一個鐵昆侖。
如此說。
總是釋迦老人。
也索塞斷咽喉。
豈容有一點知見。
古人謂參須實參。
悟須實悟。
有等學者聞此語。
向孤峰頂上。
拼舍身命。
恨不一念于生死之際。
坐脫立亡。
當念頭起時。
真有一念喚不回頭之志。
宿有根器▆骨者。
必有個時節因緣。
觸着磕着發明己事。
若是有頭無尾漢。
自然挨拶不入。
便謂佛法無靈驗。
撥無因果。
胡言漢語。
魔魅人家男女将謂飲酒食肉。
不礙菩提。
行淫行盜無妨般若。
如此之言縱大悲菩薩奮八萬四千手眼神通救伊不得放命之後鐵圍山間。
阿波波阿吒吒。
八寒八熱。
萬死萬生至彌勒下生。
轉寄他方求出無期我等既立身空門視生如死縱百年富貴。
譬猶彈指。
若大事未明縱放光動地。
說得點水不漏。
生死不透。
總無用處将古人方便之言。
不顧好歹。
從頭熟讀。
年久月深一肚墨汁将白淨心田盡染壞了祖師教人脫生死。
非教人抱文字。
若學之乎者也。
于生死上重加生死參學之流莫存雜毒知解隻吞個鐵昆侖。
或無字。
或萬法在伊心田中将五髒六腑。
七情八欲。
六根六塵六識内外經書文字一塞塞斷不容絲毫空隙自然得其定力舍身受身如穿衫脫褲。
遇善知識。
一聞千悟。
決然不惑。
今時道流稍得一知一見将謂佛祖相繼。
亦猶如此殊不知古人得處。
千萬辛苦及其悟後見人千萬艱難或遭痛打。
或受惡罵。
以至執勞負重種種精進。
念念向前未嘗斯須退慢。
凡于所授。
如飲甘露。
如獲大寶。
一旦時節到來。
東西南北。
天上人間。
自然遮他不住。
到此田地。
天龍恭敬不以為喜。
況世名利哉。
老僧向時見先師無際和尚。
受盡惡毒手腳。
一時機契理合。
敢與古人挽手共行。
六祖大師。
稱一切人為善知識。
佛願一切人至于果位。
學人苟能領略。
一肩擔負。
老僧合十加額。
古人舉起這着便舍身命一勇向前。
不顧危亡。
真實欲見個下落。
及其了明。
恐不确的。
不惜勞苦。
尋禮尊宿。
審其所以。
豈敢一毫怠慢。
更三二十年。
向人境四絕處。
韬光晦迹。
保養靈源。
澄澄湛湛。
或被龍天推出。
隻向孤峰頂上。
十字街頭。
等閑發一言。
如大日輪。
光無不及。
今時參學者最初行腳。
便立處不實。
不以生死大事為念。
又豈肯死得一片心地。
效古人受一段大苦。
既無苦志。
養其利名溫飽之情。
無因果。
無羞恥外寂内搖。
做假模樣。
受天人禮拜供養。
尚未足意。
如此望久後生于化樂。
誠難得也。
龐居士雲不與萬法為侶的是什麼人。
馬祖雲。
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
卻向汝道若論此事。
豈得以小根小器。
小知小見。
而欲坐緻太平。
現成受用。
龐老。
與麼問。
馬祖與麼答。
觀其開口發言立意處。
一模托出。
但拟心則無是處大解脫門。
無處不建。
大般若智無處不彰。
塵塵刹刹。
事事物物。
一一曆。
然無有一物一事。
一塵一刹。
而不頭頭相撞。
步步踏着。
如老僧不惜口業。
一時打破家當。
盡情搬出。
任學者千般若解脫田地上。
經行坐卧。
俯仰折旋。
吃飯着衣。
屙屎放尿得大自在得大受用。
若是上根利智。
聞山僧所說一肩負去孤峰頂上。
飽食高眠。
佛法世法。
都無一念。
即此都無一念處。
泊然無有一事一物為障為礙。
如此一念。
萬年萬年一念。
猶太虛空。
不與萬象森羅為礙。
豈不名絕學無為閑道人也。
世尊靈嶽拈花。
迦葉當機發笑。
究其所以。
皆不出閑道人日用中。
學者果見個下落。
将大藏教典總持機緣。
放下也得。
拈起也得。
頭頭上明。
物物上顯。
古人道青青翠竹。
盡是真如。
郁郁黃花。
無非般若。
其或不然。
且向己躬下究明生死。
此生死非從天降地湧。
乃當人于無量劫來。
不知不覺。
頭出頭沒。
以至今日。
苟不奮大力量。
大勇猛将個四大五蘊。
通身打做一片。
下死志做工夫。
今日明日。
隻是恁麼。
挨至眼光落地。
縱是大悲菩薩。
千眼放光。
千手提挈。
亦難代此生死之苦也。
豈不聞常人說。
木匠造枷。
自作自受。
慎之慎之。
如來出世。
為一大事因緣。
四十九年。
三百餘會塵說刹說。
說之不盡。
因甚古人教學者。
總不要看文字。
一切休去歇去。
單單提個話頭。
如大死人。
一旦發明所得則頓見四十九年。
三百餘會。
盡是外事。
既是外事。
且釋迦老人面目向什麼處着落。
所以宗門下獨以超佛越祖為正見。
去此超佛越祖。
縱現大神通。
說過釋迦老人。
總無用處。
況學者些小學解文字。
貢高我慢乎。
老僧初不知所謂宗門下事。
凡見個聰明伶俐人。
便信心向前請問。
終無一言感發。
後于坐中。
自家倒斷自作主宰。
古人個個說蒲團上豎起脊梁。
晝夜不放倒身。
十年二十年。
一生兩生。
隻如此坐。
謂之坐禅我甯死依古人所教坐禅。
決不更改。
以此久久方得個參悟省力處。
一切時中。
自然坐得徹。
豈敢惑人說我大徹大悟。
老僧不欺心。
真實與你等大家究竟務要做到超佛越祖田地庶不負參學之志也豈不思達磨初祖到少室面壁。
都無所為。
及二祖神光斷臂立雪。
祖雲。
将心來與汝安。
神光答雲。
覓心了不可得。
祖雲。
吾為汝安心竟。
隻此亦無所為後來人皆道祖師西來。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六祖大師雲。
不思善。
不思惡正恁麼時。
阿那個是明上座。
本來面目。
明言下大悟。
到此皆無一字。
學者欲造到古人田地。
須向生死岸頭談笑而化。
除此再無第二法。
臨濟和尚雲。
汝等諸人。
赤肉團上。
有一無位真人的當甚的當。
檢點學者分上。
雖是移遠就近。
且不可認着。
其實隻道得八成何謂。
佛祖分上始得。
學者分上不得自瞞。
老僧見學者個個所說禅定脫灑處。
人人似龍象蹴踏。
立在佛祖頭上。
不容一切。
及其與伊向痛處深錐痛劄無位真人。
手忙腳亂。
眼花心醉。
不知所以。
縱有所答。
亦猶方木圓孔。
學者切勿自執。
要以古人未悟之前。
死心做工夫處參究。
古人悟後。
方便垂手。
将個蜜果放學者口裡學者不費工夫。
現成受用。
将謂自家的也是個有道尊宿。
受人禮拜供養。
貪利養。
撥因果。
中峰和